-
出發日期2022/01/01
-
回程日期2023/06/18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每次由清天宮往向天池的步道上,總會看到一塊字跡斑駁不清、以安山岩建立的「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原來是當地人為紀念1923年4月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灣時,曾到訪北投而立碑紀念,此行程稱為台灣行啟(たいわんぎょうけい ),為日本治台以來,首次以皇太子代表天皇視察這塊殖民地,在百年前可是件轟動全台的大事。裕仁後來即位昭和天皇,在位62年,為日本史上在位最長的天皇。立碑後每年的1月1日新年、2月11日的紀元節和4月28日的天長節這三大日本重要節日,舉行大屯山登山活動,面向北方遙拜,並高呼裕仁天皇萬歲,一直到日治時期終了,可見當時人們充滿殖民統治君權崇拜的現象。
如今距當年日本皇太子訪台的台灣行啟剛滿100年,近年來登山健行風氣盛行,爬大屯山的人潮日漸熱絡,只是人們早已遺忘了這段塵封已久的百年歷史,不過當時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因裕仁皇太子是位對植物頗為熱衷的愛好者,在草山御賓館(現今陽明山中山樓旁)用餐發現餐桌上一盆葉子形狀長得很奇特、盛開深紫紅色美麗花朵的植物,十分好奇問了在場陪同的台灣總督府官員,沒人知道是什麼植物,後來吃完飯後,官員趕緊詢問當地居民,才知道這植物是可治療蛇毒的「八角蓮」,生長在草山(陽明山的前身)一帶的野生植物。從此以後,八角蓮在草山聲名大噪,連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成立的大屯國立公園也以八角蓮作為該區的特色植物之一,也因為名氣響亮,容易被人盜採。
八角蓮(小蘗科),學名為Dysosma pleiantha (Hance) Woodson,主要生長中北部中低海拔山區,喜溫暖潮溼的氣候,常生長於山坡林下或溝谷溪流邊,多年生草本,莖獨立單出,有匍匐之地下走莖,根莖粗壯;葉生於莖頂部,多數為 2 葉,葉圓盾形似蓮,具4~10裂片,正面青綠色有光澤,背面淡綠色;花5~8 朵繖形叢生於二葉柄連接處,向下懸垂,花被深紫紅色,萼片6枚,花瓣6-9枚,倒卵形,花期在3-5月春末夏初,結橢圓形綠色漿果,果期 6-8月,含多粒種子。由於其藥用價值,特別在治毒蛇咬傷、抑制腫瘤方面具有奇特的療效,如《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識得八角蓮,可與蛇共眠」,又加之其奇特葉形的觀賞價值,深為廣大群眾的重視和喜愛,故常遭人盜採,造成珍稀野生植物瀕臨絕種。
為紀念日本皇太子台灣行啟100年,今年四月各地有零星相關的慶祝活動及線上影像展,然以登山活動而言,比較有意義的是上面介紹登大屯山活動,以及當年造成草山地區轟動的火紅野生植物「八角蓮」,也因為這個緣故,除了整理以前蒐集的相片外,走遍陽明山各絕美祕境,有別於國家公園規劃的階梯路線景點,我走進少人的山徑,翻山越嶺穿梭數十幾條大大小小交錯的原始泥路,踏尋稀有的八角蓮蹤跡,看見綻放動人的生命力,並記錄其美麗的倩影,為避免被有心人士盗採,以下我以較大範圍敍述發現地點。
在內雙溪古道、石溪山稜線、石溪山及後湖底溪古道之間的山徑,發現長了單葉(大型)的八角蓮,葉子有被蟲咬的孔洞。
在冷水坑牛奶湖、菁山吊橋、生態池、河南營遺址及雞心崙之間的山徑,發現長了單葉(中型)的八角蓮。
在瑪鋉溪與頭前溪流域地區,林市古道、瑞泉古道及大尖山東南稜線步道之間的山徑,發現長了單葉(小型)的八角蓮,葉形尚未發育完全,相當可愛。
在磺嘴山、翠翠谷及大尖山之間的富士坪古道、鹿堀坪古道及淡基横斷古道的山徑,發現長了雙葉的八角蓮,葉緣似乎有被蟲咬的痕跡,形成奇特的葉形。
雍來礦場遺址、嶺頭喦土地公、雞心崙、金包里大路城門、竹篙山及擎天崗附近11座碉堡之間的山徑,發現長了雙葉的八角蓮。
在坪頂古圳、阿婆古厝、內雙溪古道、高頂山西側稜線及高頂山之間的山徑,發現開了紫紅色花的雙葉八角蓮。
在內雙溪古道石溪支線、小綿羊草原、疊石草原及北五指山之間的山徑,發現結了綠色花苞,以及花謝後結了綠色漿果的雙葉八角蓮。
在大油坑、冷水大山、大尖後山、守硫營遺跡、挑硫古道、魚路古道及榮潤古道之間的山徑,發現結了綠色漿果的雙葉八角蓮。
在荒嶺埔、金露山、七星山南峰、恐龍接吻石、凱達格蘭山及七星池之間的山徑,發現2株結了綠色漿果的雙葉八角蓮。
在瑪蕃山、頂山群峰、北五指山,荷蘭古道與風擎步道之間杳無人跡的山徑,發現地下走莖形成叢集生長、葉皺摺較深裂的老欉八角蓮。
在涓絲瀑布、竹篙嶺古道、內寮古道、瑪礁古道、松石草原、忘憂草原、番婆草原及竹篙山群峰之間的山徑,發現成熟的八角蓮以地下走莖的方式,附近陸續冒出小小朵的八角蓮的奇特景象。
在小觀音山群峰、大屯溪古道、清風崙、竿尾崙及菜頭崙之間的山徑,發現長了3葉(也有可能是1株單葉及1株2葉組合而成)的八角蓮。
在大屯山鞍部、山之家、燒碳窯遺址、菜公坑山、枕頭山及大屯自然公園附近山徑,發現3株連成一線的單葉八角蓮。
大屯山群峰、小屯山、大屯谷路線、二子坪、鴨水澤舊山路、蜜峰巢古道之間山徑,發現了的雙葉八角蓮,以及左下角有一叢葉子較小的台灣山菊,難得這兩種植物同時出現,它們葉形很像,您能分辨得出兩者的差異嗎?台灣山菊在陽明山地區是常見的植物,而八角蓮卻不多見,如果您對植物的敏銳度不夠,很容易就會錯過藏在山徑草叢中的八角蓮。
小檗科的八角蓮和菊科台灣山菊(下面兩圖都是台灣山菊),因葉形相似,乍看之下容易混淆誤認,其實比較兩者形態特徵,除了八角蓮葉子較大及非叢生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差異,台灣山菊的葉基外偏且有一個缺口,葉子邊緣接近全緣;而八角蓮的葉基正中且葉緣各個裂角是連接在一起的,形成一個類八角形,葉緣具細鋸齒,易於辨識。另外台灣山菊開黃花,而八角蓮開紫紅色花,只要仔細用心觀察,還是可以辨別出真正的八角蓮喔。
目前在陽明山地區不易發現八角蓮的蹤跡,算是稀有瀕危的植物,如果發現了這株美麗的植物,一定要好好保護它、愛惜它,讓美麗的紫色花朵開遍整個陽明山國家公園,讓更多人能認識及欣賞當年轟動全台的熱門植物,重現百年前璀璨韶光。
備註:
1.故事來源:台灣行啟中有關皇太子與八角蓮的故事摘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2.行啟的字義:「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中行啟的字義,照日本皇室的稱謂,「行啟」就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旅行或訪問,天皇出巡叫行幸。
3.草山:為陽明山的原名,所指的並不只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區域的地名,日治時期台灣府誌記載:「草山以多茅草,故名。」,即泛指臺北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所環繞的這片長滿芒草的谷地。後來國民政府遷台,當時總統蔣中正先生因草山有「落草為寇」的意思,為了避免外界的誤會,便以他的故鄉名人「王陽明」為名,從此「草山」就更名為「陽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