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菜公坑古道是早期三芝菜公坑聚落居民通往大屯山鞍部的聯絡便道,經二子坪、面天坪與北投相通。多數人探訪這條古道會從大屯自然公園旁的菜公坑山登山口進入,主要分成東西兩條路線:東線繞菜公坑山東側緩降至菜公坑聚落,可順訪另一條支線─菜公坑燒炭古道和菜公坑瀑布。西線從菜公坑聚落經烘爐山至百拉卡公路,途中支線經百拉卡山(枕頭山)和菜公坑山,落差起伏較大,但每年三月底至五月初有機會在視野極佳的菜公坑山頂欣賞到數量稀少的紅星杜鵑,這裡也是眺望小觀音山、大屯山、面天山等火山群和俯瞰三芝、石門海岸線的好所在。健腳者還能和小觀音山或大屯溪古道一起連走至北新莊,可依據個人的時間、體力和天氣狀況組合成不同的路線,在探訪燒炭遺跡和古厝聚落之餘,同時享受不一樣的古道風景。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菜公坑古道是早期三芝菜公坑聚落居民通往大屯山鞍部的聯絡便道,經二子坪、面天坪與北投相通。多數人探訪這條古道會從大屯自然公園旁的菜公坑山登山口進入,主要分成東西兩條路線:東線繞菜公坑山東側緩降至菜公坑聚落,可順訪另一條支線─菜公坑燒炭古道和菜公坑瀑布。西線從菜公坑聚落經烘爐山至百拉卡公路,途中支線經百拉卡山(枕頭山)和菜公坑山,落差起伏較大,但每年三月底至五月初有機會在視野極佳的菜公坑山頂欣賞到數量稀少的紅星杜鵑,這裡也是眺望小觀音山、大屯山、面天山等火山群和俯瞰三芝、石門海岸線的好所在。健腳者還能和小觀音山或大屯溪古道一起連走至北新莊,可依據個人的時間、體力和天氣狀況組合成不同的路線,在探訪燒炭遺跡和古厝聚落之餘,同時享受不一樣的古道風景。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 所在縣市
- 臺北市北投區,新北市三芝區
- 里程
- 1.6公里
- 步道類型
- 郊山步道
- 步道型態
- 雙向進出
- 海拔高度
- 800~887公尺
- 高度落差
- 87公尺
- 路面狀況
- 石階步道、土石山徑
- 所需時間
- 1 小時
- 難易度
- 低
- 所屬園區
- 陽明山國家公園
- 山系
- 大屯山系
- 最適季節
- 全年
- 申請入山
- 否
- 申請入園
- 否
- 基點
- 無
- 開車
- 【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1.士林→仰德大道→陽金公路→101甲縣道(百拉卡公路)→大屯山鞍部登山口→二子坪1號、2號停車場→步行至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2.淡水、三芝→101縣道→101甲縣道(百拉卡公路)→大屯1號、2號停車場或二子坪1號、2號停車場→步行至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3.金山→陽金公路→101甲縣道(百拉卡公路)→大屯山鞍部登山口→二子坪1號、2號停車場或大屯1號、2號停車場→步行至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 大眾運輸
- 【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搭乘紅5、260至陽明山公車總站,或搭皇家客運1717至陽明山第二停車場,再轉乘108遊園公車至二子坪站下車,沿百拉卡公路步行約300公尺,即可抵達菜公坑第一登山口。
- 路線規劃
-
菜公坑山步道請輸入出發地
- 出發點
- 菜公坑第一登山口/菜公坑第二登山口
- 路線
- 菜公坑第一登山口→(0.6K,30分鐘)→反經石→(0.8K,30分鐘)→菜公坑第二登山口
- 備註
- 除了大屯自然公園旁的菜公坑山登山口之外,也可選擇「菜公坑古道西線」的另一端登山口,開車者由百拉卡公路(101甲)約1.4公里處右轉菜公坑產業道路,至上蘇宅路底的菜公坑聚落進入古道。沒有交通工具的民眾可在三芝國中候車亭搭乘免費的三芝區新巴士北新莊線,至上蘇宅路口或下蘇宅路口下車,再從菜公坑聚落進入古道,惟班次較少,行前最好在三芝區公所網站查明班次時刻。
- 路線圖
-
- 地名由來
- 相傳清代有一修行人(俗稱「菜公」)在當地結茅修持,故命名為「菜公坑」。另有一說:在清乾隆年間,福建泉州、汀州移民在菜公坑一帶為爭奪灌溉水源而起衝突。當時,有一位長者「菜公」出面協調而讓糾紛暫解,後因溪水乾涸,村民又發生械鬥,菜公在排解時不幸被殺成重傷,因傷重不治而葬於烘爐山,當地遂取名為「菜公坑」。
- 反經石
- 位於菜公坑山頂的反經石是在火山形成時因緣際會聚合而成的安山岩,內含豐富的磁鐵礦,會影響指北針或羅盤的磁性,導致磁針不正常顯示,故稱為反經石。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希望能藉由反經石的特殊地質現在向民眾推廣科學知識。
- 菜公坑燒炭古道
- 是山岳界前輩陳岳探勘出來的一條古道,與菜公坑古道東線有少許重疊之處,是昔日山區居民為方便砍伐、運輸木炭,自菜公坑到大屯溪之間山腰所開闢的一條約三尺寬的燒炭路,沿途留有駁坎、石厝、燒炭窯等遺址。
- 動物
- 菜公坑山古道擁有豐富的動物資源,偶然能遇見竹雞。亦有機會觀察到攀木蜥蜴、翠鳥、福建頸斑蛇、盲蛛、馬陸、台北樹蛙、天牛、蚱蜢、琉璃波紋小灰蝶、大綠目天蠶蛾、伊貝鹿子蛾和黑毛蚋等等。
- 植物
- 古道上可見普陀南星、傅氏唐松草、硃砂根、台北堇菜、冷清草、葳蕤、斯氏懸勾子、紫茉莉、假人參、台灣曲蕊馬蘭、山櫻、朝天椒、大花細辛、狹瓣八仙、台灣山桂花、金毛杜鵑、紅星杜鵑、麝香楓、假柃木、七葉一枝花、山香圓、墨點櫻桃、紅楠、倒地蜈蚣、山菊、竹林、野當歸、柳杉和生根卷柏等等。
- 地形地貌
- 菜公坑古道位於菜公坑山右側,古道大致沿大屯溪支流的菜公坑溪岸山麓蜿蜒而行。相鄰的菜公坑山(886m)位於大屯山主峰北伸支稜上,山頂有一顆反經石,與西方的百拉卡山(911m)合稱為「枕頭山」。烘爐山(656m)外形像烘爐,夏季山頂散熱不易,像在爐中燒烤一般,故而得名。
- 特色
- 燒炭窯遺址、反經石、溪流、瀑布、古厝聚落,盡在菜公坑古道。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相簿
看更多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
-
Chin天天異想世界
睡大頭覺常被戲稱爬「枕頭山」,真實生活中「枕頭山」確有其山,全台灣不只一座,除山形似枕頭,更有迷人的傳說。陽明山大屯山系就有一座,由菜公坑山與二子山結合的寄生火山。枕頭山又稱巴拉卡山,909M。Follow登山隊指標走,路徑非常原始,路旁青松綠柏更顯幽靜。
-
Chiu Yu Chen
菜公坑接百拉卡山和烘爐山的路很原始,尤其百拉卡山到烘爐山那一段,險陡下坡而且路況很差,只能靠山隊綁的布條+ 手機地圖勉強辨識,個人建議不要輕易嘗試,很容易迷路,多處路徑被倒樹覆蓋、植物遮蔽,我們一路連滾帶爬每人都摔的全身泥巴回來..... 後來當地的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那裏在上一代時期是重菜的,當時他們走的路比較平緩而遙遠(因為要擔農作物下山),後來沒人重菜了路沒了,現在的山路是山友走出來的。 除非自身非常喜歡原始攀爬或在山間滑滾鍛鍊大腿後面肌肉,不然真是相當不建議。
-
-
肚子編
小圈的菜公坑步道經過「反經石」,是親子家庭可以輕鬆在1小時內走完的親民步道。 但是步道有三處原始山徑入口可以通往較具挑戰的西線(枕頭山)、北線(菜刀崙古道)、東線(可通往燒炭遺址),部份坡度落差大且有青苔容易溼滑,對新手來說會比較吃力,請做好充足準備再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