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發日期2023/01/17
-
回程日期2023/01/17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大溪壽山,海拔186公尺,位於桃園大溪,山頂建有壽山亭,沿途可欣賞櫻花綻放之美,為環台北天際線第九段之一段
娘子坑山,位於大溪區,海拔238公尺,設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因此地過去以養蠶為業,閩南語中蠶稱作娘子,因而取名
行程:
觀音寺站>月眉路198巷>李騰芳古宅>月湖路>月眉濕地生態公園>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娘子坑山>信義路657巷>妙法寺>台3線(信義路)>大溪龍山寺旁登山口>福山亭>祿山亭>壽山(壽山亭)>石牛山>二鬮山>二鬮路>土地公廟站
路線圖:
今天搭乘710至觀音寺站(以前是新街尾站),由月眉路前往198巷的李騰芳古宅,再繼續前往月眉濕地及山豬湖生態園區,接著再連走娘子坑山,壽山,二鬮山,一路從大溪走到三峽,大部分行程亦屬環台北天際線第九段的路徑,去回都搭乘公車接駁
路旁有刻上月眉字樣的基石,好特殊
月眉路198巷進去就是李騰芳古宅,格局完整,古色古香,真的非常漂亮
李騰芳古宅,又稱李金興古厝,建於西元1864年,為桃園市首座國定古蹟
接著直走接上月湖路,走往月眉濕地公園
前方的山巒就是娘子坑山
月眉濕地公園,以落羽松與人工湖景聞名,是現在非常熱門的賞落羽松景點,距離李騰芳古宅約1公里
這裡的落羽松雖然不是特別紅,但相當整齊且數量龐大,搭配山林湖畔,整個畫面非常唯美,營造出歐美的感覺,也難怪會如此熱門,即使是平日,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再來順著步道往山豬湖生態園區前進,沿途有更多美麗的濕地景觀
雖是人造濕地,但真的美
可愛的水生植物,有點像綠色水母
濕地目前仍在擴建中,此地未來會有更多的設施與規劃,搭配中庄大橋的興建,應該會成為家喻戶曉的踏青之地
到達山豬湖停車場附近,映入眼簾的就是以白色為基底,相當優雅吸睛的中庄大橋,已經接近完工狀態
停車場岔路口,右邊往娘子坑山(鳶山大縱走),先取左去山豬湖生態園區,山豬湖濕地也在執行擴建工程,但仍然有開放參觀
有平整的木棧道可以近距離親近濕地生態,山豬湖的人潮就明顯較少了,可能因為走得距離比較遠一點的關係
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前身為非法佔用大漢溪河川區域之私人主題樂園,多年前拆除後,建立親水綠帶和環境教育的大漢溪自然生態觀光軸帶,打造桃園市水岸環境新亮點
途經飛鳶平台
山豬湖濕地景觀也不輸月眉濕地,非常適合慢慢欣賞優雅的水生植物,放開心享受大自然的寧靜氛圍,從園區內就可以眺望中庄大橋,彷彿近在眼前,整體造型超美的
接著折返至山豬湖停車場岔路口,往娘子坑山前進,要走一小段產業道路
往山豬湖養鹿場指標方向
途經一棵很粗壯的樹,樣子也蠻奇特的
前往娘子坑山的路徑,會經過以前非法營業而殘存的建築,有一座漆上綠色的觀景平台,登山口要從旁邊的鐵製階梯上行
這個廢棄的觀景台視野很不錯,可以從高處俯瞰美麗的中庄大橋
娘子坑山登山口,由鐵製階梯上行
娘子坑山雖然不高,但一路幾乎要拉繩陡上,算是有一點難度,沿途有幾個展望點視野還不錯
大漢溪流域盡收眼底
抵達娘子坑山,海拔238公尺,有一個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因過去居民以養蠶為業,閩南語中蠶稱作娘子,因而取名
繼續向前順著路徑走,遇叉路,取右往妙法寺方向下山
用墾制限地界水泥樁
沿途多有指標,相當明確
野生靈芝?
大約15分鐘路程,到達娘子坑山妙法寺登山口,接上產業道路後右轉,下行沒多久就是妙法寺(台3線旁)
接著取左行續走台3線(33K處),前往壽山,登山口在大溪龍山寺旁,距離約2公里
大溪(永福)龍山寺,創建於清同治7年,歷經多次修建,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好在牆上有登山步道的指標
該地地名為永福,舊稱烏塗窟,早期先民來此拓墾時,曾挖掘出煤脈烏黑礦土,黑土的閩南語發音為烏塗, 因此這附近山谷就被稱為烏塗窟
壽山步道並不長,大約400公尺左右,但一路為階梯陡上,依序經過三座涼亭,遇到的第一座為福山亭
步道展望好,天氣好時還能望見三峽知名的插天山系與復興三尖之夫婦山
到達第二座涼亭,祿山亭
抵達壽山,為步道最高點,海拔186公尺,屬環台北天際線第九段之一部,山頂建有壽山亭,旁邊有兩株櫻花已經盛開,十分粉豔美麗,壽山亦為環台北天際線第九段之其中一段
這裡的櫻花雖然不多,但已經超級紅,而且相當大棵,花朵茂密,品種應該是台灣本土的山櫻花,又稱緋寒櫻,整體風光明媚,很有日本的感覺,壽山雖為環台北天際線的其中一段,但應該算是小冷門的山,所以這裡可以說是賞櫻的小秘境吧,來到大溪,看完落羽松還可以順便賞櫻,真的很不錯,還可以輕鬆包場
今天很意外的發現了壽山美麗綻放的櫻花,遊歷了姹紫嫣紅的月眉落羽松,還一探了神秘的山豬湖,不但體驗了大溪生態自然之美,風景也讓我印象深刻,從頭到尾絕無冷場,最後我們續行壽山後方的山徑,一路走往三峽二鬮山
經過大小石牛山後,就到達二鬮山,海拔161公尺,同屬環台北天際線第九段,設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山頂位於林間無視野,二鬮的地名來自早年田地耕種的抽籤劃分方式,如一鬮、二鬮等,依此類推
往永福宮方向下山
途中有開闊處,能望見白雞山,鹿窟尖等三峽名山
最後由永福宮後方登山口出來,接上二鬮路,完成了今天的旅途,成功的從桃園大溪走到了三峽,這附近也有公車站牌,能作兩地接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