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筆記
預設頭像

我是新手,我想去錐麓古道!

編按:我是新手,我想去...」系列文章中所介紹的步道,並非是我們推薦給新手走的步道,有些步道甚至是不適合新手的。撰寫本系列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沒有搞清楚步道實際狀況就出發前往的新手,我們希望大家在出發前能做好功課,無論是對路線的了解、或是自身的準備。


錐麓古道,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夢幻步道,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精心維護的步道,不僅是因為壯麗的峽谷景色,也想走走看開鑿在峭壁斷崖上的狹窄步道,體驗一下兩腿發軟的感覺。此外,這條步道上也遺留了多處日據時代的遺址與痕跡,來此走一趟,就可以清楚感受到當初以人力開鑿這條通道的艱難,以及日據時期時的繁榮與如今的凋零。

雖然看照片錐麓古道好像很可怕,實際上太管處的維護以及防護措施做的相當好,除非自己貿然的接近懸崖並作危險動作、或因氣候不佳天雨路滑等因素,會發生墜崖的機率其實是很低的,因此是條頗適合新手的路線。

錐麓古道全長10.3公里,從慈母橋到燕子口,兩處都有柵欄,一定要申請入園證才能進入,絕對不要只是到了附近觀光,看到步道就心血來潮去走,被抓到可是要罰錢的!

05d0cac4453a5853cfc4b1eb2a2ba12b.jpg

錐麓古道高度及距離表

錐麓古道步道詳述

「慈母橋」經「錐麓駐在所」至「斷崖駐在所」:約7.2公里

錐麓古道入口處在慈母亭後方,出發時記得要先將入園證投進入口處的信箱!一開始的路段是沿著立霧溪支流「老西溪」河床上行走,巨大的白色大理石配上深綠色的溪水,非常漂亮,沿途注意堆石或記號才不會偏離步道。

約行600公尺後,來到急升坡約 1公里指標處,此後開始之字陡上,過了隧道出去之後,眼前豁然開朗,壯麗的峽谷景色就在眼前展現,但其實還沒到錐麓古道的精彩之處呢!

繼續緩坡向上爬,來到錐麓駐在所,現為一塊空地,可以在此歇歇腿。從錐麓駐在所繼續向前,經一紀念石碑,是紀念1916年遭太魯閣族馘首的日籍巡察班長持館代五郎,因1915年開鑿錐麓古道造成太多犧牲,太魯閣族積怨難消,便襲擊斷崖駐在所,將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斬首報復。

從錐麓駐在所到斷崖駐在所為2.5公里,步道平緩好走,沒多久就來到斷崖駐在所。

c6c792d3a7f784dd183b02f93469154a.jpg

將入園證投入信箱(圖/黑山羊家族攝)

fc0353901defa5c2e87792e6bd13f59a.jpg

沿著老西溪河床走(圖/老王攝)

dcbe18dde3fa4f156e49fd3196f2d7d8.jpg

隧道(圖/老王攝)

599320a7252201e06db27339feb47187.jpg

壯麗的景色(圖/老王攝)

2e346ad19e851c8d20b6a9270c67d18f.jpg

(圖/黑山羊家族攝)

d90810d94ed31880ee279396b15c7e4d.jpg 634f4eb9f4c9cbce605fb656754fc9c0.jpg

(圖/黑山羊家族攝)

0668a47f24b0ca60052f66a412feb2b3.jpg

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之碑(圖/老王攝)

74b0a77718fd72e252b619747e828c1c.jpg

斷崖駐在所(圖/黑山羊家族攝)

斷崖駐在所經錐麓斷崖至燕子口:3.1公里

離開斷崖駐在所約50公尺,就是錐麓古道最精彩之處,也是錐麓斷崖的開始,站在步道上看著陡峭深邃的峽谷、直削而下的斷崖,讓人怵目驚心,心臟不夠強的人,可能不敢俯瞰腳下的溪谷。不過,也因為走在這條開鑿在峽谷上方的的步道上,才能以不同角度看到有別於普通從中橫向上看的峽谷景色。

雖然這段路徑狹小,但空間絕對足夠一個壯碩大人通行,即便如此,仍要切記,不要太忘情地看風景或拍照,沒注意到腳下,一步踩歪就是跌落萬丈深了。

結束斷崖路段,經過巴達岡二號吊橋,開始狂下坡後,來到第三個遺址-巴達岡駐在所,從一解說牌上可以看出當初繁榮,在這個駐在所不僅有住家、教育所、宿舍等,甚至還有軍官俱樂部等空間,如今只剩下兩根石柱及當初建築物的石砌遺跡,不禁讓人有種淡淡的惆悵感。

離開巴達崗駐在所,經過長長的錐麓吊橋後,就來到燕子口,也代表了錐麓古道這趟行程的結束。

5f8edee5a6edf723f8ac931786bc41e4.jpg

錐麓斷崖(圖/老王攝)

ccbc98a3a046e46797d9567d3caf2ef0.jpg

人鑿山洞(圖/黑山羊家族攝)

d120abc2f2da452f8c5898a4ea562ae0.jpg

巴達崗二號吊橋(圖/黑山羊家族攝)

80c552d38e90086d68aa11652274d56f.jpg

巴達崗駐在所石柱(圖/黑山羊家族攝)

c0308f51280931baf81dbce383936ca3.jpg

巴達崗駐在所遺址(圖/老王攝)

079c1e6a1d6e084c8dd768e3026f8a49.jpg

錐麓吊橋(圖/老王攝)

建議下載GPX: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86234

入園證申請

體能訓練

雖然錐麓古道一天就能夠走完,但是也要走上10.3公里,且上升約600公尺,也是需要一定體力才不會太累,若是平常沒有在運動的人,走起來會很累,此外,當人的身體處於很累的狀態時,常會忽略腳下或是眼前的危險,這在走錐麓古道時會相當危險,因為不小心踏歪就是斷崖了。所以出發前一定要增加自己的體力!

相關文章

裝備

因錐麓古道屬於單日行程,所以可參考一日健行使用裝備

人文歷史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

背景為日治初期,日本人亟欲取得台灣中央山脈的樟腦及各項礦產,與世居深山的原住民的狩獵文化發生衝突,因此在1914年爆發了日本殖民政府與太魯閣族人的戰爭。為了進行戰爭準備,日人多次進入太魯閣山區進行嚴密的探勘,並在戰爭時期動員了近兩萬名士兵與後勤支援單位,兵分三路攻打太魯閣諸社。另一方面,太魯閣族利用地形巧妙敏捷地出沒,從山間、樹蔭襲擊,頑強抵抗。因此日本人並沒有輕鬆取得勝利,然而戰爭前後折騰了兩個多月,最還是在雙方實力懸殊的狀況下,太魯閣族被迫表示願意歸順。日本政府統治臺灣50年,但統治太魯閣族才32年,由此可見太魯閣族的強悍。

合歡越嶺古道

日治時期為了征服太魯閣族原住民,日本人自大正2年(1913年)開始,陸續分段開闢了一條西起霧社,經由合歡埡口(今大禹嶺),東至太魯閣的的合歡越嶺道路,錐麓古道便是日合歡越嶺道路的一部份。合歡越嶺道路穿越了大半的立霧溪流域,由於堅硬的大理石難以侵蝕,水流將立霧溪刻鑿成既深又窄的峽谷,太魯閣族壯丁被迫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人工鑿洞埋設炸藥,在堅硬的大理石斷崖上鑿掘、打造出僅容人行的路基,成為聯繫太魯閣族各部落間的理蕃道路。當時描寫行經錐麓古道的文字:「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百年後依然令人驚心動魄。

氣候

錐麓古道位在花蓮縣秀林鄉、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管轄,所以可以至中央氣象局查詢花蓮縣秀林鄉的天氣預報,或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天祥管理站的天氣預報。

生態景觀

動物

步道常見的鳥類有冠羽畫眉藪鳥、橿鳥、青背山雀、啄木鳥、五色鳥、小卷尾、灰喉山椒鳥等。其中藪鳥、冠羽畫眉是臺灣特有的鳥類。常見哺乳類有條紋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赤腹松鼠、臺灣獼猴等。鄰近溪流或潮濕的窪地可見到斯文豪氏赤、梭德氏蛙等兩棲類。

植物

錐麓古道海拔約600~800之間,台灣西部此海拔為以樟科及殼斗科植物為主要組成的楠櫧林帶;但由於立霧溪流域自天祥以下石灰言地質發達,多為石質土,含石率偏高,土壤發育不良,因此古道附近以青剛櫟、太魯閣櫟、阿里山千金榆、櫸木、山肉桂、樟葉楓、黃連木等植物為主要組成。由於坡度陡峭、土壤層淺薄,因此樹冠層不高、大徑木少,樹木更新多為在樹幹基部處以側芽萌發的方式。林下稀疏,主要以生長於演替早期的乾性植物為主,常見的下層木本植物及藤蔓類有小葉鐵仔、三葉五加、珍珠蓮、酸藤、菊花木、翼核木、毬蘭等,常見草本植物則有槭葉石葦、腎蕨、台灣蘆竹、五節芒、桔梗蘭、台灣沿階草等種類。錐麓斷崖上生長了大量的車桑子,亦為好陽光、耐乾旱的灌木種類。

住宿與交通

住宿

花蓮市區有較多的住宿選擇,可依照需求到花蓮民宿網查詢看看。若想要在太魯閣內住一晚,可考慮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觀雲山莊。(以上僅為建議,價位及住宿品質請自行評估)

交通

自行開車

  • 慈母橋:車輛請先停至合流停車場(距慈母橋入口約1公里),再步行至慈母橋入口。
  • 燕子口:車輛請先停至溪畔安全帽發放處對面往布洛灣遊憩區方向的聯絡道路白線內,再步行至燕子口步道東端錐麓吊橋(約1公里)進入。

大眾運輸工具:花蓮客運「太魯閣任我行」

  • 票價:一日票250元,二日票400元
  • 買票:從花蓮火車站出來左邊就可以看到賣票的地方
  • 去程的搭車方式:從花蓮火車站搭至「綠水站」,但綠水離錐麓古道起點慈母橋還有一段距離,可詢問一下司機是否可以在慈母橋下車。
  • 回程的搭車方式:於錐麓古道終點燕子口的「燕子口站」搭車,返回花蓮火車站。
  •  「太魯閣任我行」路線圖「太魯閣任我行」時刻表下載(網站左側台灣好行─太魯閣線時刻表與票價表下載)

※ 相關內容可能會有變動,請參考花蓮客運的最新公告及相關內容,或打電話至花蓮客運詢問03-8338146。

行動解說員-錐麓古道


資料來源:我是新手,我想去錐麓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