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潭山
- 現在的劍潭山已成為臺北市民晨間健身運動的重要場地之一,稜線上的「老地方」是大家熟悉的健身據點。沿途各式各樣的早覺會、山友會、羽球社羅列步道兩旁,數量驚人蔚為奇觀,儼然是一座設於山間的都市型公園,又像是民眾的「戶外客廳」,銀髮族把這裡當作KTV俱樂部,有人在這忘情高歌唱卡拉OK,還有人打起麻將,當然聊天、泡茶更不在話下,熱鬧得不得了。
- 劍潭名字的由來
- 從17世紀起,此地便有劍潭之名。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登陸台灣,來到圓山一帶忽遇河水氾濫困住軍隊,原來是河中魚精作怪,鄭成功遂擲入寶劍刺死魚精才平了大水,因而有了劍潭這個名字。
- 台北城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 1901年,日本人認為台北盆地與京都景觀極為相似,而基隆河、劍潭山更有如京都的鴨川、東山,便將台灣神社建於圓山,方便日本皇族及特使參拜,不過神社在1944年因一架失事客機撞上而燒毀。台灣光復後曾有台灣飯店興建在神社舊址,但規模不大;民國45年,蔣介石指示興建圓山大飯店,作為接待各國元首政要的重要處所;現在的圓山飯店已褪去政治色彩,屬財團法人臺灣省敦睦聯誼會,以經營旅館、餐廳,開發國際觀光事業為宗旨。看圓山飯店的變遷有如台灣近代史的縮影,是台北城市歷史記憶很重要的一部分。
- 動物
- 綠繡眼、紅嘴黑鵯、臺灣藍鵲、樹鵲、五色鳥、小捲尾是這裡常見的鳥類。赤腹松鼠、攀蜥、母舅蛇與鳳蝶等蝶類昆蟲也常出現蹤跡。
- 植物
- 在前往「老地方」休息區的稜線步道上,由於直接面對從基隆河河谷帶來的強烈東北季風與水分,沿途可見到喜冷涼環境的植物,如:紅葉樹、長葉厚殼樹、青剛櫟、臺灣赤楠、薯豆、杜英、山羊耳和山刈葉等,構成森林的第一層喬木層;林下地被層則有酸藤、猿尾藤、廣東山葡萄、金銀花、錦蘭、羊角藤、南五味子和瓢簞藤等藤本值物恣意生長著,成為一個較成熟的次生林。這一列綠色廊道可連結大直、內湖和外雙溪形成一條生物非常重要的避難所,提供許多動物築巢、覓食和繁殖的棲地。
- 地形地貌
- 沿著石階而上,在藥師寺前階梯盡頭的路旁有一片大石壁,是觀察沉積岩地質最好的地方。岩層由白色的石英砂岩堆積而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屬於中新世的木山層(距今約2,400~2,200萬年前,經板塊相互擠壓的造山運動而露出於海面,矗立於此)。壁上有厚厚的、硬硬的、較凸出的砂岩層;也有稍薄點、稍軟些、較凹進去的頁岩層,形成所謂砂頁岩互層。一條條橫紋的層理和縱紋的節理,標示著不同時期的河流堆積與岩層隆起壓力減輕形成的裂縫。
- 特色
- 在打印台處可欣賞飛機起降、飽覽基隆河沿岸風光、圓山風景區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