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欽差行臺
- 是臺灣唯一僅存的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在歷經清朝、日治及中華民國的時代變遷後,至今仍矗立,述說著當年的故事。其建築物原位於臺北市中山堂,1933年將此建物部分遷建至臺北植物園,現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目前為林業試驗所臺北植物園轄管。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09:30分~16:30。
- 南門町三二三
- 位於台北植物園荷花池旁,日治時期興建(1930年),原為茶屋,光復後曾作為林業試驗所的員工宿舍,因年久失修而荒廢,後由知名建築師郭中端和和堀込憲二教授,修復其舊有日式建築樣貌,由日本庭園專家小口基實先生設計「枯山水庭園」,以堆疊的石塊代表「山」,大面積淺色碎石表現「水」,特意設計出「龜」、「鶴」兩小島。龜、鶴都有長壽的意涵,有來到仙界之意,呈現出日本佛教的禪學意境。因原地址為「台北州台北市南門町六丁目三二三番地」,故以「南門町三二三」命名。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09:30分~16:30。
- 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 興建於1924年,原為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昔日為開發台灣森林資源,計畫性從事「台灣植物調查事業」,野外採集的植物乾燥製成「腊葉標本」保存,以供鑑定植物種類,是台灣第一座專為貯藏植物腊葉標本而興建之標本館,是台灣林業研究與植物資源調查的發祥地。現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08年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09:30分~16:30。
- 動物
- 鵲鴝、夜鷺、珠頸斑鳩、小彎嘴、翠鳥、紅冠水雞、白腰鵲鴝、黑枕藍鶲、蒼鷺 、紅尾伯勞、樹鵲 、黑冠麻鷺、白腹秧雞、紅嘴黑鵯、白腹鶇、鳳頭蒼鷹、領角鴞、灰林鴿、栗小鷺、台灣星三線蝶、樺斑蝶、黑鳳蝶、青帶鳳蝶、沖繩小灰蝶等。
- 植物
- 植物種類繁多達2000種,有多肉植物區、民生植物區、裸子植物區、蕨類植物區、十二生肖植物區、佛教植物區、草澤濕地、水生植物區、雙子葉植物區、竹區、澳洲植物區、荷花、文學植物區、民族植物區、薑科、棕櫚區、薔薇科、豆科、殼斗科、桑科、榆科、茜草科、天南星科、藤本植物、樟科、台灣原生植物展示區、溫室等分區。
- 地形地貌
- 地質年代為全新世,礫石、砂、粘土組成的沖積層。
- 特色
- 台灣第一座植物園,台灣地區植物研究教學的重要場域,市定古蹟「欽差行臺」、「腊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