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 清朝末期,因為位於溪流源頭,因此這裡被稱為溪頭。至日治時代,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選擇此地做為附屬演習林,暑假時並派遣學生來進行研究、實習。民國38年改由臺灣大學管理,目前隸屬國立臺灣大學實驗林。
- 溪頭神木
- 是一棵千年紅檜,包著巨石而生,是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內的重要地標,也是溪頭遊客必定造訪拍照留念的回憶,神木因中空腐朽,於2016年9月11日倒榻,目前將神木移置一旁,供人憑弔。森林專家認為神木傾倒前,屬於活體神木,仍具有不錯的生命力,將剪枝重新扦插育種,以延續神木的生命。
- 天文台
- 有著半圓形的屋頂可以360度旋轉,屋頂的大天窗,透過天文望遠鏡窺探宇宙的奧妙,沒有光害的森林裡,是觀星的最佳景點。
- 空中走廊
- 空中走廊的構想來自科學家的研究需求,為了方便觀察樹冠層生態,從地面架起高台連成一條走廊,研究員可以輕鬆地穿梭在樹冠層中。空中走廊發展至今除了做為研究用途,也成為森林生態教育的幫手,常見於熱帶雨林地區,如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澳洲等地。台灣第一座空中走廊出現在溪頭,於2004年落成,全長僅180公尺,距離地面22.6公尺,約有7層樓高,是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內的熱門景點。
- 動物
- 藪鳥、竹雞、冠羽畫眉、綠繡眼、繡眼畫眉、大彎嘴、山頭紅、黃腹琉璃、青背山雀、紅頭山雀、白耳畫眉、白尾鴝、老鷹、赤腹松鼠等。
- 植物
- 倒地蜈蚣、肉穗野牡丹、台北玉葉金花、青楓、臭辣樹、臺灣紫珠、圓果冷水麻、水冬瓜、杜若、大葉溲疏、假糙蘇、山珊瑚、小囊山珊瑚、臺灣藤繡球、臺灣排香、風輪菜、萎蕤等。
- 地形地貌
-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晚期,由砂岩、頁岩組成的三峽群及其相當地層。
- 特色
- 九二一大地震崩裂的巨石,龐大的身軀,讓人感到震撼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