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安全】去年山難人數增加 2.3 倍-上山前,你做好準備了嗎?

最近山域事故頻傳,不管是郊山或高山,總是不斷看到登山客又傳出意外或是救援事件,尤其在疫情趨緩後山林解封的這幾周更是明顯。或許大家是悶了太久,迫不及待往山裡去,但封山的這三個月,好久不見的山跟之前所想像的一樣嗎?在家的這三個月,你的體力還是跟之前一樣精力充沛嗎?從2019年開放山林政策開始,登山人口大增,但隨之而來的山難也不斷增加。

內政部消防署於今年9月6日發布了「山域事故救援統計」報告,分析了近年來山難事故發生原因、年齡層及經常發生山難之山岳,以下拉出其中幾項重要數據與大家分享。

圖表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災害搶救組
圖表統計日期:截至110年6月30日為止(統計至今年上半年)


▍近五年山域事故發生件數

2020年(10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民眾無法出國,加上同年觀光局大力推廣「脊梁山脈旅遊年」鼓勵國人登山健行,登山人口自該年起忽然大增,熱門山徑人滿為患;唯部份山友未認知到戶外活動之風險,輕忽了事前準備,讓去年的山域事故發生件數跟著翻倍成長。

e639b9ba0c59d55f513e8126d1627d39.png

▲109年的案件數呈現翻倍成長,而110年1-6月的數字就已經接近108年全年數字


▍近五年山域事故救援統計

從下表中可以發現,山域事故救援成功的比例高達9成。民眾於發生事故時只要保持冷靜,做好自保動作,有相當高的機率可被救難人員平安帶下山。

acef975471d898e7a1c6f247074b5879.png


▍近五年山域事故族群分析

自組隊伍佔山域事故族群的大宗,自組隊伍的組成方式有哪些呢?有可能是認識的朋友相約成團,也可能是為了分攤車資/背負等種種原因在網路上進行揪團,團員彼此在登山前互不相識。另外,自109年起,獨攀族群的事故發生人數也較過往大幅上升。

eaf96467b1edf3046b12f6fdef9a8cec.png


▍104年至110年山域事故求援態樣分析

由下表可得知,迷路佔山域求援事故的最大宗(38%),而若是細看消防署91-109年的統計分析,又可以發現郊山名勝發生事故的成長比例,遠高於高山百岳。郊山在近年來事故發生的成長比率為230%、高山為31%、中級山為21%。而發生郊山事故最多的山岳為劍龍陵,高山為玉山、合歡山,中級山為谷關七雄。

這可能說明了一般民眾在面對大山時會抱持較謹慎的態度,做好更多準備,但若是走郊山,往往誤以為難度不高、或沿途都會有明顯路標而沒有做好事前功課。另外也容易因為山岳知名(谷關七雄)、聽很多人走過,就誤判其難度,造成事故發生。

7920ca66b167581c8e445d4194723eeb.png


▍101年至110年山域事故年齡分析圖

山域事故發生年齡最大宗落於50~59歲,其次為40~49歲、60~69歲,顯示中高年齡族群較易發生山域事故;這除了跟喜好登山的年齡層可能相關,交叉分析山域事故原因(迷路)、好發的山岳類型(郊山)後,也可以判斷大多數人可能是因為輕忽郊山路況,誤以為指標清楚、不需要帶地圖,或是年長者較不熟悉手機循跡APP使用方式,因此容易發生事故。

0d594ef8219d9bbb89b53d3712afff2a.png


總整理:近幾年山域活動事故趨勢
  • 發生事故最大主因多為迷路及遲歸(失聯)
  • 發生事故族群多為自組隊伍
  • 發生事故年齡層多趨於中高年齡層
  • 發生事故區域多位於郊山


最後,光從單純的事故數字,有時較難深入想像事故發生時的現地情況,故我們額外蒐集了今年三級解封後,7~9月新聞報導的登山救援事件,提供大家進一步觀察;希望大家能從他人的事故經驗中自省個人的登山行為、事前的準備習慣,把不足之處補上。祝大家都能開心上山、平安下山!

救援原因
事件
迷路
疾病
失聯
創傷
天候惡劣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


  • 陳志順的頭像 陳志順

    麻煩將網路揪團從自組團中獨立出來, 那不是真正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