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動暈症、抽筋、水泡、失眠

  • 賴育民
  • 25,165次點閱

伴隨登山活動而來的小問題,看來似乎不是那麼「致命」,但是發生的機率卻很高!而這些,是可以經由適當的預防與處置來避免的。

快快樂樂的去爬山,卻因路上暈車嘔吐而影響了遊興;為了期待已久的縱走而買了新的登山鞋,沒想到卻磨傷腳部長出一個大水泡,大大影響了登山的心情和表現。這些問題看來似乎不是那麼「致命」,但是發生的機率卻很高!實際上,這些伴隨登山活動而來的健康小問題,是可以經由適當的預防與處置來避免的。

 (圖/123rf)


動暈症(motion sickness)

動暈症,是由於交通工具的搖晃與旋轉運動,干擾人體平衡系統的協調而引起的,如:暈車、暈船與暈機等皆是!它與交通工具的種類、旅程的顛簸與個人的易感性有關。

  • 動暈症的預防及處置

許多非藥物性的預防可能會有幫助:如打開車窗使空氣流通、眼睛直視前方或凝視遠方景物,或者吃些酸鹹的零食。

藥物方面,可使用各種抗組織胺成份的暈車藥(如保耐暈Bonamin),這些藥物多是極易在西藥房買到的非處方藥,上車前至少半小時服用。這類藥物通常會有嗜睡、倦怠及口乾、解尿困難等副作用,有青光眼及攝護腺肥大病史的人,應先向醫師諮詢。此外,大部份暈車藥的作用時間約四到六小時,如果在短程乘車後就要開始登山,應不要、或更早服用暈車藥,以免副作用發作,產生走不動或失足的危險。

另近年市面有售scopolamine暈車貼片,使用方便,且較不會嗜睡,但須在行前至少五至六小時貼用才有效。

 

抽筋(muscle cramps)

抽筋,是骨骼肌發生不自主的收縮強直,引起劇烈疼痛並失去自主運動功能的症狀,其促發因子為肌肉疲勞、局部低溫、電解質流失及突然用力的肌肉運動。抗重力肌(包括大腿前側、小腿後側及足底的肌肉群)較易發生此種症狀。

  • 抽筋的預防之道

預防抽筋,應針對促發因子加以防範。首先,先做好腿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寒冷或下雨天、或下肢會長時間泡在水裏的溯溪活動;其次,注意水份、鹽份的補充,以及適當的休息,都有助於預防。

  • 抽筋的處置之道

發生抽筋時患處會劇烈疼痛,不可勉強繼續行走,應即刻覓地坐下或平躺休息。切記不可用力按摩企圖揉散團塊,以免造成進一步傷害。只需休息待肌肉自然鬆開,或是往肌肉收縮的反方向輕拉,如:大腿抽筋可彎曲膝蓋,小腿及足底抽筋時可伸直膝關節,將腳板輕輕往上(近心端)推;同時,為傷者補充鹽份及水份。如有攜帶普拿疼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可即時服用止痛。有習慣性抽筋的人,在睡前服用某些骨骼肌鬆弛劑可能會有幫助,不過應先向醫師諮詢。

 

水泡(blister)

水泡,是由於皮膚受摩擦拉扯,表皮層受傷產生間隙、中間填充組織液而形成的,有時會出血而形成血泡。大部份的水泡是由新鞋或不適腳的鞋子所造成的。在選擇進口登山鞋時應特別注意,挑選一雙合足型的鞋子,並記得預留登山襪和足部在負重行走後膨脹的空間。

(圖/123rf)


堅硬的登山鞋在上坡時因彎曲度不夠,容易磨到腳後跟而形成水泡;而太大或足背受力不均的鞋子,則會在下坡時磨到足趾而形成水泡,有時甚至會壓迫造成甲床出血,而使得趾甲脫落。

  • 水泡的預防之道

上坡路時可將鞋帶放鬆一些,下坡時則將鞋帶綁到適當緊度,使足背能均勻受力,避免下坡衝力集中在足趾上。此外,可穿兩層襪子,內層穿絲襪或棉襪,使大部分摩擦侷限在兩層襪子之間。潮溼會使水泡更易發生,須換掉浸溼的襪子或使用粉末保持足部乾燥。如果因為腳型使足部有固定的摩擦點,可購買較厚、粘性較高的透氣膠布,直接貼在摩擦點上。

  • 水泡的處置之道

一旦水泡形成,就必須引流以減少疼痛。先用優碘消毒患處皮膚,再用消毒(例如用打火機烤)過的注射針或縫衣針,直接穿透水泡引流組織液。注意水泡皮不要移除或掀開(除非它自己破掉),它可以保護下方幼嫩的組織。其次,用紗布剪成小塊覆在患處,外層再貼更大的透氣膠布固定之。如組織液再次累積,可重複引流步驟;若有攜帶普拿疼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可口服止痛,通常不必使用抗生素。

 

失眠(insomnia)

每個人多少都會有睡不好的經驗,除了營地不好等外在因素之外,登山者失眠的原因主要是興奮與緊張、過度疲勞、生物時鐘的改變。如:平時都午夜才睡的上班族,為了明日拂曉的攻頂必須在晚餐後就寢;或是因跨越時區的長距離飛行而造成的時差症候群(jet lag)等,以及易為人所忽略的──高山症。

  • 失眠的處置之道

如果失眠對登山活動造成明顯的影響,而上述的客觀因子無法排除的話,可考慮使用安眠藥。目前較常用的睡眠引導藥物──苯二氮平(BZD)類的鎮靜劑及一些安眠藥(如斯蒂諾斯Stilnox),雖然比早期的巴比妥酸鹽安眠藥來得安全,不過還是得注意下列三點:

  1. 此類藥物均為管制用藥,應向醫師說明需求,依據醫師的評估來決定藥物的種類及劑量。
  2. 安眠藥會影響精細動作和反應能力,因此絕不可在藥效未結束時開車、或從事任何攀登活動。另外,有些人在服藥後次日,會出現宿醉感或頭暈等不適現象;因此,不要在山上首度使用從未用過的藥物。
  3. 安眠藥都會有程度不等的呼吸抑制現象,別忘了,睡眠障礙是急性高山症候群(AMS)的症狀之一。如果你處在一個有可能發生高山症的環境中(高度、未經適應的爬升等),或是你伴有頭痛、噁心、疲憊等症狀,那麼絕對不可使用安眠藥。AMS如果惡化成HAPEHACE是會致命的!那就不是「健康小問題」了。

*本文刊登於台灣山岳第49期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