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跟著醫師安全學登山》-人往高處爬,先搞定高山症

  • 林青榖
  • 20,990次點閱

※本文摘錄「跟著醫師安全學登山

人往高處爬,先搞定高山症

登山或是不登山的人,應該都曾夢想過要去見見那個「離天堂最近的鐵路:青藏鐵路」吧?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二○一六年八月,我和多位台灣代表遠赴青海省西寧市,參與「中華醫學會第八次高原醫學學術大會暨第一屆海峽兩岸高原(山)醫學高峰論壇」,與許多中國的高原醫學研究傑出人才共聚一堂,互相交流高山症發病機制、診治方式及群體防護措施的研究成果。

在大會中,我吸收到國際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先進的診治理念,當時世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通車正滿十周年,因而也成了會中熱烈討論的焦點之一。

耗費四十年規劃建設的青藏鐵路行經高原區與凍土區,環境上具有高海拔、高紫外線、低氣溫、低氧氣含量等高海拔的特點,為了預防乘客因高山症引起不適,當初設計時就強化了抗寒、抗紫外線、加壓、供氧等特殊功能。搭乘這條「離天堂最近的鐵路」,除了可以沿途欣賞高原、雪山、濕地、凍原、河川、湖泊更迭上陣的美景,不知道你是否曾留意到這列車有別於平路鐵路的特色呢?

提到西藏或是青藏鐵路,大部分的人都會聯想到「高山症」,這應該也是人往高處爬,先搞定高山症規劃去西藏旅遊的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話說回來,高山症到底有多可怕,以致於讓大家如此戒慎恐懼?


做好準備,高山症不需要過於擔心

「高山症」泛指人體突然處在高海拔地區時,因高山氣壓較低,吸入的氧氣也隨之減少,導致血氧濃度降低,進而引發的健康問題。

國外有文獻報告指出,在海拔二千四百四十公尺處就可能發生高山肺水腫,到達二千七百五十公尺的高度就可能發生高山腦水腫。根據這個數據,台灣百岳都超過足以引發嚴重高山症的高度,因為連高度最低的鹿山標高也有二千九百八十一公尺,大家攻百岳都要記得做好高山症的預防工作。

如果你是搭飛機、汽車、纜車、鐵路上高山,那更是要注意了,畢竟高山症源自上升速度超過身體適應力,而這些方法都比徒步上山快多了。

出現高山症狀時別輕忽


上山前如何預防高山症?

在兩岸高原(山)醫學高峰論壇中,我以「台灣玉山旅遊醫療服務」為題作了一場演講,根據我多次擔任台灣知名企業友達公司玉山團隨隊醫師的經驗,分享預防高山症的心得。在這裡,我把於該演講中提出的對策與這些年吸收的知識,整理出以下的高山症預防方案:

一、高山症高危險群請進行健康評估:有以下情況者,登山前要先諮詢過家庭醫師,確定身體狀況可以應付才上山,並備妥相關用藥。

  • 肺動脈高壓、心臟衰竭等心肺血管疾病患者
  • 慢性阻塞性肺疾(嚴重者不建議登山)
  • 腦疾患者
  • 肥胖
  • 兒童、青少年
  • 身心狀況不良、處於焦慮狀態中者
  • 曾患高山病者

有高山病病史者,建議登上原先發作的高度時或相對較低的高度待上兩天,確定沒有症狀出現再攀升,如果發生高山肺水腫或腦水腫就要立即下山,以免發生憾事。

另外,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孕婦登山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仍建議懷孕時先不要到海拔三千六百公尺以上的地區;而糖尿病患者上到高海拔得增加胰島素使用量,行前最好先和醫師討論,在山上時也要定時測量血糖。

二、登高山前一個月內,請先至海拔相對較低、更易攀登的山岳走走,如:登玉山前可先攀合歡群峰,測試自己在高海拔是否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

三、維持良好體能狀態:至少提前一個月進行體能訓練,出發前一晚要睡飽、吃飽,當日要注意保暖、防曬、熟識登山路徑狀況,並適度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尤其要避免吸菸、喝酒等會使缺氧情況更嚴重的行為。

四、了解急性高山症的症狀:一有高山反應,要立刻告知嚮導或朋友,不可逞強,大家才能採取最好的防備和處置。

五、依高度安排適應高海拔的過夜行程:要讓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高度變化,超過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後,每爬升五百公尺,最好能多一天的睡眠緩衝日。由於晚上睡覺時動脈血氧會降得更低,建議過夜地點要低於白天活動的高度。

六、定時量測心跳及血氧濃度:平日就要掌握自己在低海拔時的血氧濃度,上山後,沿途要依海拔變化規律量測,做好數據比較,及早掌控生理變化。以登玉山為例,從啟程前一直到登主峰頂建議共量測八次。

七、針對可能突發的病症備妥藥物與相關配備:要隨身攜帶高山症用藥,

其症狀治療藥物(如普拿疼、胃藥),以及過敏用藥和一般常備藥物。攀爬四千公尺以上高山時,則可考慮增加攜帶型加壓袋(PAC)、氧氣瓶等配備。

八、善用高科技產品:可配戴能測量心跳、高度及GPS定位的手錶,以幫助了解自己的生理變化及追蹤行程。

雖然高山症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但只要對它有足夠的認識,並切實遵守以上原則,基本上都可以防範於未然,不必過度緊張。

我有一位林姓臉友過去在大雪山、西藏聖母峰基地營都犯過高山症,後來她計劃攀登玉山,便提早進行多次重量訓練。登玉山時,她雖然肺活量不夠,一路發喘,但在慢慢走、多次停歇之下,也在正常時程內上到排雲山莊;當晚她出現高山失眠的狀況,隔日清晨還有噁心感,但最後也成功攻頂,在天氣清朗光明下,沉浸在漂浮雲端的快樂中,盡覽玉山主峰的壯麗山色,讓她激動得眼淚幾乎奪眶而出。

與其害怕高山症而對山敬而遠之,不如認識它、掌控它,那麼登峰造極的感動也將為你所有!


書籍相關資料


 書名:跟著醫師安全學登山:
    林青榖療癒身心、逆轉憂鬱症的心靈處方籤

 作者:林青榖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5日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