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什麼顏色 ?
詩意的人喜歡 秋天, 浪漫的楓葉
金黃燦爛的山毛櫸, 美麗又短暫
秋天有些愁意
錯過今年的山毛櫸 , 只能等待
明年再見喔
思念的顏色 ?秋天是思念的季節, 是夢想的季節, 是追夢的季節
秋天的第一道鋒面來臨 又是山毛櫸葉黃的時候, 走吧 !
1102 台灣山毛櫸步道
台灣山毛櫸步道 11 月 1 日重新開放 走吧, 我們去拍山毛櫸吧
秋天的顏色, 嫩嫩的黃色, 熱情的橘色, 火熱的紅色 大地的調色盤, 把世界點綴得五彩繽紛
4月的紫葉槭, 5月的毛地黃
11月的山毛櫸,
真的好美的太平山
http://blog.yam.com/cxlan/article/61603405
0405 太平山浪漫紫葉槭
http://blog.yam.com/cxlan/article/49424689
0428 太平山 / 見晴山 / 見晴步道 / 三疊瀑布 / 蹦蹦車
太平山, 見晴步道, 翠峰湖, 望洋步道, 三疊瀑布, 山毛櫸步道
都是 Sonia 喜歡的步道
找對的季節, 就可以看到 最美的太平山
山毛櫸 的大本營, 力推 魯培山
http://blog.yam.com/cxlan/article/57910865
魯培山
台灣山毛櫸, 為台灣特有的殼斗科,
山毛櫸, 屬於落葉喬木,
又稱 台灣水青岡, 早田式山毛櫸
是古老珍貴的孓遺植物
通常生長在海拔 1300- 2000 公尺的山稜線附近
台灣山毛櫸步道 的登山口 在翠峰湖山屋 旁
共 3.8 k, 平緩好走
山毛櫸生長在 2.8 k 起 - 3.8 k
比起 南北插 , 魯培山 , 這裡更平易近人
只要你願意, 開車 3 小時, 走一小段步道,
就可以親眼看到這美麗的山毛櫸林
11月的秋天, 下雨是常有的事
山毛櫸步道, 撐著雨傘, 慢慢的走在步道上
就很好走喔
前段的步道 是 台灣杉林,森林的呼吸 好清新喔
山毛櫸 一般只 2 周, 時間過了, 就會掉葉
想賞山毛櫸, 要馬上行動
不然....... 你就只能看照片喔
台灣山毛櫸步道由翠峰山莊旁小徑進入上行至陵線全長約3.85公里,
可見到冰河時期孓遺之珍貴稀有植物山毛櫸(台灣水青岡),
為分享大眾欣賞此珍貴稀有植物及保護該植物之生育環境,
步道係採人為干擾最少之方式整建,
以兼具生態保育及教育之功效,使遊憩與山毛櫸之生態環境相結合並取得平衡點。
整座山都是山毛櫸 wow, 太棒了
山毛櫸 是 生長在 迎風的稜線上
大概在這裡附近, 有一叉路, 右邊有一正在舖石子路的叉口,
取右不直行, 就會避開那段拉繩段,
只是這段路, 石子還沒舖好, 有些泥泥, 但很好走
看, 龜山島 喔
雖然有 70% 的下雨機率,
不是整天都下雨喔, 偶而也有藍天的
居然, 還看得見 龜山島
步道總長 3.8 K, 很平緩好走
你一定要走完喔,
整條稜線上都是山毛櫸
越後面的山毛櫸越多越黃
可以避開那段拉繩段, 在前面有一叉路,
取右不直行, 右邊有一正在修路的正在舖石子的叉路
取右, 會到上面這張照片的地方, 很好走的
濃濃的秋意, 整片的金黃染黃了山頭
這是 11/2 翠峰湖畔 的 山毛櫸步道 火熱燦爛, 想看山毛櫸 嗎 馬上出發 吧
心動要馬上行動喔, 一般鑑賞期只 2 周
水青岡, 又名 山毛櫸 屬山毛櫸科山毛櫸屬植物
落葉喬木, 高可達 36 米,
初夏開淡綠色花, 雄花序頭狀, 雌花序柄長 3-6 厘米
殼斗四裂, 外被多數細長捲曲狀苞片
小烏來區的插天山, 南插天山, 北插天山
魯培山, 拉拉山 稜線上 整片的山毛櫸林
插天山 最晚須於 15 天內
向 林務局 申請 許可
並須 申請 警政署入山許可證
一葉知秋
白晝越來越短, 夜越來越長
秋天, 落葉樹開始落葉,
山毛櫸 一夜轉黃, 等待楓紅
我醉了, 醉在這一片金黃璀璨的山毛櫸林 好美, 美得令人沉醉
太平山遊樂區 門票 每人 NT 200, 車輛 每部 NT 100
太平山莊 和 翠峰山莊 30天前上網搶訂
台灣水青岡又名台灣山毛櫸,屬於殼斗科水青岡屬的落葉喬木,
台灣僅有一種,是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的珍貴稀有植物之一,
它同時也是從冰河時期一直遺留到現在的樹種。
台灣水青岡生於山脊下坡,氣候涼爽濕潤,
夏季林相對濕度達90%左右。
土壤成土母質花崗岩侵入體發育成富含有機質的山壤。
群落結構屬次生闊葉混交林,主要伴生植物昆欄樹
本種較耐陰,根系發達,抗風力強。
幼齡階段生長緩慢,10-30年壯齡長勢旺盛。
芽於3月下旬萌發,花期4月上、中旬,
9-10月果實陸續成熟。
早田山毛櫸
又名台灣水青岡, 台灣山毛櫸, 屬殼斗科山毛櫸屬
大多生長在山稜線附近
在新北市, 桃園縣, 宜蘭縣 一帶分布最多
由於結實率偏低,種子不易發芽,屬於公告的台灣珍稀植物。
目前成立的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中有大面積的山毛櫸林。
早田山毛櫸
學名中的 早田 為紀年日治時代到台灣研究的植物學家
早田文藏
看 大霸尖 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