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徑原始樸質,涼爽舒適,尤其桐花盛開季節,白花在枝頭搖曳,落花鋪滿整個山徑,沐浴在浪漫氛圍。來到越嶺鞍部的菩提嶺觀景台,視野遼闊,可眺望石門水庫集水區、頭寮大埤湖畔美景,以及湖口、桃園、林口、八里、觀音山等風光盡收眼底。
山徑原始樸質,涼爽舒適,尤其桐花盛開季節,白花在枝頭搖曳,落花鋪滿整個山徑,沐浴在浪漫氛圍。來到越嶺鞍部的菩提嶺觀景台,視野遼闊,可眺望石門水庫集水區、頭寮大埤湖畔美景,以及湖口、桃園、林口、八里、觀音山等風光盡收眼底。
基本資料
交通方式
路線地圖
人文生態
相關GPX
- 所在縣市
- 桃園市大溪區
- 里程
- 3公里
- 步道類型
- 郊山步道
- 步道型態
- 環狀
- 海拔高度
- 245~399公尺
- 高度落差
- 154公尺
- 路面狀況
- 石階、土路
- 所需時間
- 1 小時 35 分鐘
- 難易度
- 低
- 所屬園區
- -
- 山脈
- 桃園臺地群
- 最適季節
- 全年
- 申請入山
- 否
- 申請入園
- 否
- 基點
- 無
- 開車
- 【竹篙厝大艽宮】
南下:國道3號→大溪出口下交流道,112甲縣道,台3線往慈湖方向前行。
北上:國道3號大溪/慈湖出口下交流道,接台4線往慈湖方向前行。
行至台7線過經國紀念館(大溪遊客中心)後不遠,慈湖加油站右轉進入約1.3公里抵達竹篙厝,穿過新福圳再行駛1公里可達大艽宮前停車場。 - 大眾運輸
- 【竹篙厝大艽宮】
桃園客運5097「大溪-尾寮-竹篙厝」:大溪總站搭乘,於終點站竹篙厝下車。
步行穿過新福圳約1公里可達大艽芎古道入口。 - 路線規劃
-
大艽芎古道請輸入出發地
- 出發點
- 竹篙厝大艽宮
- 路線
- 竹篙厝大艽宮(主線入口)→(0.3K, 15分鐘)→越嶺鞍部→(0.6K, 15分鐘)→承恩路步道口→原路折返→(0.6K, 20分鐘)→越嶺鞍部→ (0.5K, 15分鐘)→菩提嶺觀景台→支線→(0.5K, 15分鐘)→石觀音→(0.5K, 15分鐘)→大艽宮
- 備註
- 1.大艽芎古道主線有二處入口:A. 福安里竹篙厝,穿過新福圳,大艽宮前。B.龍珠灣承恩路,大溪區公有免費停車場對面。二處入口都有停車場及公車站,非常方便。
一般會選擇從大艽宮起登,這裡又有分主線與支線,主線在大艽宮前50公尺的停車場對面階梯上登,經過越嶺鞍部,下行至懷德橋。支線則與主線在越嶺鞍部交會,經過觀景台、石觀音後由大九宮回到入口一圈約1.5小時。
大艽芎越嶺鞍部也是四條山徑交會之處,往右可續走溪洲山、新溪洲山,或往左可至頭寮山、湳仔溝古道、總督府步道、百吉林蔭步道、打鐵寮古道、白古山…等。
往溪洲山:從大艽芎越嶺鞍部起算,單程距離約0.7公里,來回約50分鐘。
往頭寮山:從大艽芎越嶺鞍部起算,單程距離約1.6公里,來回約80分鐘。
2.越嶺鞍部四通八達,岔路及出入口甚多,各條路程長短不一,請事先規劃好路線,留意路程及時間,以免迷路與摸黑下山。
- 大艽芎古道
- 當地人念的是「大九芎」,不過「艽」在字典裡唸ㄐㄧㄠ或ㄑㄧㄡˊ,芎唸ㄑㄩㄥ或ㄒㄩㄥ,據福安里里長的說法,「大艽芎」的命名是因為這裡曾經長滿九芎樹,是以閩南語發音命名。不過現在於大艽芎古道上並不見九芎蹤影,反而是有不少的油桐樹,是一條賞桐步道。
- 大艽宮
- 位於古道支線入口處的土地公廟,為清光緒年間墾民供奉,以三粒卵石或三塊石板堆疊而成的「三粒石」土地公原形,已非常少見,仍保存於廟中。
- 竹篙厝
- 以桂竹或麻竹當作建材,以穿斗式結構搭建的房舍,稱之為「竹篙厝」,此建築多在產竹地區,以此取為地名。
- 新福圳埤塘
- 又稱為「頭寮大埤」,為人工挖鑿的埤塘,引自湳仔溝溪及水流東溪蓄積而成,廣達19公頃,與牛角南埤、龍過脈埤、新埤、白石埤貫連,負有灌溉三層地區農作的重任。在秋冬季節,水鳥、候鳥棲息出沒,種類豐富,是賞鳥的好地方。
- 水中土地公
- 原名為「埤崙慶豐宮土地公」,是當地的開庄土地公,超過200年歷史,當年闢埤塘時商請土地公搬家,但土地公遲遲不肯答應,最後達成協議,在埤塘中間建一座人工小島,土地公供奉於小島上,祭拜時需搭乘竹筏進入或者在岸邊遙祭,非常特別。
- 慈湖
- 原名為「埤尾」,因臨近百吉隧道出口,又稱為「洞口」,因蔣介石愛此地美麗景緻有如故鄉奉化,故於1959年建置「慈湖行館」,並改名為慈湖,紀念慈母王太夫人。1975年奉改為「慈湖陵寢」,依山傍水,仿四合院閩浙建築,磚造紅瓦平房,樸質精美。儀隊換班交接儀式是慈湖最受歡迎觀賞的景點之一。
- 動物
- 樹鵲、小彎嘴畫眉、五色鳥、小啄木、粉紅鸚嘴、繡眼畫眉等的鳥類,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面天樹蛙等蛙類,銀腹蜘蛛、古氏棘蜘、鍬形蟲、獨角仙、孔雀蛺蝶、蛇目蝶、鳳蝶、螽斯、蝗蟲、攀木蜥蜴、皇蛾幼蟲、螢火蟲等等。
- 植物
- 多為低海拔闊葉林和次生林,其中蕨類種類繁多,如:筆筒樹、鬼莎蘿、觀音蓮座蕨、芒萁、烏毛蕨、半邊羽裂鳳尾蕨等,原生樹種如構樹、朴樹、苦楝、山黃麻、紅楠等,以及黃藤、菝契、雙面刺、鴨腳木、野桐、幹花榕…等,和大量栽植的相思樹和油桐。
- 地形地貌
- 地質為中新世年代,以厚層沁質砂岩組成的南港層。
- 特色
- 古道林相豐富,2~3月欣賞楓香嫩綠的新芽,4~5月油桐花的白花、相思樹的黃花、酸藤的粉紅小花,把古道及山巒妝點得多彩多姿、活潑熱閙,登高至越嶺鞍部遠眺石門水庫集水區、頭寮大埤湖畔,美景一覽無遺。
最新討論
發表新討論相關相簿
看更多相關心得
看更多路線評論
發表評論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