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見駐在所
- 從屯原登山口到富士見駐在所的沿途視野開闊,景觀壯麗,可以遠望海拔2,617公尺、端正圓錐形的馬海僕富士山,因此日人將此地取名為「富士見駐在所」,為進入越嶺道後第一個駐在所。如今房舍已傾圮,僅剩依稀可辨的屋基輪廓與駁坎。海拔2,360公尺的「雲海保線所」,夏季午後常被茫茫濃霧籠罩,雲霧翻騰;晴空萬里的秋冬季,東眺積雪的能高連峰、馬海僕富士山與再生山,更遠的干卓萬與卓社大山、清境農場的房舍聚落,及在山谷間的埔里鎮。雲海保線所下方的平臺上原為霧社事件遭莫那魯道焚毀的「尾上駐在所」,現今的駐在所是霧社事件後重新建設的。7.8K處的「松原駐在所」遺址分為三層,依稀可辨疊石平臺屋基、武器彈藥庫和砌石駁坎。駐在所東方150公尺處步道左側有一個保存完整的木炭窯,內部砌石高1.5公尺,直徑2.1公尺,石牆上還有燒黑的痕跡。再前行約100公尺,步道右方的箭竹林內還有一座高0.6公尺,直徑2.5公尺的夯土炭窯。木炭窯為駐在所的設施,以相思樹、九芎來燒製木炭,以供應駐在所警備員煮水烹食、冬季烤火取暖之用。
- 天池山莊
- 天池山莊位於海拔2,860公尺、能高北峰西側的山坳避風處,幾經祝融與改建,仍依稀可見舊時駐在所建築的屋基遺址。其前身為1918年因道路維修與遞送郵件而設的能高駐在所,是一棟外觀雅緻、設施齊全的檜木造日式建築,日治時期稱之為「能高檜木御殿」,於1930年的霧社事件中遭到焚毀。隔年重建檜木屋舍於原址,形制與尾上駐在所(雲海保線所)相同。民國後因應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需求,沿用為天池保線所。
- 深堀山
- 由天池山莊往能高主山行走,越接近界碑處視野越開闊,成片的箭竹草原鋪在標高3,311公尺的深堀山上。1897年日本陸軍大尉深堀安一郎為更了解能高山區的地形、森林及原住民聚落分布,率領13位隊員由霧社進入能高山區探勘,直至中央山脈主脊時,因積雪深厚,全隊失蹤,日治總督府為紀念深堀大尉因公殉職的事蹟,故命名為深堀山。
- 太魯閣征伐戰役
- 1914年「太魯閣征伐戰役」,能高越嶺道是日本東西部隊攻擊太魯閣群的主要路線之一。為達到控制山地的目的,1917年興築警備道,命名為「初音奇萊橫斷道路」(為能高越嶺東段的舊道)。1925年,因舊道東段道路海拔太高,冬季經常積雪難行,重新興築花蓮港廳和南投廳的越嶺道全線,即現今的能高越嶺道(完成後總里程數為76.8公里)。越嶺道上設置多處駐在所,並指定5個宿泊所,包括屯原駐在所、尾上駐在所(今雲海保線所)、富士見駐在所、能高駐在所(今天池山莊)、東能高駐在所(今檜林保線所)、 邊駐在所(今磐石保線所)等,除配置警力,亦提供登山者宿泊設施,其中以檜木建造的「能高駐在所」最負盛名,有「能高檜木御殿」之稱。
- 動物
- 能高越嶺道屬中、高海拔植物林相,提供動物豐富的食物及棲息空間。野生動物包括山羌、臺灣野豬、臺灣獼猴、赤腹松鼠、臺灣條紋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黃鼠狼(華南鼬鼠)、臺灣山羊、水鹿等,步道上常能發現牠們所遺留的痕跡。而天池山莊前後的溪谷和路邊碎石堆是孑遺動物--臺灣山椒魚和楚南氏山椒魚的棲息空間。此外,鳥類資源豐富,在樹冠層活動的有煤山雀、火冠戴菊鳥、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黃腹琉璃、青背山雀、灰喉山椒鳥、紅頭山雀、紋翼畫眉、小翼鶇、白喉笑鶇、竹鳥、藪鳥;灌叢下層的是金翼白眉,藍腹鷴、黑長尾雉;在林緣地面或枯枝頂端活動的是栗背林鴝;溪谷間有紫嘯鶇、鉛色水鶇。
- 植物
- 能高越嶺道在1,689至3,263公尺之間蜿蜒,植物生態由高山草原、亞高山森林(寒帶針葉樹林)、冷溫帶山地森林、暖溫帶山地森林等組成,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與層次分明的森林景觀。步道前段為樟科與殼斗科植物為主的闊葉林,隨著海拔逐漸攀升,依序為臺灣二葉松和臺灣五葉松林、臺灣鐵杉林、臺灣冷杉林、高山箭竹草原等。
- 地形地貌
- 步道行走於中高海拔山林間,可見中央山脈之奇萊山系與能高山系等,沿途有中至高海拔植物、瀑布及崩壁。
- 特色
- 歷史事蹟、舊部落遺址、日警駐在所遺址、雲海保線所、光被八表紀念碑、壯麗的高山景觀、斷崖崩壁、濁水溪及木瓜溪流域之層層山巒、能高瀑布、天池、白木林、鐵杉林、冷杉林、雲海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