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坑子
- 「坑」在客家語有小溪澗、水渠之意,因有蔗蔀坑、火劫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經此地,故名為「三坑子」。昔日大漢溪河道水深時,船隻可以船行到三坑,三坑是客家族群貨品的集散中心,以永福宮為聚落中心,繁華時每日都有茶葉及日用雜貨在此地交易,為龍潭區開較早之處,有「龍潭第一街」之稱。後因興建了桃園大圳,大漢溪的水運失去功能,三坑因而沒落。三坑老街保存最多的是「步廊式街屋」,屋內以夯土塊疊砌而成,屋外有二個窗戶,除了有透氣功能外,還有吊卸物品及防盜的功能。
- 石門大圳
- 將石門水庫引入龍潭各地,提供灌溉、民生用水,進水口設在大壩上游左岸,經流至三坑後,利用三坑抽水站將水抽至平鎮及龍潭二淨水場,經過處理後成為自來水供居民使用。
- 黑白洗
- 是昔日居民洗衣處,有數塊洗衣石板和汲水器,大理石上刻著「黑白水,黑白洗,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的字句。
- 青錢第
- 傳統客家建築,三合院古厝座落於田園之中,超過百年歷史,因張氏祖先經商致富,於飢荒時自行發行青錢賑災,受到皇帝嘉許,賜于「青錢第」之封號。
- 動物
- 長喙天蛾、青帶鳳蝶、人面蜘蛛等低海拔昆蟲、蝶類、鳥類等。
- 植物
- 油桐樹、山櫻花、楓香、波斯菊、落羽松、松樹、柏樹、九重葛、朱蕉、台灣欒樹、紫花醡漿草、榕樹、苦楝、相思樹、仙丹花、流蘇等低海拔植物。
- 地形地貌
- 地質為更新世年代,由紅土、礫岩、砂及粘土組成的桃園層。
- 特色
- 沿著石門大圳,聆聽潺潺水聲,欣賞油桐花徑的落花翩翩,暢遊老街、古厝、賞花、吃美食,四季景色多變,是騎單車、散步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