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達來部落
- 達來村分為新達來村、舊達來村,是屏東三地門鄉中人口最少、遷村最晚的一個排灣族部落。舊達來部落,原名「達瓦達旺」(Tjavatjavang),為「托住」之意像是雙手合併手心朝上迎接的動作。達來部落經歷五次遷村,其中第四次遷村在一百多年前,霧社事件後,受日本警方之令而遷移至此地,最後在民國70年時,考量到交通、就業和教育問題,遷移至隘寮溪以西新達來村居住,與舊達來部落遙遙相望,舊達來部落則保留未遷村時的生活景象。
- 達來吊橋
- 是新舊達來部落往來的唯一交通要道,昔日也曾是三地門及霧台的必經之橋,達來吊橋橫跨於隘寮北溪縱谷之上,橋長150公尺,距河床約100公尺,橋頭刻有太陽、百步蛇、陶壺等排灣族的圖騰,站在吊橋上可遠眺英挺的南、北大武山,清澈溪流、翠綠山谷,自然明媚的風光一覽無遺。
- 辭職坡
- 是當地極具代表性的古道,昔日公務員每週往返部落時,都必須經過這條長達500公尺十分陡峭的好漢坡,辛苦之餘,並自我嘲解「這麼累,乾脆辭職算了!」,因此這段好漢坡,被稱為「辭職坡」。這條古道年久失修隱沒山林間,104~105年經千里步道協會協助,以手作重新整理修復,經辭職坡至部落,約可比林道少走0.6公里,沿途可感受古樸原始的氛圍。
- 基督長老教堂遺跡
- 教堂為部落族人徒步至山下,搬磚塊上山搭建而成,每一磚一瓦都流著族人的汗水。老教堂現今只剩四堵牆及十字架,繼續守護著舊部落。
- 棋盤式石頭城
- 舊達來部落的屋舍、巷道、水溝、邊坡、圍牆全都是石板搭建,而它棋盤式的巷弄規劃,也是特色之一,在日治時期初遷移至此時,由日人協助規劃之故,規律的井字排列便於管理,讓整座石頭城保存十分完整。
- 動物
- 夾竹桃天蛾、昆蟲、蝴蝶、鳥類等。
- 植物
- 野薑花、小玉、紅藜、月桃、菜瓜布草、血桐、幼葉籐、酸籐、黃連木、颱風草、紅藜等。
- 地形地貌
- 地質年代為中新世,由板岩、硬頁岩、變質砂岩與板岩互層的潮州層。
- 特色
- 可欣賞百年部落的石頭城、圖騰石板牆、老教堂遺跡,體驗原住民建築工藝、智慧、文化及建築之美,以及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