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GREGORY Baltoro 65L背包聖稜線縱走O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這次會參加GREGORY Baltoro 65 L背包體驗活動,跟原本預計的O聖縱走計畫,原先是完全獨立的兩個事件。
因為縱走計畫是早在約2個半月前,之前帶團去嘉明湖的領隊─"普魯圖"早早就在社團裡約好的行程,對於我這個山岳裡的肉腳,不只沒走過縱走,其實背包也只有一個K牌的40 L背包。所以在決定要參加O聖縱走之前,一直苦於新購與外借一個60 L背包之間陷於兩難。就在已跟夜跑團的一位資深山友─Leo Tseng,商借到一顆O牌60 L背包後,FB偶然跳出健行筆記的免費體驗活動募集文,看了一下內文,活動最早可以取包的時間竟然剛好在縱走出發前、而領包的地點又是在個人常去話家常的台中崇德路上的綠X山房用品店。此時心中就湧現爭取體驗背包募集的資格,為此,隔天還特地跑去跟熟悉的店員─小賴閒聊,我的入山計畫有沒有可能獲選募集(PS:小賴很公正地沒有透漏任何秘訣,只有很理性地幫忙從路線、天數分析中選的機率)

就在寄出計畫書的第四天中午,健行筆記編輯以飛快的速度,通知我獲選體驗活動,這下縱走的包有了更不一樣的選擇。就這樣,出發前的第二晚,在綠X山房的店員細心說明下,取得此次陪伴我進行4天3夜『終極測試』(這是還背包時,店員小賴為頻頻安慰我因被雨淋四天得嫑嫑,受傷心靈所下的註解)的體驗背包GREGORY Baltoro 65 L!!



在這次入山計畫書裡,除了天數行程修改對體力的考驗外,出發前最令我擔心不已的就是每日糧食的準備,還有晚間炊事該如何料理,畢竟之前的登山經驗都是事先繳錢,山屋裡有經驗豐富的協作幫忙煮好伙食;肉腳如我的山友,只需好整以暇地用力行走完成路程,晚間回到山屋,就有已煮的好熱騰騰飯食供隨時享用。但因為領隊在行前會前說明此次是自行準備自己的伙食,並且自行料理。所以在行前還不斷地和預計本次共搭一顆帳篷的隊友─文昌


透過FB不斷地交換預計要帶何種食物上山共煮(事實上,三天後來每天晚上除了有文昌哥的幫煮,還有其他同隊夥伴的分食,完全沒餓著,感謝大家的餵食)因此當在採買完準備要帶上山的糧食後,如何打包就是最重要的功課

其實這次帶上山的糧食,以重量而言並不算多,三天早餐以麵包跟行進糧作更替,晚餐打算就以2天吃乾燥飯,中間1天吃泡麵來完成;至於午餐則是視情形食用能量棒或能量飲配香蕉來度過。但扣除這些食物外,其餘的登山裝備,例如:睡袋、睡墊、保暖衣物、備用衣物、炊具、頭燈、遮陽帽等一項也不能少。雖然出發前有一一排列清點,但卻忘了在打包進去Baltoro 65之後秤重(第一天開始步行時,團友─小叮噹有用她精準的人體磅重手,簡單測量含包體約13~14KG),不過這些裝備&食物,即便是對於不擅打包的我,要全塞進去 Baltoro 65,可說是輕而以舉!四天行走下來,有許許多多的空間不僅尚未用到,許多貼心的附屬設計,例如:水袋包、外掛系統都沒機會派上用場。所以以打包容量而言,本次的Baltroro 65對我而言,算是非常足夠@@
[也許下回有機會走超過5天以上的長天數縱走時,再重新規劃一次裝備&食物時,能更加發揮GREGORY Baltoro設計者的精心巧思]


[圖取自團友詹嘉皓大哥提供]


[圖取自團友品甄提供]

[圖取自團友銘暉提供]

Day1 (雨). 武陵山莊 --> 叉路口營地 --> 池有山 --> 新達山屋
Day2 (雨). 新達山屋 --> 品田山 --> 品田三段斷崖 --> 布秀蘭山 --> 素密達山 --> 素密達斷崖 --> 素密達山屋
Day3 (雨). 素密達山屋 --> 雪山北峰 --> 雪北山屋
Day4 (晴,15K大行軍~). 雪北山屋 --> 凱蘭昆特山 -->北陵角-->雪山主峰 --> 圈谷 & 黑森林 --> 雪山東峰 --> 武陵山莊 (賦歸)
是這次O聖縱走路線,原先社團召集是打算慵懶地走五天,正適合我這山齡尚淺的肉腳,豈知因入山期間是端午連續假期,山屋難申請,故某些原定要住山屋的日子在出發前,經領隊與此行型男嚮導─郭熊。

是這次O聖縱走路線,原先社團召集是打算慵懶地走五天,正適合我這山齡尚淺的肉腳,豈知因入山期間是端午連續假期,山屋難申請,故某些原定要住山屋的日子在出發前,經領隊與此行嚮導─郭熊

研討後,改成4天3夜行程,並且全程背帳篷預備臨時紮營。
那為何每天又有山屋可以住呢???原因就是連日的大雨,讓很多原定上山的山友取消入山,而我們的團隊也因為是逆時針走這條路線,只需在第三個晚上考量要直接入住雪北山屋(隔天趕15K的路)或是當天多走幾公里選擇適合的營地紮營,平均里程數。最後我們選擇了前者,因為一直到第三天,雨神仍不斷的考驗團隊成員的體力與意志力,所以領隊決定讓大家第三天提早到山屋休息,整理已經濕了三天的裝備,並祈求氣象預報靈驗,鋒面會在第四天離開,所幸最後一天真的如願!!


祈求氣象預報靈驗,鋒面會在第四天離開,所幸最後一天真的如願!!

[圖取自團友銘暉提供]

起登的第一天早晨,在山莊停車場的天氣看似不若天氣預報的壞(雖然大家都知道高山氣候變化快,往往下一分鐘天氣說變就變)。當全隊跟著領隊作完入山儀式後,既使前一晚因路況不佳而延誤將近3個小時,才抵達預定下榻民宿的我,仍舊打起精神,跟著眾人興致高昂的大步邁向登山口!

事實上就如同前面路線所提到,出發前眾人就對天氣預報會有鋒面降臨有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畢竟大多數的隊友跟我一樣,都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此次入山,深怕因雨需原地折返,如同另一隊友─小叮噹。

在其臉書事後PO寫到『出發前已有下雨和撤退的可能,沒想到在關鍵之際,天氣放晴全隊決定繼續前進,這一走就無法回頭了...』

[圖取自領隊普魯圖臉書]

這一次也真的是無法回頭,就在第一天中午經過登山口不到2K前,某個小營地休憩用餐過後,山神開始滴下捉弄的眼淚,而且這場雨落下的速度完全令人措手不及,快到原先身穿尚有些許擋雨的B.D風雨衣不敵這巨大水壓,短短幾分鐘,雨水已滲透到內衣,直侵體內。頓時讓我心中咒罵不已"不會吧,上回在嘉明湖因Gore-Tex貼條脫落吃的苦,這回雖已有準備全新Gore-Tex雨衣,卻因來不及穿上,還是淋濕了身體;這才是此行的第一晚而已,就面臨要吃退燒藥的情形,這樣要往後幾天要如何走完全程Orz"

(註)幾次登百岳的經驗,只要那天不幸有淋到雨,當晚必定發燒,不管如何讓自己在山屋保暖,都得靠退燒藥才能繼續隔天的行程。

這場午後的大雷雨不止打亂了眾人攻頂池有山的規劃(在此有兩位隊友選擇不攻頂),而我更是拖著內外交寒的身軀勉強攻頂XD


攻頂完下撤回到前往山屋山徑中,這樣的雨勢便是山神開始宣告,未來幾天對全隊前行意志的莫大考驗!

[圖取自團友品甄提供]

經過一晚的睡眠及退燒藥的助陣下,第二天早上起床身體狀況算是恢復至8成以上。
而且也許是山神聽到眾人前一晚飯後的呢喃,一早晨曦竟不受陰霾壟罩,微透出一抹陽光試圖提供給團隊昨天失去的活力。當一夥人穿越一大片箭竹林,準備往品田山的三角點前進時,尚能看見此行少數的陽光,徐徐映照在團員心瑜臉上,露出燦爛笑容。


[圖取自團友宗霖大哥提供]

不過就在靠近山頂端時,此行領隊和嚮導開始提醒大家到三角點之後,天氣有可能會變差,雨具需有換上的心理準備;果不其然,就在眾人與品田山三角點拍照留念

及整裝準備前往著名的「品田斷崖」時,剛剛還讓眾人本極欲脫下雨具的驕陽,一溜煙地已經躲在濃厚雲層後面,緊接而來的,又是這幾天的不速之客─雷尼(Rainy),到此我的肉體與心境再度從攻頂喜悅,180度急轉直下變成對天氣無常的憎惡。

在眾人來到品田第一段斷崖,是一段頗具難度的下切地形,藝高人膽大的嚮導─郭熊,率先迅速下切至第一段斷崖底點準備指揮眾人如何順利攀下斷崖,不過此時雨勢開始轉為猛烈,雖然團員早已穿妥雨衣外套、雨褲,不過在安全性考量之下,領隊決定採"人包分離"方式幫助團員安全度過此地形,Baltoro 65 L背包也在此時短暫的和我分離,不過之後也毫髮無傷的順利通過垂降。

[圖取自團友品甄提供]

就這樣依序宗霖大哥、心瑜、我、嘉皓大哥等人依序,由嚮導─郭熊在下,普魯圖在上指導眾人一步一步克服看不見採點的情形下,逐步下探,只見每個人在風雨中莫不小心翼翼地雙手緊抓攀繩,當一腳確定踩穩無疑時,才又跨出另一足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安心的下一步!

這每一步事後看來,對我而言可是比馬拉松最後1公里的每一步還要艱難都不為過。畢竟在雨中要克服看不見的恐懼,把生命安全交給團隊的其他夥伴,需要莫大的勇氣與對夥伴的信任!!!

有經驗的山友都知道,在山中行走,如果遇到惡劣氣候如何保溫是一件非常嚴苛的課題,除非遇到了非常特殊的情形,否則通常不會在定點休息過久讓體溫下滑,即使在預定休憩的停留點也是以吃來補充能量消耗與體溫。在眾人安然度過品田第一段斷崖後,原先行下切的幾位夥伴和我,這時因已在下方等候些許時候,雖不斷地透過分享熱水及甜食來維持下一段行走前的體能,不過因為期間雨勢毫不間斷,使得眾人過完第二、三段品田斷崖抵達素密達山三角點時,早已狼狽不堪,只能草草拍照作紀錄,只盼趕緊往下一段路程趕路。

在雨中與品田三段斷崖地形搏鬥之後,眾人來到午餐營地時(其實只是臨時的一塊小平地),領隊指揮大家趕緊補充體力準備繼續下降素密達斷崖,這時體力已近虛脫的我,頓時覺得真的來錯時間了XD

雖然山齡尚淺,但以往的登山經驗,卻從沒有體力跟意志立受到如此巨大的風雨考驗過,頂多是覺得大腿不聽使喚而已,但,霎時整個人幾乎是快倚靠在小塹壁上,絲毫不想再走,想叫直升機直接下山(明知此念不可取,但是當時心中確實不敵小惡魔的摧殘)

來到素密達斷崖已接近當天下午三點,整個隊伍下地形的時間也在此耗費許久的時間,直到最後一員安全下攀到齊,時間已開始接近傍晚時分。


事後問眾人,當下每個人都極度想趕緊趕到山屋,換上乾淨衣物好好休息。

第二天走到素密達山屋時,整個山屋空蕩蕩,空無一人,整個山屋在這難得的假日,被我們這唯一的一支登山隊給"包場"了!雖說如此,每個人都得趕緊換下淋了一整天的衣物,從裡到外,能換則換,不想換,就只能圍在三支MSR reactor效率系統爐旁,烘乾身上的濕衣物XP
[領隊說一支10人的登山隊有3支reactor 也算是蔚為奇觀]


當晚在不斷地喝熱黑糖水,大量吃熱食、泡麵,身體溫度回升之後,團隊成員有人因一整天的勞頓,早早就去就寢,而我勉強著微弱的身軀,試圖著在領隊口中,刺探出隔天天氣狀況,好作心理準備。殘酷的是,答案是令人沮喪的下雨機率超過6成,既是如此,只好再服下退燒藥換得好眠,期待一覺醒來能有奇蹟出現XD
[註,經過連續兩日的暴雨狂襲,此次穿在身上的Arc'teryx Rush Jacket (Gore-Tex 3L), 算是保護我核心體溫不至於失守的最重要利器,鳥牌品質的口碑,真不是蓋的]

第三天早上,眾人在領隊刻意安排延後出發,飽食琳瑯滿目的早餐後,選在素密達山屋前,把握剎那白靄徐徐進行難得的大合照。接下來就要正式步入雪山山脈,走上聞名遐邇聖稜線。


這一天所需行走的里程數,是四天下來最短的一天,也是啟程最晚的一次,原因無他,就是領隊希望藉由出發時間調整,期盼能躲過鋒面降雨的時間;並讓大家有養足體力和精神,可以應付後兩天的行程。

不過還是那句諺語,「天有不測風雲」,即使已經刻意調整行程,當天走下來仍舊是資深歌手洪榮宏唱的那句台詞「雨,逆那ㄟ价唔情」在一小段不算難的上切地形後,雨,再度潸然落下。這時的我,對於雨神的三度攪局,只能勉力作出苦中作樂的表情,回應熱情的嘉皓大哥。




[圖取自團友詹嘉皓大哥提供]

整路雨勢之不間歇,從嚮導─郭熊也慣性的撐著小傘帶領眾人前行,可見一般。就在眾人登山雪山北峰稍作休息,準備下切往雪北山屋時,此行最可靠前鋒─郭熊,竟走錯路徑帶領群體往大霸的方向下探,幸好在一個頗為困難的地形及時回頭,並重新順利的走回往雪北山屋的方向。
之所以會如此,就是當時的雨勢,造成山巔之間雲霧跟雨水散佈在至高點,若沒有隨時保持警覺與軌跡方位,經驗再豐富的人,也是會走錯方向!!
就這樣,一行人和雨神一路搏鬥到雪北山屋,迅速退下濕了又乾,乾了又濕的衣物,並且盤算著已經當三天落湯雞,明日是否有機會完成最艱難的雪山主峰攻頂與長達10.9K的漫長下坡??


經過一夜的輾轉難眠(刻意在第三天停止服退燒藥,期待身體自我痊癒),一到預定早餐的時間,眾人迅速將各自準備的早餐元素,吐司、麵包、泡麵、前一晚乾燥飯預煮而成的粥全數出籠,彼此分食,而我也把預定在行進間吃的生香蕉(在山下買的時候約5~6分熟,走了三天還是一樣硬梆梆),硬是裹著黑糖,試圖煎成熟悉的「鐵板香蕉」幫隊友補充鈣、鉀、鐵等維生素。緊接著所有裝備打包,不留任何物品於此行的最後一座山屋,方便下一群山友的到臨,這時連日來難得的光芒穿透山屋的窗櫺,試圖提前向大家宣告「撥雲可見日」

[圖取自團友品甄提供]

好吧,都已經到這地步了,就只能抬頭挺胸,大步向前,翻過眼前的嚴峻,換來登頂一瞬間的悸動,管它凱蘭特崑山、北稜角,還是雪山主峰,走就是對了!!!
IT'S NOT ABOUT THE MILES, IT'S ALL ABOUT THE SMILES!!


結語

容量:★★★★
GREGORY Baltoro 65 L 雖是此一系列最低容量數,但對中短天數縱走,或是裝重約15~18KG的需求者,應該是綽綽有餘。若有超過7天以上縱走需求者,可試準備食物的需求規劃,以及自身裝備特性,評估是否需添購75 L以上容量的背包。

舒適性:★★★★☆
使用GREGORY最著名的背負系統「A3」─Automatic Angle Adjust的Baltoro 65 L,不論是拉繩上攀,或是下切斷崖地形,都能提供穩定而不晃動的負重平衡;幾次走在稜線上因為雨勢或精神不集中,腳步稍有踉蹌,背包都能在一瞬間提供類似輔助拉繩的引力,讓我的身體很迅速地擺回反向位置。唯一小小扣分的原因,乃是第一天因為有繫平日用皮帶,背板最下方緣處與皮帶相互擠壓,使得背板頂住我的腰間,無法服貼。第二天改穿有內藏式皮帶的褲子,此一不舒服感,即獲得很大的解決。提供山友在褲子穿著選擇,需稍加留意之處。

透氣性:★★★★☆
背包多處使用LifeSpan多層EVA發泡材質,提供了良好的透氣效果。以此次下攀「品田斷崖」、「素密達斷崖」的經驗,即是需花費許多力氣下攀,身體不停散發熱能,我的背部仍然沒有感到悶濕不耐,甚至衣服全濕緊貼後背的情形產生。

方便性:★★★★
如果有仔細閱讀GREGORY Baltoro 的吊牌,會發現有許多背包設計的細節,以我個人而言,全程使用下來,最喜歡的就是頂袋正面兩側、內裡均設有拉鍊,可以非常方便的拿取行動糧或其他物品;背包下方拉鍊開口對於不擅打包的我,又提供了一個輕易取得底部物品的便利方式;最後就是背包右側的隱藏水壺袋,此一功能雖不若蓄水內袋可直接透過吸管喝水方便,但此一功能,已大大節省為了喝水還需放下背包,從內袋裡拿出水壺的繁瑣。目前這功能已在許多品牌的登山背包,都可看到。

擴充性:★★★☆
擴充性在這次的行程中,只有偶爾會把領隊的吊繩外掛在繩環,沒有真正需要大量的外掛需求,不過依我的觀察,背包可外掛的繩環,倒沒有手上另一K牌的背包那麼複雜!

抗雨性:★★★☆
如同前面所述,這次行走期間,即使全身上下穿著雨具,防水背包套也長期披覆在Baltoro 65 L外,但終究抵擋不了連續三天的哭風慘雨,防水背包套每日走下來,明顯無法承受超過4小時連續降雨的水壓(但相信若不是特製背包雨套,應該很少有防雨套可以抵擋如此水壓),間接地使得背包本身也會吸進部份的雨水,同行隊友戲稱,理應因為食物的消化,背包應該越走越輕的,卻因為吸了雨水,重量不減反增XD
不過平心而論,背包的材質本身已有些許的抗雨性輔以外在第一層的防水背包套,仍舊對雨產生了90%以上的阻擋效果,畢竟每晚在山屋裡,我都有逐一檢查睡袋跟保暖衣物,並沒有吸附到任何的水分導致無法使用的窘境。

最後仍要在文末,由衷感謝
#健行筆記#Gregory Taiwan,提供 #baltoro 65L
助我完成此次的O聖縱走
謝謝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