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判讀氣象

*本文轉載於晨星出版 《圖解台灣登山小百科》

在世界各地區從事高海拔登山活動,一般都有合適的攀登或健行的季節。為何?不外乎減低野外不必要的風險!以喜馬拉雅山區為例:每年的攀登季節在 3 至 5 月或 9 月,因為 6、7、8 月是當地的雨季「爬得上或爬不上是老天爺來決定的!」這句話絕對來自有良知與尊敬自然者的忠告;而這句話所要提醒的重點就是:「天氣」。

在台灣,「雨」是決定戶外活動是否安全的主要氣候關鍵!台灣地處於亞洲大陸與太平洋交接的熱帶季風區,終年受季風影響,夏季還要面對颱風的威脅,再加上近幾年的氣候驟變劇烈,所以對天氣的認知多一點,不僅降低戶外活動的風險程度,更保障你的生命安全。

一般我們在電視氣象播報員中常聽到:「梅雨季節來了!」、「這週有鋒面南下」或是「台灣東北部可能有短暫陣雨,山區午後則要提防豪雨」……諸如此類和雨有關的名詞:春雨、梅雨、颱風、東北季風、午後雷陣雨,它們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於幾種型式:對流雨、颱風雨、鋒面雨、地形雨。

但我們如何從中央氣象局站上公布的氣象資料中知道哪些是對流雨、颱風雨、鋒面雨或地形雨呢?多多練習判讀天氣圖和衛星雲圖,(而不是只看天氣預報上的雲、太陽等圖案),就可以慢慢掌握雨況的判斷了。

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V7/index.htm 請進入「預報」→「天氣預報」→「分析及預測圖」,即可找到天氣圖和衛星雲圖。

 

天氣圖與衛星雲圖

氣象人員每日將來自世界各地氣象站,同一時間所觀測得之氣壓值,填在標有測站位置的地圖上,然後把氣壓數值相同之測站以鉛筆線連接起來即成等壓線,由等壓線所構成的圖稱為天氣圖。從天氣圖上等壓線配置形勢,即可對地球表面上高、低氣壓的位置及分布情形一目瞭然。

天氣圖上,所謂低氣壓是指一地之氣壓低於其四周者稱之,反之則稱為高氣壓。換言之氣壓之高低是相對的,猶如群山間之山峰與山谷。台灣所位在的北半球因地球自轉及地表摩擦力關係,環繞低氣壓之氣流呈反時針方向,而偏向低壓中心流動,因為氣流不斷地從低壓區四周向中心區集中,致使低氣壓中心附近的空氣被迫上升,此時其所含的水汽會遇冷凝結而成雲致雨,故通常在低氣壓區內之天氣都不佳。而高氣壓環流都呈順時針方向,空氣由中心向外流,造成中心區附近上空之空氣下沈。所以高氣壓區是屬於較晴朗的天氣

舉個例子,在網路上的氣象網站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張如下圖的天氣圖。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提供。

 

在氣象報告中,經常可以聽到「低氣壓」及「高氣壓」這兩個名詞。在天氣圖中,英文字母 L 即代表「低氣壓」,英文字母 H 則表示「高氣壓」。表示颱風,連續箭頭圖案出現在兩個氣團之交界面也就是氣象報告員所說的「鋒面」。

如果把上圖換成下圖的衛星雲圖兩相對照;大家就可能一目瞭然此時整個東太平洋各地的天氣概況了!


上下兩張一對照這張衛星雲圖
可以很清楚辨別,哪裡晴空萬里,哪裡正下著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提供。

 

雨的類型

我們已看懂了天氣圖,接下來再先把幾個雨的成因弄清楚。

對流雨
又稱熱雷雨,屬於氣團雷雨,常發生在夏季午後二、三點鐘的時候,主要是因為熱力作用產生的。台灣的夏天是在熱帶海洋性氣團控制之下,白天由於日射使局部地區空氣發生對流性不穩定現象,因而常發生雷雨,惟此種雷雨多屬局部短暫性,所以很難從天氣圖上判讀,這時在山區就應避免在稜線和溪谷環境活動。

颱風雨
颱風就是熱帶性低氣壓,也就是颱風所帶來的雨。台灣的夏季雨量有60% 來自颱風,可見夏季時颱風所帶來的災害。在台灣只要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所有山區即禁止任何攀登活動。

 

鋒面雨
就是鋒面來時所造成的雨。那麼鋒面來時為什麼會下雨呢?我們再讀下面的解釋:鋒面是由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相互交推而成,因為冷空氣推動,使暖空氣在冷空氣上面爬升,或暖空氣主動在冷空氣上面爬升,即形成鋒面雲系(帶),如向冷空氣上面爬升的暖空氣厚度很大,水汽很豐沛,而且相當不穩定,即可形成很厚的雲。

台灣在一年中有幾種鋒面的形成,如果鋒面由密度大(冷)的氣團移向密度小(暖)的氣團時,該鋒面稱為冷鋒;反之就稱為暖鋒。台灣地區冷鋒的強度於冬季時最強,有時會造成高山降雪的情形。

 

滯留鋒
鋒面如果沒有水平方向的移去時,或者鋒面一直來回徘徊,此鋒面即為滯留鋒。滯留
鋒常引起持久性的降水和暴雨。是造成春季及初夏降雨的主要天氣系統,梅雨就是屬於此類型。

 

地形與降雨

但鋒面一來為什麼有些地方會豪大雨,有些地方卻不受影響?因暖溼氣流遇到山地,沿坡上升,水汽凝結,就會產生降雨;故迎風坡(windwardslope)的雨量隨高度增加而遞增,但山地很高時,超過某一高度後,又逐漸減少,這就是地形雨。

於是東北季風期間,台灣東北部位在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的迎風坡,多地形雨;西南部位在背風坡,雨水就較少。大家可能有曾如此的經驗:11 月從宜蘭開車走中橫宜蘭線到梨山。從宜蘭出發時可能下著綿綿細雨,一路上到南山村也可能還是下著雨,但車子一過了思源啞口,原本一路陰灰的天氣突然陽光煦煦!為何?

原來思源埡口這地方是垂直的中央山脈和橫向的雪山山脈的接壤處,東北季風一來,山脈的北向坡是迎風面所以聚集了豐富的水氣而山脈的南向坡,雲層過不來所以天氣比北向坡較晴朗。另外一個經驗就是在南橫的關山隧道;隧道的兩端出入口也常常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氣候。其實這就是台灣的山脈走勢深深影響雨量的分布。

若我們研究一下中央氣象局的年雨量統計資料,很容易發現台灣各個山脈的走勢與台灣的雨量分布狀況很有關係,在此我們依山脈將台灣分成五大區域,如下圖,然後再與台灣各地年降雨量圖比較

1 區中的竹子湖和蘇澳,在 9 ~ 12 月間降雨量明顯增加,很顯然地跟東北季風來臨有關,這兩處都在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的迎風面,而位在背風面的2 區新竹,10 月至 12 月雨量卻是一年中最低的。

3 區中的台中、4 區的高雄和 5 區的臺東、大武,降雨月分主要集中在有颱風雨的 6 月、7 月、8 月與 9 月,其中 3 區與 4 區的阿里山、玉山在 5 ~8 月間的降雨量明顯高於位於平地的高雄與台中,主要是它們位在山區的地形關係。

登山前可以找出希望前往的山區的年雨量統計資料,就可以約略掌握該區的雨季。P188 以玉山為例子,可以觀察出 5 ~ 9 月的下雨率最高,9 月的雨量最多。

總結上列所有的資訊,你可以製作出自己一整年分的台灣登山健行探索行程表。天氣的變化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加上近來的氣候異常,過去的數據並不代表著現在此時一定是相同的,當然,多一些天氣的知識和資訊的蒐集判斷更能讓你的山野活動免於不必要的天然災害。

 

養成判讀習慣

如何知道這星期是不是適合出門爬山的日子?當天氣狀況隨著日子越接近,準確度則越高。決定出發了,你仍然必須養成下列判讀天氣資訊的習慣:

比對天氣圖
出發前三天再確認比對天氣圖與實際的變化差異,隨時作修正,如果符合,表示你未來更能掌握天氣變化,如果情況變得更惡劣,必要時作下撤或取消的決定。


出現穩定的雲海通常是表示高氣壓的到來。
 

出現高卷雲通常是天氣要改變的前兆。
 

午後山區常起霧,霧散了表示好天氣即將到來。

 

詢問當地人
到達當地再次詢問當地近三日的天氣狀況,或是摸摸泥土的乾濕狀況。有時連續降雨後的晴天會有土石滑落的危險!

記錄氣壓變化
可利用氣壓計或高度計隨時記錄氣壓變化。

觀察雲的變化
觀察雲的變化,如果會變天,雲的形狀一定會改變。若是使用高度計,可站在同一地點一段時間;高度變高,表示氣壓降低,反之高度變低,氣壓升高。

氣象是門很難捉模的科學,至今仍沒有一個氣象學者可以百分之百的自信能掌握氣象變化。在這個章節我們不是要你成為氣象專家,也不是要你變成古時候的農民看天耕作,只是讓你大概對台灣地區的氣象變化有了基本的概念,就不會再埋怨報紙上一週天氣預測圖中;那些又是雲又是太陽又有斜線,三種圖案同時出現在一起的困惑?六月是不是安排能高安軍縱走的好季節?這星期六我要去玉山,天氣狀況如何?會不會下雨?安全嗎?夏日的午後是否該提早離開山頂……藉由這些資料就有了安排活動與行程的概念,有了概念就能避免了無知的風險;選擇對的季節氣候,從事合適的活動,掌握準確的行程時間,那麼你的山野旅程就能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書籍相關資料

 

  • 書名:圖解台灣登山小百科
  • 作者:基地營自然探索團隊
  • 出版社:晨星出版
  •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6日

我要買書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