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鬱蔥蔥潺潺幽幽––––淡蘭古道中路【柑腳-外澳】段

  • 肚子編
  • 5,806 次點閱
  • 7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IMG_5952.JPG

在千里步道協會的努力下,埋沒在公路與荒煙蔓草中的淡蘭古道終於被台灣和國際看見。其實早在蘭陽博物館的活動中聽聞這一條象徵著蘭陽平原開墾史的古道,就讓我蠢蠢欲動可惡想爬,但是除了走過其中非常大眾的暖東、十分、草嶺古道之外,一直不確定其他路徑的狀況如何。

原部落格易讀版網址

因為淡蘭古道並不是單獨一條絕對而分明的路線,而是自古由官、商、民各個群體分頭從「淡水廳」和「噶瑪蘭廳」之間大大小小的聚落出發,串起來的古道系統,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

a5d43d6b-1db2-43a6-9ff5-4c122e9c3e10.jpg
地圖上方為宜蘭方向,下方為台北盆地

仔細看這張地圖,可以想像最方便清晰的就是「北路」,幾乎和現今的公路平行,沿途的聚落至今仍是熱鬧的觀光小鎮。相較之下「中路」和「南路」就找得我頭很痛。在看到千里步道協會完成田調、清查、手作修復步道和邀請大家親腳探索之前,查到最完整的路徑和里程資料,應該是這個「偶爾獨步山林間」的網頁了。


所以這次知道台灣山野樂活協會要走中路的「柑腳-外澳」段,便如獲至寶,立刻加入他們的行列。

可以不用做功課就能去爬山最棒了!!!(誤)
67231649_2417866328234232_6005903149410287616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本次出發地點是在雙溪的威惠廟,必須從雙溪火車站搭乘780781782,到「長源」(比較近)或「內柑腳」(比較遠)站下車。

大家都到齊之後事不宜遲就來歡樂又害羞的集體動態暖身:

67063695_10222124317923351_3856064304553918464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我最愛山野樂活的地方就是出發前一定會有確實並且充足的暖身。


這次一共走35公里,需時兩天一夜。

第一天13公里,第二天22公里。中間在壽山宮附近的社區訂無菜單在地料理和租營位過夜。

裝備清單

【行進間】

  • 排汗長袖衣褲(小心蚊蟲、馬蠅及螞蝗)
  • 雨鞋 or 登山鞋(註1)
  • 遮陽帽
  • 登山杖
  • 兩截式雨衣
  • 水2000 cc
  • 扇子
  • 毛巾
  • 防蚊液
  • 健保卡及身分證
  • 個人藥品
  • 護膝(下坡時膝蓋容易不適的老弱婦孺適用)

【過夜用品】

  • 頭燈+備用電池
  • 防蟲網 + 保暖衣物(這次出發是7月,非常悶熱,不需要睡袋,用羽絨外套當被子)
  • 盥洗用具
  • 拖鞋
  • 備用衣物(記得包防水袋)

【糧食】

  • 兩天份午餐
  • 一天份早餐
  • 行動糧&鹽巴


【神祕解任務道具】

  • 泳衣
  • 銅板零錢40-80元
(註1)要穿什麼鞋讓我掙扎了很久。

因為這2天1夜間必須經歷各種地形:柏油路、碎石路、原始山徑、泥濘土路,還有渡溪。
以長時間行進來說,應該要穿登山鞋比較不吃力,尤其我個人穿雨鞋走柏油路很容易腳痛。然而途中要三次渡溪,這時候登山鞋就比較麻煩。前幾天剛好下雨,溪水大多在腳踝以上、膝蓋以下,所以穿雨鞋可以通行,但穿登山鞋(或是水量高過雨鞋時)就需要脫掉鞋子赤腳溯溪了。

IMG_5919.JPG

從威惠廟走1公里的柏油路,就來到崩山坑古道入口。

這個入口的長像和我想像中滄桑的淡蘭古道很不一樣,實在太悠哉了。因為這是經過千里步道協會整理過的樣子,希望讓大家一眼就找得到步道口,還要讓它親切得能夠吸引你走進去。

第一天的行程是

09:00 崩山坑古道

10:30 風口鞍部休息

12:30 泰平國小(午餐60分鐘)

13:30 樓仔厝古道

14:30 虎豹潭古道

16:00 壽山宮


走沒兩下就來到了第一個古厝:

67455588_10222132830936171_7368268927480102912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和之後沿路看到的比起來規模不大,從砌石的不規則形狀來看卻有可能是最土法的一座。

嚮導說門框這種方方正正的長條狀石塊,據說是早期貿易入港用的壓艙石。因為從基隆港載著滿滿的貨物出海後,回程是空船因此需要大量的壓艙石。而這些壓艙石就這樣堆置在港邊,需要建材的居民隨手就能取得。

IMG_5921.JPG

我們爬的當天還稍微有風,聽嚮導說如果遇到完全沒風的日子,這段路上都是馬蠅追著你叮,讓你寧可拼命走也不停下來休息。

IMG_5922.JPG

路徑雖小,卻很清晰,而且兩側沒有任何障礙物或需要攀爬的地方,所以揹著重裝行走也不會太吃力。 

IMG_5926.JPG

不過崩山坑段過了古厝之後就開始一路上坡,第一天上午就是最大的體能考驗了。

IMG_5928.JPG

幸好千里步道協會整理的石階就是品牌保證,因為師傅們還會考量到人體工學,每一階都讓你膝蓋不用抬太高。

IMG_5929.JPG

只要有叉路的地方,就有新設置的指示牌。

上面還有淡蘭古道系統的logo:雙扇蕨。

這個距離剛剛那個登山口1540m的地方,有一個「風口鞍部」。故名思義就是正對風口,陣陣涼風最適合大隊人馬在此休息,喝口水、吃個點心,再上路。

IMG_5930.JPG

地上還有好幾塊石板可以坐,但上面刻字是不是有人訂位的意思?

IMG_5931.JPG
張先生的位子。

IMG_5934.JPG

陽光從樹縫間灑下。這裡的樹木茂密,地被蕨類發達。

因林蔭繁盛,曝曬的機會不多,但有風的地方也很少,實在很需要一把扇子。

偏偏這把扇子又沒用:

IMG_5937.JPG

身為淡蘭古道的吉祥物,當然要在淡蘭古道上露面。不過以中路來說從這段開始,族群量是最多的。

IMG_5939.JPG
給你滿滿的雙扇蕨。

67376892_10222124337283835_3172698814070915072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站在雙扇蕨前休息中。

原地休息等後面的人跟上,每次休息都好想下背包,不過一直上上下下反而更耗體力,但要喝水時沒有男朋友同行的我本人還是得下背包才拿得到,所以經過這次經驗必須承認,重裝爬山必須先準備一個男人(呃不是)必須先購入一枚水袋。

67168824_10222132827976097_3601734161104109568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經過美麗的砌石拱橋,覺得前人實在太強大了。


IMG_5946.JPG

路徑是從橋上經過。

這一路上都可以聽到潺潺的溪流聲,時遠時近,有時一個轉彎溪水就在我們腳邊。

IMG_5948.JPG

有時山谷展開,小溪匯集成河。

IMG_5949.JPG

這群沿著溪畔步行的人,看著溪流都露出嚮往的表情,悶熱的天裡實在好想把全身泡進去。

65650246_10222124354924276_5155489037707902976_o.jpg

有小溪相伴的意思,就是過馬路時就得溯溪。

這個時候就會慶幸雨鞋無敵。 

IMG_5960.JPG

走著走著看到午餐(誤)

IMG_5955.JPG

這條古道厲害的地方就是一踩進去就與世隔絕,但走到某一步突然放眼又是農家田梗放山雞。

草、木、草、木、草、木、草、木、

然後猛然抬頭就跟我說「泰平共學村到了」。

IMG_5963.JPG

這個「泰平共學村」,實際上是20年前廢校的「泰平國小」。

IMG_5964.JPG

想起今天早上我從柑林國小出發時,警衛阿姨才跟我說:「我們以前遠足就是走崩山坑古道,從柑林國小走到泰平國小,但現在那條路應該已經都壞掉了吧?」


走到這裡,實在很想回去告訴她:

沒有壞,因為有千里步道協會的修復,我們一路走過來都毫無阻礙。

現在這個早已廢校的國小,也成為了親子共學團的基地,這時我才想起曾經看過這裡的報導。雖然建築物損毀嚴重,但是看得出來經過悉心的打掃,連原本不抱希望的廁所都乾淨得像家裡的一樣。

老、舊、殘缺的事物,過去曾往往會輕易被銷毀、拋棄。或許因為如此,這座島嶼,一直是一片慣性失憶的土地。

如今有這麼多人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默默地努力維護、重現它們的價值,親腳走過,能不能也改變更多人的想法呢?

IMG_5966.JPG

校門口旁的大樹下,有一塊看起來不像年代久遠的碑:

IMG_5967.JPG

民國七年,創校紀念樹。

啊?民國七年時「民國」根本不在台灣啊。莫非這間小學跟清交一起遷台了嗎?!?

答案是:泰平國小的前身是日治時期「雙溪公學校 大平分教場」,準確來說是大正七年創校,硬是要說等同於民國七年也沒錯,只是和民國無關罷了。

再仔細看立碑人:第三屆校友「制憲國大代表」,被草擋住的名字應該是「簡文發」。查了一下他在民國35年4月20日才當上國大代表,也就是日本戰敗台灣光復後的隔年,所以衣錦還鄉回來立碑時把年號也改以民國紀元。

至於這位簡文發先生,關於他的資料說多不多,只知道他是台灣省鐵路工會籌組時的發起人之一。

倒是查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是關於「台灣報業史上曾經發生過三件政治力介入搶奪報紙發行權的案子」

《工人報》是在國民黨政權實施報禁之前申請核准的報紙,主要是作為台灣省總工會的機關報…
但是,國民黨文宣機構不久就發現無法掌控該報,便要求新任的理事長簡文發跟黃遹霈展開了發行權的爭奪戰。
台灣省總工會本來就是國民黨政權用來控制台灣工人團體的傀儡,法院在黨政、特務系統全面介入下,竟然判決簡文發勝訴……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的判決沒有解決問題,徒然讓台灣人民看到國民黨政權的政治暴力、司法暴力。

理解這個立碑人,就知道為什麼,明明是日本時代立校,但這塊碑上卻是以民國紀元吧?這座島的歷史真是很需要推理,你搞得我好亂啊。

IMG_5970.JPG

從泰平國小往下走, 轉個彎就可以看到讓全體山友為之瘋狂的東西,不是公車站牌(喂是要回家了嗎),而是:

IMG_5971.JPG

良心商店!

厲害的是這個良心商店不是只賣菜而已,菜架後面還有一台冰箱:

66987298_2417862898234575_2373798226584141824_o.jpg

沒錯,它還兼賣滿滿的快樂。

上層是滿滿的冰棒,一支20元,有鳳梨、花生、芋頭口味!

下層是沙士、舒跑、蘋果西打、可口可樂、礦泉水,一瓶20元,自己拿自己投錢,也沒有比市售的貴。真是遊客有良心,老闆也有良心啊〜

IMG_5972.JPG

我們一群人立刻就一人拿一罐飲料一支冰棒在這個涼亭提供的休息區坐下來嗑。

大家看到桌上的鈔票,就是大家丟零錢、找零錢最後的總額,光是我們前隊最早抵達的八個人,就花了300多塊。

不過不曉得是我年紀到了還是怎麼,冰棒表現得很好,但入手的沙士卻只有前兩口喝起來覺得爽,第三口開始就覺得難以下嚥,後來非常痛苦地像喝藥水般硬著頭皮喝完了。

IMG_5969.JPG

良心冰箱的對面就是清涼消暑的虎豹潭。

IMG_5980.JPG

這裡的步道旁設置了一塊淺溪的區域,可以讓民眾下去戲水蹓狗洗小孩。

IMG_5981.JPG

一路走來每個現存聚落和曾經存在的聚落都有一座小土地公廟。Tony曾經說過,有沒有土地公廟,是判斷是否為古道的依據。像大屯溪古道因為沒有土地公廟,所以大概只能算是採筍道。我們在泰平國小吃午餐休息後,再度走到這個路口。大隊人馬又搜刮了一次冰箱。累計消費金額我估計至少有1800元,吃到缺貨隔壁工廠又派人出來補冰棒。

IMG_5982.JPG

嚮導看我站在旁邊很淡定地看大家吃冰棒,說:「妳怎麼都不會受到誘惑?」 

唉,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現在吃都不好吃,小時候覺得帥的男人現在看都空洞無趣。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午休結束我們要來走一個有點多餘的路線:虎豹潭古道O型

之所以說它「多餘」,是因為如果你是100年前要從柑腳挑貨到頭城的居民,絕對不會吃飽沒事跑來繞潭一圈看風景。實際上從虎豹潭直接往西南走到壽山宮不用半小時。

所以這段是給我們這些怕行程太空走不過癮的人加碼走的。

不過走起來也是很值得。沿路沒什麼起伏,清幽秀麗,一進去就看到全線最大規模的古厝:

IMG_5984.JPG

曹田公館

這個公館若是在古早年代算起來應該是豪宅等級了。一整排相連的三合院,全是以精準削切過的石塊砌成。

IMG_5985.JPG

「妳可以進去看看裡面有什麼設施。」嚮導說。竟然有設施?!是膨椅還是跑步機啊?

走進大門,立刻看到屋裡擺著一座即將被蕨類吞噬的石磨底臼。果然是重要生產設施!

IMG_5987.JPG

這個荒廢的場景卻不代表虎豹潭邊只剩廢墟而已。

再往前走一段竟然騰空冒出一座民宅,三五個大哥大姐正忙著在院子裡曬仙草和綠竹筍乾,門口有塊牌子寫著:仙草茶一罐50、薄荷茶一罐20。

於是我們又開始排隊,大姐連忙從冰箱拿出一打又一打的涼茶。

IMG_5990.JPG

這些茶都是店家自種自採自曬自煮的,在炎炎夏日之下咕嚕咕嚕大口喝下,才終於從內到外感受到剛剛沙士無法帶給我的清涼退火。

IMG_5991.JPG

說起來這兩天一夜雖然不會經過任何一家便利商店,卻能體會每家每戶都是古人的便利商店。

以前看日本小說裡的浪人,翻山越嶺經過山中樵人家,就拍門請對方煮碗雜炊飯來吃,覺得這種萍水相逢的人們相依而生的場景實在太過遙遠。

但在古道上,卻完全可以想像,一百多年前往來於此的人們,或許也曾在這裡找個遮蔭的地方坐下,向民家討杯涼茶來解渴。


差別只在當時沒有冰箱啦。

67320687_2417863638234501_4952309382068043776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水泥橋雖然沒有石砌橋這麼厲害,但拍團體照的視覺效果非常好,
彷彿是選美小姐走的橋。

接著再走一段水泥路,終於抵達本日終點:壽山宮!

67259380_2635370146481588_8468777112222826496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這裡有乾淨的廁所、

冷熱飲水機、

神明保護,

以及無敵朓望:


67402082_2635370116481591_1032843912751874048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今天走的崩山坑古道,原來就是夾在柑腳「威惠廟」和泰平「壽山宮」之間,兩個聚落間的通聯道。起點和終點都是代表聚落中心的大廟。

IMG_5998.JPG

汗臭味濃烈的一行人來到這裡還有 個隱藏版行程:

換泳衣下去玩水!

我個人沒帶泳衣,但決定直接穿著髒衣服,連人帶衣洗乾淨再上來。

不過這時太陽已經準備下山,原本一路上想一躍入水的慾望也隨著地表的熱氣驟減。

俗辣如我站在岸邊掙扎了很久,覺得溪水實在太冰了。但身邊的大姐們卻毫不猶豫地噗通噗通像餃子般下水,跟我說不冷不冷一點都不冷。


在她們的鼓勵下,終於奮力跳進潭中……

根本超級冰,是誰騙我?!

不過確實很爽啦。

當天的晚餐,協會是跟泰平發展協會搭在壽山宮牌樓旁的古早味休息站預訂的,菜色裡有很多都是當地新鮮出產的:

67097102_2417861948234670_251002858055401472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山泉水養殖大尾吳郭魚、綠竹筍、紅莧菜、絲瓜,

其中這個竹筍雞湯真是幸福感爆表。

另外還有小管和豬腳這種好料。


雖然和發展協會溝通的過程發生了一些小誤解,我們能使用的空間不如預期,但是絲毫沒有破壞大家的興緻。

最後一大群人非常熱鬧地擠在收攤後的飲食店亭子下打地舖過夜。

67661928_10222124385805048_4781337041935794176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睡前還有專業瑜珈嚮導帶著大家進行徹頭徹尾的拉筋,拉完之後隔天完.全.不.酸.痛。


早上表訂5點,但大家4點半就起床了。

我們在6點整裝完畢出發,先踢了一大段長達2公里的公路,才走到登山口。穿雨鞋的我覺得舖面道路才是最難熬的。

第二天的行程是

07:00 北勢溪古道

08:30 灣潭古道

11:00 灣潭土地公大棚下(午餐60分鐘)

13:30 坪溪古道

15:00 石空古道

17:00 外澳車站 


出發前記得去壽山宮飲水機補滿水,因為接下來的路幾乎沒有提供飲水的站點了。

IMG_6001.JPG

北勢溪古道的入口就在產業道路旁,也有明顯的指標和地圖。

可怕的是地圖上還看不到我們的目的的:外澳車站。

還有20公里在等著我們。

67527123_2417865808234284_7604975505854431232_o.jpg
【照片來自台灣山野樂活協會嚮導】

幸好一路上沒有太連續的上坡,大多都是平緩或時高時低的。

IMG_6004.JPG

出現愈來愈多用原木綁在一起的橋。走起來很有彈性,還需要一點技巧穩定腳踝落地角度。記得路上有兩座是用筆筒樹做的。一般來說筆筒樹都會給人中心腐朽、樹皮易脆的印象,竟然會拿來造橋還是我第一次看到。

這座比較大的木橋旁邊還有立碑列出捐資芳冊,完工於民國55年,命名為「中正橋」。

「所以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是…中正路嗎?」

IMG_6016.JPG

全台最「細」中正路,僅容單人通行,禁止會車。

身旁的小溪開始變成洶湧的激流。

IMG_6009.JPG

然後又平息成寧靜的河谷。

IMG_6018.JPG

這時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座小橋,我脫口而出:

「這好像四國的沉下橋啊!!!」那是在日本沒有水泥堤防的年代,架在水面上、平日居民跨越河道用的小便橋,當河水高漲時就會沉在水面下。

IMG_6022.JPG

走在前面的大姐轉過來說:「四萬十川!」

我說:「對!妳也去了嗎?」

當時不知有多少觀光客擠在橋上拍照,想不到這北勢溪上也有號稱「日本最後一條清流」的必備物件。IG上沒紅我不信。

IMG_6029.JPG

除了橋基看起來像是用忍者龜住的超大下水道做的之外,四週山林之豐美、溪水之清徹,與高知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IMG_6027.JPG

溪旁就是三水潭土地公廟,這裡有香客用的停車場,還有廁所。

不過廟前的階梯往下,才是當年真正的土地公廟。還有塊用石頭堆砌成的供桌。

IMG_6032.JPG

從這個舊土地公廟往溪邊走,又可以拍到遠景中的沉下橋。

IMG_6030.JPG

橋是像了,但這景色又截然不同。

四萬十川河面廣大而平靜,山勢柔美而穩重;

北勢溪卻波瀾四起,這裡的亞熱帶叢林更像是爭奇鬥豔的三姑六婆。


這時突然想起曾經在四國山邊的小店裡遇到一位料理老師,說他發現小小一個四國,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個性就截然不同:

高知人整天面對著太平洋,是黑潮經過的深海漁場,也是暴風來襲的第一站,因此高知人性格狂放不羈,豪不扭捏;

相對的,愛媛人面向著平靜銀白的宇和內海,海面上無風無浪,只有溫暖的海風帶來四季如春的天氣和豐厚的農作收成,所以愛媛人沉著知足,心胸開闊。

這大概是日本人對於「身土不二」的理解。

如果照著這個理論來說,台灣人的性格會不會也和在這潮溼溫潤的山林溪澗間生存的先民有關呢?


每當有人問起台灣的文化,都讓我不知從何說起。

我們有遠溯五千年前的原住民文化,有四百年前渡海而來的唐山文化,有一百年前殖民時代留下的日本文化,有1949年以後來自中國各地數也數清的大融合文化,此時此刻更有來自新移民的東南亞文化。

「台灣人」是什麼樣的文化?每次要回答前我都意圖從歷史中找答案,但歷史會隨著政治現狀而被扭曲、否定和抹滅,找出來的答案也永遠都有人不滿意。

看著山澗翻滾的這一刻,我才驚覺,一個地方的文化,其實不一定要被局限在這些人「從哪裡來」,而是應該要從生活中找出人和環境的連結。

日本人其實也從來沒搞懂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但他們仍然可以為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感到驕傲,甚至認為自己的脾氣性格也自來於山海自然的恩澤。

同樣的,我們從何處帶來什麼樣的差異並不重要,重點是我們的共同點,就是生活在這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對待土地的方式,以及她回饋給我們的一切,才是我們的文化。


休息過後我們沿著指標往灣潭古道的方向前進。

在灣潭和三水潭中間,夾著一座露營區:張家莊。

IMG_6034.JPG

雖然我們這次不住這,但就它處於淡蘭古道上的位置上來看,其實第一天如果走快一點,或是不繞虎豹潭的話,走到這裡過夜也是滿剛好的。

如果不開車的話,溪畔露營的收費也很合理,所以我把營地相關資訊張貼在環島全台青旅&露營指南的地圖上,方便規劃古道路徑的人查詢。

IMG_6036.JPG

進入灣潭古道前又是一段柏油路(眼神死)。

不過撐過去就不一樣了:

IMG_6037.JPG

一路上延著被溪水切開的河谷行走,急促的流水間時不時出現一灣平靜的水潭,所以才叫做灣潭古道吧?

IMG_6038.JPG

這個休息點一到,大家就像孩子一樣飛快把鞋脫了雙腳踩進冰涼的水裡。

有這個景緻光是這樣待著就心滿意足,不過更科學的原因是長途腫痛的雙腳正好需要冰敷一下。

IMG_6040.JPG

聽嚮道叫它「夢潭」,我也覺得,來到這裡像是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從四萬十川走到大步危一樣。

IMG_6042.JPG

接下來這一段,私心決定將它命名為「山蘇森林」。

這裡的山蘇都像是空氣盆栽一樣掛滿細細的樹梢:

IMG_6043.JPG

樹叢間時不時透出的溪澗怎麼看都美。

IMG_6048.JPG

明明近在咫尺,陽光卻照不進我們身處的濃密森林中。

因此這裡佈滿青苔,穿著無敵雨鞋的我竟然滑倒了兩次。

不過不能怪雨鞋,雨鞋是無敵的,是我沒用?

IMG_6049.JPG

接下來這段和大眾路線重疊了,

IMG_6057.JPG

路幅寬敞,舖滿小石,更像是開闊的河濱公園。連迎面走來的都是穿著夾腳拖背心、皮鞋小洋裝的遊客。


終於走到中午休息點:灣潭土地公。

嚮導望著前方不遠處的雨棚,宣佈一項喜訊:

「阿桑今天有開!!!」

這位阿桑不是別人,正是觀世音菩薩。

她親手熬製黑木耳露,設置冰箱,擺攤專賣這項天堂級飲品:

IMG_6059.JPG

三瓶一百元,所以大家非常有效率地組合成三人一組,排隊下單。

黑木耳分成「冰的」和「結冰的」,口味都是微糖,帶有枸杞的甘味,清爽不膩而且膠質滿滿,經過一整個早上汗洗北勢溪後,喝起來有種通體的滋潤感。

還有人一口氣買六瓶,聽起來雖然瘋狂,但後來回到台北,發現要找到賣黑木耳露,尤其是這麼甜度恰到好處的黑木耳露還真是不容易。難得走到這裡,六瓶剛好而已。

只見阿桑飛快的雙手一瓶一瓶不停拿出來,銷出數量多到連狗的生氣了,以為我們是來洗劫阿桑的。IMG_6060.JPG

灣潭土地公的廟亭史上最貼心,剛好能讓大家避開烈日,在棚下迎著河面吹來的微風休涼。不少人倚著柱子就睡著了。

對面的潭邊也有公廁可以使用。

這個廟廷看起來寬敞無雜物,實際上設計了魔術收納空間,放置土地公的裝備:

IMG_6062.JPG

美好的午休結束,又再踢一大段柏油路,從這個登山口穿山而過,然後再踢一大段柏油路……。

67183667_10222124382324961_8677301090158379008_o.jpg

嚮導一直精神喊話試圖提振士氣鼓舞我們:

「這段柏油路走完,就是柑仔店了!!!柑仔店喔!!!」

終於踏過重重水泥柏油來到他口中的柑仔店……

IMG_6065.JPG

只見一棟平房,往裡面張望分明是客廳和神壇,哪有什麼柑仔店?

這時坐在板凳上的阿嬤看到我們,開口說:「來喔!飲涼e喔!」

我後面的山友聽到關鍵字立刻醒來:「有什麼涼e?」

阿嬤起來華麗轉身打開神明廳旁的大冰箱,立刻出現虎豹潭工廠良心冰箱裡的固定班底:「沙士、舒跑、蘋果西打、可口可樂」

除了沒有礦泉水之外,其它品項竟然一模模一樣樣,可能是因為會來這個荒郊野外送貨的公司只有一間吧?

於是大家一窩蜂擠到冰箱前面,阿嬤開始忙得不亦樂乎。


突然覺得,住在淡蘭古道上的老人家,生活其實要比住在都市裡好多了。

空氣好、有田種,還能在每個週末遇到大量來自各地的登山客,賣飲料賺外快兼聊天。

雖然我個人吃過一次汽水的虧,已經不相信一時衝動的愛情了。不過這個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來是「柑仔店」的地方,卻能成為口耳相傳的重要補給點,已然是眾多山友的救贖。

IMG_6067.JPG

更佛心的是,阿嬤還將後門的廁所開放給遊客使用。

雖然只有一間,所以大排長龍要等20分鐘,但這可是上灣潭古道以來唯一的人工廁所啊!


這個阿嬤的隱藏版柑仔店,實際上是週末超熱門的戲水聖地,門前就是一大塊停車場。

家庭親子和少年和妹紙們都在溪邊玩水烤肉,看起來清涼無比。

我們一群苦行僧就這樣經過他們面前,咬牙前行,宛如身處天堂裡的受刑人。

IMG_6069.JPG

但沒關係,因為這裡就是坪溪古道的入口:

IMG_6072.JPG

寬敞的林道,兩旁是高聳的柳杉人工林,涼爽好走,是一條小孩老人都能走的無障礙路線。

除了唯一的障礙就是:

河。

IMG_6074.JPG

似乎某個團隊正在帶領青少年挑戰某種活動,所以妹妹正抓著繩子渡過獨木橋。

看到有獨木橋,不想脫鞋的山友也想從上面通過。

IMG_6075.JPG

後來發現身負重裝太難平衡了,搞不好會發生慘劇,為了鞋子不溼結果溼全身。所以最後還是乖乖脫鞋了。

IMG_6076.JPG

發現地上一圈一圈的白色粉末,似乎前一天夜裡也有人在這裡扎營。

IMG_6078.JPG

確實是個平坦清幽好地方,雖然比起露營場,野營沒有廁所,但也處處都是廁所(?)

不過白色的粉末是用來幹嘛的呢?防蛇嗎?

IMG_6081.JPG

最後一次渡溪,似乎有人在溪底舖設了一條美麗的石步道。

雖然還是要涉水,但讓登山鞋也有機會不溼而過了,真是佛心來著。

這水底的石步道要經得起溪水的沖刷,勢必在舖設時就要特別注意鑲嵌的手法,還需要定期維護。

千里步道曾在《我們的島》說過,淡蘭中路這條民道以前只要有損毀,就會號召前後村落所有居民一起來修復。因此,千里步道也決定以同樣的方式,就地取材、手作修復,並且像過去一樣,發現損毀時就呼叫熱血志工共同來維護。

所以我們之所以可以穩穩地沿著溪岸走到現在,腳下踩的不只是先民開闢的道路,更是志工們以一石一木、土法煉鋼地修築出來的。

古道的樣貌得以保存、旅人的每一步能獲得安全的保障,都必須心存感激。

IMG_6082.JPG

又看到另一座倒木架起的獨木橋。不曉得是原本就有,還是這個團體為了關卡設置的,如果是的話就真的太用心了。

IMG_6085.JPG

筆直的杉林包圍兩側的景致,就像長野的參拜道一樣。


坪溪古道的距離不長,區區1.5公里,很快就走完了。

它的盡頭是一個觀景平台,打開叢林,畫框中出現的,是薄霧裡的龜山島。

IMG_6089.JPG

從這裡開始就是石空古道。

它是這次旅程的最後5公里,特色是一路從海拔500公尺下降到海平面的地獄下坡,下坡下坡再下坡:

IMG_6090.JPG

這個時候我已經穿上護膝,準備和連續下坡一決死戰。

下完山徑下產業道路、下完產業道路再下田梗、下下下下下、下好離手:

IMG_6092.JPG

路旁這座民宅看起來才剛蓋好,但是款式非常有趣。材質是紅磚和鐵皮,窗戶卻選定百年前流行的框柱。現代建材,古早審美。


再走一段嚇掉半條命的疾速下坡,來到了黃金嶺土地公廟 。

IMG_6093.JPG

是在日據大正年間,由居民自福隆海岸搬上來的砂岩堆砌而成。

現如今這座土地公廟還完整保留,藏在新廟的肚子裡。

IMG_6095.JPG

這裡有休息的石桌椅,還有廁所,接下來的路就得從廁所方向穿過。

IMG_6097.JPG
看起來搖搖晃晃還用筆筒樹當支柱的神祕小屋骨架,功能未知。

最後這一段枯水小淺流是洗雨鞋的好地方(喂):

IMG_6103.JPG

淡蘭古道土地公廟巡禮的最後一站:榕嶺舊土地公廟

IMG_6105.JPG

現在雖然是有模有樣的一座廟,但最早其實是用三塊石板堆成的。據說有一任外澳車站站長發願建造成現在的樣子。

穿過這段樹叢之後,下一次森林打開時,看到的就是:

IMG_6109.JPG

海平面上的龜山島、衝向外澳沙灘的白白浪花們,以及跟積木一樣可愛的小房子們,沿著公路排成兩列,像沙漠小鎮般的聚落。

IMG_6111.JPG

最接近平地的山坡上,是一大片的蓮霧園。

這些蓮霧樹非常高大,而且高大過頭了,似乎很難再做為農務生產用。

結實累累,不曾疏花,當然也沒有套袋。滿園子地上都是熟透的蓮霧果實,發出一陣釀酒的味道。

IMG_6112.JPG

一路踩著蓮霧來到軌道邊。

IMG_6113.JPG

山的這一側是外澳車站的屁股,必須走到「理安宮」才有地下道繞去車站正門。

這裡有可供清洗鞋子的水龍頭,還有公廁可以換衣服,整頓乾淨之後,我們就從理安宮廟門左側的地下道入口下去,上來之後沿著公路往北走就是外澳火車站了。

幸好雖然是週末,但從外澳站上車往台北方向的車廂還算有位子,一上車秒進入昏睡狀態。

走好走滿,走得非常過癮。

全程路徑圖在此!

右上角全視窗打開地圖後,點擊「…」開啟選單可以下載KML軌跡檔喔!

提醒大家當時走到昏頭,有些關鍵地標沒標到,虎豹潭一段手機沒電也沒記錄到?

所以這是參考網路上的軌跡修正過的版本,使用時請自求多福(究竟是有多不可靠),呃不是,請記得眼觀八方不要錯過指標和路徑就好。


地圖上主要標示的是廁所、飲料點,
希望讓大家出發前有足夠資訊,行進時便能悠遊自得,
安然漫步於鬱鬱,蔥蔥,潺潺,幽幽間。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