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山,百岳排名62,標高3250公尺,為中橫四辣之首的特辣,屬太魯閣國家公園。
水源充足,有著多個營地且腹地廣大。
過往攀登屏風山得從松雪樓下切到塔次基里溪後,再往北到屏風山腳下。
大叔每每看到過去歷史先人的走法、想著他們的裝備,都覺得前人登山實在太威了。
1973年之後,因合歡山金礦(遠東金礦)的開採因而從大禹嶺開闢了一條登山道後而縮短了路程,登山客們都改從這邊起攀了。
屏風山名字的來由就是因她的外型狀似屏風,不過這是從合歡山那邊看過來,身處當中的人對她印象最深的不是她的外貌,而是她的『鳥』已經遠近馳名。
大叔的鳥可不是指天上飛的鳥,而是...你懂的。
【久聞鳥名,不如親臨賞鳥】
屏風山的『鳥』名遠播莫過於她沒有一般高山登高遼闊的景色,加上路途較長,從登山口到登頂要10 km。
另外一點就是她的路線也不像傳統路線,自登山口到三角點是一路向上的走法,而是從大禹嶺登山口開始就得先下切約550m,穿過塔次基里溪至最低點後再爬升1300 m攻頂,這種先下後上的路線,讓人無論去程還是回程都得要聽聽自己雙腿的嘶吼。
如果單從有沒有大景來看待一顆山頭的鳥與否,個人是覺得有點為山抱不平。
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故事,每條道路也都有她的歷史。
就跟人一樣,歲月累積的痕跡讓我們談起自己總能有說不完的事蹟。
帶著我們自己的故事去和山的故事相逢,在時間的洪流相互點綴一下,讓山在我們心中刻劃下痕跡,讓這條路徑留下我們的足跡,怎樣的山都有她的美好。
【啟程】
要爬屏風山讓大叔覺得比較辛苦的是車程,從台北到大禹嶺足足需要4小時多。
這次行程是從宜蘭往武陵農場方向,因為另一邊昆陽已經下滿白雪,沒加裝雪鏈無法上去。
抵達到大禹嶺已經是清晨12點的事了,看到溫度顯示著-3℃就知道車門一開不免哆嗦一陣。
原定要住的民宿因為實在太晚,不好意思再打擾人家,選擇在路邊紮營。
大禹嶺這邊其實空地充足,不介意露宿天地間的朋友其實可以搭帳篷啦。
看到旁邊民宿的水槽都結冰了就能知道這天晚上有多冷。
【首日】
一大早附近的狗兒很貼心地叫了我們起床。,讓大叔在天寒地凍中勇敢地將身體移出到睡袋之外。
屏風山登山口就在路旁,但看到山坡遍地的垃圾實在讓人有些痛心。
第一天的行程必須從登山口走到松針營地,紮營後攻頂。
在經過之字路下坡後很快就會到塔次基里溪,不過回頭望望這段陡坡,明天回程她可就不會這麼客氣了。
越過塔次基里溪後會看到一段木梯加上攀繩,從這邊開始就不如前段那般輕鬆。
雖然到營地前整體都是下坡路徑,但對於重裝者不算輕鬆,得手腳並用的方式才能通過。
大崩壁這段是大叔個人覺得最危險的地形。
危險的不是攀繩上升而是站上瘦稜線後的位置,兩側都是斷崖且沒有綁繩,重裝的人腳步得踩穩些。
屏風山的特色就是較為原始。
在這你可以看到不少神木級的樹木,百岳路線可沒幾條有這樣的景觀。
另外一個特色是她腰繞的路徑都相當窄小,踏點也不如其他知名路徑那樣清晰,在人介入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大叔覺得越少的破壞自然越好。
抵達鐵線橋,這座讓人不會想在上面多待一刻的危橋,從她綁滿與不斷加強的固定繩索就知道久待不宜。
通過鐵線橋後約10分鐘就能看到鐵線營地,這處是過往著名的紮駐點,但缺點就是溪流聲太吵了,雖然旁邊就有活水源很方便,但整體營地較為陰暗潮濕,所以現在較少人選擇此處紮營。
在抵達松針營地(岔路營地)前還會經過一處松樹林,網路上普遍稱作稜線營地,面積很廣,但離水源較遠就是,個人覺得也不很方便。
再往前就會抵達松針營地,我們到時已經有另一批山友攻頂去了。
開始紮營,搭設帳篷與天幕。
屏風山讓大叔最為稱道的是,你永遠不用擔心營地不足的問題。
最近的水源就是往左手邊新路方向走10分鐘就能看見溪流,方便到不行。
在搭好帳篷與天幕後,採新路方向開始攻頂,展開這段陡升1300 m的旅程。
再次跨過溪流,一路上確實如網路所說都在林蔭間行進,鮮少有展望的地點。
一座山要有展望,最簡單的要求就是旁邊的東西不要長的比你高。
植被類型與生長狀況會是大景出現與否的重要關鍵。
但如果把大景只定義為站在最高點上的風景,不免有著狂傲不羈的征服形象。
低頭俯視久了不妨換個角度,抬頭仰望一下環抱著你的林間吧。
想像站在一堆神木旁,看著那無以環抱結實的主幹,感受一下這棵樹所經歷過的歷史,我們所要欣賞的大景只不過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而已。
只要能理解屏風山僅是以不同形式的美出現在你眼前,你就不會覺得這是座鳥山了。
攻頂之路很長且很陡。
在通過本段最刺激的垂直裸岩後,抵達三角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了。
越接近山頭溫度越低,岩壁上也能見到不少的冰柱。
屏風山山頭上還有一些殘雪,也如資料所述四周毫無展望,腹地也不大。
話雖如此,一路上已經見著無數神木的我們,還是對這顆三角點有著『終於見著你了』的親切感。
回營地途中剛好遇著了夕陽,但請原諒大叔的手指遮到了一部分,讓整張照片變的沒這麼完美,但跟人生一樣嘛,不完美的才是真正的完美。
抵達營地已經是晚上8點了,聽同區的山友們還在插賭我們會幾點回到營地。
大叔個人其實很喜歡登山行程有著一天極度愜意的行程,也就是某天在營地待很久的時間。
譬如很早到營地,或是攻頂後很早回到休息點。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時間可以發呆或是和朋友打屁。
每個人爬山理由不同,而大叔爬山的原因,是因為這能讓我最有活在當下的感覺。
在山裡的思考很簡單,要吃飽,要睡好睡飽。
平地的煩惱就丟一旁吧。
在這邊,你想煩惱你的煩惱也沒辦法,所以自然會專注在吃、睡、聊天這樣平常我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事上。
過去甚麼的在這不重要,你的身分在這也不重要,未來會怎樣也無關緊要,反正在山裡你甚麼也處理不了,不如連想都不要想。
讓我們就專注在當下的事情上。
我們多久囫圇吞棗眼前的食物,忘了享受食物的味道?
我們多久躺在床上後,想著明天的煩惱,然後搞到自己睡不好覺?
我們多久沒跟身旁的人好好講話,看著眼前的人卻想著其他的事?
山讓大叔難以忘懷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給了你心思與腦袋一個放緩腳步的時間。
在這你不僅跟山對話,更跟自己對話。
【回程】
這天只需走回到登山口,雖然有接近5 km與爬升550 m的行程,因沒有時間壓力,走起來其實一點也不會累。
回到登山口正是中午時候,天氣非常優,看著對岸鋪滿白雪奇萊主峰,想必有不少人正在上頭記錄下他們雪上的壯觀景色。
但對於大叔而言呢,屏風山與其他山頭一般,給了我所期盼需要的,那就是一個活在當下的時間。
所以她對大叔而言一點都不鳥。
即便回到凡塵後仍要開始庸庸碌碌著生活,我也不會忘了在這座山裡感受到那股最基本單純的自我。
鳥山不鳥,大叔還會再來的。
下次見妳,屏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