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秋節黃家小隊之卯畢羊縱走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前言

畢祿山與羊頭山這路線我們走過多次,也曾兩端縱走。這次的中秋假期,原本和蕭叔叔夫妻要走南玉山的特殊路線,卻臨時被玉管處以進行生態監測計畫而駁回!目前台灣的高山不是路斷就是因管制而人數大減,看到卯畢羊這條路線,先前紀錄很少,算是連假中的高山冷門路線,那就來嘗試走一回吧!

今年8/7颱風帶來大雨,林道入口處造成大崩塌,太管處將畢祿山與畢羊縱走路線封閉,於是有了卯畢羊或是羊畢羊的走法。其實卯畢羊也不是新路線,它與最早光復後首登記錄的路線多有重疊哩!
  光復後第一支攀上畢祿山的登山隊伍,是在民國51年2月,由蔡景璋、林文安與謝永河等前輩組成的大隊伍,從大禹嶺合歡山隧道口攀上日治時期的合歡警備道路,腰繞到位於今觀雲山莊上方約1公里處的關原警官駐在所遺址處,再往北翻上稜線循稜登頂畢祿山。他們一行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即順利的登頂了這座光復後未曾印上岳人足跡的山峰。60年後,我們也跟隨著前人的步履,一探這小橫斷路線。

預計行程:

D1:合歡古道-卯木山-小完美谷宿

D2:小完美谷-畢祿南峰-畢祿山-鋸山-鋸山東峰-羊頭三叉路口宿

D3:羊頭山-羊頭三叉路口-羊頭山登山口 

參與成員:老爸、老媽、阿寶、蕭老師夫妻(溫老師)、安伯、大姑姑夫妻、Monica阿姨、宇呈哥、美靈阿姨與德仁阿伯(麗詩阿姨)夫妻共13人

 

D02021/9/17台南-大禹嶺

   星期五下午大家都請假,反而打工的我,主管規定要加班到三點,結果就拖延了40分鐘才出發,真是抱歉呀!到埔里7-11補給一下,又吃了一頓晚餐,到大禹嶺欣欣民宿通舖睡一晚,檢查與調整食物,今晚民宿人很多。 

D12021/9/18合歡古道-卯木山-小完美谷宿

0500起床整理吃早餐,因為預計3天行程,加上不清楚水源狀況,人人背 水5~7公升,頓時步履沈重起來。 808c5b7f4a85a226545634d7d2efb8b2.png

 0640民宿整裝好出發,0647合歡越嶺古道起登。944c5c758149346f813aa72ecdbf9eee.png

0649階梯上來不久就看「禹嶺尋梅 」的石牆

0658繼續往上走,左側路徑25公尺有個水泥大涼亭,大家趁機調整背包與吃水果。往回走,有布條,接上合歡越嶺古道。 3419b58577bdda2945cd19b17185ac83.png

 0711古道大致上可走,部分有小崩塌,這裡遇到一個拉繩和破木梯。之後就是拉繩高遶。272926ac9a64a2dc75633b0aa493bb19.png 

 0745開鑿的岩壁,可以想見當年開路的艱辛。 

0755左轉彎路,這裡是三叉路,右側續行是古道,卸包等待夥伴,左往卯木山。大致上是松林混合箭竹。

0824卯木山,(2819m/三等三角點3677號),老爸說它別名大禹嶺山,位於中央山脈稜脊之上,是大甲溪和立霧溪分水嶺,早期林務局在此設有森林瞭望台,以監控預防森林祝融之災。314b32b75978f7aec8479d4b604c99c4.png

0854回到三叉路口。背上背包續行

0916漂亮的浮築橋,駁坎至今仍然完整。 b9b8ff0c5a3146207e4e86df9adf963f.png

1001溪溝,有一潺潺水流,往上走一點可以盛接清水。魯地圖標示不穩定水源,乾季可能會沒水,跨越溪溝有拉繩,如果下雨這裡應會濕滑。 c44e6cbbed95f166de22ea02467b210b.png

 1027叉路,有布條。左上是往小完美谷,往前是合歡越嶺古道往關原駐在所。 9a9206c4e05a0bcd4c479cc43654b22e.png

 我們大休。合歡越嶺古道是日治時期大正3年(西元1914年)「太魯閣討伐戰」時,所修築的軍需道路,征討完成後,因部份路段坡度陡峭,重新修築。昭和10年(西元1935年)新路完工,經大禹嶺、關原(新址)、畢祿至卡拉寶,成為當時熱門的健行路線。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多數路段已建闢為中部橫貫公路,少數幾段則埋藏於荒煙蔓草中,只有這一段有較多山友踏尋。

1049往左上上登,一開始就是陡上,松林和箭竹混合林,沿途有布條。此後一路鑽箭竹,時多時少之分而已,一直下到羊頭山登山口,算是箭竹全餐啊!598f0224cb59dd76cf6c44c3d894a379.png

1150上到稜線,這一段挺累人的,老爸返回協助夥伴背上來。大家放飯了,說說笑笑,吃水果和粽子等。1227出發,繼續往稜線上攀。

1356大崩塌處,小心橫渡碎石坡即可。db828b17129fe9141f16366899a5dc17.png

1400碎石坡途中左切上稜線。我們休息等候面夥伴,雲霧湧起,我們等一下要上小山頭,腰繞後面的半崩崖山頭。9138a3d9ae21c6bbafa5af517652e9fe.png

 安伯的帥照

1422翻起來的大樹根,往左邊緩上續行,這裡之後箭竹高密,路徑不清楚,布條很少,就是尋找淡淡不清晰的路徑,只要是較空的箭竹林就鑽,路徑很紛亂,往下切再上稜,1430往右經過一片岩壁,自行找路到乾溪溝,只要看不到前面的隊員,就要呼喊,有時會揮動登山杖提醒後面夥伴留意,這時候無線電也只能詢問壓後人員的狀況,對於指引路徑幫忙不大。 9b891fc040f5a635a08d218f011b7afa.png

 鑽入高密箭竹,在乾溪溝中摸索前進,容易迷失路徑,我們在乾溪溝補上堆石,一路沿著乾溪溝上攀,在一棵較大的松樹邊有紅色的柯藝布條,這時要左切分叉的乾溪溝,最後離開箭竹林,就會到上河地圖所稱的草原凹谷。先前紀錄稱之為”2970鞍草坡地”。

1515蕭叔叔等4位先頭部隊已經到達小完美谷,大致上分為三個谷地,十分寬廣且平坦,可搭很多頂帳,右上方谷地中有一小池清水,還算清澈,大約有幾十公升。安伯與老爸下來乾溪溝協助夥伴,叔叔和阿姨則搭帳與取水,大家分工合作。途中,宇呈哥水壺掉落乾溪溝,還好友隊(台中的8人隊,這三日與我們路線相同,大家互相唱歡迎歌打氣)撿到奉還,真是感謝。 95decde62f25b9c6e8a93dd06a999fe7.png

 1550全員到齊,人人背水5~7公升,一路上下,真是考驗!還好,黃昏時,大家已經徜徉小完美谷中,躺在草坡上,架起兩座天幕,五盞營燈,營造小夜市,這裡景緻不錯,正對北方後面的就是鋸齒連峰。畢祿東稜的鋸齒狀山峰共有七峰密接,氣勢逼人。所以有前輩形容它是:天神的筆架,鋸齒般的連峰!4b40c99c5371510d5b14ef3915f5104c.png

四個爐頭齊做動,宇呈哥煮青草茶,五菜一湯,飯後品茗,媽媽做布丁,自己辛苦背負的清水最甘甜,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度過疲累卻歡樂的一晚! d350034860f600c5611075ba892d6da6.png

8d88417f796e7bbf15135593ff351a7c.png2a8818b3c417030f83f559b3530ace11.pngD22021/9/19小完美谷-畢祿南峰-畢祿稜線三叉路口-畢祿山-鋸山-鋸東森林營地

0500起床,這谷地有水氣,帳篷反潮,天幕下都潮濕,天幕上則是結成一片片碎冰。

0725出發,男士背公水1.5公升,女士1公升。

0800畢祿南峰3041公尺,無基點,樹上有卡牌,腹地很小,只能容納2人拍個照。稜線上長滿密箭竹、鑽起速度緩慢,老爸他們還走錯路,大背包鑽起來更辛苦。bae3e21f0d2f3d6af403d239b6dddaea.png

8136f0742c4d0c3bf94145edd1621a83.png過南峰之後的路況也類是,雖然大致是走主稜上,不過很久都沒看到布條,鑽入箭竹海當中,且樹枝橫陳,對於士氣和體力、精神都是一大折磨。599bdf3eb5b576206f8bb8b67c2b4e5e.png 

0840小岩壁區。一路因為卡卡難行,老爸帽子也被箭竹刮掉了,還好又被友隊撿到,大感謝。51a6c98ff40c79ff07245afc6904b5cb.png

1035一路往上鑽與攀行,箭竹林高過人身,地面因為下過雨濕滑,並不好走,好不容易上到稜線,接到鋸齒連峰0.3k附近。ff48e0cd54a3a07a18faf7c2d9d68a27.png

f29bd5e08dedbc3377dd88ba445c7a41.png1038往左畢祿山,到路旁的小營地卸大背休息,等待夥伴集合。

1100出發,翻過鋸齒第一峰,眼前就是稜線營地

4d5c662da391f32ea98628f25f937363.png1110傳統路的畢羊三叉路口。53927a3e4003dcb092b9db93d84d0014.png

1116畢祿山(3371m/三等三角點6368號),老爸帶領大家向山神與祖靈祝禱,並說明這裡是賽德克族的傳統領域,這座山是居住附近的原住民Bilu社而得名,日語音譯成「畢祿」,中部橫貫公路開通後曾經改名為「碧綠」,但是岳界仍習慣稱作「畢祿山」,一直延續至今日。 feeb44508484b9523e14551796558879.png

09a4da1636ed690915cd3276438dea51.png 大姑姑搞笑掛點照de0fac5b2ac3da86eaee7c35c20389a5.png

本隊的黃飛鴻-宇呈哥 a35be58195228ae574028da4fe25b1e0.png

便捷的交通縮短了登山人與山的距離,日據時期的昭和4年(1929年),創下畢祿山業餘首登記錄的杉本良氏一行,是由霧社起程,共花了十天的時間,才完成合歡山東峰、北合歡山、畢祿山橫貫縱走任務。光復後,直到49年橫貫公路通車後,才陸續有愛山人乘交通之便,來到畢祿山區踏查。

今天的雲霧湧上很快速,先前360度展望的山頂只剩下北邊與西邊有展望,有點可惜。不過多位夥伴沒有登頂過,大家還是很開心拍照,1134才離開。第四次登頂了,我想除了職業嚮導之外,很少人會走這麼多趟的。下次再來探訪,應該是從閂山鈴鳴縱走過來了吧!3174a4c3d54ac34e0b16156fc8daff16.png

 走回鋸齒第一峰f4f3817deaad8cb356da5dcfc9a2e20b.png

1150回到卸背處,時間差不多,只好放中飯了。1225出發

1228回到卯畢羊三叉路口,這方向看實在很不明顯。之後就是傳統的畢羊縱走路線,雖然不斷拉繩上攀岩壁與下切鋸齒連峰,但路徑清晰而明顯許多。危險處或容易走岔路,都有拉繩或警示繩圍起來。279ee15264922a95b51ce1c224384adc.png

卯畢羊三叉路口,蕭叔叔右側是南峰稜線,實在很不明顯。

1245木樁0.5K d9afbd64cf642070b200a72f020d7f7b.png

 1258木樁0.6K,要往下深切,此際雨珠快速落下,陣雨連綿,落下一顆顆晶瑩圓冰雹,還是第一次在9月底遇到冰雹呢!穿上雨衣續行。 

 fdd527f18e160dde9ac8ecdb4bbacaf6.png

f10e17dd98fd8acde33cf887ad917258.png1404木樁1.0K,雨勢又轉大,繼續往上攀。

852d32409a61a2e7c54a5a7ac8f0fc3f.png1408連續拉繩岩壁,上去之後還有個峭壁轉折,繼續拉繩而上,鋸山就到了。可惜因為下雨沒有展望,上次來時,奇萊東稜可是非常清楚的呀。94ad695cb602a86194ffcf5b7bc527c2.png 

98dd1a8c205916835b60a6b9d2e7d678.png1425鋸山拍照後,大家陸續出發

1443倒凹岩壁,幾個夥伴岩壁下躲雨,挺有趣的畫面。 

d0b1d85e3c189436f4968ec62b954078.png1449巨石岩壁,緊接著是樹根拉繩區。

1520達第五峰前,拉繩6米岩壁,因為岩壁有些倒凹,我們使用繩索進行人包分離,將大背包逐一拉上去,雖然耗了不少時間,但終全體平安通過這路段。05d39c23982c9e714de6626ab5e06522.png

80d1684a897452c264af88bf466af58e.png1619樹形漂亮的鐵杉,應該可以稱做鋸山名樹了

1625接下來有一長段的橫渡危崖,但是拉好繩索,有驚無險,到底之後還有個上攀轉折。 

4fa1c779a122c36614fc7f01b73823bb.png

 61fabc43652c040ecc4ee4ad4b7d5a8d.png路中間有個箭竹林內避風營地,空間不大,台中8人友隊就紮於此處。

1638木樁2.0K。不多久是2.1K小營地,前次我們縱走紮營處,只能容納3頂帳。我們繼續推進,直到2.5K的東峰前森林營地,放下重裝,霧雨中,老爸與蕭叔叔夫妻繼續往2.7K去探詢是否有更好營地,結果沒有而折回,倒是2.6K箭竹林中路邊發現有一樹瘤,盛有雨水,可以煮沸飲用。叔叔又跑一趟取水3公升煮麵。738931382be04de65fd242d9dcd6e3e1.png 

 甕形樹瘤 

這營地我們包場。架好天幕,開始炊煮,換上乾淨衣物。雖然感覺今日是行程中最累的一天,但一樣談天說地才就寢。可說是:森林營地獨包場,深山猶有歡笑聲。 

 545c0af94db9e9670f262694c569d04a.png

42ec1e792c4c55594e66c3b83fdd65e5.png森林營地

*畢祿羊頭縱走詳細路況,可參考黃家小隊108年228的行程紀錄 

D32021/9/20森林營地-羊頭叉路口-羊頭山-羊頭叉路口-登山口

0500起床

0715出發

0716翻上陡峭岩壁,還好昨晚沒有繼續推進找營地。 542dd7b57131baa4df36a8670093177e.png

0722木樁3.0K。

0726興建中的山屋,兩間架高的小屋與廁所,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只等細部處理和驗收吧!探探內部,發現不太大,應該適合作為緊急避難用。屋旁空地紮有3頂帳,地面感覺有點髒濕。我們盤點過多背負的公水,將7.8公升未拆封礦泉水,放置於搭建中的山屋屋簷下,希望有需要的山友善用。 b1750d5b795f0735c37bb9ed7efd9192.png

0d8e13f16e878de62768864f3bcca535.png0740出發

0754木樁3.5K。

0802三叉路口,縱走路線約3.8K處,有<右下羊頭山登山口3K>指示牌,前後方有幾個小營地,但不太平整。d50f87e6bb206ef61eee34bf1452a0d1.png

0830輕裝出發。往羊頭山的路徑,其實是鋸齒連峰的延伸,狀況非常相似,也是樹根連綿,加上小峭壁,下2次鞍部上3個山頭,整體落差約300公尺。640dc76ee70e77f6620ba15519f8e0cc.png 

b1c4fe6042a3a8384353308801d5bfbe.png 0912過最後岩壁,到羊頭山為1.1K。今日單攻的山友尚未上來,我們有充裕時間可以拍照。37237126769d333ab38b634206b997df.png

羊頭山:3035M,百岳老么。有一顆三等三角點6354號,可惜雲霧來得早,已經沒有很多展望。 2e2ad5176ce66d05a1abb8edb83e74dd.png

 老爸帶著大家祝禱,祈求最後一段路程能夠平安順利。也解說:民國58年,林文安前輩一人從慈恩循背後的稜線開爬,攀越過羊頭山東南稜的斷崖、峭壁,第二日成功登頂,創下了光復後首登的記錄。而羊頭山也是百岳誕生地,民國61年12月5日,「百岳俱樂部」在羊頭山舉行成立大會,參加成立大會的登山前輩推選林文安為百岳俱樂部主任,還商議在下山時,要開闢一條新的途徑,以繞過羊頭山東南稜的惡地形,可以一日下切到慈恩山莊。至於我們待會兒要下切的是更新的路線,太管處於民國93年委託中華山岳協會所探勘的。

1028回到三叉路口,遇到哇哈的黃阿伯嚮導,他帶領幾位山友上來。這段時間就大休吃月餅和行動糧。1055出發下山,這一段得下切1000M的落差。前半段是是岩石小徑,多處樹根區和小落差處均有拉繩,幾乎全程都是陡下坡,中間有一個鞍部,後半段均在樹林內下切。0.8K處開始下起雨來。 eeb7b8eff28cdd7835b1a9f779f9cb61.png

1320~1400陸續抵達登山口。大雨傾瀉,這幾天和氣象預報有落差呀!繞過明隧道,下到護牆,太管處貼心地設有ㄇ型鋼釘。 e10d53e37a6884c715f11f9ea0aebdda.png

 16:00霧社,登山餐飲店,大家開心慶祝平安完成。 

8f23374fb5e6d77c368efe273e60b7df.png後記:

1.卯畢羊路線,並無穩定水源,乾季須全程背水才保險。

2.合歡警備道叉路陡上小完美谷,以及畢祿南峰上到畢羊稜線,茂密箭竹一路相隨,陡上路徑又濕滑,需要辨識路徑。

3.上畢羊稜線之後,進入傳統路徑,先前危險處和容易走岔處,國家公園都已經有拉繩與警示標誌了。

4.卯畢羊全程負水重裝陡上攀行,比預期辛苦。雖然此行天數不長,然而天候不佳,進入C級路線等級!所幸,大家同心合作無間,全隊都順利完成,且平安下山了。

5.建議讀行資料:

a.《台灣百岳全集》(上河文化)

b.徐如林與楊南郡《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林務局)。 716b0b6e8bacfb9e774f72ec3ab00d1a.pn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