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絲瀑布步道位於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內,過去曾是擎天崗地區和士林之間的古道,以途中會經過像白絲帶般的清幽瀑布而聞名,步道全程綠樹成蔭,坡度也都平緩好走。
陽明山早期被稱為「草山」,曾經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但是大家或許不知道,在前山公園的周邊,日本時代曾經是臺灣最繁華的溫泉聚落,當時還並列為臺灣的四大溫泉,也因此而有「小箱根」的美稱。
絹絲瀑布步道的登山口位於菁山路101巷,步道前段沿著一條水圳而行,這條圳路稱之為「山豬湖圳」,山豬湖是菁山路這一帶的舊地名,自從清代以來就已經形成了農業聚落,主要以種植茶葉為主,因此水圳的功能就是從菁礐溪上游取水來灌溉,不過現在水圳已經廢棄。
從登山口大約走1.1公里,就會到達「絹絲瀑布」,這個瀑布是步道名稱的由來,高度約有20公尺,但水量不是很大,就像一疋白紗鋪在翠綠的山壁上,雖然沒有雄偉壯觀的奔騰,倒有種優雅秀麗的氣質。
步道旁出現一棟廢棄的石屋,就是過去「陽明山牧場」的事務所,擎天崗做為牧牛的地方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到了日本時代成立公營的「大嶺峠牧場」,放領的牛隻曾高達1,700多頭。二戰之後擎天崗附近區域才改成「陽明山牧場」,並由陽明山管理局管理。這事務所附近還有幾間宿舍的殘垣,顯得相當落寞孤寂,但也見證了當時牧牛歷史的鼎盛。
到達擎天崗後可略為休息,再繼續從「冷擎步道」走向冷水坑,途中的生態和人文遺跡都相當豐富。步道會經過一片柳杉林,這些柳杉的植林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當時是為了紀念裕仁皇太子新婚與訪臺,並兼以涵養水源以及增進景觀之美,故在陽明山區種植了不少柳杉和琉球松,形成很幽靜的森林美景。
菁山吊橋是冷水坑地區知名的景點,也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唯一的吊橋,橋身長50公尺,跨越散發著硫磺味的冷水坑溪,在雲霧繚繞中彷彿置身仙境一般。過了吊橋就是冷水坑,冷水坑以其產出40度左右的泉水,溫度略低於一般的溫泉而得名,日本時代曾經是全陽明山區最大的硫磺礦場。
在前山公園附近馬路邊,有一座造型很特殊的紀念碑,位置有些隱密,不太容易被一般人注意到。從碑文判斷石碑是建立在1930年,內容是紀念一位人士對於草山溫泉發展的貢獻,碑文中特別提到他創立了「巴旅館」和「巴自動車商會」等事蹟。這個石碑引起了我的好奇,到底這個人是誰?
說到草山溫泉,竟然是在「打土匪」的時候發現的,日本時代的初期,抗日份子「簡大獅」將大屯山和擎天崗據為基地,士兵在奉派圍剿時,意外發現當地具有品質優良的溫泉,不過等到亂事平定之後,政府才開始進行溫泉的開發,但畢竟不像北投溫泉交通那麼便利,因此草山溫泉的發展就比較落後。為了改善草山的交通,當局在1914年將清代時的魚路古道加以拓寬,開闢了從士林上山的「草山道路」,也就是現在仰德大道的前身。
草山道路拓寬之後,當局陸續興建了公共浴場、警察職員療養所、官吏療養所等,雖然逐漸形成了溫泉的聚落,不過大都只是當作療養的用途,而真正讓草山溫泉進入繁盛期的,就是這一座神祕石碑所紀念的人——館野弘六。他出生於1873年,父親原是日本江戶時代「信州飯田」藩主的家臣,家道中落後到處流浪而吃了很多苦,24歲時來臺灣找尋發展的機會,先在新竹北門外(今北大路)的一家高級日式飯店「竹陽軒」工作,由於聰明機敏又勤奮,十分獲得老闆的欣賞,不但因此娶得老闆的女兒,最後還接收了飯店的經營,可惜後來因為客源減少而結束營業。
館野認為臺北的市場較大,於是和妻子移居臺北,並在撫臺街(今漢口街)開設一家「竹の家」高級餐廳,果真生意非常成功,吸引許多達官顯要來消費,經過10多年的經營,他已經成為為臺北商界的名人。此時的他再把視線移向了草山,他認為草山的溫泉品質明明很好,卻很可惜只做為醫療的用途,所以計劃在草山開設高級溫泉旅館,不過很多人都認為草山交通不便,都勸他打消主意,但是他獨排眾議,於1923年在草山耗費巨資開設一家「巴旅館」,成為第一家陽明山民營的溫泉旅館。
巴旅館開設之後,成為草山最高級的溫泉旅館,確實造成一股轟動,但是當時雖然已有草山道路,但是大多數民眾仍然需要步行上山,交通確實還是非常不便,讓巴旅館顯得叫好卻不叫座,館野的事業果真開始陷入了困境。不過館野不願意放棄,雖然當時汽車才剛剛出現在市面上,但他心裡已經開始想著,如果有公共汽車可以開上草山,或許巴旅館就能夠起死回生。
公共汽車開上草山有那麼容易嗎?讓我先來談談臺灣的公車起源,臺灣最早的公共汽車是出現在1912年,當時是由企業家「高松豐次郎」(如圖)開始先購置了5輛汽車,經營起臺灣的第一條公車路線——臺北到北投,然後逐漸增加路線到水源地(今公館)、古亭庄和南門等。可惜由於當時搭乘汽車的民眾還不普遍,最後因入不敷出而於1915年停止營業。
高松結束營業之後,將車輛賣給了神田松彥經營的「神田自動車商會」,神田也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臺北和圓山間的客運業務,沒想到由於車輛過於老舊,馬路狀況又極為崎嶇不平,導致公車輪胎經常發生爆胎,這時候就要依賴工人騎腳踏車遞送輪胎,沒想到當換完輪胎後沒多久,竟常又立刻發生爆胎,從臺北行駛到圓山最多曾經爆胎20次,讓搭乘的旅客幾乎都失去了耐性,乾脆下車用走的比較快。可想而知,那時讓公車開上草山還是極大的挑戰。
為了克服公車開上草山的挑戰,館野成立了「巴自動車商會」,除了購置最先進的車輛外,他也花費巨資自費修繕草山道路,誓願將草山溫泉打造成臺灣的箱根, 1925年正式開辦了草山和臺北之間的公車業務,公車從臺北發車早上7點半前往草山,最晚夜間8點則由草山開回臺北,每天一共有13個班次,其中可以選擇經士林和北投的二條路線,沒想到「草山行公車」大受好評,搭公車上山的遊客越來越多,館野的巴旅館生意也終於起死回生。
由於公車業務的成功,其他企業家也開始來草山開設溫泉旅館,包括若草屋、多喜の湯和山梅旅館等,讓草山溫泉的知名度逐漸提高,成為臺北最高級的溫泉勝地,不過就在他的事業又再度要起飛之時,卻不幸在1927年因為胃潰瘍過世,享年55歲,讓大家都不勝惋惜。不過也因為他生前的帶動,同年「臺灣日日新報」舉辦全臺景點票選,草山北投高票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1930年臺北州政府更興建了「草山眾樂園」公共浴場(今教師研習中心),草山溫泉發展到達了巔峰,每年吸引高達6萬人來享受泡湯。
館野過世三年之後,草山在他的帶動之下,化腐朽為神奇,已經成為臺灣四大溫泉之一,也是臺北最高級的度假勝地,許多在地人以及館野的生前好友,為了感念他對於陽明山發展的貢獻,幫他豎立了石碑以紀念他的功勞,我找到了當年的新聞報導,當時的「建碑除幕式」,共有包括臺北市尹「增田秀吉」、高等法院長「後藤和佐二」以及警務部長「高橋秀人」等高達350名親朋好友參加,可見當時社會普遍對他的欽佩。
巴旅館在戰後由陽明山管理局接收,改做為「聯勤招待所」,2019年雖被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可惜現在已經埋沒在荒煙蔓草之間,誠然旅館已經褪去了曾有的風華,而經常爆胎的自動車,也已經進步為舒適的現代化公車,陽明山不再只有溫泉,更蛻變成臺北市美麗的後花園,唯一不變的是,草山未眠的浪漫夜晚,百年來依舊相同。
菁山自然中心->登山口->絹絲瀑布->陽明山牧場事務所->擎天崗涼亭->雞心崙觀景臺->冷水坑濕地生態園->菁山吊橋->冷水坑遊客服務站->環七星山人車分道->菁山自然中心
距離 7.66公里,步行時間2小時40分。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