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2/10/09
-
回程日期2022/10/09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行程1:
北龍路>龍潭運動公園
伙房崎古道,位於桃園市龍潭區,全長約160公尺,因古道貫穿聚落之廚房後方山坡地而得名,是早期清水坑地區往來三林地區的要道,屬樟之細路之一段,與林埤古道和打牛崎古道合稱清水坑古道群,是清水坑一帶僅存三條未被開發為車道的古徑
龍潭打牛崎古道,長約300公尺,因坡度甚陡,需鞭策牛隻才過得去而得名,是清水坑地區農民前往三林地區耕作的必經之路,且為龍潭地區尚存以鵝卵石鋪成路面的古道,亦屬樟之細路之一段
林埤古道,位於桃園市龍潭清水坑地區,是清水坑古道三條中的一條路線,是昔日清水坑通往十一分的要道,為樟之細路一段,與石門大圳接壤
大平紅橋,座落在龍潭區三坑里,因全橋以紅磚構成,故名紅橋,建於西元1923年(日治大正時期),由大平、三坑里民發起興建,橋身長約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曾是大平聚落對外的主要聯絡道路,共設有五座橋拱,造型優雅,迄今依然保存完整如初,性質上亦為糯米橋,並曾被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
行程2:
三坑老街>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千層瀑布>石門大圳>清水坑街121巷>伙房崎古道>打牛崎古道>民族路>佳安路>林埤古道>石管局大草坪
路線圖:
我們先去北龍路上的龍潭運動公園,再由龍潭永福路前往三坑老街,續行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與大平紅橋,最後經石門大圳前往樟之細路的三條古道
龍潭運動公園,位於北龍路上
運動公園有戰機,甲車不稀奇,竟然還有戰鬥直升機,真的是頭一次在公園看到
接著前往三坑老街,經由中正路接永福路即可到達,大眾運輸,可搭乘台灣好行石門水庫線,或5044,5048,5050,5051等路線公車至三坑站,再步行或租腳踏車前往
三坑子老街就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饒富古味,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另外也是大尾鱸鰻、愛讓我們在一起等片拍攝地,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該地為一河階地形,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於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即為三坑子地名之起源,狹窄又彎曲的三坑老街,汽車難以通行,這種街巷格局是客家庄的特色之一,刻意做成彎路,好讓盜匪知難而退,建築為步廊式建築風格,是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
三坑老街黑白洗,街上有不斷的水源,早期為供民生洗滌物品使用
三坑老街的風格不同於三峽或是大溪老街,而是偏中國風的客家特色,除了磚瓦就是木造結構,很像金庸小說裡的客棧形式
過了老街的永福宮,沿著馬路前行,往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走,附近還有挑擔百年古道,這次就不去了
因三坑生態公園地勢較低,我們一路向下,視野非常好,小百岳溪洲山,石牛山清清楚楚,還有類似梯田的景觀,景色秀麗
這裡是從前的挑擔細路,感覺處處是古道
下行到河岸之後右轉,約450公尺就是三坑自然生態公園
這裡的環境真的很棒,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很適合全家大小來野餐,散步
三坑公園沿著大漢溪而行,按指標往大平紅橋,進入步道,亦是腳踏車道
途經古圳口
三坑地區與客家歷史文化有很深的連結
大約1.6公里路程,到達大平紅橋(大坪橋),建於1923年(大正年間),是古老的糯米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長約十餘公尺,跨越打鐵坑溪,曾是大平聚落對外的主要聯絡道路,共設有五座橋拱,造型優雅,迄今依然保存完整如初
不管什麼角度拍都很美
續前行,附近就是客家聚落(大平聚落)
千層瀑布,屬於打鐵坑溪,超多民眾戲水
走到步道終點,來到石門大圳
接著往清水坑街121巷方向走,前往樟之細路之伙房崎古道
取左行
沒多久就抵達伙房崎步道,登山口在右手邊山坡上,僅存約160公尺距離,屬樟之細路
樟之細路,起自桃園龍潭至台中東勢間的丘陵地區,大致沿台三線而行,是國家綠道系統之一,與淡蘭古道和山海圳兩條國家綠道齊名,同為串連台灣在地文化的路徑,樟之細路的原文名稱「Raknus Selu」,Raknus 是賽夏族和泰雅族人對樟樹的稱呼,述說樟腦產業在內山發展的地位,而 Selu 則是客家話中的小路之意
伙房崎古道,因古道貫穿聚落之廚房後方山坡地而得名,是早期清水坑地區往來三林地區的要道,亦屬樟之細路
原本的卵石路變為石階路,駁坎也殘存無幾,林相倒是蠻原始的
再往前走一小段路,來到打牛崎古道,亦同為樟之細路,僅長約300公尺
打牛崎古道是龍潭地區僅存完整的客家鵝卵石古道,駁坎狀況也較良好,客家的特色還保留著,因坡度較陡,需鞭策牛隻才能上行而得名
接下來右轉接上民族路,往林埤古道前進
龍潭亦為著名之茶鄉
走民族路接佳安路,到達石管局宿舍群,林埤古道的入口就在巷裡
經過中正堂
林埤古道入口
今天一共走了龍潭地區三條樟之細路古道,欣賞了客家聚落及古橋,老街,也看見桃園的觀光建設實力,那麼今天的旅途就到這裡,大眾運輸可走往石管局-石門大草坪前的公車站(北水局),搭車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