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又稱淡蘭百年山徑,原族民狩獵與漳泉等先民移墾、通行的生活軌跡與綿密錯縱的路網,交織成清領時期北部「淡水廳」至東部「噶瑪蘭廳」間往來的路線,主要可以分類為北(官道)、中(民道)、南(茶道)三大路網,經由後人基於文史、遊憩等目的的爬梳整理,規劃成今日有系統的淡蘭山徑路線。
淡蘭古道北路(官道)
淡蘭古道北路是整個古道體系最早開鑿的路線,主要分為三條主線,分別是「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徑」、「入蘭正道」。發展較早,修築較寬且較為平整,功能從軍事防守、傳遞公文到成為交通要道,為發展最早並被當時官方認定北台灣東西之間的往來大路。
淡蘭古道中路(民道)
淡蘭中路可定位為「民間生活往來的道路」,主要可以歸納為是「暖東舊道」及「蘭入山孔道」。不同於官方為軍事防守或傳遞公文等功能而修築的寬大道路,淡蘭中路跟移民拓墾(也伴隨著如漳泉械鬥等族群的衝突與和解)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初期從港口或基隆河水岸汐止、暖暖等地區,沿著水路、山路,慢慢深入至更深的山區,路線偏向更取捷徑但路徑也相對較小。而「坪溪古道」與「石空古道」便屬於「蘭入山孔道」的其中二段。
淡蘭古道南路(茶道)
南路是淡蘭古道最晚建成的道路,現今歸納稱之為「淡蘭便道」。先民尋徑入山植茶,利用水路或陸路載貨,清領時期原本官方並未投入太多心力來修築,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茶葉成為當時最主要出口商品,經民間茶葉經濟力的推動下,促成官方闢建道路,1885年巡撫劉銘傳循此山徑修築道路通往宜蘭,也因此淡蘭南路又被稱為「茶道」,南路長度相對較短,北起深坑、石碇 、坪林,再延伸到宜蘭礁溪。
圖片資料來源: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淡蘭古道官網(連結)
淡蘭古道的識別系統
2018年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整理了「淡蘭古道」北、中、南旅遊路網,並結合登山旅遊節活動進行推廣,識別系統由設計師蕭青陽先生操刀,取材古道上的珍貴蕨類植物「雙扇蕨」來做為設計標誌,隱含地球古老生命之意。LOGO及石柱上的字體則來自書法家周良敦先生之墨寶。
坪溪古道:絕美的柳杉林與涓涓細流
坪溪古道號稱北勢溪上游最美的古道之一。因昔日從事伐木鋪設鐵道、闢建林道,古道沿路坡度平緩、寬大好行。筆直高聳的柳杉林、清澈的溪水魚蝦,吸引了許多親子家庭前來露營、玩水、健行。
石空聚落:跟著黃總讀歷史
上個週六,搶在梅花逼近前,我們到訪了淡蘭古道中路的其中二小段:「坪溪古道」與「石空古道」,順訪太和山與石空山(石坑山),從烏山62號民宅出發,穿越外澳火車站月台直抵外澳沙灘。由新北雙溪走到了宜蘭外澳,以森林溪流為起點,美麗的太平洋與龜山島美景為終點,堪稱一段絕美而夢幻的旅程。
談到「坪溪古道」與「石空古道」,我們可以跟著「黃總開大坪」這一段由外澳經石空古道至泰平的開拓史來走讀歷史。提到新北市雙溪區泰平地區的開發歷史,可回溯歸功於清道光年間的黃千總(清武官職稱)「黄廷泰」,黃於1815年(嘉慶二十年)升任為噶瑪蘭頭圍千總,但後來卻疑因包庇海盜等情事被革職,1824年,黃在被革職後,率眾由外澳經石空古道至烏山、溪尾寮一帶,發現泰平一帶的地勢開闊平坦,遂將此地命名為「大坪」,更召募人力至大坪耕種拓墾、發樟製腦,被尊為開拓泰平的第一人,意即「黃總開大坪」典故的由來。除了大坪,石空也因路線的開通與染料大青的栽種逐漸形成聚落。
1822年信徒黃迎,奉請了北極玄天上帝金尊東渡來台,由烏石港上陸,原供奉在四圍保啤口,傳說神威顯赫、屢平匪亂,遂於石空中路嶺建茅屋供奉。因玄天上帝澤被村民,香火日盛,石空保正更號召居民信中集資建接天廟。外澳接天宮也因此成了石空聚落的居民信仰中心,而太和山之名也源自於玄天上帝的道源武當山(太和山為武當山之別名)。信徒們為了信仰朝聖,更開拓了一條直上雪山山脈稜線的「太和山步道」,直上海拔705公尺的太和山,更在山頂修築擴建太和宮,號稱是玄天上帝的真武聖地。我們探訪太和山時,山頂施工機具仍嗡嗡作響地運作中。
路線資訊
(坪溪古道起點)烏山62號民宅→(坪溪古道終點)蛇子頭眺望點→(三岔路)頂坪溪福德祠→(太和山步道)太和山→(折返三岔路)頂坪溪福德祠→(往石坑古道)石坑山→黃金嶺福德祠→五叉路→青潭→榕嶺土地公廟→外澳車站(終點)
交通資訊
一般應該都是坪溪古道入口這段有交通問題(登山口在烏山62號露營區)。
我們那天請樂麻充當司機,在A, B兩端接送。(但若採此方式,需注意烏山62號一直要到開出宜蘭大溪漁港這附近手機才會有訊號,若沒溝通好,中間可能會有部分路段失聯的問題)。
其他登山客主要採在雙溪火車站搭乘計程車或搭乘F815小巴兩種方式。
前者建議須先預約好計程車(網路資訊一車約$800,以實際與接駁業者確認為主)。
後者要留意一天的班次只有四班,且載客量小只能承載19人,無接受站票(網路查詢資訊),可搭乘至「坪溪頭」站下車,步行約30分鐘至烏山62號露營區。
F815相關班次路線:
https://ebus.gov.taipei/Route/StopsOfRoute?routeid=0454081500
抵達烏山62號民宅前的超唯美車道
坪溪古道沿溪而行,溪水清澈、魚蝦蟹與蛙類成群
坪溪古道上的豐富生態
沿途會遇到幾處難度通常不高的涉溪段
出自設計師與書法名家之手的識別系統,成了步道美學的一部分
坪溪古道蛇子頭眺望點前的路段,沿溪而行、步道寬敞平緩、兩旁是筆直優美的柳杉林,成了熱門的親子親山景點
許多親子家庭將蛇子頭眺望點當作坪溪古道的終點,以龜山島與太平洋的美景作為旅途的美麗終點
由蛇子頭眺望點續行,於叉路處右轉往太和山方向走,會先抵達頂坪溪土地公廟。
前往太和山的步道,坡度較陡且較為曝曬,但沿途大景相伴。
太和山頂的太和宮,主祀玄天大帝,仍在擴建施工中。
登頂太和山後,折返回叉路,繼續往石空古道方向前行,順訪石空山,石空山人煙較少,路跡相對狹窄原始,但仍算好走。
往石空山的叉路不明顯,容易錯過。
石空山有一圖根調查點。
續行石空古道
此為宜蘭縣政府維護步到時另行修建的仿古厝,非真正先民古厝。
步道因平易近人且信徒、修廟工程眾多,垃圾量也不少,上方垃圾袋為好心山友淨溪後集中堆放,盼大家接力帶下山。我們拎起了這袋垃圾下山,下山後出外澳車站月台,站務人員貼心地主動幫我們處理這袋垃圾。
美麗的森林與溪流,非常需要我們共同來呵護。
溪中的水蠆(蜻蜓與豆娘的幼蟲)。黃金嶺土地公廟。
五叉路,我們怎麼數都只有四個叉路,意謂著條條大路通石空,描繪著石空聚落曾經的重要性。
青潭。
外澳的街道、太平洋、龜山島近在眼前。
終點是外澳車站,車站對面就是一片美麗的沙灘,也為我們的旅程劃下浪漫美麗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