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twrunning.biji.co/600_b3db1255aa06a988d6b0a099ff63b01d.jpg)
-
出發日期2021/11/20
-
回程日期2021/11/20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有別於2021-10-30熱舞的天鵝軌跡(其中有幾次路線交錯環繞),今日的雲嘉連峰南段六峰路線,因阿拔泉山稜線步道的完工啟用,採規矩的順時鐘環繞。
路線:太平國小→大巃頂西北峰→大巃頂→獨立山→樟腦寮→阿拔泉山稜線步道→阿拔泉山→觀音石山→紅南坑山→雲之南道→太平老街。
▼ 兩次路線比較,綠線為10/30,紅線為本次航跡,其中有許多段路線相同,相同路段於航線表示底層綠線上層紅線。
▼ 里程、累計升降
*・゜゚・*:.。..。.:*・'(*゚▽゚*)'・*:.。. .。.:*・゜゚・*
路線紀錄
早晨七點初來到太平國小,路兩旁沒了露營車,車位甚多,晴空湛藍,氣溫是舒服的涼爽,喜歡這樣清新活力的太平老街。
竹林茶坊門上仍貼著開放時間的告示:8:00 - 17:00 開放。因應開放時間,原本預計由孝子路步道接上傳統大巃頂步道去大巃頂。熱完身,7:50起程,竹林茶坊門開了,順勢就直接進入往大巃頂的傳統路線。
8:00
孝子路步道叉涼亭。
涼亭右側步道為孝子路步道,由孝子路步道可接上太紅公路後,左往雲之南道、紅南坑山,右回老街、空氣圖書館、太平雲梯。
涼亭左側步道為傳統路徑往大巃頂、獨立山。
取左。
大巃頂步道風光
8:10
大巃頂西北峰,今日的第一峰。續行大巃頂步道,前往大巃頂。
8:26
抵達大巃頂(無基石),今日的第二峰。大巃頂平台好風光!
遠處的台南大棟山列,綠色長城。
中間由好幾個山頭組成的竹崎九連環,由2020四大天王山步道巡訪員王兄踏查、走通、命名。8:38
續行大巃頂獨立山步道前往獨立山。
8:43
空隙處看回程最後一顆山頭,紅南坑山,就在樹枝上黃色農料袋正下方,基石在山頂大鐵桶處。8:50
休息椅三岔口,可選擇如上次行程的竹松梅步道抵愛玉店,此次換走傳統路線。
續下行⋯
望向左方,心儀已久的四大天王山縱走。9:19
過愛玉店,續行鐵道旁步道前往獨立山。前方三角山頭,獨立山。
獨立山與獨立山站
獨立山站
續行
9:27
獨立山頂涼亭,今日的第三峰,休息10分鐘,由獨立山步道右線下山。(獨立山步道分為左右兩線,左線森林步道,右線賞森鐵步道。)
9:45
阿里山森鐵第二迴旋,步道與鐵道相遇處。聽見遠處小火車駛來的聲音,打算停下來看火車。但依上次的經驗,小火車頭推進爬獨立山,速度不快。
續下行步道,看能否在第一迴旋遇見她美麗的身影。
9:50
朝氣蓬勃!今早第一班8:30由嘉義站開出的小火車,每次看每次開心!
9:55
獨立山二號橋。
9:57
鐵道旁舊入口叉,不走鐵道,右上走獨立山步道往樟腦寮,路徑和指標清楚。
10:02
進入樟腦寮聚落。直接前往阿拔泉山稜線步道入口,不進樟腦寮車站。
聚落小路多,認住大石翁,往大石翁走去。
10:05
大石翁
續上行馬路。從大石翁到稜線步道口,有一些叉路往農園或民宅,不用太擔心,只要自然的沿著平整寬的馬路走。
馬路末段到稜線步道口前,有兩選擇困難的叉路口,兩側路徑看起來差不多寬和平整,不好判斷選哪條路走,目前已設置指標引導。
10:12
第一個指標處,右側山頭,獨立山,還能看到第三迴旋。10:15
第二個叉口指標處。10:17
一直聽到小火車的聲音,索性停下腳步,尋找小火車的蹤跡。我看到了!貪心的想繼續看小火車轉上上方的第三迴旋,等啊等⋯只聽到聲音,沒看到影子,想了想,小火車要先去獨立山站後,才在第三迴旋打個8字駛離獨立山。不等火車了⋯
▲ 翻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傳奇」, 蘇昭旭著,2012,P.77
10:23
阿拔泉山稜線步道口。進入今日行程的重頭戲,今日其實也是為了它而來。
稜線上好風光!
10:29
山字水泥柱,前方山頭還不是阿拔泉山。10:31
阿拔泉山在左前方。
步道到此不算陡,階面長階高低碎石鋪面,走起來腳感很不錯。然而位於稜線上,視野優,可卻曝曬也免不了,自備適當防護。
步道西側陡峭而下,東側較緩,農園一片接一片。
10:38
碎石階梯結束,進入一段就地取材的手工打石階,因地形地質的關係,路面不寬且有點坡度,有時需要「爬山」一下。
10:43
石門處,打石階即將告一段落。10:46
而後優美且緩的步道。
10:59
石椅休息處。這段好陡啊!就像座通天梯,還好不長。因階面不寬,又是尚未踩實的碎石階,若選擇下行,需留意腳步。
11:05
進入一片平緩地,右側則有大片的經濟作物。11:07
步道、水泥農路叉。設有一指標,阿拔泉山頂續行左上階梯,右下農路往太紅公路,太紅公路北往太平或南往奉天岩。
續上左上階梯往阿拔泉山頂。
11:15
阿拔泉山頂,今日的第四峰。
11:18
前往觀音石山,路線同上次行程。
出竹林,前方山頭觀音石山。
持續陡下,大鐵桶處接農路,取右,行約100公尺,左側,觀音石山登山口。
天清氣朗,紫蝶黃蝶處處飛,漫步陽光灑落的清幽森林,觀音石山路徑蜿蜒微升,好奇探索的心情依舊⋯喜愛也依舊⋯在山頂獨享這方美好的小天地,咬上花生三明治⋯ㄝ?!又不是第一次吃,這次怎麼這麼香,這麼濃,這麼好吃啊~
11:37
觀音石山頂原路回觀音石山登山口後,取左,續行農路前往太紅公路。
11:46
接近太紅公路口前,兩個相鄰的叉路,皆不取,直接進入太紅公路。
接上太紅公路
往太平方向,續行太紅公路,放空的走著,前往今日的最後一峰,紅南坑山,上次行程的第一峰。
12:19
紅南坑叉,取左入土徑。
12:24
接上雲之南道,取右。行約70公尺,上左方茶園土徑。在茶園土徑上,回望雲之南道轉上茶園土徑處。
續上行茶園土徑,紅南坑山基石在大鐵桶下方。
12:29
紅南坑山
紅南坑山頂看大巃頂和來時路。紅南坑山頂看大巃頂、阿拔泉山和觀音石山
順著土徑下行接回雲之南道回老街,老街熱鬧依舊,美食處處依舊,我心歡喜依舊⋯
後記 查看1921年台灣堡圖大正版,太平與紅南坑地圖如下:
位於大坪(現稱太平)的3459峰(H1048m),目前被稱為紅南坑山。而真正位於紅南坑的3404峰(H1031m),目前沒有名份,卻在1921年台灣堡圖上命名為紅南坑。而龍尾山即今日的阿拔泉山。
3459峰回歸當地稱呼為龜山,3404峰實為紅南坑山??(2022/1/17補充:尋訪台灣堡圖裡的紅南坑山)
本次航跡2021-11-20太平走大巃頂西北峰、大巃頂、獨立山、阿拔泉山稜線步道、阿拔泉山、觀音石山、紅南坑山
相關路線【雲嘉連峰南段六峰】路線ㄧ:紅南坑山、大巃頂西北峰、大巃頂、獨立山、阿拔泉山、觀音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