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姑大山

  • 九層塔
  • 2,126 次點閱
  • 10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初聞白姑大山,是在二十多年前,於北縣山協(北岳)會刊裡,拜讀了早期的探勘前輩戴曼程先生所記錄的”纏綿白姑九日”。

當時對台灣高山山脈還懵懵懂懂,白姑大山也是首次聽聞;不過對文中描述的箭竹綠障、旱稜荒嶺卻印象深刻。白姑大山也因此在心裡留著負芒披葦的想像。

白姑山彙因大甲溪的切蝕而與雪山山脈藕斷絲連,山稜與雪山山脈一樣,呈東北西南走向。整座山塊坐落了6座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僅主峰位列百岳,也因此幾乎成了岳友拜訪的唯一對象。

九二一之後,中橫青山上線的北稜路線交通中斷,攀登白姑大山的活動沉寂了一段時日。後來山友開闢了自紅香部落經三錐山,再攀上白姑主脊的南稜路線,讓白姑大山又開始吸引了一批批的岳人上訪。a3e2965f8413bf6209cb91d633eb766f.jpg山體恢博的白姑大山

囿於白姑山徑沿途無可靠的水源,此行採較乾脆的單日行程,行走時間雖長,卻省了負水、尋水之累。清晨三點打著頭燈早早摸黑出發,沿著農家的水管保修路往三錐山前行。

三錐山前後的山徑寬敞清淨,緩勢易行,需留意的是寬稜上勿偏離主路。前些年一位學生與近日山友皆在三錐山附近迷途,留下遺憾,顯然山區易行之路不必然是安全之途。

從三錐山上抵司宴池,算是抵達了白姑山群的主稜線,東北方向是冷僻的白姑東峰與中峰,西往白姑主峰、西峰方向。司宴池位在一處隆起的平鞍寬稜上,箭竹群生,蒼松、冷杉綴立鞍緣。

戴曼程前輩當年全稜縱走時,同行的原民協作司宴,根據地勢與植相,敏銳地估斷,發現了此水池,戴老因而名之司宴池。

司宴池附近的箭竹叢中,散落數泓水塘,池水皆泛光黝黑,視之駭人!雖說高山上有水便是瓊漿玉液,但是要取用司宴池的水,可能心裡得著實煎熬一番!

945501a1d41593c5d5420d6831cdc809.jpg水色黝黑的司宴池

2d2ee9f330e4cd4a24b281d8a2e33372.jpg 白姑南山方向視野

司宴池之後,路徑起伏加劇,沿途箭竹也開始顯露白姑山群的綠障狠名,既高大又粗密!不過多年來岳友絡繹不絕,箭竹林內的路徑已被穿踏成明街寬巷,不再需要如前輩們披荊斬棘地苦行。27cc52d872777f92a014c8abb36d0016.jpg青草池前的石峰  

白姑主峰前的岩峰山稜與裂解的巨石流坡,是雪山地壘常見的地景,雖然白姑山塊感覺更靠近中央山脈的合歡山群,實則屬雪山山脈的一部分。cb12455b53c5ab28345909fb0ac31b3b.jpg白姑大山巨石瀑

白姑大山峰頂,寬敞的稜線上,可清楚展望北方的雪山山脈,雪山眾峰匯簇,崩崖散佈,峰巒交結。綿長的雪山西稜諸峰橫陳眼界,東西一路拉列,讓人不禁憶起旅行其中時,綺麗的黃草白雲與逶迤起伏的迢迢山路。50d00b597c61dee92474508c855c9e6a.jpg白姑大山展望雪山西稜綿長的山嶺

回程過了司宴池,想著後段的路況清明,又是下坡,心裡已準備好幸福地邁向登山口。怎料早上摸黑的來時路,現下卻感覺走不到盡頭,一路左拐右繞的下坡,彷彿沒個了結!

未到三錐山,以往山旅之後,總要隔日才會有疲感的雙腿,已經開始鐵腿!

疫情以來,沒好好操持體力,宅伏怠惰的日子過久了,讓號稱中橫大辣的白姑大山感覺特別的辣!62a07b74999899367a21be91d0c82cb8.jpg登山口的夕陽,讓白姑旅程的酸辣都沉澱了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