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呀飛呀
看那藍色蜻蜓飛在綠色古道
遊戲在風中不斷追逐牠的夢
天空是永恆的家
大地就是他的王國
飛翔是生活
我們的童年也像追逐成長吹來的風
輕輕地吹著夢想慢慢地升空
藍色的蜻蜓是我小時候的小小英雄
多希望有一天能和牠一起飛
——改編自小虎隊〈紅蜻蜓〉,李子恆作詞
【難忘的淡蘭路】
距離前次踏上淡蘭之路,已經一年有餘,涉足所謂「淡蘭古道中路」則是頭一回。
淡蘭古道泛指清代以降,連接「淡水廳」與「噶瑪蘭廳」之間錯綜複雜的舊道,目前則以地理位置區分為北、中、南三路特定路線。北路由瑞芳起,經福隆或雙溪,終於大里,主要是官員或公文往來通行之路,因而稱為「官道」;南路則是由六張犁開始,經石碇與坪林後抵達礁溪,是茶商運送茶葉至大稻埕加工和貿易的通道,故又稱為「南路」。(詳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淡蘭百年山徑〉與淡蘭道 Tamsui-Kavalan Trails 粉絲專頁。)
相較於曾受官方維護的北路和南路,介於暖暖至外澳之間的中路顯得更加原始且自然,由於這裡都是平民拓墾、採辦與婚嫁所走的路徑,因此更加貼近先民生活,有「民道」之稱。時至今日,淡蘭古道中路仍然保留豐富的文化與常民生活的痕跡,無論是數十年不變的山間小鎮,還是荒煙漫草中的古厝殘跡,置身其中都讓人彷彿回到百年前那個樸質年代。
時值梅雨季節,本該細雨綿綿的天氣因為氣候變遷,近年來只當滯留鋒面一到,總免不了整天強降雨。這天,我和 Sean 驅車由坪林循北42鄉道一路蜿蜒而上,洶湧的北勢溪滾滾而下,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裡,雨未曾停歇。雲霧飄渺翠綠山谷間,稻田與茶園豐富了森林,是世外桃源,是人間仙境。
此行,我為北勢溪而來,意欲走訪泰平至闊瀨間之北勢溪古道以及闊瀨古道,這兩段路全程位於北勢溪主流旁,與溪流密不可分。原本我們預計由泰平出發,一口氣走完北勢溪古道和闊瀨古道,無奈受到大雨影響,我們臨時改變計畫,由鷺鶿岫先走地勢較高的闊瀨古道,隔日好天氣再走親水的北勢溪古道。
【老人家的記憶—闊瀨古道】
闊瀨古道連接鷺鶿岫與闊瀨,可於闊瀨再銜接枋山坑古道和中坑古道抵達柑腳城,是早年沿線居民前往雙溪買賣的必經之路。
「鷺鶿岫」地名的由來,是清代道光年間先民至此開墾時,發現有很多鷺鶿棲息,牠們會飛到溪谷覓食,並且居住於洞穴(岫)之中,因此人們便以鷺鶿岫來稱呼。
在公路與產業道路開通以前,鷺鶿岫可謂深山中的深山,此地位處雙溪與外澳之中間點,徒步前往兩地均須時五個鐘頭(先民的腳步)。由於泰平聚落較為發達,大多數人選擇經由北勢溪古道與崩山坑古道往來淡蘭,若非當地居民,鮮少有人踏上闊瀨古道,也因此,在近年闊瀨古道被定線為淡蘭古道以前,這條舊路幾遭遺忘,少有人跡。
闊瀨古道之東口位於鷺鶿岫 3 號民宅旁,這裡相當寧靜,我們抵達之時,只見一位中年男子逕自在屋前抽煙,而屋主,則在山坡下的農園裡巡視。我們向男子打過招呼,告知來意,便朝古道進發。
動身前,男子囑咐我們古道溼滑,滂沱大雨務必加倍小心,沒想到才踏入古道便一語成讖。看著穿雨靴的我三兩步愜意上坡,憨厚的 Sean 有樣學樣,哪知他那登山鞋怎禁得起滑石考驗,一時大意,立馬摔了個四腳朝天。
Tip 1:穿著雨鞋有助於防滑,涉水也不怕濕。
撇除滑不溜丟的腳感,受到雨水滋潤的闊瀨古道生機盎然,山徑旁的姑婆芋長得比人還高,泛著水光的綠葉也變得更加立體。
我想起出發前,好友小魚曾提到出自吳雲天先生 Facebook 貼文的一句話:「不下雨就不淡蘭了。」這句話除了點出淡蘭古道位處降雨頻繁的地域,同時也暗示淡蘭古道之美和雨水息息相關。誠然,特別是位於北勢溪上游的中路,此處的雨水終將流入大台北的母親之河中。
惡劣的天氣,正是觀察雨水如何匯聚成逕流、朝向北勢溪奔去的好時機,當然,山徑是人所走出來的,逕流橫越山徑成為此行標準的景致。闊瀨古道上大部分的逕流都可以直接跨越,毋須造橋而行,雖然對於穿著登山鞋的旅人較為不便,卻也讓人能夠更加親近大地。倘若穿著雨鞋,不妨將雙腳踏入水中,感受來自深山的力道和溫度。
除了舉目所見,偶爾蹲下來貼近地面也能觀察到微小但蓬勃的生命力,青苔中的新筍、或是枯葉上的蜥蜴, 很多,很多。
Tip 2:偶爾蹲下來貼近地面觀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發現牠,是因為牠在路旁動了一下,我緩緩舉起相機,牠就停在那兒靜靜地讓我拍,這樣的友善平衡維持許久,直到 Sean 不明所以地靠了上來,將牠嚇跑,無影無蹤。我猜牠是一隻斯文豪氏攀蜥,雖然我印象中這種蜥蜴的體型都頗大,好像還有人將牠當成寵物飼養,不過牠這樣小小的也好,更加提醒我們要仔細去看,仔細品味大自然的一切細節。
路旁高處常常見到這種黃色的花,我就叫不出名字了,在這一片翠綠的古道之中,任何鮮豔的顏色都格外搶眼。
闊瀨古道分成兩段,以鷺鶿岫越嶺保甲路為分界,保甲路的終點還有一間闊瀨 11 號民宅。在保甲路鋪設之前,可以想像這戶居民出入都是路途遙遙,闊瀨古道入口的鷺鶿岫 3 號是距離最近的鄰居,走路也需得將近半小時。我們走得慢、看得細、拍得勤,從古道口走到保甲路竟花費一個半鐘頭。
一段路被稱為古道通常具備幾項特徵,除了有年代、坡度不過於陡峭外,還有在不易通行的路段有就地取材的人造設施,而這其中最普遍的就屬石階。從保甲路進入古道往闊瀨方向續行,路口上坡就能看見先民利用現地石塊鋪設的石階。
此處設有淡蘭古道指示樁,是從鷺鶿岫 3 號至此之首見,去年前往北路時似乎還沒有這麼精美的路牌。指標上有雙扇蕨白色浮雕,這是淡蘭古道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也是淡蘭古道的標誌,不過由於季節的關係,沿途都沒有看見大株的雙扇蕨,只有發現蜷卷在路旁的、不知是什麼蕨類的幼葉。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強降雨季節的來臨,倒木會越來越頻繁。或許會有好心山友、或志工、或居民,將這些橫亙在路中央的阻礙清除,然而這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未來只會一次又一次、年復一年地發生。
隨著越來越接近闊瀨,古道也變得越來越潮濕,橫向沖蝕古道的逕流變多了,水也變大了,甚至許多地方連路基都流失,只能貼著山壁小心前行。
抵達闊瀨前的最後一段路需下抵北勢溪河床,必須橫渡一條小支流,也正是在這裡,Sean 的登山鞋防水功能正式宣告陣亡。
Tip 3:涉水時重心壓低,務必踩穩再移動重心,使用登山杖有助於平衡。
我總戲稱此行所走為「山洪古道」,其險阻實非常人所能夠從容應對。事實上,根據山友的建議,此路被評為「雨天忌行」,危險程度可見一斑,更何況當日與前兩日之總降雨量高達兩百毫米,使得舉目所見盡是山洪流竄,即便我與 Sean 擁有豐富雨季登山經驗,也做足防雨防水措施,依然狼狽不已。
幸好,看到闊瀨吊橋,代表闊瀨到了。
「闊瀨」這個名稱很有畫面,「瀨」指的是石灘上的水流,而「闊」指的自然就是寬闊。北勢溪流至闊瀨,因河道彎曲而水流減緩,河道變得寬廣,礫石大量堆積,河岸旁石灘上的水流成為闊瀨最具特色的景致之一。
今日絲毫不見「瀨」,高漲的水位與湍急的洪流完全淹沒河床,平日裡的風光明媚此刻皆是凶險萬分,唯一不變的是森林那深邃的綠。
闊瀨古道全程沒什麼起伏,難度低,但是從保甲路至闊瀨吊橋間有部分路段稍有崩塌,路徑窄且臨溪一側落差大,倘若失足後果不堪設想。天氣晴朗時,大部分路段皆相當安全,然而在雨天或雨季時,路徑容易濕滑,甚至有逕流橫越步道,須特別留意防水與防滑措施。綜合而言,闊瀨古道適合平常有運動習慣的山友前往,不適合帶未經訓練的孩子同行。
闊瀨古道綜合評價
- 難易度:★☆☆☆☆
- 觀賞性:★★★☆☆
- 危險性:★★☆☆☆(雨天:★★★★☆)
- 可及性:★★☆☆☆
- 推薦度:★★★★☆
【水秀山明—北勢溪古道】
時隔一晚,陰鬱的天空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藍天白雲的晴朗天氣,空氣中更多的是清爽芬芳的氣息。回想前一日暴雨和山洪肆虐,眼前青山綠水的景象太過夢幻、也太不真實,讓人有種時空錯置的虛無感。
不過炎熱的感覺卻是真真切切的,當汗水滴落眉梢、浸濕衣衫,我知道我清醒著,這不是夢。
北勢溪古道連接泰平和三水潭,不過古道口在料腳坑,從泰平走路過去差不多得花上半小時,除了昨日同行的 Sean 以外,今天 Alan 和 Sophia 加入行列,氣氛顯得熱絡不少。當然,前一天須得專注應付險惡的環境,無暇談笑,與今日悠閒散步的情景大相逕庭。
其實我們昨天晚上住在柑腳,今天上午才走崩山坑古道到泰平,加上在泰平逗留了幾個小時,前往料腳坑時已經午後時分。陽光斜斜地灑落下來,讓綠葉都帶了些金黃。
淡蘭古道是擁有各種綠的綠色古道,昨天的綠是沉穩深邃的綠,今天的綠則是活潑靈動的綠。
就像稍早所提到的,同樣是往來三水潭和柑腳,和闊瀨古道相比,較多旅人選擇行走北勢溪古道,除了因為泰平聚落較為發達外,這條路線幾無起伏,沿途有較多農家可供休憩,並且在當時並無原住民活動,對漢人為主的商旅相對安全。
在北勢溪古道口,就有一戶種植仙草的農家,泰平農夫市集的仙草便出自於此。
北勢溪古道比起闊瀨古道更為上游,但是河面卻相對平靜,顛覆我們對於河流的認知,這是因為三水潭上游河段多深潭,其中甚至有幾座能叫得出名稱,像是虎豹潭、土地公潭、黑龍潭等等。雖然潭水看起來總是一片祥和,不過溪床的地形相當複雜,水下暗流危機重重,實在不是戲水的合宜之地。
在我們回來一週後,北勢溪古道便不幸發生山友落水最終沒能獲救的憾事,雖然出事當時因山區降雨導致洪流激漲,但即使無風無雨的天氣,仍然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切忌在沒有完善技術與裝備的狀態下貿然進入水域。
Tip 4:溪水邊的石塊容易濕滑,無論拍照休息都要格外留意。
這一道瀑布大概是北勢溪古道最受歡迎的景色,在我查找山友來訪的紀錄中,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會提到它。從山友的照片看來,人是可以涉水走到瀑布下的,不過我們造訪當天實在水量太大,出於安全考量,便只有遠觀而沒有褻玩之。
北勢溪古道是我們幾人公認此行五段古道中最美麗、最宜人的一段,除了沿路都走在樹蔭中不受曝曬之外,溪谷旺盛的空氣對流形成陣陣微風,更是將盛夏的黏膩感一掃而空。路況的部分,從料腳坑到三水潭間幾乎沒有上下起伏,雖然一路上不少濕滑的石塊需要格外留意,但也有部分路段寬廣得像是「高速公路」,讓人能夠昂首闊步、安心前行。
原本預估至少需要花兩個小時走完的北勢溪古道,在眾人愉悅的腳程下,僅僅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而就在即將抵達古道口時,一旁的山壁湧出大量山泉形成小池子,正好可以用來洗鞋,還真是貼心的「設計」。
根據許多前輩尋訪探查得知,北勢溪古道是早年道路建設之前,三水潭一帶孩童往返泰平國小的通學路,也就是說當時上學返家都得走上超過兩小時路。這讓我不禁想起多年前到馬祖北竿時,塘歧居民述說兒時每天都必須翻山越嶺至芹壁上學,無論春夏秋冬、也無論晴雨,其時正值戒嚴期間,國共武力僵持,夜間甚至還有宵禁,這樣原始且刻苦的生活早已是習於現代便利日常的人們所難以理解。
隨著越來越接近三水潭,溪谷逐漸變開闊,經歷兩天淡蘭洗禮、被豐富見聞填滿的心亦然,兩岸景觀從深邃的樹林變為青翠的草坪,深潭亦轉為淺灘,情緒也變得放鬆起來。
離開古道進入產業道路後,一座矮水泥橋旋即映入眼簾,對岸是私人經營的露營區。
前日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只記得北勢溪古道口位於露營區內,當我們循著指標來到露營區大門時,營主將我們攔下並解釋必須支付費用方可入園停車,我猜想或許也有其他山友曾經遭遇相同的狀況。大家可能會納悶,淡蘭古道號稱「國家級」綠道,為什麼會受到私人營利的影響呢?
這個疑惑,在柑腳驛站和王大哥聊天時終於解開,而答案其實也很直覺,因為古道就是尋常百姓日常行走之路,本應經過人家門口或是與私有地重疊。
今日人們踏上淡蘭之路,多為休閒遊憩,站在這樣的立場固然認為古道受到地主限制不合理,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各地來的遊客們正在侵入當地居民的生活呀!所謂古道,大部分人一輩子只會踏上寥寥數次,卻是少數人日復一日的日常所在,我們若無理造訪,遺忘同理與尊重,豈非如同盜寇。
Tip 5:古道常行經私有土地,應尊重並避免驚擾當地居民。
我們過橋穿越露營區,不出幾分鐘就抵達三水潭。
「三水潭」名稱其來有自,其實這裡最早被稱為「雙水潭」,理由是彎潭溪在此匯入北勢溪,雙水潭即指兩溪交會的廣闊水域。「三水潭」之稱呼始於葉春輝先生《台灣新桃花源》一書,據說是因為葉先生在詢問當地人時,將閩南語的「雙」誤聽成「三」所導致,後來便約定俗成、沿用至今(詳可觀看 Tony 前輩之解說)。
我個人以為,其實將此處稱為三水潭亦合乎現實,因為兩溪合而為一,兩入一出,確為三水。
除了雙溪交會,三水潭也是前往泰平、闊瀨與灣潭之三岔路口,因此可說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潭邊有座新的土地公廟,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更靠近河邊有另一座石砌的舊土地公廟。雖然主神已移靈至新廟,擁有百年歷史的舊廟仍然保存完好,土地公爺爺住在新家仍然可以天天望著舊家,想必也很開心吧!
我們沒有把車開進露營區,而是停在鷺鶿岫民宅旁,因此還得從三水潭走十來分鐘去牽車,時值夕陽西下,金光灑落北勢溪,映照每個人的心滿意足。
每一個偉大的文明都離不開河,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定律,正如美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薩拉斯瓦蒂河、華夏的黃河與長江。北勢溪孕育六百萬子民,一代又一代,稱得上是台灣最偉大的河流之一。
臨別前,讓我們最後一次好好欣賞我們的母親之河吧!
北勢溪古道綜合評價
- 難易度:★☆☆☆☆
- 觀賞性:★★★★☆
- 危險性:★☆☆☆☆(雨天:★★★★★)
- 可及性:★★★☆☆
- 推薦度:★★★★★
【行腳中繼站—泰平農夫市集】
從前在國外行旅時,每當落腳一座城市,我一定會造訪當地的傳統市場——特別是農夫市集,因為比起便利的超級市場,傳統市集是窺探常民生活更具指標性的地方。雖然我很久以前便理解到這一點,也可以信手舉出諸多印象深刻的見聞,但很慚愧的是,很久很久之後我才認識到台灣傳統市集所傳達的文化意義。
我無意在此深入探討文化議題,但我期許有緣在週末來到泰平的旅人們,一定要親自造訪位於壽山宮下的假日農夫市集。
Tip 6:造訪位於泰平壽山宮下的假日農夫市集。
壽山宮是泰平的信仰中心,從對岸就能夠望見顯眼的建築與牌樓,河上新舊兩橋聯繫兩岸形成鮮明對比,而新橋橋頭不起眼的棚子就是農夫市集。
顧名思義,農夫市集就是農人擺攤販賣農作的地方,與一般市場不同的是,這裡全是產地直銷的當季作物,沒有盤商控制價格,並且極具在地特色。此前聽聞農夫市集只「營業」至中午十二點,不過當我們匆匆趕抵時,才得知原來每一位攤商的營業時間都取決於當日的銷售情形,並沒有固定哪時候收攤。
這天只有兩位阿姨出來擺攤,由於陽光曝曬、天氣炎熱,我們當即買了些冰涼的仙草茶和木耳露消暑止渴。他們的飲品也和蔬果一樣,都是純天然、純手工製作,沒有任何添加物,每一口都能喝到原汁原味。
泰平農夫市集是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所指定的淡蘭古道中路服務據點,其中阿丹姐是主要負責的窗口,有任何關於淡蘭古道和在地的資訊都可以向他請教,此外,阿丹姐也提供由在地食材所製作的美味料理,其中肥瘦合宜的控肉是必吃美食。我們剛好點到最後一盤,如果再遲些就無緣品嚐了。
青菜、溪蝦、雞捲也都不容錯過。
阿丹姐的竹筍湯口味則偏清淡,湯底喝起來就像在喝「筍味熱開水」,不曉得是否和季節有關,無論是湯還是筍肉,整體而言都沒什麼甜味,不過筍肉本身的口感又嫩又脆,嚼起來很爽口,是它的賣點。
湯足飯飽,最適合來些甜點。阿丹姐廚房旁的村長咖啡販賣來自新店桂山電廠的冰棒,口味多樣,是消暑聖品;由泰平當地茶農所種植的蜜香紅茶也非常值得一嚐。
來到泰平農夫市集,即便不打算買農產或吃東西,也不失為一個純歇腳的好地方,無論是要上廁所、還是只想洗把臉,都可以在這裡獲得滿足。
當然也別忘了到舊橋走走,緬懷前人造橋之艱辛。
【淡蘭路上的藍色蜻蜓】
為什麼要提到藍色蜻蜓呢?
我總是開玩笑說,淡藍色的蜻蜓是淡蘭古道的特有種。這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也無疑在另一個層次成為了現實。
還記得小虎隊的〈紅蜻蜓〉嗎?在這裡我把它改編成了「藍蜻蜓」,它所象徵的是童年天真爛漫的夢想,它也代表著鄉村純樸的生活態度。然而多年來,隨著都市社會的進步與發達,鄉村青年為了尋求更多機會而外移,許多傳統的、道地的文化則隨著長輩凋零而逐漸消逝。
〈紅蜻蜓〉原曲、長渕剛的〈とんぼ〉(蜻蜓)及其同名電視劇正是描述日本鄉村青年嚮往東京花花世界的心情,以及真正到東京討生活之大不易。
在汲汲營營的社會價值中載浮載沉的我們,都忘記童年那隻藍色的蜻蜓,只有在踏上淡蘭之路、親手撫摸被先民汗水浸濕的土地時,能夠卑微地拾回一丁點兒初衷。
人生吶,就像淡蘭路,而每個人的心中,一定也都有那樣一隻藍色的蜻蜓。
兩天的旅程轉瞬而過,雖然有一個艱難的開始,卻有一個圓滿的結束。不過,一趟旅程的結束,意味著另一趟旅程的開始,換句話說,旅程未曾結束,只不過我們任性地定義了起點與終點,就像路、就像淡蘭古道一樣。
時光流逝,腳步輪轉,走過幾里路早已數不清,我只知道我的腳印深深刻在這塊珍貴的土地裡,成為漫長淡蘭之路的小小一部分。
【實用訊息分享】
本次健行
雖然本文只介紹闊瀨古道和北勢溪古道,但實際上所走的路程包含三水潭與柑腳之間共五條古道,其他三條分別為枋山坑古道、中坑古道以及崩山坑古道,詳細行程如下:(建議將手機橫置以便閱讀表格)
第一天(雨) | 第二天(晴) |
07:30 鷺鶿岫/闊瀨古道始 08:30 鷺鶿岫越嶺保甲路 10:00 英速魔法學校/闊瀨古道終 10:25 枋山坑古道始 11:05 枋山坑2號(午餐至 11:45) 12:30 中坑頭鞍部/中坑古道始 15:15 中坑古道終 15:45 威惠廟(休息至 16:30) 16:55 柑腳驛站(晚餐) | 08:15 柑腳驛站 08:55 崩山坑古道始 10:55 柑腳山東稜越嶺鞍部 11:55 泰平農夫市集(午餐至 13:00) 13:40 泰平國小(休息至 14:00) 14:20 泰平農夫市集(休息至 14:45) 15:20 北勢溪古道始 17:05 北勢溪古道終 17:30 三水潭(休息至 17:45) 18:05 鷺鶿岫 |
實際行走之軌跡可點此觀看下載。
攜帶裝備
由於只是兩天一夜的行程,加上住在民宿而非紮營,真正需要攜帶的東西很少。除了出門時身上穿著的衣褲鞋襪、以及一機一鏡攝影器材外,以下是我攜帶的物品清單。
- 穿著:短排汗衫 x1、長球衣 x1、內褲 x1、海灘褲 x1、襪子 x1
- 盥洗:毛巾、沐浴乳、洗髮乳、洗面乳、牙刷、牙膏
- 電子:行動電源 x1、相機電池 x2、備用記憶卡 x1、手機線 x1
- 其它:淡蘭古道專用雨衣、紓壓拖鞋 x1、緊急醫材包
而為了因應劇烈降雨,背包內的物品都必須做嚴格的防水處置,紫色防水袋是所有衣服,綠色則是所有電子用品,以上所有物品都裝到二十公升背包中,再以背包套做一次總防水。
不含飲用水和行動糧,總重不到兩公斤,很可以!
交通資訊
如果想要前往闊瀨古道,有以下幾種選擇:
- 從坪林國中搭乘 F721 前往英速魔法學院,再經闊瀨吊橋進入古道,公車資訊請參見此處。
- 開車至英速魔法學院(24.965198, 121.769749),附近路旁可尋找停車空間。
- 開車至鷺鶿岫(24.957528, 121.784283),此處為民宅,如欲停放車輛務必徵得同意。
近期由於疫情影響,英速魔法學院不開放山友進入,須繞路而行。
如果想要前往北勢溪古道,則有以下幾種選擇:
- 從雙溪火車站搭乘 F815 至料角坑站下車,再步行進入古道,公車資訊請參見此處。
- 開車至料角坑(24.970539, 121.811758),此處為民宅,如欲停放車輛務必徵得同意。
- 開車至黑龍潭露營區(24.955905, 121.788672)再步行前往古道,進入營區須收費,可告知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