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un Hayon
妳不情願的溺斃是如何必要的攪動了
百年戰場與隘勇古道的
找路及浪漫
而我在基比亞罕與妳重見
重見Gaga的消亡駁坎 駁坎正消亡
前期提要:[台灣-宜蘭][中級山] 莫很噴泉未竟。發現疑似基比亞罕古道支線(紀錄之一)
第2天 01/02〈五〉:
天氣:晴朗
出發前全隊帶上岩盔,並用傘帶打自製吊帶準備垂降河床
6:00 起床
7:05 出發照
7:10 出發回到駁坎處,正路在水平位置腰繞,但前一天我們卻順著路基往山頭平台走。
7:20 接回古道,但原本的路塌掉,慘不忍睹,所以只能選擇垂降一段下二十多米的溪底。確保系統由誠毅架40米主繩,但中途背包滾落,好險卡在約十米下的樹根;而楚涵開課教授大家台大水服社的不同吊帶綁法,準備用義大利半扣垂降。此處架繩分成兩部分,前半段無穩固腳點要用義大利半扣,後半段拉繩即可,浪浪第一個下去沿途理繩約下六米後解開系統繼續陡下七十度山坡。
8:44 全隊下完,溪底有一直立墓碑狀巨石,大家在溪邊換溯溪鞋準備上溯,誠毅拆繩,座標#5(317864,2703195)
9:00 全隊度溪,溪右換到溪左,但正要續行時發現山刀在背包滾動時掉落,誠毅趕緊回去找,後來在很高處找到。
9:11 出發,浪浪發現岸上有古道砍路前進。這也證實合流溪南北岸都有古道。
9:21 陸路植披太厚,決定下到溪左小沙洲,準備走水路
9:35 涉水爬石前進
9:50 座標 (317642,2703162) 繼續往西走
10:04 過了一個巨石落差,看到獵人的鍋子,浪浪大喊發現黃色路條
10:07 順著紅色路條走上溪左的開闊地,樹上綁有紅路條,地上看到綠色的塑膠子彈的彈頭,座標#6(317532,2703132)
10:10 看到黃布條
10:20 看到雙股滑瀑,決定往左岸小溪溝上切高遶5-10米
10:30 發現日治綠酒瓶
10:33 浪浪上切,大喊發現巨大駁坎,長約20米,高2米,應該為基比亞罕Tapijaxan舊社的駐在所或隘勇線分遣所遺址,大家在此下背休息拍照,由此處往東北邊望可看見清楚的古道接過來駁坎的坡道。(回頭發現部落平台會有更多的推論)
但這條路幾乎沒有人走,不見紀錄記載,因為古道斷了提早下切才發現這條地圖上沒有的舊隘勇線
10:40 穿過駐在所遺址接上古道續行
11:00 誠毅拿出山刀砍黃藤,陸路植披好多,難走破碎
11:10 古道又斷掉了,大家決定往回走下切走水路
11:30 遇到滑瀑,浪浪趕緊收相機
11:40 全體上滑瀑,過程中,鷹姐滑落水池,登山杖斷了最後一截
11:47 再度遇瀑布,找路高繞,看到日本碗、酒瓶
12:12 高繞後下切回溪,決定先休息在溪右的沙洲午餐,而彥男和誠毅先去探路;此時已經快到匯流口,座標(316890,2703204) 。過了十五分鐘彥男、誠毅探路回來,表示走到匯流口,沒找到上切點,且溪變陡
13:40 出發,準備往匯流口前進
13:51 到匯流口,我們續行南北向河流
14:02 河床越來越陡峭,帶頭的彥男一方面覺得河流跟之前走過差距太大,而且南北向河道後來轉向西以及GPS顯示目前這條河流的位置和過去差了近四五十米,決定先回頭續行另外一條東西向的河流確定是否有走對匯流口。當時的我們在面臨整條路線重大改變後,不禁懷疑這是一條新的溪溝。
14:07 回頭
14:17 回到匯流口
14:26 在溪左,發現獵人生火的痕跡,以及排列整齊的細木
14:30 溪右有一上切路,雅棉探路但並不清晰放棄續行河道,沿途溪水越來越少
14:49 浪浪發現溪床上都是愛玉,座標#12(316641,2703247),此刻大家決定先暫停,執行地判
14:53 決定撤退,依照原路回頭找營地
16:00 全體下滑瀑
16:17 溪右-->溪左,渡溪後有上切路,楚涵探路
16:35 回到駐在所遺址駁坎區,有一6T大營地
16:42 回到合流河左岸沙洲營地,座標#13(317479,2703206),往上游可以看到雙股瀑布,開闊大約3-4T,旁邊有一個乾溪溝,而在檢柴的過程中發現沙洲上方三米的乾溪溝東邊竟然是開闊的平坦堆積地,沒有大型樹木約有一個操場這麼大,研判應該是基比亞罕社Tapijaxan的舊部落,正好與駐在所遺址相隔溪溝而立。
經過踏查,地上的土方符合南澳群傳統的半穴居習性,將土地向屋外挖掘後堆積,屋內為土壤地沒有石頭駁坎,卻有高低起伏的土方,上面長滿芒草和低矮灌木。平台整片平坦沒有任何樹,已經成為山羌和竹雞的巢穴,我上去時分別遇到兩隻山羌跑過和許多竹雞在草堆中拍動翅膀,到處都是器皿和玻璃瓶。
從地圖上看起來是哥各朱警備道,但並沒有紀錄有駐在所或部落,所以該地區應該在日治時期就已經荒廢或是棄村移社,可能是基比亞罕清朝時的舊社,後來因為同治年間的南澳戰役所帶來的外人侵擾而進行戰略移居。若是根據傳統,泰雅族的部落多是以方便農耕為主,但只要遭遇危險或是有人死在住屋內,就會選擇移村。就地勢看來基比亞罕社當年如果真的在這個匯流口一帶,肯定是第一個遭遇外來勢力攻擊的部落。
至於那個巨大駁坎就不太好理解是什麼,依據他的規模之大和有很多生活用器皿,我認為是駐在所勝過隘勇分遣所,因為這裡的地勢實在過於曝露而且位於低處,很容易遭受攻擊又沒有放置山炮的價值,因為溪的右岸是比較高的,但也有可能一開始評估錯誤蓋了這個分遣所使得這條舊路後來荒廢了沒有繼續當警備道使用,不過對於情勢緊張而且建材稀少的大南澳地區來說,應該不至於如此不謹慎。
但無論如何,還需要更專業的前輩花時間踏查才能更清楚知道這個聚落和駁坎過去是什麼。
17:10 開始架天幕升火,很多赤桐漂流木
系列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