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象鼻隧道歷史古道

1961年發行的台幣壹元鈔票右側有姑姑子斷崖的象鼻隧道圖像



1971 年後, 啟用新的和平隧道, 蘇花公路改道
另從較內側新的 和平隧道通行, 從此象鼻隧道走入歷史的軌跡

至今 2012 , 已經 41 年了


象鼻隧道是很多人年輕時, 騎單車環島必停的點, 弄不清楚幾年了,
地震, 落石, 颱風, 象鼻只能靜靜隱身在歲月的軌跡上, 路完全塌了
, 從蘇花已經完全看不到象鼻了,

這張紙鈔, 在目前拍賣市場, 價值是 5000 元

壹圓的美夢成真, 水啦 太感動了, 敢夢就會實現, 謝謝啦

謝謝青蛙, Jeff, 吉, 康, 娟, 湯, Victor, 焜, 亦, Nell, 華, 小怪
今天鐵手,不過,當豬被拉,真辛苦你們,我5o公斤

1020 走在歷史的軌跡 ; 象鼻隧道

過 和平火車站. 門牌寫著"和中5號"
前方有鐵路涵洞.直開到海邊.

日據時代日本人沿東海岸開鑿臨海道路 :,
姑姑子斷崖、卡那岡斷崖、清水斷崖、得其黎斷崖 ,
民國20年國民政府將其更名為蘇花公路,
崩塌後被現在的新蘇花公路取代,

from Victor


感謝青蛙開隊,感謝青蛙引道上攀,感謝Jeff 和阿吉確保,
這是一個很美的行程,也是最累的行程,
感受到十分鐘內將手臂的力量用盡是怎麼一回事;
謝謝同行的山友,同享歡樂,同享這段美麗的時光。
這段路會再去嗎?很難想像!

右上方的山坡上看得到 和平隧道北口


民國五十年發行的新台幣壹元鈔票上就以象鼻隧道為圖案
現在的蘇花公路走的是挖的更內側的和平隧道
1971年和平隧道開通前, 蘇花公路要繞行姑姑子斷崖


這是和平隧道 北側入口

舊的和平隧道 長度 80 米, 於 1950 年 (民國39年) 開通
1971 年啟用新的和平隧道
是日治時期臨海道路第9號隧道


my god, 是要從底下上攀到那高嗎


from 青蛙


這是去年就一直計畫的路程,只是車沒了以後就沒機會去,
想出去走走的朋友,可以一起跟去探路,不一定會爬上去


Jeff 背了攀岩的裝備,
不知道的人, 還以為 Jeff 背重裝, 打算在蘇花公路上面露營ㄟ

從這個角度, 還看得到日本時代臨海道路的舊殘跡
不見人跡的舊蘇花公路,  好令人懷念喔


以前的蘇花公路要繞過清水斷崖, 當年在清水斷崖打了五個隧道
其中最有名是 象鼻隧道
象鼻隧道是日治時期臨海道路的第8號隧道


這是舊的和平隧道 南口 雜草叢生, 路完全壞了


從和平隧道南口沙灘, 下方攀岩上去,(約15米)


又忐忑又興奮.的心情 象鼻, 思念的象鼻,我們要去象鼻隧道


走一小海灘, 就來到 這裡,熱血開始澎湃, 熱血開始了


青蛙開始沉默, 青蛙開始不語 深深吸一口氣 攻擊手, 準備上攻,


我們還很不知這 這攀岩的困難


青蛙 要先上攀, 架好主繩 Jeff 在下方作確保, 小心ㄚ


看青蛙身手矯健, 看起來好像不難
這時 我這樣想的, 沒有在怕的
青蛙一邊爬, 還要一邊將主繩掛在牆上的鈎鉤上
也謝謝有人定上的鈎鉤


歷害, 幾分鐘就架好主繩


我們看得目瞪口呆, 真是刺激 百分百


Jeff 真行, 三兩下就爬上了


確保手一一上攀, 要先上去幫忙, 謝謝你們


最後一段幾乎垂直, 很難爬,
要用手臂力量讓自己的身體
順著主繩, 在用腳慢慢蹬上去
我很會說, 但是..........................


Jeff 身手也是超矯健
兩三下就攀上去,
又兩三下 攀下來, 幫大家作確保
確保, 確保, 再確保    謝謝啦


在下方, Sonia 越看越緊張 看來, 只能當豬被拉, 唉 !



拋繩ㄌ, 上方叫著, 閃開ㄚ, 辛苦你們, 謝謝喔


看得我, 還沒開始爬, 脖子超酸


身手真是靈活

除了 黃色的主繩, 紅色是副繩
紅色的副繩綁在身上, 手拉黃色的主繩上攀
另外還有一條 確保繩, 每過一鈎鉤後,
用手把確保繩拿下, 再往上勾住下一個鉤鉤

就這樣, 一段一段往上攀


真是靈活得很, 讚啦





拋繩了, 閃開阿 辛苦了, 每上去一人, 就要把繩用力拋一下 手一定很酸吧


Victor  上場, 很快就爬上去,
壯丁都上登後, 換 Sonia 硬著頭皮, 爬吧
看起來好像不難, 自己爬時, 就知道
最後一段, 真的是用盡吃奶的力氣


這段真ㄉ很難爬, 全身緊繃, 雙手發抖, 皮皮挫


上方就是日治時代的臨海道路舊跡, 過這個彎道後, 就看得到思念的象鼻


本來相機背在胸前, 聽到青蛙叫著 : 不可以, 不可以
Sonia 攀爬 ing 時, 知道 青蛙是對的, 卡在胸前很危險的,
謝謝你, 青蛙


讚啦, 上來了, Ya Ya Ya


剛上來時, 全身發抖, 謝謝 Victor 給的水喝, 緩和一下心跳


謝謝青蛙和 Jeff 準備的裝備很齊全,隧道裡到處是岩片, 不時還有小落石, 安全帽要全程戴著



這段繩是從 和平隧道南口拉過來的 說著以前是有路過來的, 只是又塌了


謝謝青蛙, Jeff, 吉, 康, 娟, 湯, 圖哥, 焜, 亦, Nell, 華, 小怪


這就壯丁要先上攀的理由


謝謝你們


全員13人 攀登成功, 水啦



回到從前的蘇花公路上
外側有一隧道, 那是最初的蘇花公路
後來塌陷後, 內側又開了一個隧道


青蛙 壓力很大


走約5分鐘, 就看得到 舊蘇花公路

公路上, 大大小小的落石很多,雜草也煙沒了路徑

大夥好興奮, 快門拍不停
Victor 電池沒電了, 我的備用電池也沒帶上來

呼叫  那個使命必達 幫忙送電池吧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早的一條官方修築的路—北路,
即清同治十三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
清廷著手開山撫番的工作,闢築北、中、南三路,
其中的北路即今稱之為蘇花古道。北
路北起蘇澳,南迄花蓮志學(昔稱吳全城),全長一百七十四公里,

費時半年,清代北路的開通,開啟了漢人大量入墾花蓮的歷史。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蘇澳、花蓮間修建橫越清水斷崖的臨海道路,
國民政府時期,將原有臨海道路加以整修,改名為「蘇花公路」。
不同時期的蘇花道見證著不同族群進入東台灣的過往,
以及花蓮地區的開發史。

蘇花公路的歷史可追溯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為鞏固邊防與安撫原住民,
欽差大臣沈葆楨派臺灣道夏獻綸與福建省陸路提督羅大春費時兩年開闢「
平路一丈,山蹊六尺」為準之路,俾能通行輿馬,
當時稱做「北路」(蘇花古道),沿途蘇澳-(20)-東澳-(30)-大南澳-(35)-
大濁水-(25)-大清水-(35)-得其黎-(10)-新城-(50)-歧萊花蓮港-(20)-
吳全城-(39)-大巴籠-(22)-周塱社-(22)-秀孤巒水尾。
全程總計 308里。

日治時代曾於沿線設置七個警駐所,多次整修拓寬,1916年開始到1923年完工,費時7年,
將路寬拓增至12台尺,但車輛依然無法通行,
之後因天災受損。1925年,為了使此路能通行車輛,
從蘇澳到太魯閣口間鋪設砂礫路面,部份路段鋪設兩道混凝土供車輪行駛,
拓寬為3.56公尺的道路,而太魯閣口到花蓮港間則大幅拓寬,
使用砂礫鋪路,寬14公尺。沿線計有大型橋樑9座,隧道14處,
全長約120公里,於1932年全線完工通車,改稱為「臨海道路」。
屬於以國庫或地方經費改善養護之「指定道路」。
臨海道路的運輸則由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經營。

戰後,此路改稱為「蘇花公路」,最窄的路面僅有3.5公尺,
彎道的最小半徑則僅有15公尺,相當險峻。
1980年代開始逐步拓寬,到1990年才開放雙線通車。

蘇花公路早年單線通車時期,南下北上車輛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規定放行,
從北往南設有蘇澳、東澳、南澳、谷風、和平和崇德共六處管制站。

此時車隊多為日間通行,頭車必為公路局之金馬號客車,
行經斷崖路段,車中旅客往往無法看見狹窄道路的邊緣,
僅見低處海色藍白,駕駛車行左旋右迴,讓人驚恐不已,
印象無法磨滅。但在台灣鐵路管理局北迴線通車後,鐵路挾著安全、
舒適、快速、便宜的優點,
使得蘇花公路之定期客運路線慢慢走入歷史,
雖一度有民營客運業者經營台北花蓮客運路線,
但和1970年代海路的花蓮輪一樣,重要的客貨運運輸,
均已轉向鐵路,蘇花公路則轉為以景觀公路、採石運礦和區域性交通為主

大濁水橋155.520k→和平村157.620k(克尼布Knibu/克來寶Kinebo)→和中(姑姑子Gugutsu)→和平隧道(長839m)→和中隧道(長370m)→和仁隧道(長783m)→和仁166.684k(卡那崗Kanagan)→卡南橋167.123k→和仁臨海短隧道(長28m,168k,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清水斷崖北端)→仁清隧道(長200m,海拔約70公尺)→和清隧道(長315m)→大清水(吳錦文段長紀念碑)→大清水隧道(長521m)→13號隧道(長632m)→錦文隧道(長406m)→小清水(匯源)→匯德隧道(長1500m,蘇花公路最長隧道,其外靠海處有舊清水隧道,長513m,封閉)→崇德觀景台→崇德隧道(長325m)→德惠橋(177k,清水斷崖南端,蘇花公路進入花蓮平地之始)→板下→崇德村179.130k(達吉利/得其黎/立霧Takkiri)→太魯閣大橋北端(右叉路為蘇花公路舊線,往錦文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儘管蘇花公路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台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業原料,
故常在此路上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而且沿路不論天候都有可能有落石。
尤其在大雨或颱風過後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因此屬於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
蘇花公路沿岸海底落差急遽下降,加上黑潮海流流速強,
不適合親水活動,已有多起落水者意外記錄。

看到了, 象鼻, 真的是象鼻,流眼淚了

李瑞宗花了三年多時間才完成蘇花古道探勘,
不禁驚嘆「蘇花公路緊貼臨海斷崖,是台灣最險峻公路,
民國五十年台灣銀行印製的一元鈔票,
就是取景姑姑子斷崖象鼻隧道,當我徒步至象鼻隧道實景前,
才真正感受象鼻伸入海,山海天地合一震撼!
from : http://99go.chinatimes.com/news-2-345.htm

一元紙鈔當年係因應通貨膨脹而發行,有其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
如今洛陽紙貴。錢幣專家李景暘共收藏多張連號一元紙鈔,
由於國幣破天荒取景蘇花道,更具收藏價值,
這張一元紙鈔如今市價已達   5000 元。

李瑞宗也指出,民國六○年和平隧道開通後,橫切過姑姑子斷崖,
象鼻隧道從此人車不通,他為了找尋象鼻隧道,一路往北探索,
才辛苦找到鈔票實景,
這種沿路賞景的快樂,不是一般道路可以取代。

http://99go.chinatimes.com/news-2-345.htm

當年的蘇花公路單線通車,車道僅約三公尺寬,是條狹窄、危險又美麗的公路

象鼻隧道是日治時期臨海道路的第8號隧道

象鼻隧道是很多人年輕時, 騎單車環島入停的點
地震, 颱風, 落石, 蘇花公路任何一個方向都沒辦法看到象鼻了

yes, yes, 一元的美夢成真 水啦

真正的姑姑子斷崖的路段,是在『和中』至『和仁』段,也就是以前新台幣壹圓紙幣裡的象鼻隧道,

象鼻是最後一個隧道 後方全部塌陷,
有人說可以走海線 , 再從這裡上攀
可是, 坍塌很歷害, 又都是細又碎的岩片

象鼻隧道  後面全部坍塌, 用長鏡頭, 還拍得到蘇花公路上  有車在跑喔

from 青蛙

原文出處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