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是金門行的重頭戲,主要是大膽島登島及烈嶼(小金門)跳島旅遊遊程;7月初打電話預約並匯款確認報名成功,出發前三日收到簡訊通知,我們的船班開航時間為10點,因此早上還有些時間,就到附近的得月樓及水頭聚落走走…
1080818_D2:莒光樓→得月樓→水頭聚落→水頭碼頭→九宮碼頭→九宮坑道→九宮碼頭→大膽島→九宮碼頭→小金門→水頭碼頭→茅山塔→慈湖三角堡、慈湖慈提落日→總兵署、邱良功母節孝坊、模範街、珍香小吃店(晚餐)→四海會館(住)
因今天大部份時間都不在本島,所以須先加滿油再到碼頭還車;一早在水頭附近吃過早餐後至金城加油,回程經莒光樓順道先拜訪~
莒光樓為金門的精神象徵,建於西元1952年,是為了表彰在古寧頭戰役中的國軍官兵而建,以中國傳統建築的作法,將傳統城樓放在現代建築的基座之上,締造一項獨特建築美感,成為金門征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得月樓建於公元1931年,是水頭聚落黃輝煌經商致富後,委請福建內地的匠師陳南安設計建造的一座高聳建物,也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便以「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涵,取名為「得月樓」。曾獲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水頭又名金水,位於金城鎮的西南隅,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歷史有700多年,鄰近水頭碼口,早期即為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津。水頭是金門最富有的古聚落,所保存的閩式建築與洋樓,是全島最多最精美的。得月樓、金水國小、僑鄉文化展示館等建築,都是金門最有特色的建築。
參觀完之後至碼頭還車,搭0830的船至小金門,約15分鐘抵達九宮碼頭,離大膽島報到時間(0930)還早,先到距離碼頭很近的九宮坑道參觀~
烈嶼鄉,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本島西南西方,居於金廈兩門之間,位處於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三膽島、四膽島、五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檳榔嶼等諸小島。
九宮(四維)坑道:又稱四維坑道,位於烈嶼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民國五十年開挖作為人員、物資運補用,民國87年移撥金門國家公園規劃整理,於90年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圖文展示金門與大陸廈門相對位置、小金門賞景據點、道路動線、豐富地質景觀及坑道介紹,內容簡單扼要,使遊客能對烈嶼地區有一全面性的了解。
參觀完九宮坑道後至碼頭旅服中心報到,10點準時開船,不到半小時即抵達「大膽碼頭」。
戰地秘境─大膽島
大膽島原名「大擔島」,屬於金門縣烈嶼鄉的一部份,抵達小金門後還需要搭船才能登島,又有「戰地秘境中的秘境」之稱,卻也因為與廈門僅有4400公尺,在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裡,這裡被譽為前線中的前線。島上南北均有小高地,最高的南山海拔高度為92公尺,南北高地中央則由一條沙灘連接,目前島上仍有駐軍。大膽島的面積不大、地勢平緩,經過多年的整建,在2019年,終於正式在遊客眼前揭開面紗,讓人可以一探這座秘島的過往。
一上岸即看見「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忠心貫日月,奮勇撼山河」等標語。
解說員先讓我們在「生明廳」看大膽歷史的影片,透過影片才知道,原來這裡曾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戰役….
「生明廳」是1977年由海鵬部隊歷時三個月所興建完成,提供官兵休閒及外賓接待所,其命名源於823炮戰時代,當時有位年僅18歲的傳令兵賴生明,他英勇穿越被共軍切斷的島中央,讓我軍兩頭通信未斷,英勇事蹟廣為流傳。
「精神堡壘」牆
大膽島最具指標性的地標「島孤人不孤」石,是戰役結束後時任參謀總長的蔣經國先生於民國40年視察到登島時,親題【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來勉勵島上駐守官兵,後於民國47年12月砲戰結束後,由後人將題字刻於巨石上,並在勒石前塑造經國先生銅像乙座。
「大膽醫院」雖然現在已經封閉,但是在以前物資缺乏的時代,卻也是官兵的唯一醫療資源。
「大膽播音站」其實類似於烈嶼心戰喊話,在兩岸情勢緊張的時代,雙方用柔性勸導冀望對方投誠而衍生出的播音站。
明威公園
清朝劉隆昌將軍於康熙、乾隆年間負責清剿廈門周邊海域海寇有功,因對大膽島情有獨鍾,年老辭官後歸隱於大膽島,卒時葬於大孤山上。該墓曾為駐軍構工掩埋數十年,於民國81年左右撥款將其闢建為「明威公園」,供島上官兵休閒並效法明威將軍盡忠報國之精神。
神犬「茜露之墓」
1955年冬夜,三名共軍蛙人摸上小虎山海灘,當時服役於大膽島的國軍軍犬「茜露」悄悄接近後撲上攻擊,三名「水鬼」有兩人被咬死,茜露遂被官兵稱為「戰鬥英雄茜露中尉」。茜露是德國狼犬,1954年分發到大膽島服役,隔年就立下大功,爾後凡有中外貴賓登島參觀,都一定要看這位「狗中尉」。茜露一直在大膽島,1970年2月去世,根據官方資訊,牠去世時已是近20歲的「狗瑞」,駐軍官兵特別替牠在島上築一座「茜露之墓」。
生明路全長600公尺,中央最窄處僅200公尺,左右兩側都設有公、母子獅共212對。這段路以電瓶車接駁。
「生明路」命名主要為紀念大膽英雄,當時為營長傳令兵賴生明戰士於戰役期間冒死來回南北山之間傳遞戰訊立下大功。
接近中午來到神泉茶坊,大家在這用午餐,坐定後每人都有一份餐點,炒泡麵及仙草湯,還有一杯甘醇回甘的神茶。神泉茶坊於1991年興建,是島上重要的休閒場所,更是歷次招待蒞島長官貴賓的地方,室內牆面上展示著歷年來參訪的貴賓留下的字跡及照片。
北山絕壁
由於戰備的需要,北山絕壁在早期已有陸續興建了,目前我們看到的人工堆砌的峭壁,則是民國60年由19師虎軍部隊所修築,長135公尺,高10公尺,19師只是再加強並立了碑。大二膽戰役中,北山陣地靠近中央沙灘處曾一度失守,因此後續的工事構築中就強化了這部分。
北山寺
前清時期就有的寶靈寺也因砲火的摧殘,被駐軍拆去做工事,僅留下寺廟的柱石底座作為絕壁下「北山寺」的門柱。
「北山國旗台」國旗台位於大膽播音站的喇叭堡,要爬一段階梯往上,這裡也是從大膽島看向廈門的最佳位置,視野由左至右,二膽、三膽、四膽、五膽等景觀盡收眼底。
「心戰牆」,長20公尺、寬3公尺,1986年由島上駐軍建立,牆面靠大陸廈門那一側所書寫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如今已是大陸旅客遊輪必經的人文景點。
北山靶場
大膽島北山設置有175公尺實距離靶場、500公尺障礙超越場、手榴彈投擲場和工六火箭的陣地,整個島上除了中央沙灘外,就屬這裡稍微平坦開闊了,所以這裡是大膽官兵最重要的訓練場地。
北安寺
北安寺座落於神雞墓旁,寺內供奉北極玄天上帝,是當年漂流至島上的神像,官兵弟兄撿拾後為祂建廟。廟建於民國54年,於民國79年誠實部隊修整後始有現今規模,一旁牆上還刻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廟不在大,心誠則靈」。
「神雞之墓」是紀念一隻在八二三砲戰時,每次砲襲前,這隻母雞總是在營區奔走鳴叫示警,讓官兵能適時躲避砲擊。這隻雞過世後,官兵感念牠的貢獻,特地建立這個神雞之墓。
北山繞行一圈後,再走生明路回生明廳等候船班。全程含參觀時間約為4小時,一趟大膽島行,更了解了這處處充滿濃厚軍事氣息的地方,感受到這樣強烈真實的戰地氣氛...
接著登船,結束這次大膽行程,回程抵達烈嶼,租了電動機車繞島~
將軍堡
八二三砲戰期間,蔣經國先生在猛烈戰火攻擊的情況下由王昇、柯遠芬兩位將軍冒死護送,乘船來到前線與堅守此地的少將研議戰況,創造日後的勝利。為了紀念艱困環境下日夜防守,不畏危險的軍人,因此得名為將軍堡。
將軍堡在爭戰時期是烈嶼守備據點之一,位在小金門的后頭,主要任務是監控大小金門之間的「金烈水道」,堡中有24個機槍和步槍射口,隨著戰事褪去,目前已經沒有駐軍。
勇士堡
烈嶼三堡之一的勇士堡,占地面積廣闊,進出碉堡需要經過一座小橋,穿越三公尺深的壕溝與緩長的斜坡,在偽裝網之後就是寫著勇士堡字樣的大門,重重關卡足顯當時烈嶼處於最前線的緊繃氛圍。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
貓公石濱海休憩區位於小金門島的正北方,因為特有的紅色石頭「貓公石」而得名。貓公石,散布在埔頭至黃厝村間綿延1公里的海岸邊,是種含鐵質結核塊岩,顏色多呈紅褐色,形狀、大小豐富多樣,是小金門特有的地質景觀。
湖井頭戰史館
湖井頭位於烈嶼西北方,距離廈門只有5,000多公尺,在戰時與大金門東北角的馬山、西北角的古寧頭、大膽島皆為昔日的心戰喊話基地。館內展示內容包括資訊服務站、烈嶼師旅之戰績、鐵漢雄姿、駐守金門的日子、阿兵哥的故事一傾聽他們的聲音、瞭望體驗區等單元,保存著戰時長官來往的書信及參訪的照片、砲戰時所使用的各種設備武器資料,還有砲彈實務展示、影音等不同導覽設施。
國姓井,位於下田村,300餘年前,鄭成功率兵登陸烈嶼,來到下田一帶,兵馬俱疲卻找不到飲水,國姓爺乃揮劍指地,命士兵循劍指處拙井;不多久,果真湧出清冽甘泉,經年不竭,鄉民因而尊稱為「國姓井」是小金門年代最久遠的古蹟。
李將軍廟
位在小金門的上林村,鄰近小金門的兩大湖-西湖與陵水湖,主要奉祀李府將軍、場官爺及擋境爺,建於明朝中葉。據傳李府將軍率領軍民到小金門畜牧墾荒,仁民愛物,具神力,可以呼樹葉為兵,成功擊退海盜,深得民心,後人因此在他當年登陸之處及海盜經常侵擾地點建廟,一來可鎮邪避惡,並可以感念其義行。據說八二三砲戰時小金門彈如雨下,但李將軍廟卻毫髮無傷,令人稱奇。將軍廟前種有大榕樹和木麻黃,適合夏日遮陽乘涼,也能眺望海景,前方為上林海灘,建有涼亭、觀景橋,是眺望大陸最好的地點,視野遼闊,更可以看到大膽、二膽、獅嶼等島嶼。
烈女廟
金門因為曾經是戰地,所以擁有許多台灣沒有的廟宇以及文化。烈女廟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其剛烈忠貞的性格,感動了當地的軍民。特此建廟。隔壁就是有名的小金門紅高粱貢糖店~
八達樓子-雄踞烈嶼西宅社區前一座巍峨的城堡矗立路旁。1933年,日軍突襲長城口的國軍部隊,為了誘敵,國軍留下一班步兵死守古北口的八達樓子以掩護轉進。雖然任務圓滿達成,但七位戰士皆壯烈成仁。為紀念這七位勇士,在1966年於西宅社區前,仿建當年八達樓子,並塑出當年其英勇姿態,以表英烈。「八達樓子」有數丈高,拱型的大門上面嵌有「古北口」漆紅的大字,樓內有樓梯通往樓頂。七勇士塑像栩栩如生的英姿,正表現出烈嶼的戰鬥精神。
勝利門,橫跨在進入湖下村落的路口,門前的圓型臺座上,豎立著一顆綠白顏色的巨型砲彈,砲彈上有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的金色字樣,圓形的臺座上,還有一幅青天白日的圖案,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堡壘。
結束烈嶼繞島行後,搭1630的船回金門本島,再租了汽車剛好是同一輛,可見今天在碼頭應該沒租出去。回本島後先到水頭碼頭附近的茅山塔走走,之後再到慈湖看夕陽~
茅山塔
金門有三古塔,其中最為醒目的當為茅山塔,茅山塔位於金門島的西南隅,鄰近水頭碼頭,登上茅山塔的觀景平台,不僅可以看到水頭聚落全貌,也能看到遠處金城市區、后豐港及海上孤島建功嶼,黃昏時還能遠望浯江溪口的夕陽美景,登此塔遠觀四方,思古幽情。
文臺寶塔、倒影塔、茅山塔,三塔均為明朝江夏侯周德興於洪武年間備兵金門,審度形勢,遍立城砦,以作為航海標誌。
茅山塔共有六層,底下為一岩石底座,上窄下寬,塔尖為葫蘆頂,以花崗石實心砌成,呈六角形,因塔居高地,因此被視為水頭重要地標。
慈湖三角堡
位在慈湖海岸區域內,碉堡四周挖掘了壕溝作為防護,海灘邊使用鐵絲網圍成雷區,在戰時可防止敵人更進一步。三角堡具有堅固的造型和迷彩外觀,堡裡是駐軍住宿和執行任務的生活區。在三個角上均設有瞭望哨與射口,堡上也設有哨站,不愧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反登陸樁-金門四處環海為防止敵方船艦登陸,從水際、灘際、岸際、到陸地設置了不同的防禦設施,在灘際區段有一根根的樁,樁前緣削尖用以防止敵人船艦登陸搶灘,稱為反登陸樁或稱為軌條砦。
慈湖,位在金門島西北角,原為陸地內凹陷的海灣地形,後由國軍將兩岸最外緣築一跨海長堤──慈堤,建造於民國五十八年,由當時的金防部司令官馬安瀾倡建。為了防止敵軍由此處登陸的軍事防禦目的,從金城築堤銜接至古寧頭,堤長約五百五十公尺。如今慈湖形成一座鹹水湖,附近的濕地生態已經成為金門國家公園內最多野生鳥類聚集的大本營,也是水鳥最大的渡冬區;黃昏時可以到此漫步,觀賞美麗的日落景色。
慈堤落日,來到金門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可惜今日天氣不佳。
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的母親許氏,是清朝振威將軍邱志仁之妻,在邱良功滿月不久,父親邱志仁就與世長辭,當時年紀尚輕的許氏,辛苦地把剛滿月的邱良功撫養長大。
邱良功成年後投身軍旅,從基層軍人累昇至將軍,嘉慶十四年邱良功升任浙江水陸提督後,奏請皇帝表揚母親許氏,獲仁宗皇帝嘉許,誥贈邱母為一品太夫人,並建坊表彰其守節撫孤教子之功。
這座牌坊建於西元1812年,以高級的花崗石與青斗石建造,細膩的雕刻記錄著邱良功功成名就返鄉的情節,還有名人題刻的對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模範街原是明朝末年,鄭成功於後浦練兵的內校場,西元1924年由金門縣商會集資興建,計分橫街和直街兩部分,都用紅磚拱廊建造。
根據南洋引進的「五腳基」型式,街道兩旁都是二進店屋,第一進為洋樓,第二進為閩式建築,外觀整齊、古典雅致,兼具民國初年中國式建築及洋樓的美感,格局排列非常整齊,單拱拱圈更是優美的線條,極富建築藝術之美,是相當優秀的典範,所以稱為模範街。
如今的模範街住商混合,許多新創店家進駐,除了販售伴手禮,還有餐廳能夠選擇,讓旅人看到不一樣的金門~
珍香小吃店(晚餐)
位於金城鎮形象商圈內的珍香小吃店,成立至今已三十多年的歷史了,而且是第一家本土風味的肉羹麵創始者,其榮獲台灣食品評鑑的肉燥醬,更獲得多家電視媒體的採訪與介紹。
今日早早出門,晚晚回到旅館,又是收獲滿滿、充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