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野趣
炊飯時,正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弄出ㄧ道道的山中好菜,看是要麻油雞、羊肉爐、燒酒鴨,我每每喜歡往山裡去,ㄧ半的原因也是這種大夥共享一頓豐盛晚餐的團隊凝聚感。
這次上山除了我們和一隊台北來的年輕山友外,還有一隊來自德國的朋友也留宿於此,隊友說我熱情,敢去跟外國人打招呼,敢跟別隊邀約一起分享用餐。
相逢自是有緣,登山不就是如此,我本就有南部港都人的熱情,只是迫於現實社會的冷漠,必須得低調行事。
於是廣闊的山谷裡,只見五頂帳篷,人少才好,連拍起照來都特別順手。
鋪滿綠地毯的金髮蘚
十七歲的少女是青春永駐的,她是不會凋謝枯萎的,永遠都是翠綠的草毯,而這保養秘方,金髮蘚是其中之ㄧ,高山湖泊常見的苔蘚類植物,水珠瑩透在枝根上,就好像柔軟的海綿盤據在整個湖畔上。
沿著環湖步道走一圈,一會兒霧氣,一會兒朝陽,腳下的金髮蘚閃閃發亮,似是那少女難忘的羞澀容顏。
但如此美的畫面,就算拍完我所有的底片,所有的記憶卡,也無法把她的深邃、她的神秘、她的內涵給留下,望著時間一直流逝,我卻有種莫名心慌。
因為終究要離開、要道別,相遇ㄧ夜即要面對分離,如此遙遠的宜蘭深山,下次再訪卻又不知是在多少年以後。
松蘿湖,海拔約1250m,位處南勢溪上游,是一四週山巒所包圍的沼澤凹地,行政區域上隸屬於台北縣的烏來鄉,但因現況最多人走的登山口位於宜蘭大同鄉的玉蘭村,故列於宜蘭名勝。
她是台灣水面變化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介於雪山山脈的拳頭母山與上濁水山的梵梵斷層,水位會自動調升,所以終年未曾乾枯。
水生植物的天堂
泰雅族人稱松蘿湖為syanoh,意指附近生長了很多檜木,syanoh音指檜木,松蘿湖因此得名。
我這環湖走下來,發現很多未曾見過的特有植物,除了湖泊常見的金髮蘚、狹葉泥炭蘚,這些像吸水海綿的植物外。
像小葉箭葉蓼、針藺、燈心草、小榖精草、戟葉蓼、七星斑曩果薹、錢浦、柳葉諾、如意草、高芒草....等水生植物都有。
而其實我們昨天走來,蕨類植物也很多樣豐富,好像走在遠古世紀的原始森林裡,這是中級山和其他的最大不同點。
下山途中,因為隊友們聊天聊開了,感覺行進速度也很快,我們在第一營地的水龍頭煮起了午餐。
在山裡有這樣一個設施感到很特別,不止可煮杯熱茶消渴,也洗清旅人們臉上的疲憊,後來下山查資料才知是山下的本覺寺體貼山友而設的。
而押後的我在途中遇到ㄧ群大學登山社的山友後,想起徐如林文章寫到陷入保密不公開的內心掙扎與矛盾,忽然有點回到現實文明的感覺,畢竟十七歲少女之湖也是屬於大家的。
當初在北部求學唸書時,學校裡的登山社也曾辦過松蘿湖,當時想參加卻又遲疑未決,也許冥冥之中機緣未到,這個夢幻之湖的願望實現,就是要留待以後當自己登山經歷成長茁壯時,率隊親臨吧。
只是沒想到這一等,竟是在12年之後。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