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七頂峰/Elbrus】雪地高度適應

  • 相關路線
    Mount Elbrus 、厄爾布魯士山
  • 相關山岳
    厄爾布魯士山 、Mount Elbrus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俄羅斯/七頂峰/Elbrus】試煉(三):雪地高度適應Middle of Elbrus,H3,847M - H4,563M

網誌好讀版:http://ankakasan.blogspot.com/2018/07/elbrusmiddle-of-elbrush3847m-h4563m.html


111.png


Trekking Day 2: July 08, 2018, Sun.


我們行程中的第二次高度適應行程,這次移師到雪地上。今天計畫從H3,847M的山屋Heart of Elbrus出發,走到Elbrus大約H4,500M的山腰處。


IMG_1747.JPG

* 我們在海拔三千多居住的山屋Heart of Elbrus,裡面相當的暖



我的第二次雪地攀登


從今天開始的這段路,整個開始在雪地上行走。有點像是之前去日本雪訓一樣,嚮導沒要求我們一開始就要穿上冰爪,而是直接穿著雙重靴踢雪上山。直到第二次休息後,才要求我們直接在雪地上穿上冰爪。



IMG_1928.JPG

* 這張是下坡時才補拍的,因為上山時要踢雪坡,實在還是會累到無法隨心所欲地拍照 Orz


從山屋開始向上爬,一開始的坡不算很陡,剛好很適合熟悉複習一下之前雪訓上的步伐,後面則有一大段陡坡,讓我整個速度跟呼吸速度慢了下來。在高海拔上的雪地健行,真的增加了不少難度,加上還是陡坡,容易讓腳踝更加不舒服。而且另一個重點是,今天是我第一次穿上自己的雙重靴去行走,突然發現我的襪子穿得太薄,而使得整個攀爬的過程中一直在磨腳,走得更不舒服,新鞋果然還是需要一個適應的時間。也幸好之前有上過雪訓,所以我偶爾就是幾種雪地步伐交換著用,舒緩一下腳踝的部分,勉強地撐完了這一天的行程。


中間休息了一次,嚮導讓我們換上冰爪後、又繼續走了不久,隊伍中的一對印度裔父子檔似乎因為衣著穿的不夠暖、帽子太薄,決定撤退。可是因為這段路跟嚮導已經拉開了一段距離,造成他們就自行跟其他隊員說明原因、然後就撤退。從這裡開始,似乎大家對嚮導開始有點小小的怨言,認為嚮導沒有沿途觀察隊伍的狀況、並且在中途等待腳步比較緩慢的隊友到齊才又一起走,而是一直按照他預計的速度走。不過從這天的高度適應行程來看,似乎也可以慢慢看出俄國人登山的態度。




IMG_4238.JPG

* 這應該是這個行程中,難得整個小隊全員到齊的團照了,上了雪地,大家都很興奮


之前看過幾本描述國外健行的登山書籍,以及隊友去聽完分享會帶回來的心得,都說歐美人士的健行方式,是比較偏向於按照他們的速度一直走,然後再一次大休,而且他們也會比較偏向於認為,當我們這些登山客會去參加這種登山活動時,就應該表示我們已經在生理上與心理上都是準備好接受挑戰的狀態了,因此嚮導他們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照顧或關注隊員的個人狀況上,例如裝備不足、或體能不夠,今天的行程就有點像是這種狀況。後來跟其他人聊天之後,我才知道這團大多數的人都沒有上過雪訓課程,包括三個印度裔人,而我們今天一開始從雪地行走,嚮導也完全都沒有任何雪地步伐的教學就直接開始走。


從出發開始,嚮導一直很穩定的維持某一個速度走(應該算是配合我們整體的速度下的一個穩定速度),中間幾乎不會停留、也不太喜歡我們在中間休息或停留太久,然後他會直接走到某一個預計的休息點後(有石頭可以擋風),再直接大休、讓我們補充糧食或調整衣著約十分鐘之類的。


IMG_1877.JPG

* 大休中,調整裝備或補充糧食


可是因為雪地行走的難度,比起一般健行還是累上許多,所以一開始也許大家都能盡力跟上,可是一到了後半段更陡的雪坡時,一小時才大休一次5~10分鐘的方式,反而讓大家一直都是用硬撐的方式走上去的。老實說啊~這時我真的會希望改成走30分鐘就小休一次的方式,這方式還是比較適合我們亞洲人啊,畢竟雪坡真的太陡了,踢雪坡讓我踢得好累....囧rz。



IMG_1932.JPG

* 下山時,在半路的雪坡上,大家開始練習滑落制動


而下山時,走到半山腰,嚮導停下來開始說明冰斧的用法,以及雪坡滑落制動的方式。出發前看過別人的網誌,以為會複習得蠻詳細的,結果發現....我們嚮導根本就隨便講講而已....Orz。結果當場變成我講解給其他隊友聽,說明真正滑落制動的冰斧操作,還小小的滑出了一個雪坡,讓大家嘗試滑看看。


果然俄國人的做法,很歐美啊~認為每個人應該都是準備好(包含雪訓技巧)才來的,所以他的複習方式就是很簡單的三言兩語,以我上過雪訓課程的感覺來說,根本就認為他的教學沒有講到操作重點....XD。當初在調查健行公司的package時,還以為行程中的雪訓複習課會是很認真地上半天呢,害我還擔心會不會因為複習而耗費太多體力,真的是白擔心了。就連我們中途停下來穿冰爪,他也是非常簡單的展示如何綁繩,而不像是我當初雪訓課程那樣的理論、實際之間有清楚的說明。所以啊,完全不要期待當地的嚮導會把雪訓內容複習的多深啊。(´−`) ンー


IMG_1979.JPG

* 在寢室內練習如何使用大D做雪坡上的繩索確保

而剩餘的大D操作、繩索確保,嚮導就直接移師到隔天早上,到我們的寢室直接操作教學。



這裡有些小小建議。。。


由於這天的雪地高度適應,海拔跟氣候的條件都比較不嚴峻,所以多半嚮導都會建議你穿著可應付一般雪地的衣著、墨鏡即可,譬如戴運動型太陽眼鏡。可是個人想法是,若是你的雪地經驗不太足夠,或者你不太熟悉你的裝備,建議這天就可以開始戴攻頂時要戴的雪鏡、面罩之類的。因為到真正攻頂的那一天才第一次戴的話,你有可能會因為不太熟悉戴雪鏡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而更加慌亂。


IMG_1920.JPG

* 這天雪地高度適應,有人帶了雪鏡、也有人帶了運動型太陽眼鏡


像是我們隊友中,有人直到攻頂那天才發現他雪鏡跟面罩的穿戴方式,容易在他呼吸時造成雪鏡起霧,而我則是攻頂那天才發現我的雪鏡戴法會一直卡到我的頭髮,造成雪鏡不能有較好的密合狀態,而容易在雪鏡裡面產生水滴而結霜,更使得我完全看不清楚路況。


這些狀況雖然聽起來還容易處理,可是攻頂那天,除了天黑、氣溫低外,又可能天候不佳,再加上手上會帶著非常厚實的雪地羽絨手套,這些條件綜合之下都容易造成在雪地上的任何裝備調整都會比平時更加困難。像是我是直到攻頂那天,因為戴上了雪地羽絨手套後,才突然發現我忘記調整我的登山杖套繩長度,造成我無法在戴著雪地手套的情況下直接將登山杖也套在手上,而必須從頭到尾用手提著登山杖杖炳走路,最後只好整路邊走、還要邊擔心登山杖會不會掉下雪坡....Orz。



IMG_1901.JPG

* 下山時,嚮導幾乎是對我們放牛吃草的態度,所以我們沿途拍照玩下來....XD


另外,可以的話,盡可能的熟悉英文對話,如果你雇用的是當地嚮導的話。一般來講,可能都會認為有幾個人能負責跟嚮導聯繫的主要溝通工作即可,在我前一次爬Mount Kilimanjaro時,的確是這樣,因為大多數登頂時沒有太多緊急需要溝通的狀況,因為Kilimanjaro的峰頂幾乎沒有雪、也不算太有難度,甚至是當時連陪爬的porter是連英文都無法溝通的狀況。可是這次不一樣,又加上我們遇到天候不佳登頂,使得我在整路上有好幾次必須跟嚮導溝通、讓他了解我的狀況,若我們彼此無法了解對方的疑問,這在小隊的行走上可能會比較麻煩。


今天的雪地行程,雖然只是小小的暖身,但也真的有累到了,真的幸好隔天是休息日啊~晚上吃飯時問了一下嚮導,我們小隊伍今天登山的狀況與速度,是否符合他的期望、或速度是否還可以。他給我們的答案是:我們小隊的行進狀況算是標準狀況,不算太快、也不算太差,是OK的。這答案默默地有讓我的內心對即將來臨的攻頂日更加安定了一點。


IMG_1938.JPG
山屋旁的廁所,除了底下用水泥稍微固定住外,就是靠旁邊的鋼索,感覺很恐怖...。不過其實這間已經被封鎖起來了,我們實際使用的,是旁邊有三間連棟的廁所(一樣在懸崖邊...XD)


今日行程


行程的軌跡、距離、海拔如下。我們因為隊伍中有人提早撤退,所以嚮導並沒有繼續往上走,只有走到海拔四千五百公尺多,就下山了。一般健行公司的雪地高度適應,有時會走到H4,700M左右(當初我們嚮導好像也是想走到這海拔),查了一下,原來H4,700M是Pastukhov rocks,算是一個地標,甚至也聽說過有人的行程是爬到更高的地方。不過為了避免耗損太多體力,若嚮導想往上爬到更高的地方,也許可以先跟嚮導協調一下,我個人覺得像我們當天只走到H4,5xxM其實也差不多足夠了,畢竟這天還是以高度適應為主、不是為了訓練體力。


起登海拔:H3,847M(山屋)

終點海拔:H4,563M(第三次休息點)
行進距離:約8KM


1111a.jpg
* 今日雪地高度適應行程記錄




1111b.jpg


IMG_1880.JPG


* 附上今日看到Elbrus峰頂的大藍天氣,真可惜為什麼不是今天攻頂啊~天氣超好的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