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大崙頭尾山:故宮文物的萬里流浪記

  • 邱求慧
  • 4,789 次點閱
  • 37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大崙頭尾山是內湖、士林熱門的郊山,路況良好而且交通便捷,如果想要享受青山綠水的山林,並且體會登高望遠的美景,這座山確實是一個輕鬆的好選擇。

外雙溪故宮就位於大崙尾山的旁邊,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大家雖然都知道故宮館藏從何而來,不過很多人不一定知道,這過程中的艱辛和曲折,今天就讓我來述說這寶物萬里流浪的故事吧。

6b2729bd8c209e67722db036af33b460.jpg

從中社路二段的大崙尾山登山口啟登,道路的兩側都可以停車,也可以搭乘255和棕13公車到達,交通算是相當的便利。登山步道都已經鋪設石階,雖然失去了質樸的味道,不過路況倒是相當良好。

13f32c26441e1c6e77820556ca4a5935.jpg

從登山口開始不到一百公尺,遇到一個岔路右轉,沿著比較原始的山徑,很快就可以登上一塊平坦的大岩石,稱為「仙座台山」,海拔321公尺。另外附近還有許多巨石,照片為其中最有名的「摘星石」。

07a8a334c3b36a897ee8f9faf19fdfde.jpg

原始山徑會經過大崙尾山西南峰,然後接回大崙尾步道,沿途偶而看到一些動物造型設施,但都已經破舊而顯得有些詭異,接著登頂大崙尾山,海拔451公尺,山頂有一座涼亭可以休憩,在一旁有一顆三等三角點。

23f8712aacddf94ffeb0837c6b60f1be.jpg

大崙尾山下山接碧山路後,再由「自然步道」上大崙頭山,山頂有一座觀景台稱為「乘風堡」,觀景台的視野極好,有360度的景觀可以欣賞,大崙頭山海拔為476公尺,是編號第8號的台灣小百岳。

18727207dfcbcf36eac200083329e532.jpg

由「森林木棧步道」下山,沿路有錯落巨石的公園、活蹦亂跳的松鼠、豐富的各種樹木,是一條相當優質的步道。然後再沿著「碧溪步道」而行,這一段山路是號稱「台北小溪頭」中最菁華的一段,山徑平緩綠樹成蔭,而且旁邊就是宜人的小溪澗,最後再由「翠山步道」接回中社路的登山口,圖為翠山步道上的士林分局廢棄靶場。

8997a12d0bd93f3a86ae3bf12ea53373.jpg

翠山步道是台北市少見平緩好走又有美麗景觀的步道之一,在黃昏時分可以欣賞觀音山的夕陽,看著逶迤的淡水河,有種江畔歸帆的寧靜,帶點遠山暮色的詩意。

cdb49c66d0a480cb39f7151e6346b8b4.jpg

故宮博物院的館藏大家都知道來自於北京的「紫禁城」,其藏品主要是明清二代皇宮的珍玩,民國成立後,末代皇帝溥儀還住在故宮裡,他心想早晚都會被攆出紫禁城,反正這故宮的寶物原本都是他家的,於是開始背地裡將藏品偷運出宮外,甚至幹起盜賣館藏的勾當,一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北京,終於停止了故宮文物的第一場劫難。

098c58c21a6da7de3f476d61596515af.jpg

溥儀被趕出北京後翌年,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盤點溥儀盜賣或偷運出宮的書畫精品約有1200件,許多遭溥儀賣掉的館藏,輾轉流落到其他國家的博物館收藏,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不過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也絕非高枕無憂,因為才開張不到8年,1933年中日衝突逐漸升高,文物面臨到戰火的威脅,國民政府擔心這些文物遭到波及,於是著手開始規劃遷移館藏。

9b130e44f5c7fab15d149d109c3663eb.jpg

然而要把館藏遷移,卻引發外界很大的反對聲浪,包括胡適、魯迅和徐志摩等人,都認為此舉將造成人心浮動,強烈反對將文物遷離,甚至有民眾組成自衛隊,嚴密監視故宮的行動,逼得國民政府只好將帶頭者逮捕入獄,才得以進行這場號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遷徙。一箱一箱的館藏從天安門被打包運出,經盤點共有13,427箱故宮文物,為了躲避戰火,還非常機密地輾轉搭乘火車,千辛萬苦終於運抵南京。

286ba0a0ee0159d8ba8318241bed7bb9.jpg

沒想到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爆發,南京也頻頻遭到日軍的轟炸,國民政府只好繼續故宮寶物的大逃難,共分成三批陸續遷移到四川,其中第三批就在日軍大舉進攻南京前幾天才全部運出,驚險地躲過一場浩劫。不過運出南京也不代表就安全了,有一輛運送的火車遭日軍轟炸,在火海中勉強逃離,另有一次文物曾暫放湖南大學圖書館,才剛運走建築物立刻被日軍夷為平地。就這麼神奇地,故宮寶物遇險許多次,但是每次都化險為夷,圖為當年很艱難地用卡車遷運文物的照片。

f359f5839b6c146b4750b08988a48e39.jpg

好不容易等到對日抗戰勝利,國寶終於可以逐批運回南京了,沒想到才沒過多久,國共徐蚌會戰爆發,戰火又逐漸危及文物的安全,於是在1948年國民政府做出重大決定,計劃將文物運到台灣,但是由於戰事十分緊急,船艦運量又有限,最後國民政府只能挑選了2972箱的文物,也就是所有故宮文物的22%,搭上軍艦運往台灣。這艦艇本來是要搭載逃難的軍民,因為改為載運故宮文物,於是數千乘客無法上船赴台,人生的命運從此殊途,圖為負責押運第一批故宮文物遷台的「中鼎號」。

9ec689b4e9d5fef820288b2f5e8ba23c.jpg

文物運抵基隆港之後,正愁著不知道要將這些館藏存放何處時,正巧台中糖廠廠長是負責文物搬遷主管的同學,而且考量台中天氣也很適合文物的保存,於是這些無價之寶,就協商存放在台中糖廠的二座倉庫內,照片就是當年的糖廠倉庫。其實這一段將珍寶暫放破舊倉庫的奇聞,在我小時候就有聽過家父講過,因為那時家父就在糖廠任職,而我國小時期也曾在台中糖廠舊宿舍區住了6年。

12ae481006a59a9001efc6f3f3d287f1.jpg

很快地當局就發現將寶物放置在市區倉庫內,並不是一件太安全的事,於是大家開會討論,認為應該要將文物藏放在山區較為安全,經過一番的探查,終於擇定霧峰「北溝」的山麓,但是北溝根本是一個荒郊野地,只好在山區整地興建庫房,另外基於防止可能的砲火威脅,也在山區挖掘山洞,將存放在台中糖廠的館藏都遷移過去,圖為當年興建的北溝故宮庫房。

200d5acecc6bea0fc666b70454f76051.jpg

雖然環境不算理想,但是北溝故宮仍很盡責地,從1957年開始對外展出,第一個月就吸引了二萬人爭相參觀,同時也招待了許多重要外賓,例如泰國國王蒲美蓬、伊朗國王巴勒維等人,做了很好的國際外交工作,甚至曾經將文物送往美國五個城市巡迴展出,讓成千上萬的國際人士觀展,在那個顛沛的年代,北溝故宮的存在讓民眾凝聚了共識,也擁有了希望。

63c0c0731d57fa74d50f72126f4623e2.jpg

這批珍寶隱身於中部山洞內的傳奇,總共持續了15年之久,隨著日久年深,當局又體認北溝的保存環境仍不夠完善,展出的空間也過於狹隘,便著手評估更長久的保存地點,最後找到台北外雙溪的土地,經費不足之處,也獲得3000萬台幣的美援支持,終於開始興建新的故宮。

e8f57672efdca10eb1cfb58f4656d3d9.jpg

回顧這故宮文物的保存史,北溝也擁有一段不可抹滅的記憶,因為北溝的存在,才串起這故宮文物歷史的重要環節,但是北溝故宮寶物遷走之後,雖然在1990年曾成立「台影文化城」,使北溝暫時保有些許的風光,但園區卻不幸在921大地震中毀於一旦,自此北溝逐漸走入蕭條落寞,令人唏噓不已。圖為當年人潮洶湧的台影文化城。

803d94db9b21928135f52fc1cbd09de2.jpg

1965年外雙溪故宮的建設完工,並於年底正式開幕,這些寶物終於在台北有了安頓的家。或許是主事者的細心籌劃,也或許是無法解釋的好運和奇蹟,經過數千公里的旅程,這些文物竟然幾乎毫髮未損。外雙溪故宮博物院開幕之後,吸引大批遊客人數的參觀,一躍成為世界知名的博物館。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外雙溪故宮。

3d55682a61e972ce894b45f9225b7784.jpg

已故前故宮副院長「莊嚴」的家人曾經在1999年拜訪南京博物院,原來還擔心被不客氣地對待,沒想到該院徐院長卻說:「當年你父親他們把文物運到台灣,並且保存得那麼好,真是了不起的功勞啊!」人們有幸還可以觀賞到這些文物,殊不知是透過多少人的努力,歷經無數辛苦的旅程,甚至賠上了多少條性命才能避免文物毀於戰火。姑且跳脫兩岸歷史糾結的因素,為人類的文明保留下珍貴的遺產,確實是值得慶幸和驕傲。

d818de7916032a84ddb80fd63ec13ca1.png

開車途經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後,沿著至善路二段,右轉中社路一段上山

中社路二段大崙尾山登山口->仙座台山->大崙尾山->親山拓印打印台->碧山路->大崙頭山自然步道->大崙頭山->森林木棧步道->石頭厝->碧溪步道->翠山步道->中社路二段登山口

7.11公里,爬升454公尺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