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大塔山:找尋台灣雲豹的蹤跡

  • 邱求慧
  • 6,650 次點閱
  • 42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大塔山是阿里山脈的最高峰,同時也是鄒族人的聖山,鄒族人相信善良的人死後,靈魂會回歸到大塔山,至於惡人則會魂歸小塔山。如今的大塔山已規劃有完善的登山步道,風景也極為壯觀秀麗。

大塔山過去還曾是「台灣雲豹」的棲息地,這種稀有動物雖已經在台灣消失了近40年,但是卻沒有被宣告滅絕,這一天我要登上大塔山,試著找尋台灣雲豹的蹤跡。

99d4e7ceca22f565d045af5997b4a0a4.jpg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設立於2001年,位在嘉義縣的東部,是台灣最有名的風景區之一,日本時代為了開發林業資源,於1906年開始建設「阿里山林業鐵路」,除了從嘉義市通往阿里山的主線外,另鋪設有神木線、沼平線和祝山線等數條支線,是國家級的重要文化景觀。

6d3962583588201bea5fad9709a29786.jpg

攀登大塔山的起點在沼平車站,從阿里山車站步行到沼平車站約30分鐘,也可以考慮搭乘沼平線火車,單程車資為100元,由於阿里山林鐵過去受921地震和多次風災破壞,導致部分支線嚴重毀損而停駛,所以有機會搭乘一下碩果僅存的百年老鐵道,倒也是一種特別的經驗。

18e31e73e9a6e6563d33f11fa1d40b4e.jpg

從沼平車站先沿著鐵道旁登山步道而行,約走一公里多,過了祝山線的叉路口後,再由大塔山登山口啟登,步道全程為1.7公里,大約要上升3百多公尺,不過邊走邊欣賞杉木和紅檜林的雅靜,倒也忘卻了登山的疲累,山徑是以木棧道布建並輔以鋪設碎石,走起來相當舒適。

8dda42eea037e44944c70dc32dd4fb15.jpg

途中有一個「二代木」的景點,橫躺的樹幹是樹齡大約一千年的紅檜,因為死亡而倒伏在地上,之後大約又過了二三百年,有紅檜的種子飄落在老紅檜的殘幹上,正好利用其養分而長成新一代紅檜木,形成很特殊的二代傳承檜木。

ba04d7755e598bd8957b3bb34255eca0.jpg

大塔山海拔2663公尺,同時也是小百岳中的最高峰,有著360度的極佳視野,可惜今天雲霧繚繞而展望不佳。日本時代這裡是台灣雲豹的棲息地,在台灣博物館內有一具雲豹的標本,就是在1923年於大塔山捕獲的,不過到底山林裡是不是還有台灣雲豹存活著,始終還是保育界最大的謎團之一,今天我就來和各位談談台灣雲豹的歷史。

343b76c240bd20c8f92d436605741698.jpg

早在1772年,有一位清朝的官員名叫「朱景英」,被派到台灣擔任「理番同知」,前後歷經三年,他的足跡踏遍台灣各地,並將見聞寫成「海東札記」一書,其中就有記載:「艾葉豹,斑駁可觀,製裘者重直購之,然亦粗重不堪曳婁」,這是文獻上對於台灣有一種豹的最早的記載。

fbac042a096f1a0500b28752eb0101d7.jpg

那究竟什麼是「艾葉豹」?根據1578年的「本草綱目」記載,「其紋如錢者,曰金錢豹,宜為裘。如艾葉者,曰艾葉豹,次之。」其中金錢豹就是現今的「花豹」,至於朱景英記載台灣「艾葉豹」又到底是什麼生物?據推測很有可能就是「臺灣雲豹」。

e5f6bce3cbbc5ce8e9a9426aa7199d00.png

臺灣雲豹最早有正式的科學紀錄,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英國的外交官,名字叫做「斯文豪」,他曾被派駐擔任打狗(今高雄)的領事,在台灣任職的期間,他調查了臺灣的自然生態,並在許多學術期刊中發表文章,其中以鳥類研究最為突出,目前臺灣已知鳥類的三分之一,還有台灣黑熊、臺灣雲豹等哺乳類,都是由他首先進行科學紀錄。

d7d678be07a37696a060ea93faac5123.jpg

臺灣雲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學文獻記載,是在1862年的「倫敦動物學會集刊」上,斯文豪發表一篇「福爾摩沙島上的哺乳動物」的文章,文中描述台灣雲豹皮毛常被原住民拿來與漢人交易,斯文豪雖只有看過其皮毛,但他認為由於台灣雲豹的尾巴較短,應該可以視為是新的物種。圖為1862年大英博位館的專家依據斯文豪的毛皮和敘述,所畫出臺灣雲豹的圖像。

471d81fa0a1050e0dcec73427e10c57b.jpg

斯文豪的另外一篇論文,隨後於1870年發表在同一期刊,這篇文章斯文豪修正他的之前的觀點,他從頭骨和標本中判斷,改宣稱台灣雲豹是一種雲豹的亞種,公獸的身長71公分,尾巴長則為58公分,皮毛為暗黃色帶著黑色的斑點,另外也提到母的臺灣雲豹皮毛色彩較淡,至於幼獸則長滿毛茸茸的細毛。

d67798cb396b61cfc216d508817c42ec.jpg

到了日本時代,台灣雲豹仍舊活躍在森林中,但是被改稱為「高砂豹」,有一位博物學家名叫「鹿野忠雄」,是一位高中時期就很有名的天才動物學家,1925年他曾來台就讀高中,並於1934年獲台灣總督府邀請擔任研究員,曾經提出台灣高山冰河的理論,震驚了當年的日本學術界,另外他在昆蟲、動物和原住民族等領域,也有很深入的研究成果,也發表過不少台灣雲豹的論文。

a9b63070cd329bf4696c81a9ca61d823.jpg

鹿野忠雄研究指出,臺灣雲豹全島均有分布,但是以南部和東部較多,喜歡捕食台灣獼猴,個體身長可達1.8公尺,此外原住民把台灣雲豹的皮毛視為尊貴的象徵,只有頭目可以穿在身上。圖為鹿野忠雄的論文「台灣產哺乳類の分佈及習性」,發表在1930年「動物學雜誌」中。

bfa9773571f6d560063734b9d1b502e5.jpg

1932日本動物學者「高島春雄」也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刊載了二張雲豹的照片,一張是在埔里捕獲雲豹的照片,另一張則是在1923年在阿里山「大塔山」區捕殺後,做成標本的照片,該標本後來也送至臺灣博物館收藏。圖為高島的文章「臺灣産Felidaeの和名に就いて」(關於台灣產貓科動物的日文名稱)。

e9c988bd21dabf95d9afc603647a1735.jpg

1937年又在花蓮瑞穗「嘉羅蘭山」區捕獲3歲台灣雲豹雄豹和雌豹各一頭,台北圓山動物園獲知消息後協調購進,成為圓山動物園的鎮山之寶,由於這是第一次由動物園豢養臺灣雲豹,成為當時台灣轟動的大新聞,因而吸引大批的遊客前往參觀,圖為1938年在「旅行與運輸」雜誌上,刊載台北圓山動物園的介紹,其中臺灣雲豹(高砂豹)和帝雉都列為台灣特有珍稀動物。

450b0b12d58ea6298e90757595e04e09.jpg

由於生長的棲地受到破壞,再加上人類的獵捕,台灣雲豹的數量越來越少,最後一次野外雲豹的紀錄出現在1983年,當時在一個南大武山原住民的陷阱中發現了一隻已死亡的幼豹,雖然2000年圓山動物園曾經擁有一隻雌豹「雲新」,但那是由東南亞走私並遭海關沒收的雲豹,並非真正臺灣雲豹,雲新也已經在2018年壽終正寢。

423219b96259efb094b692228ce677df.jpg

從2001年開始,屏東科技大學和農委會,在南部的大武山和中部的山區,裝設了600個以上的自動照相機,不過經過13年的拍攝,卻始終不見雲豹的蹤影,於是參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在2014年宣布台灣雲豹已經滅絕,不過,農委會還是將其納入第一級「瀕臨絕種」動物,充分反映台灣各界不捨得將之除名,深切期待台灣雲豹還未真正滅絕。

4326dc955988066c938ffc9ed96541a4.jpg

2018年6月台東縣阿塱壹部落巡守隊人員表示目睹台灣雲豹的蹤跡,雖然沒有拍下照片,但是據稱有6個人親眼看到,臺灣雲豹的下落又引起台灣各界的重視,消失已經近40年的美麗生物,到底是否還存在台灣的山林裡?此刻的我沒有答案,但是我相信倘若人類可以不再濫墾山林,讓雲豹能夠有更多的棲息空間,相信總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在山林裡和台灣雲豹美麗邂逅。

f83fc7d772276491488d72c84ff245b6.jpg

阿里山車站->沼平車站->十字分道->塔山登山口->二代木->大塔山->原路回程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