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阿里山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原先被認為與臺灣山椒魚(Hynobius formosanus)為同物異名(synonym),後來經過遺傳方面的證據及形態上的特殊性被證實為獨立種。習慣棲息於高海拔針葉林或闊葉林底層、溪流附近等潮濕處。屬夜行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但由於數量稀少,多數習性不詳。繁殖期在冬末春初,為體外受精的種類。

126468a246948fead976695408fa4a14.jpg

阿里山山椒魚 Hynobius arisanensis

科名:山椒魚科

保育等級:Ι瀕臨絕種

形態特徵:

體型細長,全長約為11公分,成體軀幹約5~6公分。尾部呈棍棒狀、身體外表光滑,顏色為咖啡色或淺褐色,除了頭及肋間溝區之外,全身均勻密布小的黃色腺點,體背及側面有時會有白色小斑塊。頭部較小,扁平狀,吻端鈍圓,外鼻孔近吻端。眼大而突出,位於頭部前側約三分之一處。耳腺略為顯著。四肢長,指趾亦長,前後肢在側壓時前後趾會接觸。第二指最長,第四指最短,後肢五趾,第五趾最短,有些個體退化成小突起狀。尾略短,圓筒狀,後方1/3側扁,末端尖。

生物習性:

阿里山山椒魚原先被認為與臺灣山椒魚(Hynobius formosanus)為同物異名(synonym),後來經過遺傳方面的證據及形態上的特殊性被證實為獨立種。習慣棲息於高海拔針葉林或闊葉林底層、溪流附近等潮濕處。屬夜行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但由於數量稀少,多數習性不詳。繁殖期在冬末春初,為體外受精的種類。

棲地分布:

牠的棲地非常多樣,從高山寒原至遮蔭密布的常綠林底層,通常在溪流、冷泉及滲水處附近發現。白天時,個體躲藏在石頭或朽木或其他遮蔽物下。阿里山山椒魚分布在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及阿里山山脈,海拔約1,800至3,800公尺。已知最北分布點為丹大山,最南為北大武山。目前則在玉山國家公園中有發現紀錄。

保育現況:

阿里山山椒魚的族群遍布阿里山與玉山高海拔山區,在玉管處委託辦理的〈氣候暖化對玉山主峰附近山椒魚族群可能影響之探討和監測〉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於玉山圓峰樣區發現阿里山山椒魚的卵,這是過去在阿里山地區研究史上從沒有過的紀錄,是臺灣生物史上的首度發現。臺灣山椒魚的繁殖都是在冬天或早春的低溫下進行,高山積雪之雪融滲水是牠們首選的繁殖場所,如果高山沒有積雪,山椒魚將喪失適當的產卵地點,故氣候暖化對山椒魚的衝擊非常嚴重,長期監測資料的收集可提供暖化後果的警示及保育的依據。

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