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崗環形步道\頂山-石梯嶺步道\冷擎步道\磺嘴山步道(屬生態保護區需申請進入) |
■ 野化水牛注意事項
擎天崗草原自清領末期及日治時期以來便是牛隻放牧的重要場域,日治時期將擎天崗、七股山、磺嘴山、石梯嶺及頂山等區域劃設為「大嶺峠牧場」,實施耕牛寄養制度,極盛時期約有1,600 頭牛寄養於此,當時為放牧引進栽植的牧草種類以類地毯草為主,便形成以類地毯草為主的草原景觀。隨著農業機械化後放牧產業逐漸沒落牛隻數量大減,草原植被逐漸演替為以芒草及假柃木為優勢組成植物社會,灌叢及小喬木也相繼由谷地開始拓展,形成類地毯草原與灌叢喬木鑲嵌的特殊景致。
過去牧場時代的寄養水牛在現地繁殖,有些未被帶回的水牛在擎天崗、磺嘴山、頂山-石梯嶺一帶自然繁衍,現已形成3群的無主野化水牛群。本處為維護人牛和諧避免衝突,109年已於遊客密集的擎天崗環形步道之中央步道段施作完成安全圍欄560公尺,並圈圍中央步道旁第一與第二休憩草坪區供遊客休憩使用,以區隔遊客與野化水牛的活動空間,請勿驚擾、觸摸、逗弄牛隻,拍照勿用閃光燈,寵物應繫鍊避免靠近驚擾牛隻,在擎天崗中央步道等設有圍欄區域請勿跨越或跨坐欄杆。
出了圍欄區進入草原區的步道上已無圍欄保護,即有可能遇到野化水牛,野化水牛已非馴養家畜具有攻擊性,尤其於發情期(母牛排卵期,全年並無固定時間)成熟公牛間常為爭奪交配權打鬥追逐,奔跑追逐過程中發生過遊客遭衝撞受傷情形;在擎天崗環形步道(中央步道以外)及冷擎步道之擎天崗草原段有機會遇到野化水牛擎天崗群;在頂山-石梯嶺步道的金包里大路城門至風櫃嘴段有機會遇到頂山-石梯嶺群;在磺嘴山步道有機會遇到磺嘴山群,在出圍欄區域處皆已設置提醒具危險性牌示,請遊客應詳閱牌示內容並注意野化水牛動向,勿擅離步道並至少與牛隻保持20公尺(約2輛巴士)的安全距離的安全距離;於水牛出沒熱點設有避牛樁,步道上如遇到牛隻請靜待牛隻通過,如遭牛隻追逐請善用避牛樁躲避,以確保自身安全。
■ 遇見臺灣獼猴請遵守「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原則
依據科學家研究,臺灣獼猴可能早在50萬年前就出現在臺灣了,廣泛生活在臺灣全島的天然森林環境中,森林裡有許多牠們愛吃的食物,如各種植物的果實、葉片及嫩枝芽等等,也會補捉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來補充蛋白質,森林中有著豐富的食物供應臺灣獼猴世世代代繁衍,並不需要人類餵食。
餵食對臺灣獼猴最明顯的影響是改變牠們原有的覓食習性,在馬槽附近陽金公路兩側,常可見到臺灣獼猴蹲在路旁等待好奇民眾接近,若有民眾搖下車窗意欲餵食,即會吸引整群大小獼猴不顧安危靠近,或在道路上撿食民眾遺留的食物,甚至將公路當成嬉戲場地,在路面追逐玩耍。而陽金公路往來車輛極為頻繁,對獼猴及用路人的安全均造成威脅。習於餵食的獼猴會降低對人類的戒心,進而為了搶奪食物產生攻擊性。另一易受人忽略的風險則是人猴共通傳染病,例如皰疹B病毒、狂犬病、結核病及寄生蟲等,都有可能在餵食過程中受到感染,嚴重時將造成人類死亡。
為了減低這些人猴衝突狀況,停止人類餵食是最重要的方法,裁罰餵食民眾是不得已採取的手段,本處將與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四大隊持續加強巡邏,並進行蒐證處分,冀以透過法規規範加強「禁止餵食臺灣獼猴」的觀念及喚起民眾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同時達到減少生態衝擊、維持環境衛生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