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9/12/01
-
回程日期2019/12/01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台灣六種原生〖槭〗:你賞的楓紅是什麼槭?
完整版:台灣六種原生槭彙整
FB:【好野遊 賞台灣】
台灣幾個著名植物季節:
春天就想到櫻花季、杜鵑花季,
春夏之間四五月就想到高山杜鵑花季、和官方催生的桐花季,
而秋天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楓紅。
台灣原生「槭」有六種:青楓、台灣掌葉楓、三角楓、尖葉楓、樟葉楓、台灣紅榨槭。
這六種原生「槭」當中有四種會出現秋天楓紅:青楓、掌葉楓、紅榨槭、三角楓。
其中的「青楓」生長海拔範圍很寬廣,低海拔到中海拔區域都可以看到青楓身影,所以「青楓」楓紅也是最常見到的楓紅美景。
而「台灣掌葉楓」、「台灣紅榨槭」只會生長在中海拔區域,
所以要到中海拔山區,才能欣賞到「台灣掌葉楓」、「台灣紅榨槭」楓紅。
像是著名的福壽山農場松盧就是人工種植台灣掌葉楓和青楓的楓紅而聞名。
(福壽山農場有不少外來種植物,這些漂亮楓紅是不是都是台灣原生種,個人也不太確定。)
而「台灣紅榨槭」比較少人工種植,所以要到山區步道,像是〖合歡溪步道〗才會看到台灣紅榨槭楓紅。
至於「台灣三角楓」,數量少,不太容易見到野生的台灣三角楓,要很幸運才會看到台灣三角楓楓紅。(個人也只有在福山植物園和福壽山農場看到翠綠的台灣三角楓)
要特別提一下,「尖葉槭」雖然不會出現秋天落葉楓紅,不過,「尖葉槭」初春嫩芽是另外一種鮮豔有朝氣的紅色,在初春時節,可以特別注意一下尖葉槭的嫩葉楓紅。
備註:
尖葉槭目前有兩種:大屯尖葉槭、川上氏尖葉槭,有些資料說這兩種尖葉槭是同一種,有些資料則是說:大屯尖葉槭是川上氏尖葉槭的亞種,目前還不太確定哪一種說法正確。
大屯尖葉槭分佈在七星山、大屯山山區。
川上氏尖葉槭分佈在中海拔山區。
目前整理拍攝的「槭」相簿:
- 相簿:【植物彙整】槭
- 相簿:〖槭彙整〗:台灣掌葉楓(著名楓紅)
- 相簿:〖槭彙整〗大屯尖葉槭(初春嫩葉紅)
- 相簿:〖槭彙整〗:青楓(著名楓紅)
- 相簿:〖槭彙整〗:台灣紅榨槭(中海拔楓紅)
- 相簿:〖槭彙整〗:台灣三角楓(難得一見楓紅)
- FB:【好野遊 賞台灣】
- 【台灣掌葉楓】
槭要出現漂亮的楓紅,需要氣溫夠低的環境,中高海拔區域,容易遇到低氣溫環境,楓紅也就特別漂亮。生長在中高海拔的台灣掌葉楓、台灣紅榨槭,就還蠻容易出現漂亮楓紅,著名的福壽山楓紅就有許多「台灣掌葉楓」(「掌葉楓」葉子七裂,和葉子五裂的青楓很容易分辨)。 - 【台灣紅榨槭】
相對於青楓、掌葉楓,比較少人工種植台灣紅榨槭,因此也比較少以「台灣紅榨槭」楓紅聞名,如果可以在一些山區步道遇到一整顆樹叢都是漂亮楓紅的紅榨槭,算是蠻幸運的。 - 【青楓】
台灣低海拔區域就需要等低氣壓的寒流襲來,低海拔的槭才會開始出現漂亮楓紅,其中最容易見到的應該就是青楓楓紅,青楓應該是最常見的台灣原生槭,青楓分佈範圍和海拔很廣,平地低海拔也很容易看到,一般低海拔山區,像是七星山看到的楓紅多半是青楓。 - 【三角楓】
生長在低海拔北海岸的三角楓,不太容易遇到氣溫低的環境,所以三角楓的楓紅其實只是在落葉前,綠葉中出現些許紅色,並不是很明顯。
樟葉楓、尖葉槭,這兩種槭都是不會出現楓紅的原生品種,樟葉楓終身都是綠色,而尖葉槭的嫩葉會出現鮮嫩紅色,和落葉前楓紅辭幕豔紅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個人還沒有拍過【樟葉楓】)
以下整理幾個明顯特徵差異:
台灣原生〖槭〗特徵
分辨方式一、〖葉子型態〗
- 七裂:【掌葉楓】。
- 五裂:【青楓】、【紅榨槭】。
- 三裂:【三角楓】、部分【尖葉槭】、【紅榨槭】。
- 無裂:【尖葉槭】、【樟葉楓】。
「青楓、掌葉楓、三角楓、尖葉楓、樟葉楓、紅榨槭」台灣這六種原生「槭」,「葉子互生、翅果」是基本的兩種型態,因為葉子形態差異非常大,擺在一起其實還蠻容易辨認的。
以最相似的【掌葉楓】、【青楓】來說,葉子七裂就是【掌葉楓】、葉子五裂就是【青楓】。
【紅榨槭】大部分是五裂,不過葉子型態和【青楓】差異頗高,所以不太會混淆。
葉子三裂的槭有三種:【三角楓】、部分【尖葉槭】、【紅榨槭】。
這三種槭的葉子長寬比差異頗大,尚容易分辨。
【紅榨槭】
【紅榨槭】葉子比較圓寬,和【尖葉槭】一樣有著明顯鋸齒邊。
【尖葉槭】無裂和三裂幾乎各佔一半,目前拍到的【大屯尖葉槭】有不少三裂葉,同一株同時會有無裂和三裂葉子。
下面這張:【大屯尖葉槭】嫩葉。
下面這張:【大屯尖葉槭】成熟葉子。
下面這張是在「二萬坪車站」拍的【尖葉槭】(也許是【川上氏尖葉槭】,不太確定
【三角楓】的葉子很獨特,雖然是三裂,但是非常像鴨蹼,不會和其他五種槭混淆,只是【三角楓】分佈範圍小,單獨遇到【三角楓】,反而不會聯想到是槭。
(備註:有時候【三角楓】裂葉得有點像楓香,這反而困擾,需要以翅果、葉子互生來分辨)
分辨方式二、〖生長海拔〗
下面這張是【紅榨槭】。
下面這張是【尖葉槭】。
這兩張葉子都是三~五裂、都有著著圓胖比例、也有鋸齒邊,實在非常相似。
第一張是在2800m海拔的【鹿林山】附近拍攝,第二張是在600m海拔的【耳空龜山】附近拍攝。
【尖葉槭】生長海拔:1500~2600m。(【大屯尖葉槭】分佈在北台灣低海拔地區)
【紅榨槭】生長海拔:1800~2800m。
在中海拔的二萬坪車站拍到的【尖葉槭】,非常狹長,和大屯山區的【大屯尖葉槭】差異很大。
分辨方式三、花序
目前只拍過兩種槭的花,【青楓】花序:聚繖花序、【大屯尖葉槭】花序:總狀花序。
兩者差異大,算是容易分辨。
【青楓】花序:聚繖花序
完整版:台灣六種原生槭彙整
FB:【好野遊 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