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重遊 2019 嘉明湖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沈澱了幾天,一回來就得投入忙碌工作,總覺得無法下手寫這個心得,可能是心還在山上...。
不知道這場算不算可以列的上2019年度盛事,畢竟一場工作假期鬧上各種新聞或是抗議一堆的,我想應該不太多,這場有幸參與的手作步道活動,感到榮幸萬分。這次爭議,活動時間應該也是有關,畢竟剛好有幾天重疊端午連假,而那是一條熱門登山路線,山屋床位實在很搶手。
篩選後這回有各行各業的人齊聚,17名志工、6名千里步道人員、4位台東林務局同仁、3位廚工、1位工作站人員、1名向陽山屋管理員、1名嘉明湖避難小屋管理員,另外默默幫忙的可能無數,所以一個活動的完成,絕非易事。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夥伴、老師和工作人員,大家都辛苦了!
曉徵 | 凱琳 | 芸姿 | 文老師 | 嘉智老師 |
佳利 | 朝政 | 子惟 | 許導 | 雅娟 |
正元老師 | 淑君 | 小葉 | 素芬 | 高帆 |
孟薇 | 瓊文 | 賀婷 | 仲傑 | 彥如 |
恆之大哥 | 于盟 | 佳翰 | 堅睦 | 庭鈺 |
鉅哲大哥 | 沛彣 | 老總 | 惠英姐 | 煜哥 |
熊爸 | 玠江 | 輝輝 | 廚工三人 | 高山協作 |
這次還十分幸運的,是剛好遇到時機,手作步道界如神般的存在-伍神剛好也要和師母上山,而且還能有幸看到上邊坡駁坎的施工。
那天,笑容可掬的伍神和師母降臨
立馬投入工程
挖掘、選好石頭基床、一出手放入適當石塊,已經有無數累積的經驗直覺讓施作時順暢無比。
這個活動讓我們齊聚短短五天,包括進行步道維護的工作與一路前進要到嘉明湖畔,憑著一股傻與熱情,經過向陽山屋、黑水塘、向陽名樹、避難小屋、嘉明湖,折返後完成這個活動,雖然第三天開始天氣不佳,狂風大作,霧氣迷濛與雨水不歇,雖然有些許遺憾沒能一窺嘉明湖的寶藍色湖面,我想這也是老天爺為了要讓我們更加了解這條步道的問題吧.
- 你為何而來?找回自己的樣貌
從池上車站接了我們,印象中到工作站已近中午,所以一到先發便當,順便讓大家互相認識一下.主要詢問的問題大概就是你期望在這次工作假期能獲得些什麼?很有意思的是大家的回答有相似點的大致上能分成兩點,分別是:
- 希望能充電,讓心靈獲得救贖
- 評選標準為何
官方有給予幾點評選標準,像是高山經驗或是勞動經驗之類的.說實在的,已經回來的我,或許也還是不知道入選的標準,但是我覺得想參與的人可能要想想是否能接受五天無法使用都市設備盥洗甚至無盥洗的生活,再來是身體上是否能負荷,還有懷著單純的心.我想了想我們被選上大概是老天爺的安排,再來就只想到的或許這些人都是一群單純被風景吸引來看嘉明湖,然後雖然沒學過什麼工法理論卻願意拼命努力完成任務.擁有在這個時代,“熱情”是最欠缺的東西,對生命的熱情往往會逐漸消磨在人生時光中,而這短短幾天的山中歲月,我看到的是一個對自然步道的熱情,對自己工作的熱情與渴望,還有人與人之間最單純的來往.這些,或許就是都市人失去的.
- 一開挖就要做完
除了人在這條路上找尋自己的樣貌,嘉明湖步道或許也是在損傷與修復間找到它的美,這次在做工程,學到幾件事情,像是:
- 千萬不可挖東牆補西牆,工事範圍會不小心就擴大了
- 團隊合作的力量大於個人力量,沒有互相幫忙,超人也會疲於奔命甚至受傷
- 適才適性,就像在尋找適當石頭拼出路或是砌牆,每個人的價值在工作中自會一一展現
- 為了自然生態為了路過的登山客,任何工事都要小心謹慎
這些看起來很常見的道理,在這次手作步道時,我深深體驗到小細節的重要性,
簡單記錄一下我們這組這次做的工程大概有下列幾點(其他組的夥伴工區更大更辛苦,這裡僅以工法舉例說明):
橫向截水
浮築路
砌石駁坎
路平專案處理
去除路面凸起石頭,回填土方
過溪石頭重新安置
不管是鋪面處理、石階、邊坡砌石、截水溝⋯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習觀察」,除了技巧的熟悉,要做之前必須先通盤了解什麼動作最適合解決現地問題。
[邏輯思考]
發現問題》提出方案》評估方案》解決問題
如:有一次是在4.2k處在做橫向截水,因大雨整條路原本是有小水流竄,但一從截水點挖溝,水就自然導開。
又如在山上做浮築路,好像在玩拼圖,考慮石頭的型態適當與否,還有嘗試找到最合適的擺放位置方式。
所以,我想,這個道理就說沒有絕對的適合,而是相對適合吧。
- 在強風吹撫身體勞累之際,或許能找到生命意義
之前在看西班牙朝聖之路影片時,就有提到生命的考驗,我覺得這次走嘉明湖,山上狂風吹拂,在安全無虞之前提下,走在步道。灰矇矇的世界,無法分散身體被擠壓的疲倦,但是很奇妙的,自動通過標的物,就像界線的樹門,要穿過它走去嘉明湖,好像不同領域的洗禮,而意志力也在這去回之際變堅強。
雖然這次沒能看到嘉明湖,但是還是有不同的風景,期待下次再訪嘉明湖.
謝謝大家
裝備檢查與打包練習
要上山,除了個人身體要照顧好,裝備的準備十分重要,我這次是第一次要在山上過五天,很新鮮但是也有點茫然,想說到底要怎麼收?
而且這次還不是單純的爬山行程,如何兼顧步道維護工作和個人爬山所需物品,成為頭大問題。
行前出發的最終行李大致收拾如下圖:
這裡簡單檢討:
- 最嚴重的問題是睡眠裝備,因為這次一直掛記著要輕量化,也輕忽了高山氣溫下降後的溫度,即使已經增加我平時就會使用的睡袋內襯,體感溫度依然不夠,所以這次睡的沒有之前快活。
- 帶雨鞋等裝備,穿登山鞋,山上施工才換,應用與發揮功效的時間不夠多,1千多克的裝備用不到兩天的機會,有點浪費。
- 糧食計畫這次沒有多帶爽糧算是剛好無浪費,但餐具應用感覺可改成一隻全包的那種。
- 衛生紙以外,可以再準備濕紙巾。
- 排汗衣那些在行進衣服和工作服都有想到,但是保暖衣物就只有羽絨外套一件,輕忽了山上的天氣變化,回到住宿營地的保暖很重要,好險老天有保佑。
事件的累積串成生命經驗,篩選精萃的思考會刻劃進入靈魂。手作,就是用雙手的溫度去觸摸維護自然,感謝這次的機會能有參與,悠悠蕩蕩沉醉嘉明湖這條美麗的步道。相信我一定會再次造訪,再來一一細數曾經我們走過的路、做過的步道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