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心中總有個那幾條,那些說打死再也不去但又再度造訪的地方。
人類應該算是天生有自虐與苦行僧基因的特有種吧。
大小劍是一條有點難又不會太難,但有老鳥但新鳥也可以適應的路線。
這樣講好像在講廢話,但沒錯,大叔我就是在講廢話。
簡單說就是一條介於初學者和有點經驗登山者的路線。
大小劍最出名的原因倒不是他們那武俠小說般的美名,而是他們那遠到要你吐,爬到要你哭,渴到要你命的路線。
雖然路上營地不少,包括帆布獵寮(登山口起計3.5K)、推論池營地(登山口起計6.2K),但大多數人仍會咬著牙直接抵達油婆蘭營地(登山口起計約8.3K),這距離還不包括松茂林道的7.3K。
但如果你以為大小劍只是距離遠了點,那真的就是太天真啦。
在第一天你就得陡上1800M的高度(約1500-->3300),從仁壽橋到油婆蘭,這上升的高度絕對讓你魂牽夢縈。
除了這兩點之外,更讓人感到恐慌的是,活水源離營地非常非常遠…
目前唯一一處確認的活水源就是在劍南鞍部下切至溪谷,但這從最近的油婆蘭營地來回常常要花上將近3小時的時間,所以大多人都選擇從推論池將水背上來,或是直接使用油婆蘭池的池水。
既然美其名是池水,裡面所包含的成分自然非常多元化,可能水鹿在裡面沐浴過,也可能在裡面失禁過,總之,山上的池水相對的意義就是:一處礦物質多到超出你想像的水源處。
而油婆蘭池的礦物質更遠遠高過推論池。
如果不是消化能力天賦異稟,或是腸胃天生神力,多數人對於這邊的池子水還是會過濾一下的,畢竟在山上烙賽可不單單僅是肛門鎖不住那麼簡單。
【攀登首日】
將車開到仁壽橋前的停車場後,首先就是得面對台灣高山們常見的前戲,也就是林道。
前往大小劍登山口的林道稱作松茂林道,途中會經過松茂水文站與樂山橋,這段雖然距離不算近,但整體是下坡路段,加上第一天總是大家體力滿點的時候,賞賞花草聽聽鳥鳴,其實這7K很快就到了,大多數人2小內都會完成。
樂山橋是最後的活水源地點,如果真的不想喝咖啡水的人,從這邊就要開始苦力活了。
正式來到登山口,眼前就是口耳相傳路會站起來的『天梯』,看他高聳入天的樣子真的非常壯觀,當然了,壯觀的代價是雙腿對於這段爬升的泣訴。
天梯完後開始進入防火巷,與桃山步道相同,原本用意是將中間闢空,讓兩邊飽含油脂的杉木避免一家烤肉萬家香,但因久久疏於管理,跟上次來時相比草長得更高了,所以現在被人戲稱為『著火巷』。
還沒走到推論山天氣就開始轉壞,霧氣也開始凝聚了起來。
白霧給山者多了一道寒意,但也使山巒間多了份仙氣。
抵達到油婆蘭營地已經是下午5點的事,一趟重裝上油婆蘭,大叔我全身骨頭都快散了。
在搭好帳篷和炊事帳後,總算可以好好吃頓飯休息一下。
隔天可是要前往那遠的要命的小劍山。
傍晚欣賞一下這次行程難得的夕陽雲海美景。
晚上聽見油婆蘭的風呼嘯的聲音,加上趴搭趴搭的下雨聲,對於隔天的行程有點忐忑不安啊…
p.s.大叔閒話,這邊當帳篷請考量一下風向以及固定一定要扎實點,因為半夜炊事帳差點自行先前往小劍山了。
【Day 2】前往那遠的要命的小劍山,不靠勇氣的撤退
從油婆蘭到小劍山足足有6.3K的距離,身為四大鳥山之首,自然要給你一段粗飽,不斷上上下下地讓你開始懷疑人生。
受到大雨的影響,只好將出發時間延後,順便享受一下這次行程唯一的日出。
對,從今天之後我們就開始吃霧吃到飽了。
讓登山者最害怕的往往不是那遙遠的路程,而是那陰晴不定的天氣。
在享受短短的好天氣後,途中又再度開始下起霧雨。
在抵達到佳陽大崩壁前就已經花了我們不少時間,且依照這樣的速度來看一定無法在中午前到達小劍山。
跟女王一起登上佳陽山後,整個山頭早被白霧壟罩,再看看時間,不得不開始認真思考撤退的事。
女王大人眼中仍是放射出那燒死人的射線,一副要去天竺取經的決心模樣。
這時面臨著是否要繼續前往小劍山的抉擇,因為回程一定會摸到黑,而且還會摸到很黑很黑。
身為一位登山軟腿專家的大叔我,摸黑對我而言真的不是甚麼新鮮事,只要哪次腦洞大開,時間沒安排好、走太慢、路上玩太high、走錯路…等等,我都會摸到晚黑。
對於摸黑這件事情,大叔的立場是不排斥。
只要在體力許可且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慢慢走導致的摸黑,大叔到不覺得會比趕路避免天黑的狀況來的危險。
大叔聽很多人說過,撤退需要的是『勇氣』。
但大叔自己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撤退需要的是『坦然的認知』。
到底甚麼事情需要用到『勇氣』?
不外乎是那些對未來不清的事物的動力,在面對不清楚最後結果的情境下,要脫離自己舒適圈的確需要勇氣。
所以『勇氣』代表的是挑戰朦朧的未來,以及準備接受未知風險的準備。
當聽到或看到別人所說、所寫的,付出了很大的勇氣決定撤退,都能感受到那心有不甘的情緒,在無法確認狀況的前題下,忍痛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對於一個像大叔女王那樣攻頂慾望強烈的人而言,遇到這樣需要抉擇的場景屢見不鮮。
可是像大叔這樣佛性爬山的登山者,撤退決定對我倒不是甚麼難事。
這有賴於本身實在是一位不怎麼在意攻頂又體力不好的登山者,對我而言就是該撤就撤。
但這邊就顯示了一個重點,甚麼叫做『該撤』?
撤退的標準與基準是甚麼?
大叔很贊成也很喜歡如台北市長柯P那般,凡事都有一套判斷與執行的標準,遇到甚麼狀況就該做甚麼事,哪怕是在標準的邊緣,超過1分就叫超過,低於1分就是不及,一翻兩瞪眼沒甚麼好爭執的。
這樣的好處是免於參雜到人為情緒,避免受到難以量化的人為感知影響,一切交給數據去決定。
當然我們很清楚,這社會充滿了模糊的空間與灰色地帶,更存在著許多的特例與例外,一套標準並不能完全套用在所有人身上,登山這件事就是如此。
或許是登山者們都帶有點夢想家的特質,這樣具有壯志未酬色彩的撤退『勇氣』確實很有畫面,更能在文章裡或與朋友閒話家常時留下精彩的一頁與難忘的回憶。
但是,人生重要的就是這個但是。
我們撤退總不能老是依靠梁靜茹給我們的『勇氣』吧?
如果哪天這個勇氣是要我們勇往直前,然後這勇氣卻是錯誤的決定呢?
回到大叔自己所說,那個『坦然的認知』吧。
我們都希望自己體力好棒棒,登山好厲害,負重不會怕,摸黑不會『ㄍㄧㄚ』。
但最終得有一個坦然的認知,我們的體能狀況到底為何,這是一個該放在心中坦然面對自己的認知,不要說謊也無須逞強,到了哪界線就該打住。
大叔一直提到標準這件事,希望的是『標準的判定』在『勇氣的抉擇』之前。
也就是說先以『標準的判定』來決定大方向的判斷,『勇氣的抉擇』只在某幾項條件在邊緣範圍時才做考量。
以這次的小劍山來說,其實大叔跟女王都清楚,我們硬是要去小劍山慢慢走一定走得到,但得面臨到天氣不佳、沿路濕滑、回程摸黑、體力可能耗盡。
雖然不代表我們一定會發生危險,但我們所面臨的風險一定相對提高。
如果以一個標準程序來看,一個登山行程要考量的因素不外乎:
- 時間
- 天氣
- 地形狀況
- 體力
- 食物與水
- 避寒裝備
- 經驗
當時我們的撤退真的需要『勇氣』嗎?
大叔覺得一點都不需要,你只需要坦然的認知就好。
當時天氣不佳,沿路濕滑導致移動緩慢,時間也不足,當時裝備更沒有能供緊急避難過夜的裝備,體力夠那還沒事,但如果體力不足回不到營地呢?我跟女王不就一起GG了。
這時就該坦然的認知到,繼續前進所面臨的風險實在太高,實在不需要再請梁靜茹多給些勇氣,就安心的撤退就好。
大叔不否認一篇史詩般的文章確實需要點內心交戰的故事性,『撤退的勇氣』也這樣廣為大家使用,那種未竟的遺憾總能讓人津津樂道。
大叔說呢,登山這件事,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很可能一條性命。
所以我說『撤退的標準』該在『撤退的勇氣』之前。
也就是說,當你面臨使用『撤退的勇氣』與否之時,請再三確認你的風險值是相對低的。
而決定風險值是否相對低的關鍵,就在於『撤退的標準』認定。
請坦然的認知每一件事,因為命是不該留在山的。
好吧,再度拉回到這個主題,怎樣才算是相對低的風險呢?
假使這次的小劍山行程沒有下雨,路途也不濕滑,這時前往所要面臨的只有時間的壓力,風險上只有回程有摸黑的問題,這時再來考量是否要用『撤退的勇氣』吧!
即便女王繼續前往小劍山意願強烈,但這已不是需要勇氣才能決定撤退與否的時刻,而是『這就是該撤退的時候』了,無須懊惱,無須掙扎,這已經到了適可而止的那一刻了。
即便不甘,仍是被大叔強制要求撤退,第二天的行程也僅到佳陽山為止。
這時就可以說,山永遠都在!
【Day 3】銀白之劍-大劍山
第三天起床,老天讓大家享受騰雲駕霧的意志更是堅定,整個營地身處五里霧之中,能見度不超過50M。
往大劍山的路途遠比小劍山好走。
心存僥倖的希望大劍山山頂最終能露出展望,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讓這次的我們享受了銀白無盡的山景。
登山跟人生一樣,哪怕你做了很多的努力也不見得能得到你所想的回饋,我們無法控制每次努力的結果,但我們可以再來一次。
下山每個人都歸心似箭,15K的路程很意外的在6小時就走完。
回到停車處,看看彼此全身泥巴和被悶了三天的異味,不得不說,爬山真是一件自我虐待的優良活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