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鬼湖O型環走-探尋魯凱族巴冷公主傳說 (上集) -黃家小隊之魯凱史地讀行二部曲

  • 黃家小隊
  • 1,856 次點閱
  • 18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4/01/20
  • 回程日期
    2024/01/29
  • 相關路線
    大小鬼湖
  • 相關山岳
    松山越北峰 、南遙拜山 、遙拜中峰 、遙拜山拜燦山屏保岩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大小鬼湖O型環走-探尋魯凱族巴冷公主傳說 (上集)

黃家小隊之魯凱史地讀行二部曲-大小鬼湖O型環走。

巴油溪-他羅瑪琳池-遙拜山-遙拜池-拉戛啦戛池-黛得勒娥池-屏保岩山-松山越北峰出哈尤溪

前言

    小時候,爸媽常念繪本給我們聽,其中有一本「巴冷公主」,述說的是魯凱族人巴冷公主與蛇郎君相戀的故事,情節非常神奇引人入勝。最近,又有個同名的電玩遊戲相當受歡迎,也是訴敘淒美的人蛇戀故事,感動許多玩家。

後來衍生許多版本,不管何種版本,多年來總是讓我們充滿想像與憧憬,想去親眼看一下中央山脈的陷落帶-南南段,那長年圍繞雲霧中的聖湖,還有魯凱族人的聖地-卡利阿拉。

2023年的清明連假,萬山岩雕與舊部落是我們魯凱史地讀行的開端,今年寒假預計走訪巴冷公主傳說,雖然氣象預報說有強烈寒流來襲,但內心已經飛往魯凱秘境,媽媽學校一放假,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想前往探尋了。

參與成員:黃家小隊-老爸(小黃)、老媽、我(阿寶)、德仁阿伯、麗詩阿姨與小松叔叔6員

日期:202401.20-01.29

第0日202401.20(天氣晴)

話說兩年前,我們以學術踏查提出特殊申請,屏東縣政府、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和警政署入山證都核准了,但是當地部落會議死活不肯給哈尤溪出來,所以改走布農族史地-伊加之蕃。今年寒假透過各種管道,終於獲允從大武部落出入。實際走過這一趟,卻希望他們再度堅持,因為這路線實在太硬且危險性高。不過,終究對於魯凱聖湖傳說圓了夢。

一行6人於長治交流道會合,一家快炒店吃完晚餐,摸黑前往大武部落,住宿於民宿,民宿主人是”黑不怒”,漢姓是”歐”。

歐阿伯說他小時候住在山上就聽過耆老講巴冷公主故事,但女主角並非巴冷,而是魯凱族古都米亞家族的貴族女子-林暮阿沙,後來嫁給蛇郎君。這與當地部分族人所言又有些不同,但他強調只有大武部落的故事是真實的,其實都是胡亂改編。不過口述內容也與文化部目前網站資料稍有不同。

2008年新聞曾報導,族人四處陳情,認為族人的故事被別的部落改編,部份族人認為其實這不是神鬼的情愛傳說,而真實是情侶殉情故事,女主角是貴族女子「林暮阿沙」,近300年前,她因為和異族男子相戀而被反對,兩人因而跳湖殉情…故事的傳說有許多種,因為先前沒有文字記載,口傳文學就各自詮釋。

當晚,夜宿簡易的木屋,戶外有巨大鞦韆,輕輕盪著很舒服。有喧鬧歌唱辦活動者,也有一群一群喝茶聊天的客人,都是明日參加哈尤溪彩壁之旅的遊客。

ac202ac99acd5e77dc5d28735469d951.jpg

bce72801abd675df92d55f8ad8a005ab.jpg

簡易小木屋

第一日2024.01.21(天氣晴)

0600起床

0630吃早餐

0700出發前,村長先幫我們以教會型式的中文祝禱,大意是:在主的祝福與照拂下,黃家小隊此趟山行能平安順利。

c5996770276425e5886c9c7228626aa0.jpg

村長幫我們以教會型式祝禱

0750經過哈尤溪的溪底路,有鐵門檢查哨口,溪床平坦好走,村長說每年旱季要花費上百萬的整治費用才得以通行。到了巴油溪匯流口,我們左轉進入巴油溪,再前行幾公里就到了與來布安溪(左側)匯流口,

0809就這此處下車,地圖上標示為[達德勒],就是原大武部落的意思,海拔約680米。舊大武部落距離這裡不遠,要繞過來布安溪往一場山方向。我們目前的路徑應該是當年公主出嫁到他羅瑪琳池的路線。

歐阿伯說他記得以前走到登山口約2.5小時,沒問題的,然後拿出檳榔、香菸及米酒,點燃香菸,用傳統族語向祖靈祝禱,大意為:黃家小隊將要前往傳統領域聖地,希望祖靈與湖神能夠加以庇佑,不受鬼怪侵擾,能夠順利平安歸來。再將米酒依古俗灑向四方。

點我看影片

6e65d6cd38ccd25dea295745662cf37c.jpg

62c7ff4e0f795d60debbcdedda28c91c.jpg

歐阿伯用傳統族語向祖靈祝禱

0845整裝後,告別了村長與歐阿伯,我們朝著右側的巴油溪開始了啟程,左邊是一場山,右邊是朗吾呂山,水面開闊,但溪床綜錯,我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繞著,這裡沒有溫泉與彩壁,無觀光價值,所以未經整理,加上族人禁獵已久,所以仍處蠻荒的狀態。

10a1ef8c12edd2198dcdcb21075783c2.jpg

出發時,老爸請教此一區域除了不要喧嘩之外,有無禁忌和注意事項。歐阿伯:巴冷公主出嫁湖神,與族人分別時說:如果湖濱有熱食,就是他準備給族人的,可以享用;如果是冷食,是妖魔鬼怪的誘惑,千萬不要食用。並強調族人的領域,不要直接叫名字,要叫代號或偏名,以免鬼怪作祟。

我們謹記在心,邊走開始想起大家的偏名來。一開始用職稱,小松叔叔說山上的協作都是以動物稱號居多,如土狼、胡狼或黃鼠狼都有,阿姨的點子最多,沿途幫我們取偏名,看看哪個較適合。

我一開始被稱[肥狼],雖然順口卻不是好聽,後來變成[飛狼],大家覺得還不錯,就此定案。阿姨是Lisa,阿伯是天皇。老媽是奧莉薇,可是不太好記,後來因為沿途常滑落或摔倒,常喊[唉呦為],就成為他的外號。小松叔叔一直聯繫他的民宿與工作,所以被稱為BOSS,老爸本來代號是教授,後來不知怎被稱為[安東尼],爾後9日都用此稱號,也挺有趣的。

一開始我們還想找到不浸濕雨鞋的過溪路,不多久,我們就放棄了,因為溪水淹過膝蓋,我們只單穿雨鞋,脫掉鞋墊和襪子,每過一次溪就要停下來倒水,這樣速度有點緩慢。後來乾脆脫掉雨鞋,直接穿拖鞋行走比較快,不過這樣也比較危險,多少會踢到石頭或漂流木。小心走,沿途有許多奇石與山壁可欣賞,想說2個半小時,應該很悠哉。

275b7e20ba75609479f5773a217b0256.jpg

8d5bcca796956c58fe052fc7f7d7bc53.jpg

1220溪邊陰涼處放飯,已經走3.5小時了,對照航跡走不到一半,後來才知道,歐阿伯從年輕之後就沒有走過這裡了,時間大失準!飯後,我們還在大石上小睡片刻。

7ffc4208219b15f6692eae76f59692ce.jpg

1310出發,繼續走,溯溪途中有一些彩壁,但不是溫泉。

1d3ff3cc867c1e2b059ae6043cfb2ee9.jpg

1420巨大的溪中島,我們從右邊切過,繼續往上走,巨大的河床落差,顯示去年颱風讓溪水暴漲時的水線有多高。

58e8c93445113af1e363e3537fbaa7c6.jpg

1543巨大崩塌。

f0e71eefe8e81e94e9bbae34183c3aa4.jpg

1549右側有幾條黃金瀑布。這趟溯溪踏石路段,每次覺得快要到了,但就是到不了,大家的耐性都快耗盡了。

1630右側上方有一高階河床地,感覺是此行較佳的宿營處,不過對照地圖到登山口還有段距離,登上河床邊繼續走。

ea6f8d328e66341dd6a0a1ec86748e67.jpg

1715到了上切處,老爸往右邊走上去探路,發現傾斜不平整。只得下切溪床,沒想到剛好是紀錄中的登山口位置,海拔約1280米。不多久,大家到來,開始整地拉天幕。整地後還算平整,大家開始炊煮。

cc9626ea2fdb1d1c94c3dba9a8fcb789.jpg登山口營地

飯後煮紅茶嗑瓜子,說笑話。此行葵花子背2公斤,老爸還背3公斤的爽糧(各式餅乾)。架起Led燈條,閃閃亮,應是此路線難得的悠閒景緻。後來因天候不佳以及尊重聖湖等因素,背了9天,居然只用這一晚。當晚,月亮高掛,星兒滿空。

2ff6355015144dcc5534a65319ed892e.jpg

4e28f078abd66231f6552b64989ab186.jpg

第二日2024.01.22(天氣晴轉陰霧,傍晚轉雨)

0500起床

0658出發,天氣還不錯,今日預計要上升1200公尺以上。

0703翻上河階地,往上走,到稜線邊發現老舊的布條,感覺有足跡,陡直往上走。

e5d783b3395ece13a99907d81d3d63cc.jpg

0725瘦稜,沿途出現固氮的豆科植物根瘤,一塊一塊像似馬鈴薯,整趟行程一直到屏保岩山、松山越北峰都能看見,可見這裡環境並不肥沃,欠缺氮素。

e7ed7be2a975c1f9dffd1f9c3a020d45.jpg

0735瘦稜,主要是走在稜線上,林相還算清爽,不像一般中級山那樣阿雜,一路往上走就對了。

d70342d20088e480addcf002fa06c493.jpg

8272a09c553ea5cb652d514f02d5c506.jpg

0812鹿窩

0836陽光透進來,行程美麗的稜線景致。

3d097c4188697b615def47bc6b398456.jpg

0951地面上有熊糞。

1100附近有許多楓葉,滿地楓紅,走來舒爽。

718489c403e7092c214a5791d85a50b1.jpg

楓葉地毯

1200巨石區。

1205左側靠近巨大崩塌處,從山稜一路傾瀉而下。此處可以望見南南段的山頭。

1210進入芒草區。

1214繼續靠著巨大崩塌處邊坡而上。

d008a57a09ad14b04c22ae9cc4326068.jpg

1225布滿松羅的樹林區,意味著我們靠近南南段,之後一直到離開小鬼湖西岸後才又回復乾爽的林相,大約有6日的時間,都是處於潮濕且苔蘚、松羅密佈的魔法森林林相。於此放飯,休息大約30分鐘。

0bcc464997bd424c7f4c9a6c41b60b22.jpg

1300巨木。

1312翻過2345米小山頭,一路就是有幾個小山頭。

1340已經快接上主稜,休息,附近小樹上的苔蘚形成類似園藝造型,翠綠而可愛,但雲霧漸漸壟罩。

3bee0dc022bb4d6b5356e5a94e5a3556.jpg

1410大看天池,類似沼澤,不太乾淨。

31518f231696804ab9eb4842d3e8b25a.jpg

1420接上中央山脈主稜,樹上釘有往小鬼湖的小鐵牌,再過5公尺樹上有往巴油溪溪底的小鐵牌。附近路徑雜亂猶如迷宮。

457b7bee0e15f02d16e7c9a56b0fd5a9.jpg

1426往遙拜池叉路的小鐵牌,我們直行。

8cd5d4f40e0d515cf65e2cec149208c8.jpg

1515路邊陸續出現巨大檜木。

26c53aabae52f7551cd22ae960878c8a.jpg

1524左邊出現巨大岩石,我們已經靠近遙拜山最高點,老爸卸下重裝,決定上去看看,附近樹上傳來一陣清脆鳥鳴聲,好似歡迎我們般。

1536爬上獨立的岩石石塔,類似牡丹神石縮小版。這是遙拜山(2415m)的基點峰,大約3層樓高,需要手腳並用才能登頂,樹根拉點多,小心攀爬安全無虞。

42780ac7f2a9aa634315e30d05d13809.jpg

1d95f269db196227878d095ef400a5db.jpg

有顆二等基石,也是傳說中的聖地-卡利阿拉,可惜雲深霧濃,無法看到紀錄上說的好展望,不過我們虔誠祝禱,希望此行能夠平安順利。老爸說以前縱走採魯凱族柯姓獵人的路徑(人稱「柯氏秘徑」),刻意避開大鬼湖到遙拜山之間,應該就是要繞過這一段聖地,避免驚擾。

1542回到叉路。之後雨霧更大,直接下起雨來,天氣預報今日開始變天,台北有低於七度的寒流來襲,且帶來豐沛水氣。

1645大鬼湖出水口營地,雨勢一陣一陣,趕緊拉開天幕,架好帳篷,我們將兩片天幕結合,一半擋風一半遮雨。

還沒煮好食物,突然一陣驚動,原來是黃鼠狼忍不住,跑來帳邊覓食,阿伯一陣驅趕,才嚇退牠。

c24c5b9923886df35fcd7f74d8675b3e.jpg159c33a0f60d1a049ebd77fe3d183ed3.jpg

第三日2024.01.23(天氣陰陣雨)

早上5點多,依舊雨聲陣陣,湖面朦朧一片,決定留營一天,大家睡到自然醒,我則直接睡到中午。

大鬼湖半掩於雲霧中,只能等雲霧散去的短暫片刻才能欣賞它的美,雨勢時大時小,看來今日遊湖以及東西池的踏訪要取消了。湖濱取水很便利,但湖水稍有淡黃色,看來出水口下的兩池還比較清澈些,但天雨路滑比較危險。

339f174e78a85ab4af9b6e759450bc48.jpg

6224c2141c5ea82d63c2a78d70778f09.jpg

雲霧中的他羅馬琳池

寒風陣陣,雲霧壟罩,我們天幕下煮點心、吃爽糧聊天,這樣度過一整天。老爸談起:大鬼湖其實原本不稱為鬼湖,魯凱族原稱為他羅瑪琳池,屬於男性名稱,族語是-鬼神很多的意思,是百步蛇王-阿達裡歐(adalio)的居住地。深達67.0公尺,是台灣最深的湖泊,面積12.6公頃,長寬約為650*300公尺,算是台灣前兩名規模的高山湖泊。光復後,台灣於1957年第一隻隊伍以鬼湖探險隊為號召,後來遂為岳界所使用。

另一個故事是山花奴奴為魯凱少年名字,傳說他和少女他羅瑪琳相戀,但兩人所屬部族交惡因此兩人戀情受阻,又兩族的戰爭因兩人的關係而將再次爆發,故而相約在戰場前線跳湖殉情,死後女子化為大湖,稱他羅瑪琳池,少年則成為湖水溢出所成的溪流,又稱山花奴奴溪。

實則主湖溢滿後流至東池,再到西池,滿溢至山花奴奴溪,再往北匯入濁口溪,成為荖濃溪的重要源頭,最終匯入高屏溪入海。

雲霧飄渺,是他羅瑪琳池最美的瞬間,大家把握雨停空檔拍照。

77c0142b2fba03ddbc63f291c590ae2c.jpg

bbd66722c8a77f7d28bac8bdbdac53c2.jpg

今日是阿伯的生日,去年在崑崙坳古道度過,今年不知道狀況是否會好一點?大家輪流向阿伯說祝福的話,老爸說:祝天皇年年享鴻福,歲歲都到雙鬼湖。大家都說不要呀!哈哈

第四日2024.01.24(天氣陰霧雨)

0515起床,雨停了,雲霧還在,決定起床拔營。湖濱拍照,較為明亮些,感覺陽光快要透射,帶給大家信心。

老媽總說老爸昔日沒有正式求過婚,於是在湖神見證下,老爸當場以金戒指(金色軟鐵絲臨時做成)求婚,媽媽滿意地笑了,阿伯也如法炮製一次。

小松叔叔充當見證人:我宣布這兩對舊人,在此成為合法的夫妻。

咦!那以前是什麼呀?哈哈…

更尷尬的我的身分呀!

5b4b096df9a996f7682cd908e371ed79.jpg

a786d49a24f6f694757121d7e6e5bd7b.jpg

0740大家貪心地拍照,依依不捨地離開湖畔,往南爬昇,老爸撿了3顆鹼性電池背出去,因為它們會嚴重汙染湖水。地面很濕滑,全程的樹頭都被苔癬與松林包覆,每段很可能都是爛腐的,一拉就斷。

93883ae08852054aab0ed4a0f7f5da96.jpg

0853遙拜山下大岩壁,雲霧中有種特別的氣氛,或許千百年來,祖靈就這樣不斷地巡迴穿梭,從他羅瑪琳池到卡利阿拉,再到黛得勒娥湖,接著上霧頭山,北大武山,最後歸於巴魯古安,也就是祖靈永恆的家,上述這些地點都是魯凱族人的聖地。

01dea22a82dcca212f78bcd414a09f92.jpg

遙拜山下大岩壁,類似牡丹神石縮小版

0920岩壁裂縫。

4d18af59daa74a63f78d84e6e01ad16f.jpg

0928遙拜池叉路。我們卸下重裝,輕裝來回遙拜池。沒有清楚路徑,就是往東走再下切,發現舊航跡去回不同路線,我們實際來回的航跡也都不同,結果立馬就有4條不同的航跡檔,亦即走中級山探勘,行跡與地圖都是參考,需要配合地形與當時植被,不斷做出修正。

d53ec9e42c56ae7671be416e88748405.jpg

0957往下切,有一水池,進入魔法森林。沒有明顯路徑,地面布滿獸跡,大家呈傘兵隊形分散著走,不多久,媽媽大喊一聲:有鹿角,後面卻接:很可怕!原來是一顆鹿頭,上面還有兩隻大角!真是幸運呀!

67308f323f3ea8e99b8d6da60db24140.jpg

1005湖畔青草地,漂亮的一大片,是紮營好地方,只是遙拜池比預期的小,而且池水沒有很潔淨,池邊形成沼澤,要小心走以免雨鞋拔不出來。老爸補充:1927年,日籍探險家吉井隆成為調查北絲鬮(ㄐㄧㄡ)溪(即臺東鹿野溪)流域的森林資源進入本山區,二月七日發現這地圖上沒有標註的深山大澤,由於當天是大正天皇大葬之日,他們在宿營地池畔向東北遙拜,遂取名「遙拜池」,同時亦將該池西南的獨立山頭取名「遙拜山」。

此時天公作美,湖邊山景樹林倒映,灑落一些陽光,讓我們又對天候恢復信心。

c64d04caad537c81a6aca8e6037f87a5.jpg

c0e837d2b9f1c7cb427161c4f5f719ee.jpg

1032池邊小休吃些東西,走進樹林,發現有許多鹿便,然後循著來時方向,踩踏著泥巴,慢慢找回叉路口。老爸湖濱撿了一個寶特瓶,帶下山,也感謝山神、湖神帶給我們的恩賜。

24e5b1a12ce27c817ac38dbc8b20094e.jpg

池邊青草地

1056主稜叉路口。

1113巴油溪與主稜叉路口,陽光消掩後又進入雲霧帶。

1153登上遙拜中峰H2315m,有一山字基石(上河地圖標注為遙拜山南峰)。叔叔說:趕緊走吧,冷到快中風了!

eef6a61ee8b64a5a2f0aae87da179e20.jpg

1227磚紅色的苔蘚地衣,非常特別,讓人想起四川的那片紅石灘。

412335dc245d46417061a301e616c37d.jpg這路段非常潮濕,雖然沒下大雨,但就是整日霧雨,這也是中央山脈南段的多雨地帶,雖然大小鬼湖之間的路線算是安全,沒有特別危險路段,但需要不斷找路與認路,比較耗費時間。

1310一個大崩塌,我們取右而過。

a00947c43bd2c6dde1e3a5f103873b43.jpg

1317遙拜山南峰南鞍營地,前後有兩處平坦營地可以紮營,我們先到北邊,小山坡(2183m)隔開兩處鞍部營地一北一南,這裡放飯吃點食物(一包爆米香)及飯糰,然後決定這裡先取水,來回約半小時。

232e729bcd8ecad947cd802c6a167933.jpg

bdb4309c57685b35fd6d2b52d1c02808.jpg

溪溝水源地

1427取水回來,一人背約3~4公升公水,重裝出發。

1528營地。

1534南遙拜山前的泥巴池,小而髒。附近有一鞍部營地,不太避風。手機GPS不太穩,顯示已在南遙拜山,老爸上去高點找找,也無所獲。

5fe00b94d73d3bb868393a79df710799.jpg

1610我們繼續上稜走,發現南遙拜山就在路旁,無基石,但樹叢有貼牌,差點錯過。南遙拜山,”來搖擺”的諧音,來了,一定要拍照留念的。

73d2fe49a397540b1e2f5e89866d37e1.jpg

1700樹林內避風處,大家先放背包,老爸往前探尋是否有更佳營地,10分鐘後回來,說地形差不多,決定就此紮營,因為稜線東側有不穩定訊號,可以聯繫與上網。

85542f5b3c55f80b1b0ba06a396e7a40.jpg

晚上雲霧稍散,東邊有雲海,月光露臉,不過訊號都被小松叔叔給獨佔,我們都無法撥通,他說是月租費繳比較多的緣故?哈哈!今晚也是此行最冷的一晚,叔叔說新聞報導山下1500公尺山頭都結冰了,連武陵農場都下雪,北部平地只有6~7度!

a9470b9507c134747cce5c574a2218f2.jpg

紮營處東邊有雲海,月光露臉

第五日2024.01.25(天氣陰霧雨)

0530起床,地面潮濕,加上實在太冷了,大家都不想爬出帳篷,這是此行最冷的一個清晨。

0748出發

9307958064e60266f54a1274b9c096d8.jpg

0858這幾日都走在魔幻森林中,樹木巨大,松蘿與苔蘚覆蓋,很像魔幻電影中的樹怪,部分有較寬敞的林徑。

a89a29f70a6eae8a708354ec382c9cf6.png

樹幹布滿蕨類與苔蘚,好似魔幻場景

cd776d0cde3fcb14751cc55fe87492e9.jpg

0916進入老而高大的杜鵑林,不久老爸相機就受潮,無法開機,到了晚上幫它烤火驅寒,才又恢復正常,所以部份時間紀錄不詳細。

551b0f4c55a1da85c392efdd1d09f6e6.jpg

0939岩石上攀

a44fc41a05c9f57e2e9bd040f6e6efbc.jpg

0942拜燦巨洞。裡面很深,幽暗卻不陰濕,我們戴頭燈慢慢爬到底,發現底下還有一層深不見底,往後爬還另有洞天,壁上有銀色反光,應該質地與先前遙拜岩的塔峰一樣,屬於石英岩。於此路線上的拜燦巨洞,真是個特別有趣的地方。

58c7c304821d92addbf5b53489f505dc.jpg

洞口

8cd34272354bfb2172857baa89a88484.jpg

1010爬出拜燦巨洞,我們輕裝約12分鐘登上拜燦山2284m,有基石,難得上來,總得拍照紀念一下。1025回到巨洞叉路口叉發。

2aecc6a810382053dd402428039b3304.jpg

1150地面鋪滿鬆軟樹葉。

1152山豬池,池水髒。

1200許多樹型奇特內部鏤空的樹,有種奇譎的美感。

dea6c1ccec66cec37905c926711d1b77.jpg

1235類似八爪章魚的樹。

1305雲霧中的瘦稜

00918bdb91048472b2f38ea4026bd8ad.jpg

1318沿途都是魔幻般樹林林相,與高山百岳或中級山都不同的特殊樣貌。

1424鞍部,又要上攀。

1522沼澤感覺是接上平坦林道。跨過沼澤與大枯木,我們終於接上知本林道(H2225m)。

b74029ac257c5395761639ea6cdd054a.jpg

跨過沼澤與大枯木

1525右邊有個廢棄輪胎。廢棄林道上有幾處平坦營地可挑選。

2372b87275a7d50401f13f491f098ae1.jpg處理好帳篷與天幕後,我與老爸及麗詩阿姨去林道另一端取水,雖然地圖有標注,但實際取到水的記錄卻不多,而gpx紀錄點寫著[未確認]。

1616我們沿著林道另一端回走,跨過大倒木,續行約200公尺,看到路旁有一布條,然後要拉著枝幹急陡下,下切30米後左側乾溪溝沒水,只得繼續下切,原本看航跡是下切海拔約50米,我們下切了50米,右側有乾溪來會,但也無水,只得繼續下切。不多久,老爸眼尖看到岩石下有一小水漥,上面有東西浮動,斷定是伏流池,阿姨先舀水裝袋,

b22dd4f1dbf987bfedc669282a8456c7.jpg

岩石下有一小水漥

然後我們繼續往下找,又下切30米後,是崩塌斷崖,也無水,於是回到小水漥,居然在此盛了18公升活水,只是要背上辛苦些。

1650背水回程。

9d4e0795f0dc4365a5a0bd8835f26160.jpg

1715回到營地。叔叔稱讚阿姨,進步很多。老爸也說能夠在惡劣環境下,保持愉快與樂觀的心態,代表登山進入另一境界。

叔叔也附和說:對!

進入另一個不正常的境界!

大家哈哈一笑…

營地上,阿姨說褲子上有隻蜘蛛,細看原來是隻硬蜱,趕緊彈走。

晚上就是歡樂時光。除了煮飯喝茶外,也將衣物等烤乾,相機烘乾後又能繼續工作了。

雖然這裡無網路,不過,手機有內存歌曲,大家一起唱歌,小松叔叔喜歡唱老歌與民歌,大家一起歡唱。本來唱「北風」以及「大約在冬季」,不過感覺歌詞內容實在太悲催,後來播放鄭怡的那首「小雨來得正是時候」,趕緊喀掉!改唱一些比較熱情陽光的歌曲吧!如「冬天裡的一把火!」以及「星星點燈」等,最後在一首「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當作晚安曲,淋了幾天霧雨,希望明日陽光能露臉。


下集請點選...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31290&fbclid=IwAR1M3FaSpYlEYFGfrxM5aCoOKdHyWfAHAshVmeoam0IqiB2vKPecMQG9LMI

※您喜歡讀行嗎?您想要與同好徜徉山林谿壑嗎?

最近的出團訊息,可參閱黃家小隊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4230944469652/

※若您想參考黃家小隊歷年450餘趟的山旅紀錄,因部落格關轉,請至健行筆記查閱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member&act=review&member=931363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