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03/17
-
回程日期2023/03/20
-
相關路線
網誌連結:四天三夜淡蘭古道中路全攻略
淡蘭古道,原為清朝時期「淡水廳」(淡)通往「噶瑪蘭廳」(蘭)的重要路線,其貫穿今日的瑞芳、雙溪、貢寮、汐止、平溪、石碇和坪林等地,形成當時繁密錯縱的交通網絡,承載著原住民狩獵、沿海通行、墾荒歷程,以及貿易與通商的先民足跡。
歷時六年,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與跨機關、民間合作,透過整理文獻、策劃符合遊憩和安全需求的系統性山徑路線,運用當地資源打造出最質樸的面貌,以重現淡蘭古道百年來的風采。其中八成位於新北市境內,與其他古道不同之處在於其特殊路網結構,橫跨40條山徑,現已被指定為「國家級綠色步道」。
近年,因為朝聖之路逐漸為台灣民眾熟知,也陸續帶動徒步風潮,因此淡蘭古道開始被古道愛好者暱稱為台灣朝聖之路。
古道可概分成北路(官道)、中路(民道)與南路(茶道),根據淡蘭古道官網,各路線分述如下:
- 北路:是發展最早、史料紀載最多之路段。從先民游獵、遷徙山徑時就開始形成,功能逐漸演變成官府平亂征戰、巡查、海防的通道,並為確保官兵定期巡查的通行安全 ,加速民間使用通行、通商、墾拓、修築的機會,進而修整出許多捷徑。
- 中路:為生活民道,較無官方的歷史記錄,僅從現有史料記載「蘭入山孔道」及「黃總大坪」古徑以及聚落拓墾、農產種植及運銷的過程來探究,建構出淡蘭中路之路徑。
- 南路:為清朝時期重要的經濟茶路。初期官府擬闢便道芻議未果,先民尋徑入山植茶,爾後臺灣開港通商,茶葉成為當時最主要出口商品,影響官府不得不正視,促成臺灣巡撫劉銘傳循此山徑闢巨道通宜蘭。
透過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大力行銷,並結合名設計師蕭青陽拍攝的《淡蘭古道三部曲》,讓我油然升起一股古道魂,一直想找機會探訪。
心想事成之Fjällräven「Taiwan Trail」
今年年初,隨著疫情漸緩,各種實體活動逐漸回歸正常。偶然發現戶外品牌Fjällräven發布了「Taiwan Trail」(註1)活動,路線就選定淡蘭古道中路,眼睛瞬間一亮。時間訂在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為時四天三夜,起點從暖暖出發,經過平溪(十分)、雙溪(柑腳、泰平),最終抵達宜蘭外澳,預計路程長度為48.46公里。
參與方式有分團體行與自由行,前者適合戶外新手,10-15人一隊,安排嚮導隨隊同行,需團體行動。而自由行則需具備登山負重、野外紮營和使用離線地圖的經驗與能力,無嚮導隨行。深知自己在山野間奔放隨性的性格,毫不猶豫就報名了自由行。雖然得自揹鍋具、爐具與夜宿的裝備(帳篷、睡墊與睡袋),但主辦方會提供三日份早、午、晚餐(共計9餐),預計會減少一些負重壓力。
然而,打包之後才意識到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獨行,必須背負完整的帳篷,報到時磅秤一量,還是來到了27公斤!
圖ㄧ:久違的重裝,果然帳篷不能小覷,總重量還是來到了27公斤!
第一天:暖暖 – 暖東峽谷 – 十分 (8km)
起點的集合地在暖東峽谷,因此可以搭乘台鐵到暖暖火車站後,再轉乘計程車(若時間充裕也可以步行,距離約4公里,約需一小時)。我一下火車,便看到也是肩負重裝的一對男女,因此禮貌地詢問他們是否也是活動參與者?熱愛戶外活動的人們總是親切友善,立刻邀我一同共乘計程車,我便無縫接軌地抵達報到處。
由於自由行可以自主決定出發時間,因此我在領完瓦斯罐、健行護照(註2)與安全旗幟後,便踏上了旅程。第一段暖東峽谷步道沿著溪谷而走,加上人為設施完善,我一度進入神遊狀態。原以為跟著披著安全旗幟的人走準沒錯,沒想到一群人還真一起走岔了路,不禁面面相覷莞爾大笑。
圖二:暖東峽谷步道人為設施完善,可見各式解說牌。既然淡蘭古道中路又稱民道,不難理解沿途常見土地公廟或陰廟等先民的活動遺跡。
暖東峽谷步道後續接上一小段產業道路,路的盡頭便是暖東舊道,其串連了暖東峽谷到平溪之間的山路,緩升到今日路線最高點-嶺頭福德宮後,便ㄧ路石階往下到平地。
圖三、四、五:沿途除了有淡蘭古道官方設置的指示與方向牌,主辦單位也細心地在岔路口掛上紙條(推測用牛皮紙材質是環保考量,但在山野間意外成為保護色。一起找紙條反而變成了偶然同行者之間的小樂趣。)
「新平溪煤礦博物館」是個顯著的標地,沿著它一旁的十分煤運道而行,沿途可見過往煤礦開採的遺跡,盡頭是一荒廢的卸煤場,巨大的卸煤斗矗立其中,雖然已被規劃為「新平溪煤礦月台公園」,但新舊交雜讓人有種時空交錯之感。出了月台公園,實在很難抵抗十分老街的誘惑,趁著集合時間還早,有些人便安插了老街美食行程。由於往十分自然露營區的路途中,會經過十分瀑布的景區入口,我便為自己外掛了瀑布之旅。十分瀑布是寬約40公尺的幕簾式瀑布,水流似千軍萬馬奔騰傾瀉而下,不愧有「台灣尼加拉瓜瀑布」之稱。
圖六:十分瀑布氣勢磅礴
到了營地,主辦單位還特別安排了結合Garmin新品分享的離線地圖教學;而晚餐後則是《長路計畫》首度公開分享會。除了播放紀錄片,故事主角「飄流女孩」盧阿璞也來到現場跟我們分享她如何克服身體的障礙,與團隊共同合作,用21天完成淡蘭古道中路。
參加行程前,預期身體會有相當的鍛鍊,沒想到心靈上也能也如此豐厚的收穫,讓我對接下來的行程更加期待。
圖七、八:我的兩人帳看起來雖然孤獨卻堅強。第一天晚餐是在地餐館「暖暖的」製作的乾燥小米培根蔬菜飯,僅需用熱水浸泡便會膨脹。
第二天:十分 – 柑林國小 (11km)
報名之初,我對於總路程不到50公里,安排四天三夜感到困惑,但第二天總算恍然大悟。今天的路線總共銜接了五個步道,領頭的番仔坑步道是昔日連結平溪與雙溪兩地居民往來的通道,綿延不絕的原木階梯,一路直上爬升海拔300公尺達千階嶺後,便開啟今日又下又上又下的路線。雖然陰雨綿綿很符合印象中的淡蘭古道,但潮濕又悶熱地挑戰M字起伏,我內心不斷狂喊:「先民真的用這古道經商與生活嗎?」
即使如此,隨性的我,在平湖西步道旁,看到480公尺即可抵達番子坑山三角點的指示牌,全身細胞蠢蠢欲動。此時兩個男生迎面而來,似乎也有意探訪,因此我便邀他們結伴同行。沿路聊天,才知道他們今天剛加入,是新北市觀光局的公務員,受主辦邀請來觀摩活動的。看來新北市觀光局真的很看重淡蘭古道的行銷成果與效益,居然週末(第二天是星期六)都來古道加班!平湖西步道終點是一古厝,此時已經頹圮荒蕪,同行的公務員指著堆砌的石牆,說:「你看這石頭這麼大塊,表示這戶古時是有錢人家!」
圖九:隨性探訪番子坑山(海拔476公尺)
接著走一段車道,便可以接上平湖東步道。這是一段長約800公尺,鋪設完善石階步道,上了稜線後,便是大坑山稜線步道。之後沿著這一帶的主稜線穿梭,沿途還可路過大坑山(455公尺)與上內平林山(海拔504公尺)三角點,也算是一種聊勝於無的收穫了。出了大坑山稜線步道,必須沿著北38縣道走上一段後,才會看到往柑腳的上內平林步道。這也是今日最原始的一段步道,腳踏覆滿苔蘚的石塊泥地,一路直下300公尺,每一步都在「哇~」度過,不是太美,實在是太滑~很難想像先民在這片郊野山徑中繁忙而充滿生機的生活場景。
出了原始山林總算遇上今日最後的康莊大道,途經泰發炭窯後,突然出現地上鑲著淡蘭古道標示的田間小徑,原來穿過荒田越過柑腳溪後,便可抵達上內平林步道終點-柑林威惠廟。而今晚便是夜宿威惠廟旁的柑林國小。
圖十:馬路旁突然出現淡蘭古道的標誌,示意徒步者穿過荒田越過柑腳溪後,便可抵達上內平林步道終點-柑腳威惠廟。
晚上主辦請到吳雲天老師來講淡蘭古道,原來說是古道,其實交雜了很多近代的生活遺跡。有開採礦產的工人通勤路徑(九份金瓜石採金,中路一帶的煤礦),也有居民開墾務農而今廢棄的梯田。從清朝日據到近代,因為採礦聚落的沒落,原本人聲鼎沸的柑腳也逐漸人去樓空,今夜落腳的柑林小學,居然全校只有六個小學生。
第三天:柑林國小 – 張家莊露營區 (14km)
第三天一早,主辦單位請了國小旁的民宿提供自家烘焙的手沖咖啡,即使陰雨依舊,心情卻相當愉快。多虧雲天老師的講座,往古道前的公路旁,發現了舊時煤礦坑的遺跡。因為台灣島嶼受到板塊擠壓,多是拔地隆起的破浪型地層,因此極罕見在地表上就可以看到煤礦層,只是厚度都僅落在30-50公分之間。
圖十ㄧ:地表上的煤礦層,厚度僅落在30-50公分之間。
今天目標是崩山坑古道與北勢溪古道,崩山溪古道是連結泰平壽山宮與柑腳威惠廟兩個信仰生活圈的主要路徑,2018年起新北市政府擇選此條古道作為第一條淡蘭古道手作步道推廣示範點,希望延續「民墾」的精神與傳承,持續以手作步道方式結合民間力量將古道修復。「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集志工之力,耗費三年,採用手作的方式,就地取材,以契合地貌與生態的工法,修築這條百年山徑。前段柑腳溪潺潺水聲相伴而行,路徑清晰好走卻又不著人為痕跡,著實令人著迷。古道出口是泰平國小,50年代時用石塊堆疊建造而成,爾後被水泥牆給覆蓋,隨著1999年廢校,水泥油漆逐漸剝落而重見天日。2015年底開始有共學團進駐,目的是讓孩子自由發展,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打造泰平共學村。此行經過,剛好是週日,有機會遇上幾個家庭,正在梳洗整理,看來共學村的理念仍持續茁壯。
圖十二:泰平國小重見天日的石頭牆
出了崩山坑往北勢溪古道前,會經過「阿丹姊無菜單料理」,其在官方地圖上也被標記為淡蘭服務據點。主辦單位特別商請老闆為我們準備中途點心,說是點心也未免太過豪華,有炒米粉、魚丸湯、蘿蔔糕、炸魚與炸芋丸,以至於飽足後的團員們,都直呼不想背包上肩!
圖十三:有緣千里來相會(主辦單位攝影)
北勢溪古道沿著北勢溪而行,北勢溪則是寬廣祥和,沿途植被茂密,也可見到淡蘭古道的標誌 — 雙扇蕨,非常療癒。
圖十四:沿途滿滿的雙扇蕨
圖十五:北勢溪古道沿著寬廣祥和的北勢溪而行,經常可見澄淨的水潭,而最知名的莫過於與灣潭溪交會的三水潭
獨行的好處就是可以隨著腳步節奏,與各式旅人有緣同行聊天。今天的遇到的團員有來自基隆、台北、台中、彰化與馬來西亞,大家都熱愛健行,有許多豐富的海內外健行經驗,話題一開,完全停不下來,除了認識許多好用的健行小物,還學到女生獨特的衛生密技,就這樣一路暢聊抵達了夜宿的張家莊露營區。
夜晚主辦單位依舊安排了精彩活動,是由「百岳戶外裝備」介紹Morakniv生火刀具組,以刀背刮擦鎂棒再引燃木屑,增添了許多荒野求生的氛圍。接著手作活動是用各種雕刻刀刻出湯匙或印有Fjällräven小狐狸圖案的杯墊,大家一開始興致勃勃,但沒兩下就手酸眼歪,正巧天空也落下綿綿細雨,人群便隨性地逐漸散成三五小群,取火、談笑,又或是回到自己的帳篷小宇宙,在朦朧中墜入夢境。
第四天:張家莊露營區 – 外澳接天宮 (16km)
第四天預計走16公里,是四天最長的一天,但因為主辦單位觀察大家這幾天腳力不錯,乾脆把設在外澳接天宮的慶功宴提前到下午三點開桌。天氣終於放晴,前段的灣潭古道接烏山越嶺古道讓我想起有「台灣亞馬遜」之稱的哈盆越嶺,樹上掛滿鳥巢蕨,陽光從葉間灑落,令人心曠神怡。
圖十六:生機盎然的灣潭古道
圖十七、十八:隨著古道越往外澳推移,也逐漸可以遇到在當地生活的居民。除了沒有人看顧,販售當地農產品的良心商店,還有種植椴木香菇的人家。
中段休息處是空曠的廣場,一戶紅磚屋住著阿公阿嬤兩個老人家,除了賣飲料,也賣自己種的椴木香菇。大家稱這是坪溪古道前的便利商店,在這吃飽喝足才陸續上路,這也是我第一次看清楚參加活動的全體成員(抵達營地後通常天色漸暗,大家多自行在帳篷內活動)。
坪溪古道有許多人造林,舊時是運送木材的林道,因此路徑寬闊,很多人會來此溪畔露營。接著踢一段產業道路後便接上石空古道,也宣告這段旅程即將進入尾聲,尤其幾度可以眺望龜山島,有恍如隔世之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從新北暖暖走到宜蘭外澳,抵達終點時,工作人員全數在簽到站為我鼓掌,真的感動得差點哭了(還是因為腳痛到哭,也分不清楚了)!
圖十九、圖二十:真不敢相信自己憑雙腳完成了淡蘭古道中路,主辦單位不僅熱烈祝賀,還準備了豐盛的辦桌!
意外的插曲讓旅程更加難忘!
由於我得當天回到新竹,若要從外澳火車站搭乘區間車到台北再轉車,回到新竹至少耗費4-5小時。團友跟我分享可以從外澳先往南一站到頭城,有機會搭到不用換車就可達新竹的自強號。果然一查16:15有一班,比往北到福隆更方便,還能吃幾道辦桌。因此我悠悠哉哉吃到15:40出發到外澳車站叫計程車,才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小巧的外澳站外根本沒計程車在排隊。這時已經16:00,我不得已只好在馬路上揮手跳躍,期待有好心人讓我搭便車。就快要放棄時,一個載著阿嬤的大哥停下車來。我便在火車到站前一分鐘奔上月台,直到自強號再次駛過外澳,我才終於從氣喘吁吁中回神,內心湧起了滿滿的感謝。
雖說是淡蘭古道中路,但它其實是超多古道相接,也因為現代道路開發變得斷斷續續,經常得在公路或產業道路上尋找神秘的接點。若自己行走,可能很容易感到孤單與挫折吧?真的很慶幸自己參與了這個活動,既可保有行動的隨性自在,又能感受到團隊的互助。能夠如此回味無窮,都必須感謝主辦單位,不僅工作人員親切細心、路行指引清楚、附加活動精彩動人,還有精緻的紀念品!若你也正考慮多日連走淡蘭古道中路,或許參加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喔!
圖二十一:活動紀念品-臂章、銅徽、淡蘭古道中路官方地圖、行程護照
詳細路線
第一天 | 暖暖火車站-暖東峽谷步道-暖東舊道(十分古道)-五分山步道-十分煤運道-十分自然露營區 |
第二天 | 十分自然露營區-番仔坑步道-平湖西步道-平湖東步道東段-大坑山稜線步道-上內平林步道-柑腳-柑林國小 |
第三天 | 柑林國小 – 崩山坑古道 – 阿丹姐無菜單料理 – 北勢溪古道 – 三水潭 – 灣潭古道(前段) – 張家莊露營區 |
第四天 | 張家莊露營區 – 灣潭古道 – 烏山越嶺古道 – 烏山62號民宅 – 坪溪古道 – 石空古道 – 外澳接天宮 |
建議衣著與裝備清單
以下是「四天三夜需要紮營」的清單,由於淡蘭古道中路沿途都有車道能銜接城鎮,而十分、柑腳都有民宿可落腳,因此不一定要安排多日連走,也可分段探訪,減少裝備與負重。此外,路線多在東北角一帶,潮濕多雨,雨具、防水登山鞋與登山杖絕對不能少!別以為這是「古道」,就輕忽這些裝備的必要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