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12/08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路線資訊]
貓纜指南宮站>猴山岳步道>猴山岳前峰>猴山岳>阿柔洋山>綠豆湯鞍部>二格山>南邦寮山>貓空尖>十六分山>三玄宮山>貓空越嶺步道>貓纜貓空站
《 相簿 - 2023/12/08 猴山岳步道 二格山列縱走 》
[猴山岳步道 ]
從貓纜指南宮站出發,經由水池旁的坡道,走上猴山岳步道,終點接到柏油路,路口就是土雞城。這段五百公尺的水泥路面與階梯,比較像「猴山岳土雞城步道」,算是猴山岳的開胃小點。往東繼續走三百公尺柏油路後,就會抵達猴山岳的新光路登山口,從這裡開始,今天的主菜才正式端上桌。地圖上有兩條主要路線,可以上猴山岳前峰。一條寫著「猴山岳前峰西側攀岩路線」,標高450公尺到500公尺之間,等高線十分密集,五十公尺距離內要攀升50公尺高。我初次拜訪,路生地不熟,決定打安全牌,從北邊繞半圈走一般路線就好。
猴山岳步道雖然還算熱門,但從土雞城方向進入登山口,感覺比較冷僻。步道狀況相對原始,佈滿大小不一的碎石,像是走在荒郊深山林中。起登沒多久就遇到路倒樹木擋路,得彎腰鑽過去。還有一台機械車輛停在斜坡上,不確定是要清除路障作業用的,還是農夫入山耕作,在路邊停車。
行經高壓電線的下方時,發現兩三隻猴子站在電塔鋼架上,見我路過,猴子便紛紛走避,攀附到鄰近的樹上,垂下的枝葉發出摩挲聲。這才看到猴群在樹林後方的山壁上躁動,嘶叫蹦跳。有一說是因為猴山岳形狀像猴頭,遂得名。我覺得看到猴群盤據山頭,無論山的形狀是圓是扁,賜名猴山岳都蠻合理的。雖然沒有走攀岩路線,但上猴山岳前峰,還是有好幾段陡峭的山壁。拉繩都蠻紮實穩固的。只是岩塊踩點跨距較高,需費一點力氣,而且一旁就是落差甚大的邊坡,拉繩時也要小心。
[猴山岳前峰/猴山岳]
猴山岳前峰標高510公尺,山勢就像是一根手指,指向北方。往南是兩百公尺長的緩坡,連著後方的猴山岳,前「峰」幫猴山岳打前「鋒」。西方、北方、東方都是峭壁,因此從前峰往北看,沒有受到阻礙,眼前的木柵新店,鄰近的南港山系,中段的台北市區、林口台地,乃至於遠方的觀音山、大屯山、七星山,都一覽無遺。這裡的景觀近似南勢角山,猴山岳在東南角,南勢角山在西南隅,都是往北眺望台北盆地。
向南緩坡爬升40公尺後,來到猴山岳,標高552公尺。和前峰的視覺饗宴相比,主峰味如嚼蠟,純粹是山列的最高點而已。沿著稜線走六百公尺左右,抵達猴山岳十字鞍部。鞍部遮蔭良好,可以坐在長椅上休息,看人來人往。南北向的山徑串連了深坑的炮子崙與文山區的草湳,東西向的步道從我身後的猴山岳,一路通往二格山。
[猴山岳步道/鵝膏嶺/綠豆湯鞍部]
續行猴山岳步道,前往阿柔洋山的途中,有個石頭山丘名為鵝膏嶺。鵝膏指的是鵝的脂肪,鵝油常溫時為液態,低溫凝固時與豬油一樣,呈現白色的膏狀。同時,鵝膏也是一種菌的名字。我們所熟悉的,帶著白色斑點、有著大紅蕈傘的毒繩傘,又稱做毒鵝膏。鵝膏屬的菇類造成了95%的毒菇致死案例,其中毒鵝膏就占有50%。雖然名號響亮,但站在鵝膏嶺上,感受不出有什麼致命的危險,只是個稜線上的小石丘。鵝膏嶺的命名,是來自砂岩的醇黃白色,還是山頭形狀像顆圓潤的鵝膏菌,不得而知。
順路撿了標高487公尺的阿柔洋山頭後,穿過阿柔洋產業道路,從對面綁著布條的入口,續行猴山岳步道,抵達二格路與山徑交錯的鞍部。這裡有個別名,叫做綠豆湯鞍部,看來是山友們的補給站,但今天似乎沒有開張。也有山友說綠豆湯被檢舉,已經暫時停業。綠豆湯鞍部是深坑、石碇、文山,三個行政區的交會處,也是山中的交通要衝,各路人影在此匯聚往返,只聞腳步聲,而無車馬喧。
鞍部的西北向是我剛走完的猴山岳步道,從猴山岳前峰至此,全長約三公里。東邊有陡峭的石梯向上,可以通往筆架連峰,去到石碇約六公里,但中間多是繩索攀爬的岩石路線,因此入口處立著警告牌,提醒山友此路線耗時約六小時,超過下午兩點後勿入山,以免摸黑危險。鞍部向南是二格路,可由此接北宜公路下山,或是由道路旁的第三登山口,走樓梯上二格山。
我選擇走鞍部西南邊的山徑,稍微繞點遠路。途中的某一段路,兩旁開滿粉紫色的小花,原本以為是牽牛花,回家查了資料後,發現應該是名叫馬藍的植物。馬藍常見於北部郊山,是中藥材板藍根的原料。馬藍的莖葉中也能萃取出藍靛色素,用來製作藍色的染料。經過花見小路後,在標高630公尺,長滿青苔的石壁旁,續接階梯步道的後段上二格山。
[二格山列縱走/環台北天際線第一段]
二格山是第17號小百岳,標高678公尺,設有三等三角點,也是景美溪與北勢溪的南北分水嶺。山頂的觀景台距離市區稍遠,看的是沒有遮蔽的開闊感。走到觀景台的另一側,翡翠水庫就在南邊,被鄰近的山區擋住,只能瞥見一抹湖水。往遠方望去,雪山山脈的群峰稜線,像是劇場舞台的背景畫板,一片片交錯排列,距離越遠,高度越高,碧綠色調逐漸變淡,和朵朵白雲一起消失在盡頭。
前往南邦寮山,雖然是沿著二格山列的稜線,但沒什麼展望,偶爾可以看到被稱作活化石的雙扇蕨。山腳下的北宜公路,常常傳來引擎嘶吼的高亢音調,還有宮廟舉辦活動的吟唱樂聲。南邦寮山標高601公尺,又稱二格山西峰,路過後就繼續西行下山,路況不太好,是粗塊石階夾雜著泥濘地,直到土地公廟,才總算接上平緩的產業道路,中華電信的次格中繼站就位在路尾。這個中繼站佔地不小,算一算有五層樓高,盤踞在山頭上就像一座城堡,肩負傳送加強電信訊號的重責大任,應該命名為滿格中繼站才對。
結束與文明世界的短暫重逢,鑽進產業道路旁的樹叢,回到充滿青苔、石塊、泥土的山徑上繼續奮鬥。經過了標高557公尺,看不出哪裡尖的貓空尖,穿越了平坦鞍部的大片竹林,上到標高515公尺的十六分山,再下到藏在電塔旁、標高476公尺的三玄宮山。
這路線屬於「環台北天際線第一段」,但大部分時間都埋在樹林裡,有些時候路窄遮蔭,沒什麼天際線的開闊感覺。只有三玄宮山旁的長壽亭,居高臨下俯瞰纜車站和木柵地區。有些坡地林木高聳,低矮處則佈滿長葉腎蕨,也常看到附生在樹幹高處的巢蕨,林相混生多變,也饒富趣味。
上十六分山的途中,我聽到距離五公尺外的樹叢中有動靜,從聲響的大小和移動的速度判斷,這動物體型不小。我頓時腎上腺素爆發,心跳加速,三步併兩步開始越野跑,往山頭逃竄。正當我在山腰喘著氣,眼角餘光瞥見一旁有動物的蹤影,定睛一看,原來是隻亮眼的藍腹鷴,知道這動物對我沒有任何威脅後,反而是我想尾隨著牠,好好觀賞一番。但這裡顯然是牠的主場,現身沒幾秒,就拍著翅膀消失在樹叢後的陡坡之下。與美麗的藍腹鷴偶遇,是今天上山的驚喜插曲。通過三玄宮山後,太陽逐漸西沈,我就一路踏著階梯,從貓空越嶺步道向下,路過恬靜的茶園,坐纜車回到貓纜指南宮站,取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