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2/07/02
-
回程日期2012/07/06
-
相關路線中央尖山
第四日
05:30起床,小朋友則讓他們睡到7點,09:00整裝完出發,早上可以好好地觀察木屋,此木屋比南湖溪木屋好上一些,也大一些,至少不用帆布補釘,內部床板大致安在,但我們怕老鼠滋擾,所以四日都選擇睡帳篷。
木屋旁營地
中央尖溪木屋
09:09到前晚緊急迫降的河邊處,當時以為此行無法完成了。
第二晚河邊紮營處
太太一路計算過溪次數,從木屋到主流支流會合處一共有31處。而從木屋到中央尖山,大過溪處約有14處,太淺的過溪未弄濕登山鞋者就不計算了。
09:20,到煙窗地形,第六過河點(從木屋算起),我們採人包分離,我從上頭傳背包下去。
煙囪地形
09:50小樹幹當橋
09:55崩壁易落石處
10:14樹幹梯
10:38過最深的激流,水深過腰,我們四人前後以確保繩互相確保,變成命運共同體,小心翼翼而過,小朋友需要確保之處共有3處。
危險急流
10:45第16過河處,比較淺,每過一次,如果雨鞋進水,過溪後大家不約而同的動作就是拖鞋倒水。
回望龍門峽谷,最危險的地方已經過去,稍微鬆了一口氣。
10:50 到17.18過河處,非常深的過河點,必須抓著岩壁仰著走
11:08第19過河點,對面剛好就有個大石,可以方便倒水
11:20 第20過河點,21為小過河處,22很深,23過河處撿到襪子,27過河點之後,上切密林終於有段平坦處可行。
12:05過第31個回到2.2K木牌,續走10公尺有個美麗營地,謐靜寬敞而優美,我們決定用午餐,曬裝備,拿出自製飯團,泡濃湯,吃水果,實在是一大享受,小朋友則開心去岸邊打水漂,小妞說他的水漂技術已經在中央尖獲得突破,可以2~3漂過岸。前日逆溪而上走了5小時又20分,這下順流而下只花了3小時,可見得還是順走北一段是比較輕鬆的走法。
美麗營地
13:10出發
13:15中央尖溪第一個支流,我們裝滿水之後,一路就是無敵陡上,採類似拔河的雙手拉繩,可以節省雙腳的力氣。
13:43看到距離中央尖溪木屋2.0K的舊木牌,小朋友連說:都是騙人的!一點都不準!
13:55小休,可望中央尖山東峰
14:16跨越大倒木,來回中央尖的過程中,沿途倒木真不少
14:30小休
14:55大休吃點心
15:25距離中央尖溪木屋3.0K的舊木牌
15:38發現一棵松樹長了大樹瘤,小朋友詢問它生了什麼病?趁機告訴他們生物相生相剋的道理,物競天擇的演化。
15:43帆布處
15:47距離中央尖溪木屋3.5K的舊木牌,上護膝,小休,過此之後,就要陡下了
16距離中央尖溪木屋3.0K的舊木牌46距離中央尖溪木屋3.0K的舊木牌,距中央尖溪木屋5.0K的舊木牌,一路陡下,雙腳又要冒煙了,尤其腳底的氣泡協墊已經壞掉,走來疼痛不堪,靠近溪邊時越來越陡。
17:55終於回到南湖溪木屋,遇到5人組,非常熱情,大家聊了許久,分享一些登山訊息,我們提供繩索以及緊急帳讓他們可以彈性運用。晚上升起營火,5人組提供紅豆湯圓,我們則自己炒小黃瓜、蒲燒虱目魚肚與香積飯等。晚上小朋友吵著要玩撲克牌,因為已經連續背了4天了,都沒派上用場!一陣抗議之後,不忍拂逆其意,點起頭燈,和他們在帳篷內玩了幾回合,他們終於心滿意足地去睡了,一夜好眠,度過了愉快的一晚。
第五日
05:30起床,發現帳篷較為潮濕,先前3晚頗為乾燥,代表今日的濕氣較重,有可能下雨,必須留意了。0700五人組道別後出發了,小朋友也醒了。
08:05出發
南湖溪山屋再見了
08:20過溪,換裝出發,小朋友依依不捨打水漂,因為之後就難得有此溪流可以玩了
南湖溪主流
08:25進入濕滑支流,一路上攀
08:38小支流匯入大支流處
09:20大休
09:40離開溪溝,進入陡上松林,因為太陡了,所以小朋友以拉繩玩起拔河遊戲。
小朋友繼續討論超級戰艦的劇情,我說以前還有一部ID4,都是關於地球人對抗外星人的影片,小朋友很有興趣,要求暑假租給他們觀賞。
09:55通過最後芒草區,回到木杆鞍部,10:03出發
芒草區
11:26陡上拉繩區,我們玩了一下子的麵食接龍,大家興高采烈,準備下山大吃大喝一番,我看這下可要破產了!
11:55大休,開始下起霧雨
11:58 到2795M多加屯水利點
12:10松風嶺大休,小朋友繼續玩起划松針遊戲
松風嶺
13:30 6.8K登山口取水煮麵,1420離開
14:45回到4.8K叉路口,阿寶取回撲克牌
14:58一路陡下松林,走完防火巷
15:55馬路,整理裝備後,直趨宜蘭,在茶之鄉洗個澡,晚上衝回台南,結束五日的中央尖行程。
後記:
1. 南湖溪木屋的支流,會誤認為主流,記得溪溝的為小支流,到了紫色雨衣的過溪處,乃為大支流,必須沿著溪流而下,並非上溯。大約10分鐘後,看到主流,方往上而溯約30公尺,木屋即在對岸處。
2. 北一段所謂的順走有其道理,因為順流而下比較容易,而且許多堆石、布條以及路線開發,都是以多數人習慣的順走而設計,標誌容易尋覓,且省時省力,故建議仍從順走為宜。
3. 因為此條路線陡上陡下,爬升量甚大;來回過溪處共計100餘次,有些過溪處水深及腰;加上來回中央尖山費時甚久,(馬比杉山我們來回約9小時,而此山來回約13小時,可見其費力處),體力消費甚大,加上濕滑岩壁鬆動岩層,具有不小危險性,故良心建議不適宜親子遊。
1.00
Playvolume00:00/00:11
Truvid
PlurkfacebookLinetwitterGoogle Bookmarks轉寄好友
aet156798 / Xuite日誌 / 回應(6) / 引用(0)
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