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07/12
-
回程日期2023/07/12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外挖子山,海拔113公尺,位於中和與新店交界,設有北水三角點24號,屬烘爐地步道系統,為環台北天際線第十段之一部,挖子,就是指河流彎曲道之意,與安坑的內挖子相對,外挖子山海拔不高,然山勢陡峭,山頂雖無視野,但稜線上有多處展望點,景色絕佳
行程1:(約2.6K,爬升74m)
安和路三段登山口>水泥路>拉繩陡上>外挖子山>稜線>展望點>繞腰路>水泥路>景新街496巷39弄
路線圖:
小觀音山木棧道,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因南麓有座落寶藏巖,供奉觀音而得名,建有生態登山步道及尋寶步道,整座山區佔地5公頃,早年為軍事管制區不得進入,得以保存完整的原生闊葉林相生態,小觀音山系,係由三個不同高度的小丘所組成,最高點為小觀音山,海拔46公尺,由生態登山木棧道串連,林相優美,鬱鬱蔥蔥,可以說是都市裡的森林秘境
行程2:(約2K)
思源街>自來水園區>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虎空山(消壓塔)>小觀音山(蓄水井)>町州路三段200巷>水源町公園>小觀音山木棧道步道>寶藏巖藝術村
路線圖:
備註:自來水園區需購買門票
陽明山系的小觀音山群峰遠近馳名,但一般人可能都不知道北市公館地區也有一座小觀音山,今天先前往新店的外挖子山,由安和路三段旁的登山口起登,登頂後在稜線展望點賞景,之後再前往自來水園區,小觀音山木棧道步道群,以及寶藏巖藝術村
行程1
外挖子山登山口,就位在安和路三段175巷旁,入口架有鐵梯,附近有許多機車格可以停車,預計走O型路線,大眾運輸可搭乘624公車或安坑輕軌至新和國小站
外挖子山登山步道,屬烘爐地登山步道系統
一開始就需要先一段的拉繩陡上
沒多久來到叉路口,接上平坦的水泥路面,左邊為回程路線
繼續前行
新店開發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三百多年,當時稱大坪林庄,嘉慶末年,青潭、直潭一帶已有不少漢人移民和原住民交易,於是有人在新店溪出山口開店,這裡和下游的店子街相比,是比較新的商店區,所以稱之新店
安坑內挖仔、外挖仔一帶,為昔日凱達格蘭族秀朗社活動區域,因五重溪在這裡和新店溪匯流,形成一個河灣,挖子,就是指河流彎曲道之意
竟然還有化石區?!
外挖子山亦為天上山縱走之一段(環台北天際線第十段)
接著來到重要岔路,右為回程O型路線,先取左上行往外挖子山,旁邊有板子寫外挖子山
外挖子山海拔雖並不高,但登頂前山勢非常陡峭,需再度拉繩向上,好在距離並不長
上到稜線後遇叉路,右是回程走的O型路線,先取左往外挖子山
漸漸出現了一些視野
很快就抵達外挖子山,海拔113公尺,設有北水三角點24號,挖子,就是指河流彎曲道之意,與安坑的內挖子相對,從登山口至此約1公里路程,山頂並無視野
離開外挖子山後,回到稜線叉,續行稜線前往展望點
經過電塔後就到達岩稜展望點
這裡景色真是遼闊,能俯瞰中永和及萬華地區,遠方的觀音山,陽明山系,皆一覽無遺,甚至連新光三越大樓也清楚可見
最後走繞腰路山徑回程,預計走環狀路線
這段路展望也十分不錯,除了能清楚望見烘爐地,南勢角山,國旗嶺,連烏來大桶山,烏來山,都一清二楚,甚至插天山系的中級山群峰
最後由水泥路叉路下山,從景新街496巷39弄出來,完成一個外挖子山O型路線
接著我們驅車前往位在公館的小觀音山木棧道步道及寶藏巖藝術村
行程2
自來水園區入口,位在思源路旁,台大BOT宿舍對面,門票100元內
自來水園區歷史可追溯自西元1908年的日據時代,目前為三級古蹟,直轄市市定古蹟,相關設備保存的十分良好
虎空山登山口,官方名稱為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這裡因緊鄰新店溪,地理位置佳,過去為軍事重地,因而保存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往消壓塔方向前進
沒多久即抵達虎空山,海拔35公尺,基石不明,山頂建有一座消壓塔及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視野還蠻不錯的,可以看遠山與市區景緻
離開虎空山後,接著繼續走往小觀音山,指標寫往蓄水池方向
步道規劃良好,坡度不陡,林蔭蔥鬱,是一條十分親民的健行路線
小觀音山淨水井
抵達小觀音山,海拔46公尺,基石遺失,山頂建為蓄水池,外貌是一片草原,能眺望蟾蜍山
配水池遺跡
離開自來水園區後,出園,走往小觀音山尋寶步道木棧道及寶藏巖園區
由汀州路三段200巷進入,此小觀音山與陽明山的小觀音山群峰完全不同,請勿搞混
先到達水源町公園,準備由此起登,美麗的植栽佈景,充滿了日式庭院的風格,一開始就令人驚艷
這裡也是曾經的萬新鐵路軌道舊址,汀州路的原址為新店線鐵路,也稱為萬新鐵路,興建於西元1921年日據時代,貫通萬華至新店,主要載運煤礦與茶葉
接著走木棧道上山,指標寫往尋寶步道,長度約500公尺
平緩的棧道,適合各年齡層來踏青,甚至連輪椅都能推上來,小觀音山林相原始優美,宛如一處城市綠洲
到達一處休憩平台,也接近小觀音山的制高點,小觀音山係由三個不同高度的小丘所組成,最高點為小觀音山,海拔46公尺
此步道似乎也稱作尋寶步道
步道尾端就是寶藏巖寺,建於清嘉慶年間,日治時期設有高砲台,這裡視野還不錯
途經虎吼口觀景平台,下方是永福公園及萬盛溪流域,景緻怡人
因溪流與石灘激起澎湃的聲響,得名虎吼口,亦為昔日的津渡所在
順著步道走,很快就到達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歷史軸線除了包含市定古蹟寶藏巖寺,更泛指從此廟附近延伸出的歷史聚落,此聚落主要由60及70年代所興建的違章建築所形成,這些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呈現臺灣特殊的聚落樣貌,西元2004年,寶藏巖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形態保存下來,直至2010年才正式營運,以「聚落共生」概念,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
很美的山坡聚落,與侯硐,九份等山城有幾分相似,充滿濃厚的人文藝術氣息,也難怪會成為熱門的網美拍攝地點
最後走公路旁的柏油路返程,牆上有許多彩繪設計
公館自來水園區附近的小觀音山經過整治後,木棧道設施完善,串連起水源町公園,永福公園,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景點,不但能輕爬山,賞景,享受都市近郊的森林浴,還可以欣賞建築藝術,戶外裝置藝術,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