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行腳

  • 山腳貓
  • 7,089 次點閱
  • 28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532d632db660d6e80a25f3b016d121e7.jpg

4eb9e76c511edce808bd9e32a4a45e39.jpg

▲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行程,是臺灣地區媽祖遶境活動中,傳統陣頭規模最大、自發性參加人數最多的宗教活動,9天8夜的行程,回溯了移民的墾拓路徑,並提升其信仰圈內的信仰大眾對於自身文化價值的意識。深具原生性的繁複祭祀儀典,是媽祖信仰在地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逐漸擴大的活動規模,也是民間信仰隨著社會變遷而演化的重要實例。今日不僅被Discovery Channel認為是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內政部)


9fea7c8531c4de1c5ed65d5e5aa78bd9.jpg

 ▲ 關於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種種知識,其實前人累積的經驗分享已經相當完整了,健行筆記小編這次也做了很系統性的整理,讓有心想參與的新人們有方便遵循的指南,香路與網路上也多的是走了幾十年的神人們樂意教導新人,我只走兩年的算還是菜到不行,實在是不太需要我來教大家如何走,所以這一篇就以個人所見所聞與心得感想為主,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也算是做個階段性的旅程記錄。


2178164c43999d1cfc08bdbe21e25f69.jpg

6f926696a7a7e67d12257b4a04cfa108.jpg

▲ 身邊的人知道我去參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都挺訝異的,因為我平時給人一種理性無神論者的印象,與虔誠的宗教信徒是完全扯不上邊的,確實我也頂多就是跟隨家裡傳統的民俗信仰,拿香跟著一起拜的程度而已,大甲媽祖的隊伍從我家門前經過幾十年了,之前也從來沒有起心動念想要一起走。雖然我相信大部分的宗教對多數人都是有益處的,也遇過一些虔誠遵守教義的為人令我佩服,但很可惜自己就是不曾感應到靈性經驗,所以就無法從宗教活動中感受到加持與寄託。直到去年實在是有點被疫情悶壞了,無人的風景照也拍膩了,想練習拍人文主題的攝影,本來只想走兩天試看看,結果順著走也走完兩次全程全廟了,親身體驗後才理解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魅力所在。


2a87dce212fc75f3b9e6fa8b249ba669.jpg


▲ 之前與某位同事聊天聊到宗教時,他對於各種宗教活動總是嗤之以鼻,我跟同事半開玩笑說,那一定是你平時過太爽,沒有什麼需要求神拜佛的。雖然是開玩笑,不過確實有些人接觸宗教的緣起就是生活中遇到困難,在香路上遇到的人,大多數人求的多不是為了自己,畢竟還有體能與時間來走的都還算過得去,來求的可能是為了生病的長輩與配偶,又或者是為了子女的學業事業順利,面對生老病死,有時醫生自己都無能為力,只能以祈求神明的方式,來表達對重要他人的支持;還有人不知道要祈求什麼,不如直接來問神明自己要的是什麼,例如我就是。在數以萬計的隊伍裡進香客像是滄海中的一粟,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卻又帶著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與祈願。


1d8bdabe3b682b487c7ffd9b04813779.jpg

 a1e1a678ec30529d0c6fde3583281e44.jpg

▲ 有時會見到一些人拜拜時情緒激動,媽祖投射的是一種母性的包容、接納與關懷的形象,無論是多麼難以啟齒的委屈、挫折、悲痛、後悔、矛盾、擔憂……等苦難,媽祖都願意不帶評價地聽你訴說,各種心思情緒都在媽祖慈悲的懷裡得以宣洩、療癒、昇華。


1b1cb2ac82a7bbbfe2c57383908d2810.jpg

bb9ba3d8864d6bd5e8e58783fc5d5026.jpg

▲ 有人可能會想說我平時也有在拜拜啊,那有什麼不一樣嗎?就我個人的理解,差別在量與質不同,量的部分因為一天要靠自己的雙腳走三、四十幾公里的路,並且在二、三十間廟宇祈願,每天就是一心一意地一步一步往前進,彷彿是宗教修行一樣,秉除日常中的雜念,全心全意的投入禱告,一邊走一邊腦袋裡不斷地與自己或與神對話,問自己是誰,要往何處去,整理自己內心深層的需求,重新建構與療癒過往的苦痛,砥礪意志力與考驗承諾的堅定程度,過程接受無數人物質與心靈上的支持鼓勵,有時被人潮擠得不知東南西北,有時孤獨走在沒有路燈的田間小路,有時在看不見盡頭的柏油路上受烈日煎熬,有時天氣驟變風吹雨淋,這樣連續走了九天,當量累積到一定程度,逐漸燈枯油盡逼近自我極限時,才會產生質的變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像是一場超大型的馬拉松式團體治療,身體的耗竭會讓多餘的雜念與慾望淨空,平時過度的心理防衛才得以缷下,回歸人與人基本的信任與善意聯結,各個宗教都有類似的徒步朝聖絕非偶然的,例如麥加朝聖、西班牙朝聖之路、西藏轉山、四國遍路……等,人像海綿一樣,有時要先把自己身上多餘的東西擠出來之後,才能重新吸收更多新的正能量,走完香路後,在人生的路上重新再出發。


5045269c4252e65cd0cf9369762d3488.jpg

▲ 走香路的過程有苦也有樂,因為一般要走全程的人不太會跟在神轎週邊,有時走太前面或落後的話,補給會銜接不太上,但有的宮廟或點心站會在前一兩天就開始運作,或是在神轎經過後仍會留點東西,例如田尾的溪畔朝天宮、埤頭的新吉宮與南雲寺、員林的廣安宮等,好像媽媽擔心家裡的人隨時會渴了餓了一樣,冰箱永遠塞滿食物,所以進香客就可以不必擔心補給,照著自己的步調走。


9071c24fefb51bea970bcc2464260a17.jpg

981a63aaa642948939b5eeb5189fdaf9.jpg

▲ 有些廟像是大肚的勾仔尾福德祠、員林的大北門福營宮、西螺的鎮南宮等,看起來小小的不怎麼起眼,但動員起來卻是能量驚人,能夠號召這麼當地人投入,想必是非常地受地人擁戴,收的香油錢也不拿來擴建廟宇,每年就拿來招待行經的進香客,本來我騎車經過這些小廟千百次連個印象都沒有,親自走了一遍,就變得對這些廟宇充滿親切感,進香繞境結束之後,偶爾經過也會走進去再訪,不必再趕時間急著到下一站,也沒有人來人往地喧嘩,靜逸地欣賞廟宇建築之美,了解每間廟宇建立的緣起,如何凝取地方部落的情感,具現化眾人的祈願。


01c36a00358fc3d99697870e60c8024f.jpg

▲ 去年我第一次走全廟,除了睡覺就是趕路,每天覺得整個人都快虛脫了,洗完澡後躺下不是睡著而是直接昏過去,想說下次打死也不要再走全廟了,就走台一線停大廟就好了,走到沙鹿,想說青山宫社區媽媽包的素粽好好吃喔,一年只能吃一次,不去太可惜了,就默默地彎進上坡路。跟她們拿了一個素粽,稱讚說她們的素粽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這一顆我捨不得吃想留著路過回家時給媽媽吃,他們連忙稱讚我的孝心要我多拿幾個,我就很不好意思地多拿了一個給爸爸,後來他們要再多給我一顆我就不敢拿了,這麼好吃的東西不能只有我吃到,應該留給讓更多進香客知道與享用。


bfea2be68eed083f36452cf194747a6d.jpg

▲ 又過了大肚溪橋,想到國聖里準備豐盛飯菜的當地居民們,就算不餓也該走訪一下,走到溪州到就想到純樸可愛送我壓轎金的廟公,還有回程沙鹿義聖宮熱情招呼的社區媽媽們,最後想說反正也繞了不少路了,就乾脆還是把全廟走完好了,有些地方走過一次後,彷彿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鬧區大廟有時人來人往無暇顧及每位進香宮,反而愈是鄉間的小廟愈有人情互動,愈是偏遠的地方愈是殷殷期盼遠方的客人到來。


3d8a5051d594fdd45b17d8148e2ab0b4.jpg

b5c2191376a44a4eaee4417086eda220.jpg

0d1f933e7c5eb4423867ae515b15c3d4.jpg

▲ 香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被公認是「天下第一素」的新天宮素食站,因為附近就有全國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所以菜是以車為單位直接用舉重車搬過來,嗷嗷待哺的進香客、觀光客和在地人像潮水般湧入,菜也一直不斷透過生產流水線端上桌,雖然志工團非常龐大,都每個人手都沒有停下來過,工作好像永遠都做不完一樣。


2b6c3ea547585d60b6837b426897493d.jpg

c463223bef9c06ba20d76e2ba981d075.jpg

▲ 個人最喜歡的素食點心站,位於花壇的彩蝶點心站,葷食靠食材,素食則是要靠功夫,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煮的,每一樣素食都很精緻好吃。其他像是福寧宮的素油飯、伽藍爺廟的素食湯等,也都是吃過一次就會印象深刻,沒有因為免費提供就隨便應付,管吃飽也吃巧,料理功夫不輸飯店餐廳。


d1a445e2a82e44eb4b6f0a81dff4d8f7.jpg110de30f34edd55cbb456ef41f2ac9b0.jpg▲ 回程開葷就更浮誇了,在地居民像是在比拚場面一樣,請來美女禮生或舞團載歌載舞助陣,鮪魚生魚片、烤全豬、萬巒豬腳、桶仔雞、鹽水鵝、比薩、雞排…等好料都搬出來,尤其回程台中段更是精華所在,簡直是幾十公里綿延不絕的超大型免費夜市,不過這類好東西因為排隊人潮比較多,走全程的人是不太有時間與精力去排隊的,所以多是看得到吃不到,多是留給一日遊和在地人享用。也因為點心站與觀光客太多,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雖然志工也是一樣辛苦煮食與熱情招呼,但反而比較少記憶點,只走假日的比較像是在觀光,被人潮推著走,真的要與人潮保持一點距離才有辦法靜下心來細細體會。


ee4ccc93577454b215107b09edc69a49.jpg

4f9167afcb64cfba6a254c2b276a1e1f.jpg

4315051e153a529c21cc20416cac85cf.jpg

▲ 回顧一下走香路的過程,拍最多的就是各個宮廟與點心站幫忙煮食與發點心的義工們,這麼炎熱的天氣,還是堅守在點心站,做的工作不但沒有錢領,送人東西還要拜託人拿,但還是個個笑容滿面,一點都不覺得苦。每次我感謝他們的付出時,稱讚他們的東西好吃時,他們都異口同聲地東西說不是他們請的,是媽祖婆請的,媽祖就像是一個善念善行的轉運站,大家都不敢居功,取之於媽祖,回饋於媽祖,即使沒有參加的人,也因為善念善行的擴散效應而間接受惠。


445fc19621cad104241dcd09853e4556.jpg

▲ 寫了這麼多都在講吃的,好像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地方美食之旅一樣,呃……畢竟在香路上,最重要的就是走路、睡覺和吃飯,能夠捉住香客的胃,就能捉住香客的心(誤)。雖然不會誇張到像美食漫畫一樣,嘗到懷念的味道就想到故鄉的阿嬤開始飆淚,不過阿嬤或母親在哺育小孩也是類似的概念,透過這些飯菜來產生關係情感的聯繫與記憶,台灣人有時靦於表達情感,就用餐點招待來表達心意,很多志工也是曾走過香路的人,感念於受照顧的恩情,改擔任志工來支持進香客。傳統請旗要走三年,我還忙著趕路無以回報,就多少添點香油錢,多感恩多說好話,在走完後將善念傳遞給未參加的人。


03f67eca5769dc15e1df39550fb9eb37.jpg

4bd3198834eda90d222514f103c530c4.jpg8be4f4cdd489e4aa8071106922a4790e.jpg

66e2f481b70f3227292927933375db92.jpg

64a4e5b3c4666ddf6a704ace17ba90a2.jpg

2e82ac4d7dd4f826995ce8d7a02a4bd7.jpg

a06e818c22ff774a5412bc712779de2e.jpg

▲ 能徒步走完全程故然有其意義,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真的走不動的就上香客車,每次的經驗都會化為成長的糧食,緣份到了自然就能走完全程,不管是一輪、二輪、三輪、四輪、兩腿或四腿,進香客參與的方式愈來愈多元化,雖然我還是盡量入境隨俗地遵從傳統,但就我個人的理解,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隨著時代的演變,已沒有那麼多硬性的規定,媽祖慈悲,海涵十方信善,只要抱持著躬敬的心,敬神也敬人,在傳統習俗中展現一點創意與自我色彩也無妨。


c1789e67b6a8ec7c179295c5a9ed00b0.jpg

▲ 我是早出發又步調比較快的,快到新港時已經超越鑾轎一天的路程,所以多數點心站還沒開張, 不過沿途也不至於會缺水缺糧,我也都是現場吃完喝完的才有拿,省得額外褙重。快到新港時,看到前方一對嬤孫在發放飲料,我想說還不太渴,怕盛情難卻,點個頭,習慣性說了句「已經有了,感恩」,就快步遶過繼續往前行,走了十幾公尺覺得不對勁,現在是正中午連影子都快看不到的時間,氣溫高達三十幾度以上,這對嬤孫倆連個遮陽篷、椅子、防曬裝備都沒有,怎麼就這樣站在連樹蔭都沒有的路邊,等著不知啥時會來的進香客經過?接著看到來了一團進香客,要知道進香客有時太被熱情款待,有點被寵壞了,沒冰的飲料都不太想拿,不過這團進香客可能是不想讓嬤孫們在大太陽底下站太久,紛紛人手拿了一罐,讓他們能早點發完休息,所以我想想還是折返拿了一罐礦泉水再走。這對嬤孫可能是考量元長鄉到新港這一段是比較長的田間路,沿途都沒有住家,怕比較早出發的人在這段會比較得不到補給才站在這裡發放吧,他們當然大可直接把飲料擺放駐駕宮廟或路邊讓人自由拿取,但用手傳遞的溫度又不一樣,一路上宮廟與點心站用心烹煮的美食當然讓人回味無窮,不過一般人家信徒的心意也是一樣令人感動。


56d36ee68611f6688256e4336f7c3241.jpg

▲ 本人長相和慈眉善目是完全扯不任何關係,走在城市裡,連問路人都會跳過我的那種天生臭臉,一年中唯一會被路人搭訕的時候也只有爬山和走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時候了,和走在山路一樣,原本在都市彼此陌生防備的人們,狹路相逢也會打招呼和互相鼓勵,人與人的隔閡漸漸融化。透過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這個活動,以神為名,原本不相識的人們成為文化共同體,彼此關照與閱讀有緣的人。


91c7a17fa96114544b1e12048cc078d5.jpg

a5d479e6034ea94954ef4f9862e3d84a.jpg

▲ 在香路上年紀大的人不見得走香路的資歷就比較深,有個簡單的識別法就是看進香旗,有的進香旗已經被宮印蓋到都不清楚上面的圖案了,有次遇到一個看似剛出社會的年青人,手上拿的進香旗已經嚴重變色,所謂一梯退三步,突然對這年紀不到我一半的小女生肅然起敬,和她小聊一了一下,才知道她從小每逢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就會請假陪同父親全程走完,父親年事已高,就將旗子傳承給她,讓她繼續走下去。我的媽媽每年大甲媽祖來都有贊助、迎接和鑽轎腳,但從來沒有隨香過,今年我剛好有機會就帶她體驗半日遊,小時候她帶我去廟裡教我拜拜,長大後反而是我教她如何進香,也算是另類的逆向文化輸出。


9a42144206a28d5c943718f6d042f34b.jpg

▲ 照片中是香路上傳說中的「阿北」(此照片取自FB社團),我去年遇到阿北是已抵達新港準備回程,在晚上只有稀微路燈的田邊路上,看到對向一位老人兩腳纏滿紗布,肩揹著簡單包包,一跛一跛地朝著新港獨行,想說阿北是不是遇到困難了,跑過去問他要不要幫忙叫車,幾個路過的年輕機車騎士也紛紛停下來,自告奮勇地要載阿北到目的地,不過不管我們怎麼勸說,阿北還是堅持要靠自己的雙腳走完。後來在網路社團看到網友在討論阿北,才知道是我有眼不視泰山,阿北應該算是香路上被搭訕最多次的人了,也曾被新聞報導過,路上看到的人多熱心想要幫忙阿北,不過阿北是之前就已經腳受傷術後多年,仍然靠自己這樣徒步行走多年了,這是他表達對媽祖敬意的方式,他的意志如山不可動搖,我們的好意對他如蜻蜓撼石柱,有的年輕人會陪走一段,有的人怕阿北走太慢拿不到物資,紛紛把褙包的備用糧塞給他。今年雖然沒有遇到阿北,不過在網路社團又有看到阿北繼續在走的好消息。每次自己很累想偷懶坐車時,就想一下阿北拿個進香旗就走到底的氣魄,想想香路的距離也不會變,一直走總會走到目的地的。


6c7a9c004acff1070e9d9079c7b531a5.jpg

254af49f1ba7a33a908ff3f3dc7b5601.jpg

e8c99a52e6541c2ba75a078d88a36129.jpg

▲ 在路上觀察到的眾生百態。


c4af80df421e3e9a2c9e84bd6c0db905.jpg

3cfcbf6476f1fc5631f31370875f7598.jpg

▲ 沿途的農村風光也是相當怡人,路過隨拍。


6b8c56ee6b651b9f0817bb5f7c66524c.jpg

▲ 西螺大橋有點像是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如此美麗又莊嚴,如果不是跟隨進香的腳步,一般很少有機會能完整徒步走過,走在看不見盡頭的西螺大橋上,彷復即將穿越人世間的通道,拜訪眾神居住的領域。


19aa95787cf089a8843b2ed217ca7e65.jpg

abc9af5fbb457375f7e449fbb4a0ee9c.jpg

e683b163f8fff17e5ec41c6cec97a40c.jpg

2ecbc34cc47da2ceafb71b1706fc9f84.jpg

▲ 文化表演更不用說,香路就是一個行動的民俗信仰博物館,還有大甲橋煙火秀、祭祀儀典、宮廟陣頭、花車遊行……等也很精彩,不過攝影有時要守株待兔很久,有時要追著目標跑,我每日完成當天進度後,就躺平一動也不想動了,哪管什麼珍貴鏡頭畫面,能睡飽就先天謝地了,拍照還是留給專門攝影的人做就好。


7de129ff1cac11c1248724a19b2a455d.jpg

8399ea38d21c065252f7d16a6399cac4.jpg

▲ 雖然這段朝聖之旅真的要吃點苦才會有收獲,畢竟現代人都太過於安逸與物質滿足,有時候真的需要一些刺激來喚醒沉睡的靈魂,不過如果走到產生嚴重的運動傷害,甚至造成後遺症影響來年的參加,我是覺得也大可不必啦。除了事前的體能訓練,裝備也是不得馬虎,個人之前有幸擔任健行筆記山海圳內海之路的特派員,因為內海之路也同樣是都市鄉鎮間的長途平地健走,所以廠商贊助的產品完全適用,就成為我今年的主力裝備,之前分享的文章中有說明登山與平地健行裝備的異同,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一下連結。

【裝備】山海圳短程—內海之路 裝備分享


9abdafc419376509889505153b671d04.jpg

▲ 鄉民女神和網紅美女終會年華老去,唯有真正的女神媽祖過了千年依然屹立不搖,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皆敬天謝神,傳統宗教沒有因為科學張顯而勢微,反而跟隨著現代資訊發達而更深入人心與廣納眾生。個人更傾向相信生病了就該接受正規的治療,學業與事業需要自身努力,家庭的關係問題需要成員們十年如一日的經營,不會只因為徒步走了9天就能輕易感動上蒼,所有問題自動迎刃而解。但我也知道面對生老病死沒有人定勝天這回事,人有時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堅強,大甲媽祖繞境進香讓人正視自我的心願、砥礪意志力、增強自信與自我承諾,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歸屬,如果信而不迷,讓人有個心靈上的寄托也沒有什麼不好。即使我仍對神的存在存疑,在親身參與這場以神為名,廣納百萬人無償奉獻的活動,看到無數的善意在人與人之間流動傳遞後,也算是見證到一種神蹟了。


以上就是我第二年菜鳥的個人淺見,因為平時對宗教較少接觸,文中如有冒犯個人信仰之處再請多多包涵,相信有虔誠信仰、結夥同行或參加多年的香客們會有比我更深的體會。比起玉山登頂、泳渡日月潭以及自行車環島,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更是每個台灣人畢生都應該要參與過一次的活動,只要抱持著開放的心,親身來走一遭,肯定都能在這個旅程裡找到自己的立身之處,得到心靈上的收獲。最後感謝這次活動的所有宮廟人員、煮食接待與載客的義工、供人借宿休息的人家、警消、醫務人員、清潔人員,以及所有在香路上互相持扶的進香客們。


附上隨香照片連結,入鏡者如有影響個人肖像權,再請告知移除。

壬寅年同心—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行腳

癸卯年I LOVE MAZU—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行腳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