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04/04
-
回程日期2023/04/04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球子山燈塔,建於西元1956年,塔高12公尺,塔身為白色四方形混凝土建築,球子山燈塔是第一座由國人自行設計與施工完成的燈塔,當初興建是因希望與位在西岸港口的基隆燈塔排成一列,用以引導船隻安全入港
火號山,海拔133公尺,位於基隆中山區,別名球子山,日治時期為了規律人民作息,創建午炮制度,每到中午都會在各個山頭,施放所謂的「午炮」,以點燃膠火作為信號,稱為火號,用來傳遞訊息或告知時刻,此制度直至西元1929年才完全廢止
仙洞巖,位在基隆市中山區,為昔日基隆八景之一,稱之仙洞聽潮,清代時有重兵駐守於此,相傳曾有仙人在此修道登天,所以有此稱號,此為一天然的海蝕洞,經過幾萬年的海水衝擊侵蝕,才得以形成現今奇異的洞穴景觀
佛手洞,位於仙洞巖旁約二十多公尺處,這裡也是一處天然的海蝕洞,日治時代被當成防空洞,又因過去洞內曾有蝙蝠棲息,早期曾被稱為蝙蝠洞,佛手洞之名係因洞內深處的石壁上方,有著風化形成的佛手印
行程:
中山四路>仙洞巖>仙洞公園>聖安宮>中山三路103巷>廢棄軍營>球子山燈塔>火號山>仁安街31巷>佛手洞
路線圖:
今天從基隆火車站搭乘301公車至仙洞巖站,經聖安宮及廢棄軍營後,抵達球子山燈塔,再登頂火號山,最後從巷弄下山,完成一個O型路線,參訪著名的佛手洞
仙洞巖,為昔日基隆八景之一,稱之仙洞聽潮,清代時有重兵駐守於此,相傳曾有仙人在此修道登天,所以有「仙洞」這個稱號,此為一天然的海蝕洞,經過幾萬年的海水衝擊侵蝕,才得以形成現今奇異的洞穴景觀,仙洞附近奇岩怪石林立,自然天成,引人入勝,是相當著名的觀光景點
海蝕洞內的寺廟,真是奇景,令人嘖嘖稱奇
接著由外面階梯上行,前往球子山燈塔
指標寫往聖安宮或仙洞公園方向
仙洞巖大岩壁
陡上一小段之後,就到達仙洞公園,取右行
旁邊就是聖安宮,宮前已經有展望,接著我們從後方的產業道路(中山三路103巷)繼續上行
這附近也稱作仙洞陣地,為昔日中法戰爭時清軍的要塞所在
穿越中和國宅社區
道路終點為一廢棄軍營,有一半的門已經不見了,可以直接走進去
一路上行,視野也越來越好
途經基隆一日雙塔步道(球子山燈塔至基隆燈塔),也可以通往白米甕尖山(砲台)
我們繼續順著階梯向上前進
基隆嶼彷彿近在眼前
抵達球子山燈塔,建於西元1956年,塔高12公尺,塔身為白色四方形混凝土建築,球子山燈塔是第一座由國人自行設計與施工完成的燈塔,當初興建是因希望與位在西岸港口的基隆燈塔排成一列,用以引導船隻安全入港,西元1991年後,因基隆港附近的新瀨險礁已爆破清除,使得球子山燈塔的功能被附近燈塔及燈杆取代,因而暫停發光
這裡的視野又更開闊了,可以望見白色拱橋及協和火力發電廠的煙囪
連陽明山系的七星山群峰,磺嘴山,竹子山群峰,都看得清清楚楚
接著再走一小段階梯,前往火號山
從這個角度看球子山燈塔超級清楚,可以說是完美的地點,整個港灣一覽無遺,美如幅畫,一點也不輸給國外的景緻,美到不行
所有的橋樑,船隻,房屋,皆鉅細靡遺,清楚無比
一路上行,來到一開闊處,眼前的大坑就是午炮遺址
日治時期為了規律人民作息,自西元1865年創建午炮制度,每到中午都會在各個山頭,包含火號山,施放所謂的「午炮」,以點燃膠火作為信號,故稱為火號,用來傳遞訊息或告知時刻,此制度直至西元1929年才完全廢止
遺址旁就是火號山基石,海拔133公尺,設有一圖根點,又名球子山,山頂建有觀景平台,展望很好
整個基隆市區盡收眼底,小百岳五分山,姜子寮山映入眼簾,群山綿延,實在是太美了
基隆山,茶壺山,燦光寮山等瑞芳名山,也超級清晰
最後折返至產業道路(中山三路103巷),中途有叉路可以下山,還能順訪佛手洞
這段階梯的展望也是十分無敵,基隆港灣的作業區距離感超級近,真的超震撼,連機具的聲音都一清二楚
這條步道會接上仁安街31巷,如此一來就可以走O型路線
地面有佛手標誌
按指標從隔壁巷弄進入佛手洞
佛手洞入口,有點不顯眼
沒想到進入後別有洞天,與其說是洞,不如說是類似金門的坑道,裡面有數條通道,空間也還不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完全出乎意料
按照指標走就可以看見佛手印,就在岩壁頭頂正上方
佛手洞,這裡也是一處天然的海蝕洞,日治時代被當成防空洞,又因過去洞內曾有蝙蝠棲息,在早期曾被稱為蝙蝠洞,佛手洞之名係因洞內深處的石壁上方,有天然風化形成像是手掌和五指的節理,唯妙唯肖就像是佛手印,加上又鄰近於仙洞巖,所以被取名為佛手洞
這佛手實在是維妙維肖,不禁讓我直接想起如來神掌的畫面,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走出佛手洞後,再往前走就是仙洞巖,完成了一個環狀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