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轆溫泉,是我心中第一名的溫泉。
多變的地形,兼具雄偉壯闊與秀麗奇幻,蒸氣奔騰蔓延整個大崙溪河道,豐富的地熱蘊藏無限可能,加上途經關山越嶺道大崙支線,鑿石山牆充滿了歷史氛圍,是個令人回味不已的溫泉瑤池。
自從2017年末第一次造訪轆轆溫泉後,我被野溪溫泉的魅力席捲,開始留意臺灣的野溪溫泉,也愛上了在天然溪流間享受泡湯的樂趣與自在。無論是加年端溫泉、桃林溫泉、二子山溫泉、十三坑溫泉等,都有其與眾不同的風華展現,但唯有轆轆,讓我造訪了四次,而每次都仍有新的發現與體會。
計畫趕不上變化,長天數的年假原本安排了其他地方,但卻在因緣際會下再次回到轆轆,而我雖然喟嘆,但卻也欣然接受,能夠在溫泉繚繞的野地旁生活數日,是多令人珍惜的禮物,而轆轆也給我們最清幽僻靜、原汁原味的四天三夜。
南橫公路台20,193.5公里處,意外遇到一片白香撲鼻的梅園
近中午上到最後工寮時,發現只有一台車停在最裡面,猜測可能是轆轆達人鄒大哥的車輛,而沒有車代表目前沒有其他人入住轆轆(沿途也未見到車輛停放),整個山林任由我們徜徉,任選營地,最重要的溫泉任你泡。
蔚藍天空下,我們步上回憶的路徑,一開始的咬人貓、中途的倒木,氣喘吁吁後的鞍部,平緩的悠悠古道,陡下的樹根路、數量眾多的纏繞樹藤、濕滑的溪溝、有著旋轉樹藤及粗大九芎的獵寮平台、高過人身的芒草隧道等,一一喚出這些藏在記憶之河的景象後,大崙溪滔滔奔騰在山壑間迴旋的姿態,像是對我華麗燦笑,是的,我回來了!回到這個布農族語溫泉水沸騰冒泡的Laku Laku。
遠方,有個人影出現,預料中的鄒大哥,曾經在2019年遇過他,那時他也在轆轆生活多日,沒想到,這幾日的相處,他也是轆轆送給我們的「禮物」啊!
久違的地熱床,一夜好眠。想到上次過熱輾轉難眠,還有人被燙傷,這次堪稱寒冬中的暖炕啊!
迫不及待整裝要上溯進入大崙溪的溫泉露頭,記憶中氤氳繚繞如仙境般夢幻,清澈透藍的溪水,斑斕繽紛的岩壁,是山林千萬年的孕育,無法複製,獨一無二。越過一潭深水後,就沿著左岸前行,熱氣蒸騰中,處處可見煙霧裊裊,彷彿要勇闖未知的異域,每往前一步,就離凱翁峽谷更近一步。
凱翁峽谷是臺灣唯一花岡岩峽谷,堅硬壯闊的岩體,是一座座銅牆鐵壁,千百年來在風的侵蝕與水的沖刷下,淬湅出嶙峋燦爛的刻痕,如神的彩筆在上面流動揮灑,乳白、磚紅、鮮綠、墨黑、沉灰,色帶間揉合潑灑,無論來幾次,唯一不變的是讚嘆與崇敬!美哉凱翁!
沖天的蒸氣勢如破竹霸氣盤據一方,我們在迷霧巨石堆攀上攀下,測試水溫,要在滾燙的溫泉中尋找適合泡湯的泉池。還記得第二次轆轆探訪時,曾經造過最舒適的活水泉池,溪水與溫泉交融成宜人的溫度後,再汩汩流過身軀,沒有一般溫泉的浮游物或泥濘,所謂的「枕石漱流」大概就是最佳寫照,歡唱的溪水流動聲在耳邊響起,那是一閉眼就能迴響不已的景象,只可惜,每年野溪溫泉都會改變,尤其轆轆這綿延的溫泉河,水位的高低會影響泉況。
這次我們造了最靠近凱翁峽谷的泉池,挖了一條圳引進溪水調和溫度,讓泡湯的眼前鋪展凱翁峽谷的壯闊,轉身則是迷濛煙霧的綺麗,泡杯茶,把一景一物好好收藏在心脾裡,在腦海裡。
回程用輪胎玩了一段漂漂河,泡過溫泉的身軀像是變得勇健,連溪水都溫暖起來。
轆轆溫泉旁有一條大崙溪的支流稱為轆轆溪,2017年末第一次見到時是空靈的堰塞湖,因大量土石崩落阻擋水道而形成。之後2019年初再訪,強勁的激流再度衝破潰堤,蜿蜒狹窄的河道,除了彩壁更有溫泉露頭咻咻噴煙,形成另一番典雅秀麗的景致。這次四訪,崩塌的現象更嚴重,銳利的岩石碎屑不小心就會割傷。想像著當時天崩地裂如神鬼泣嚎的狀況,而這也是臺灣造山運動的如常,或許藉由這樣,轆轆慢慢變回更為原始的面貌。
穿越落石區後,正式進入「轆轆神殿」,峽谷後方,一股巨大白煙妖嬈地扭動,愈往深處,峽谷更加限縮,蒸騰的煙霧四處竄流,看似湍急的水流倒是手下留情地和緩,而這一切還驚心動魄地翻騰時卻突然嘎然而止,「轆轆神殿」的盡頭是一道白練,好泳技才能在最後親炙聖光。若說凱翁峽谷是場史詩般壯麗大戲,轆轆神殿則是低吟迴盪的秀致小品。
大崙溪與轆轆溪交會的這處沙岸,曾在此紮營兩次,如今似乎被自然收回,巨石滿布,不若之前平坦。現場除了疊石為圈,還有一些救難後遺留下來的物資,以及一頂破爛生鏽的帳棚。距離第一次來訪轆轆已經四年多,雖然每次能待的時間就只有幾天,但,觀察不同的變化,不論自然、伙伴或自己的心境,都是轆轆的禮物。
這一天早晨,鄒大哥為我們的探訪舊社之行準備了豐盛的早餐,一早就起來燜煮香料熱美式咖啡、煎蛋、煎香腸、切洋蔥,還有自製蔥油餅,能在野地吃到真是超級幸福的事,尤其又是一位已在轆轆生活38天的人,分享他的物資,親自料理,我們感激不盡!
1915年大分事件後,為了掌握拉馬達星星的行蹤及控制布農族人,日本在1927年開鑿關山越嶺警備道,挺進新武呂溪流域,1930年關山越嶺道完成,日本警方於沿線設置17個警察官吏駐在所、3個臨時警察官吏見張所及2座砲台。之後1932年9月由拉馬達星星策劃發動的大關山事件發生後,日本乃再修築下馬谷到坑頭社間警備道,即大崙支線,以此一舉進攻伊加之蕃,最後在年底拉馬達星星與及家族全數被處決,波瀾壯闊的抗日事件告一段落。
大崙溪流域有許多布農族舊社,從蕃地圖上還可看見大轆轆社、轆轆社和大崙社、坑頭社等布農族舊社,這次預計探訪「轆轆社」,大約在海拔850至900公尺之間的山腰地帶。一開始就陡上邊坡,經過廢棄的帆布工寮後,右轉繼續陡上岩石瘦稜,這時,突然飄來絲絲霧雨,而對面的山頭則籠罩著一大片濛霧,我們繼續在寒風中前行,翻越過幾塊大石塊後,來到疑似路徑之處,但山壁的路徑往左往右都很危險,踩點很淺,我們轉而往下尋找,所幸找到橫向的狹窄路徑,因已被芒草掩蓋,一時不易察覺,路徑下方則是高落差的地形,就在大家緊張戒備的狀態下,霧雨已悄悄停歇。
通過山壁後進到樹林內,以為就此接上好走的路徑,想不到多處崩塌,往前走又有一處山壁需橫渡,對於懼高的我真是一路走來膽顫心驚,但這是我念茲在茲想望之處,怎能打退堂鼓,幸好有伙伴架繩多一份確保順利通過。有時候我只要有這份安全感,就能給予支持完成,自己的心理素質還需再加強,常想,這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心嗎?尤其對自己身體的掌握度還很缺乏。爬山鍛鍊體力之外,更常鍛鍊心志,忍受寒冷、酷熱與飢餓,常常計畫趕不上變化,調整讓自己無論怎樣改變都能欣喜接受安排,保持彈性才能更加隨性,而懼高這件事的表象,則是我目前仍須繼續磨練的。
終於,在海拔810公尺左右看到第一個遺址了,這是一間有家屋形式的石板屋,推測是耕地區的工寮,上方有一片平坦地原以為會發現一些石砌駁坎,但四處探查卻沒有任何發現。繼續沿著稜線上行,在海拔850公尺有更大片的平台,依然發現任何砌石,不知是否已崩毀被植被覆蓋?但林相稀疏只有薄薄的落葉層,再往上20公尺,有較明顯的平台,前方有一道短砌石牆,再往裡面則有更大更寬闊的平台,這裡有一道長長的砌石圍牆,非常壯觀,有網誌說這是轆轆社公學校的圍牆,但我查公學校的列表並未找到,改搜尋「蕃童教育所」,在台東廳關山郡有一間「ブルブル教育所」是霧鹿國小的前身,依照地理位置似乎最為接近。依據台東縣史記載,霧鹿國小前身有二,分別為昭和4年(1929年)6月5日創立的霧鹿霧鹿教育所,以及昭和5年5月25日的下馬教育所(於昭和17年前廢止),之後改名"霧鹿國民小學"。這個部分還有待專家學者及先賢指教說明。
我們在附近逛逛,除了這道石砌牆,希望可以再找到更多蛛絲馬跡,但除了令人讚嘆的大樹外,尚無發現,為何這裡只有一道石砌牆,難道沒有任何家屋嗎?若是學校,應該附近還會有聚落或者散居的家屋?一道道疑問充滿心胸,望著日治地圖上轆轆社的位置大約在1090公尺處,還需爬升200公尺左右,但大家已歸心似箭,想回到溫泉的懷抱了。
下山的路徑好走許多,連來時覺得危險的路徑也變得好走,或許方向差異感受有差,也或許已熟悉路況,幾乎來時的一半時間,我們就到回到起登點的廢棄工寮,結束舊社探訪之旅。
浸泡在暖和的溫泉池時,想著,以前布農族人也會下到溪邊泡溫泉嗎?他們也喜歡嗎?氣象預報說初三會有強大寒流來襲,果然愈晚氣溫愈低,但也因此泉池上方開始有煙霧飄來飄去,非常美麗。這次營地旁就有舒服的泉池可以隨時泡,人生一大享受啊!
(後記:這天遇到兩隊人馬剛到轆轆,都說今天雨下不停,路徑溼滑難行,而我們在大崙溪的右岸山上只有一點點霧雨即停止,左岸右岸兩樣天氣,感謝祖靈庇佑,讓我們平安順利。)
歡樂的時光總有結束的時候,來到此次在轆轆的最後一天了!
昨晚餘燼的歡騰已灰白,低溫下浸潤在野溪溫泉池裡,遼闊的天地間,獨自一人的悠然寧靜,放空心緒,滔滔不絕的溪水奔流進耳裡,偶爾鉛色水鶇婉轉啼唱,這是每日喚醒我的天然鬧鐘!
在紅塵俗世裡,頭腦很難真的靜下來,常處在不停轉動的狀態,總是一件事情做完下一件接著來,也或者自己好奇的個性,對於有興趣的領域有想找的資訊 ,也總有看不完的論文、報告及書籍,甚至有時只為了不需動腦,無意識的滑著手機!
在這裡,身體被溫泉撫慰,意識漸漸被自然消融,心跳慢慢和豐富又有規律的韻律合拍,清新、安和、滿足,美好的感受層層堆疊,我想,這是很多人都企盼的!但是,又有幾人願意像鄒大哥那樣長時間待在轆轆這美好的「仙境」呢?幾天可以,一週呢?一個月呢?若是無法安頓好自己的身心,再美的仙境也會變成絕望的低谷。
偶爾會和鄒大哥聊到,這麼多天如何自處?從一開始的幾天試驗到上次37天,今年則要挑戰待在轆轆50天,心境上有何變化?為何會想要做這件事?對你的人生有何意義?
我想起我相當喜愛的一本書《貝加爾湖隱居札記》,這是描述作者獨自住在貝加爾湖畔的森林小屋五個月的日記,也是與自己、與自然的對話錄。讀完令我悠然神往,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貝加爾湖」,鄒大哥找到了自己的「貝加爾湖」,而我的呢?
每天看似相同的自然景色,如何在其中觀察並省思出獨特的觀點,甚至為這樣千篇一律的生活「找樂子」,處在萬物靜寂的空間裡,會害怕嗎?突然的奇怪聲響有勇氣去查看嗎?甚至,如何面對自己所有一覽無遺的內心世界?
在這裏,空間、寧靜和孤獨是必備的,我遇到鄒大哥的時候,他對我說,已經11天沒有見過人了!即便日期在這裡不用錙銖必較,但渴望有人說說話,有人分享所見美好,是人之常情。鄒大哥的轆轆生活,讓我看到在台灣實踐隱居的例子,尤其其生活物資無法由車子運送相對辛苦,更何況70歲的高齡仍舊有著年輕的體力與心態,由衷佩服!
用地熱煮飯
天然烘衣場
我們和鄒大哥在登山口依依不捨地唱著「再會!再會」道別,一期一會的心態,讓彼此珍惜相處的時光,山高水長,終有相逢!回到鞍部後,我們轉而探訪江坡古山,地圖上看爬升約100公尺,距離6-700公尺,料想不難,怎知沒多久就遇到恐怖的瘦稜,兩邊峭壁,令人緊張,小心翼翼的下行,通過後到達狹窄的鞍部後再轉上稜,路徑才如預期的寬大平緩,但沒多久,最後的100公尺上稜,卻又轉為陡坡,真是「峰迴路轉」的江坡古山啊!
沿途潮濕的氣候,造就松蘿垂掛的美景,路徑上竟然發現一支日本酒瓶,難道,這裡也是關山越嶺警備道大崙支線的一段路線?回到鞍部續行下山,潮濕的路面變得溼滑難行,沿途還有人滑倒後的長長印痕,來時的輕鬆愉快都忘了曾經走過這個石頭陡坡、這片倒木橫陳。
江坡古山,海拔1550公尺,編號7225號,三等三角點。
轆轆四天的探訪,在幾乎無雨又清幽的美好下結束,即便四訪仍都有新的體會,我想,我會再來的!
行程記錄
D1
1230工寮停車點起登
1317 鞍部
1520 石板工寮
1615 轆轆溫泉
D2
上午去溫泉露頭 凱翁峽谷
下午去轆轆溪溫泉峽谷
D3
0830 工寮
0953 第一間石板屋
1020 學校駁坎遺址
1105 回程
1211 工寮
D4
1100 起登
1155 石板工寮
1345 古道
1409 鞍部
1416 出發
1445 枯神木
1505 江坡古山
1554 鞍部
1639 工寮停車點
參考資料
https://blog.xuite.net/winnie199064/twblog/134009055
https://wulps.ttct.edu.tw/p/405-1110-14327,c39.php
我的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