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嘆息灣,一處位於哈伊拉羅溪上游之處的高山溪源。
谷地曲流蜿蜒清幽、百年老樹枝葉開展,劍竹草原千頃綠,隨著岳人到來,水鹿驚蹄而去。
如此秘境卻身處在中央山脈核心之處,郡大溪、太平溪劇烈地向源侵蝕,在山稜線上切割出惡劣的地形,阻卻了人類的足跡,成為台灣高山中最為人跡罕至的地帶,無論西進東進,都必須花費約5-6天重裝才能抵達。嘆息灣在2004年由成大山協發現並公開紀錄,目前路線清晰,岳人走馬博橫斷再多排2日即可順訪嘆息灣。
原訂路線欲經由郡大山下達無雙舊社,越過哈伊拉羅溪後躍登盆駒山,登上馬博拉斯山後經馬利加南山北稜到達,後來因為出發前連日大雨,擔心過溪有一定風險,遂改成備用路線:由丹大東郡橫斷路線,接上中央山脈主稜南行到達嘆息灣,再由馬博橫斷後段下山,總計12天,其中包含在嘆息灣整整三個晚上!
實際行程:
D1 瑞穗林道19K-28K水泥工寮-32K彈藥庫-林道營地 C1
D2 C1-34K登山口-沙武巒草原-2924東鞍水池-國勝工寮岔路-太平溪東源-太平溪西源 C2
D3 C2-太平溪源C3
D4 C3 -盧利拉駱-丹大山-C3- 內嶺爾三岔營地-內嶺爾山 C4
D5 C4-馬路巴拉讓山-義西請馬至山-烏妹浪胖山-哈伊拉羅溪北源C5
D6 C5-僕落西擴山-嘆息灣 C6=C7=C8
D9 C8-僕落西擴山-哈伊拉羅溪中源-烏可冬克山-哈伊拉羅溪南源 C9
D10 C9-馬利加南東峰-馬布谷山屋 C10
D11 C10-馬西山-喀西帕南山-太平谷-中平林道35K 廢棄工寮 C11
D12 C11-玉林橋遺址-中平林道19K
=====
很開心這次能參與健行筆記所提供的GREGORY Baltoro 65L體驗活動,在提交登山計畫後不久就獲得合作通知,背包會在出發前直接寄送下來。
而背包送到南部地區的門市位在高雄巨蛋前,出發前特地在期末考空擋之餘前往領取,食材裝備打包也都在一天內整理,非常有效率地完成。
核心裝備排汗衣穿一備二,褲子準備緊身褲與耐磨長褲各一件。因為穿著雨鞋比較悶熱,不穿較長的襪子,改以短羊毛襪作為主力。
在相機攝影器材採取輕量化的選擇,另外準備三顆行動電源作為手機與相機充電。除了攜帶傳統定位必備的紙本地圖、指北針,另外也準備了防水手機作為GPS航機記錄使用。
防水打包則是以分類各自打包為主,睡墊、睡袋共同使用耐磨防水袋。備用衣物也緊密壓縮收納。食物與行動糧將多餘的包裝拆掉後,依照天數仔細分類。
夥伴們也是一忙完學校期末考從台灣各地到瑞穗集合,還好深夜時分旅客不多,暫時借用車站前分公裝公糧。隔日搭乘邱大哥包車,被告知說能夠直達19K水泥橋,整整比記錄中的15K省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
-----
D1
瑞穗林道的入口在紅葉溫泉大橋不遠之後,越過紅葉溪後林道陡升,前段林道有開墾痕跡,約10.5K左右越過1504峰南鞍,進入伐木後期人造林區。看著早幾年紀錄的14.5K、15.4K一一順利通過,正納悶為何有如此設施-
林道後段甚至鋪上嶄新的剛性路面,原來是林務局列訂出疏伐範圍,兩側樹木都噴上紅漆,配合後續作業,未來幾年內瑞穗林道的路況應該都會暢通。
早上8點抵達19K水泥橋,在此下裝做最後的裝備調整。在與司機大哥道別後,我們就整整12天沒有看過其他人了!
這次體驗的 GREGORY Baltoro 65L 一般建議是適用於7天內縱走行程的大背包,將它用在超過10天的行程,其實會略顯緊迫。還好背包本身提供許多隱藏的擴充空間,譬如主袋與頂袋之間能夠拉出,足夠塞滿全部的裝備。如果有不能壓縮的裝備如岩盔,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外掛,再套上背包套以防樹枝鉤到。
啟登重量逼近30公斤,超過原廠建議舒適背負上限,但GREGORY Baltoro 65L 的腰帶與肩帶的包覆力非常足夠,第一天重裝9小時多只有感覺許久沒用力的背肌、腹肌酸疼,背包很有效的分擔重量而不會讓人太過於疲倦。
19K後水泥橋不遠,林道遭到溪谷沖毀,抖上約接到50米高後接回林道,後段路況非常優良。
大約21K後路基寬大平整,完全不見一般踢林道常見那些惱人的芒草、倒木,只要將毀壞段整理,雙輪車輛幾乎可以直達32K彈藥庫!
林道兩側的人造林經過幾十年來,已經成為茂密的森林。隱藏在其中有不少檜木樹頭,還好林道目前中斷,山老鼠尚未入侵,但仍然需要有關單位重視。一座山有許多登山者在走,自然山老鼠不敢來。
中午前抵達28K工寮,在此吃午餐順便到工寮後取水。工寮裡面床板完整又乾燥,一想到要10天後才能睡到另一個有屋頂的房間,差點就耍賴住在這裡,但因為行程太長,一定得上到32K!
仔細觀察工寮內的簽名,上半年就有至少5支隊伍攀登,可惜管理當局的作為,讓南三段成為不白的山。
林道後段伐木時代遺跡越來越多,各式造林大鐵牌、保護區木牌不斷的出現,宣告人類主宰的力量直達中央山脈。 (左為林道支線,正確為右轉上行)
瑞穗林道上最知名的人面石虎,看似笑謔,實則反映了人對於自然的無知。
背著超重的大背包,望向切削稜線而造的林道,它早已歸自然。
我們實在難以想像,在距今40多年前,林道上大卡車載著千年巨木下山。而許多伐木工人離鄉背井,擠在工寮而生活。
隨著海拔提升,林道逐漸進入潮濕的雲霧帶,傳說中的螞蝗也悄悄上身....
午後雷陣雨前抵達32K彈藥庫,此處的三間水泥庫房都極為潮濕泥濘,更驚人是紀錄中不曾提過的小黑蚊大軍!坐著不動雙手臉上馬上被小黑蚊吸血,逼不得已只好往大理石礦區找林道平坦處扎營。
傍晚過後降下驚人的雷陣雨,小黑蚊稍微減少,隨之而來的是蠢蠢欲動的螞蝗!入夜後雲氣消散,看到夏季銀河在頭頂之上後才放心。
----
D2
今日行程算是稍短,但是必須經過岳界知名的鐵線斷崖。根據資料早年應為路況良好的礦石探勘小徑,但隨著年久失修,路基坍毀、倒木芒草叢生,讓走這段變成危機重重。
摸早黑在林道營地拆帳打包,突然天空一片血紅:日出火燒雲出現了~
對照地圖,下方的溪谷為太平溪,正對面的大山就是十天後到的馬西山與喀西帕南山,非常非常的遙遠!
行程第二天沒有用到我的公糧,意味著背負在 GREGORY Baltoro 65L 重量沒有任何減輕!
瑞穗林道後段轉變為大理石礦區,地質相當不穩常有落石。林道也幾近崩坍,必須緊貼著岩壁慢行
瑞穗林道34K登山口。這裡就為鐵線斷崖東口,進去不久就有一個穩定的水源。我們在此下大背包對照紀錄討論許久,考慮到大家的背包體積巨大,走窄小的斷崖有一定風險。而另一份紀錄寫沙武巒草原極為漂亮,雖然後段得多高繞400米高,並多耗費約2小時路程。
最後還是決定改走沙武巒高繞路線!
續行林道3分鐘過第一個髮夾灣,林項突然由極為潮濕的闊葉林,轉變為人造杉木林。松針鋪地,是一個極為優良的營地。再上數個髮夾彎後切離林道上稜,映入眼簾即是:沙武巒草原!
此處水草豐餘,碗形谷地中相對稜線避風,恰恰好中間一根大倒木讓人歇息
如果不是昨天突然降下雨後雷雨,第一天踢到此處紮營應該會非常舒適~
整段的高繞替代路線,經過這幾年山友加強指示路條,路況算是清晰。再搭配指北針與GPS應不致於有迷路之虞。翻越阿屘那來山南峰稜線後直接緩下到國勝工寮岔路,再下切乾溪溝就到了太平東西溪源。
山徑恰好經過太平溪上游兩大支流,東源與西源路程僅差3分鐘,兩處都有不錯的沙洲營地。
我們選擇到西源營地紮營,原因無他,離丹大山盡一點總是好。
到營地首先整地,將大石頭、雜草排除。因為旁邊石壁不時流出泉水,還要在地上挖條排水溝
此處要特別感謝 GREGORY Baltoro 65L 一個極為方便的設計:不用透過主袋頂,側邊有拉鍊可以直接把大背包「剖腹」。
對於可能會急需的用具,如醫療包、傘帶等,可以相對快速地拿取~
而主袋還有拉鍊可以塞雨衣、雨褲,下雨等可以快速換裝。
原廠所附贈的背包套也是收納在這裡,非常的方便!
----
D3
到了第三天我的大背包還是沒有的公糧消耗,仔細一看我的食材居然要第5天開始吃,只好繼續認命上路!
經過前幾天熟悉 GREGORY Baltoro 65L,比較了解背包的形狀、結構與重心配置,調整各種收納方向。雖然總重量體積沒有下降,但可以看到背包打包體積有效的壓縮,65L 足以應付接下來9天的行程。
水瓶能夠直接放入大背包腰帶旁的側袋,在抖上坡的時候方便隨時含一口水。
昨天所宿的西源營地還算是太平溪中段,今天的行程得翻越食祿間山與內嶺爾山之間的稜脈,下到太平溪最上游的太平溪源營地。
從溪底接上稜線一段落差非常大,也就是為何萬一迷途不要下溪底,沒有找到適當的突破點有可能會受困溪底。
爬升600M後至2901峰,逐漸能在森林透空處看到明天的目標:丹大山!
隨著步道逐漸靠近丹大山,隨侍在旁的盧利拉絡山也逐漸佔據視野,最終丹大山又藏身之後,果然是台灣最荒遠的百岳,不輕易地現身。
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是埋頭在松針、劍竹林之中緩上緩下,通過過杜鵑營地之後路徑逐漸收窄,在長長緩下接到太平溪上源。步道在此下到溪床,遠觀溪床的流水不大,幾座滑瀑似乎不難直上攀,但避免裝備濕身,還是依循路線高繞在側。
雖然高繞路線在等高線地圖看似水平,實際上山壁地質鬆滑,踩點窄小,必須緊跟獸徑才能安全通過。
上溯到太平溪源後,會遇到左右股溪水合流,左股溪水滂沱,提供主流所有的水。因此山徑取右股的乾溪溝而上。在跳過最後一顆巨石、站上草皮稜線:一大片廣袤平坦的大草原就在眼前!
「水鹿!」
水鹿一看到我們立刻竄逃,但是牠們沒有一溜煙直接躲進森林,反而是站在高地眺望營地。這樣大膽的性格似乎哪裡有見過....能高安東軍白石池的水鹿也是看到人而遠望,但是晚上可兇狠起來。
入夜後水鹿大軍果然自四面八方而來,母鹿帶小鹿來到營地外的草原上嚼草,不怕人地經過我們的營地到溪底喝水。不遠之處,兩隻公鹿嘶吼鬥狠,我們煮著熱茶在天幕帳內欣賞大戲。
睡前把重要糧食打包確實,結果還是被水鹿偷走一整大包海帶芽,損失慘重!
-----
D4
四天可能是大眾化路線行程的最後一天,之後就能夠下山洗澡慶功好好的睡一覺。在丹大嘆息灣的行程,整整等到第四天的清晨,我們才能夠整理輕裝往返丹大山,完成此行第一座百岳大山。
丹大山區不愧為中央山脈核心地區!
從地圖上看太平溪源營地至丹大山的直線距離似乎不遠,海拔落差也大約為500M,還算是能夠負荷。實際上中間的盧利拉駱山與丹大山兩座都相當的高聳,從兩山最低鞍部直望,丹大山前高達200M的岩壁高牆,絕對是一生難忘。
對照地圖,中央山脈主稜自北而來,基本上均為南北走向。但到了丹大山產生了完全不同轉向,到義西請馬至山之間轉為東西走向,劇烈的地層錯動讓丹大山兩側形成大峭壁,山形無論遠望近觀都極為震懾!
喜愛探勘的山友,必定知道台大山社過去曾在此開發十數條路線,最後將登山的行程、故事搜集成冊出版,為「丹大札記」。我在山下翻閱這本書無數次,對照著山稜線與地圖空想許久,對照書中當年大學生的豪情壯志,挑選各式未知稜線勘查,如今雖然依循困難度最低的傳統路線登頂丹大,一賭名山風采,仍然實感榮幸!
如今的登山環境、政策不允許,進出丹大成為極為困難的一件事情。想進行特定區域勘查,在當今大學山社人數普遍不足、技術傳承斷層的狀態下,探勘成為高難度行程,或許很難再有下一本「丹大札記」的出現了吧。
對面一列高峰與丹大山系對望:對照地圖與方位,原來是東郡山彙,正是目前南三段橫斷連走的區域。可惜我們到義西請馬至山就改走主稜南下,東郡大山以後再去吧!對照著地圖,郡大-盆駒-馬博-嘆息灣-東郡說不定是下一次的路線。
一大早摸黑登頂丹大,回到太平溪源營地日正當空,把握暖陽,先吃個午餐、曬個裝備再走。
接下來2天將沒有活水源,因此必須再背公水私水上身,加上尚未消耗掉糧食,重量還是逼近30KG!
今天原本想推進到馬路巴讓西峰後營地,但天氣實在太過於炎熱,人員感到非常的疲倦,決定到內嶺爾山前三岔營地紮營,隔天再摸早早黑補回時數出發。
內嶺爾山前三岔營地到山頂大約僅需要半小時,面對東郡大山的展望非常的良好,甚至能夠看到今年初在本鄉山遺留下來的帳篷反光。
今日的墮落,必須由明日摸早黑換得。輕裝往返內領爾山後,我們早早在這不太避風的營地休息。
-----
D5-6
在山上生活接近一週,身體慢慢習慣這一切。進入丹大山區過後,映入眼簾盡是未曾見過的大山。
中央山脈主稜從丹大山轉為東西向,到義西請馬至山分為兩道稜脈:繼續西向的支棱續行不久會碰上斷稜東西山,一般行程安排得宜下,傍晚前能夠到達傳說中的丹大溪源營地,一處更勝太平溪的優美仙境,後段稜線成為最高聳的支稜東郡山彙,傳統南三段橫斷將由此出山。
這裡的山名不被歷年的統治者更名,而是曾經在這裡馳騁的民族:布農族語的譯名。馬路巴拉讓、義西請馬至、烏妹浪胖、僕落西擴、烏可(馬)冬克,一系列超長山名讓我們再對照地圖的時候,舌頭近乎打結。
內嶺爾山至義西請馬至山中間的稜線果然相當的硬抖,一早摸黑到了正中午才登頂。我把 GREGORY Baltoro 65L 放在三角點旁邊,證明這座百岳必須非常非常的疲倦,必須要重裝才能登頂。
接下來,我們依循中央山脈主稜的方向南下,一脫離傳統路徑,路條數量明顯減少,路跡也因稜上的灌叢茂密而不明,必須自己找獸徑突破。
未來幾天將經過一系列哈伊拉羅溪源頭,每下一次溪都彷彿來到世外桃源,我們朝著此行應許之地:嘆息灣前進。
到嘆息灣前還會經過經過位於烏妹浪胖山腳下的哈伊拉羅溪北源營地,在此宿一晚,打好精神再上到嘆息灣入口。
在天氣狀況許可下,我就不會將背包套套上,畢竟選擇自己自己喜歡的顏色,可以適當的搭配服裝去拍攝
----
D6
感謝你們讀到這裡,看了4500多字與幾十張照片,跟著我走了六天,現在終於到了僕落西擴山旁的嘆息灣的入口!
目前比較穩定前往嘆息灣總計有三條路線:最多人順訪的馬利加南山北稜西進路線、接回馬博橫斷上的馬利加南東峰的南進路線、以及這次來到入口的中央山脈南三主稜北進路線。每條路線到嘆息灣都必須花費近一週的時間才能到達,看到這塊路牌,心中的激動難以形容!我們終於快到了!!
從僕山下到嘆息灣,也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僕山西北稜與僕山西南稜。我們選擇直線距離最近的西南稜下,沿途經過數個紀錄中的歐式大草原,以及MIT台灣誌曾經迫降過的高山櫟營地。
山徑除了依循路條,也能夠跟著獸徑而下,花費一個多小時,終於到嘆息灣對岸!
而山神似乎是給了我們一個考驗。
在看到了嘆息灣第一眼,距離營地只有5分鐘的距離,一塊雷雨胞飄來。碩大的雨滴、轟天巨雷從天霹下,我們被迫在林下等待空檔,而這塊雲只下在嘆息灣上空,一等就接近2小時。
再許久的等待後,我們抱著最尊敬的心,越過哈伊拉羅溪。
嘆息灣,我們來此朝聖。
----
我們在嘆息灣度過三個晚上,整整待上兩個全天。每一天的午後陣雨,都給草皮豐富滋潤,隔天一早當太陽越過稜線照射,充足的水氣蒸發,配合自溪谷吹上的微風,形成令人讚嘆的晨霧。
日出兩小時後,太陽照射到嘆息灣,背著輕裝探訪上層一階又一階的大草皮、或到哈伊拉羅溪底溯下看石梯短瀑、或在月牙灣脫衣裸泳、或上溯看深潭與峽谷。兩天在嘆息灣還是不足以把這天堂好好看過一遍。
如果不是親身到此,實在難以想像在如此高海拔、叢山峻嶺之中,居然有一處小橋流水,還有一顆巨木:嘆息灣名樹,供人乘涼泡茶。絕大部分的岳人應該都會選擇在嘆息灣名樹旁的第一層平臺紮營。
嘆息灣總計有六層一系列大平台,第五層北側有座迷你的甜甜圈狀圓形谷地,連接每一層之間還有中央大走道。
據說嘆息灣上游還有座小嘆息灣,吸引我們一探究竟。跟循著水鹿的路高繞低切,我們一一突破深潭與滑瀑。可惜沒有攜帶足夠的溯溪裝備,在一處大回頭灣面臨前方一系列峽谷地形,逼不得已撤退返回。
都上溯一整段哈伊拉羅溪主流,當然趁著陽光正暖,下深潭游泳去!碧綠溪水中金黃巨石,兩岸峽谷青苔,也是另一處秘境。
瞧,這不正是哈伊拉羅女神嗎?
模仿水鹿角合照
與想像中會被水鹿大軍包圍的景象恰恰相反,在嘆息灣的三天,除了第二天早晨有一隻小鹿悠悠在嘆息灣名樹吃草,其餘時間都是一片寂靜。也許是因為嘆息灣 太過於開闊,水鹿們不輕易現身吧。
每天早上趁著天晴正暖,曬裝備與洗澡成為例行公事。
如果這世界有魔法,能夠乘著掃帚直達嘆息灣就就好了吧?
但也還好距離隔絕了人類,成就了這秘境。
每天嘆息灣清晨水氣蒸騰,中午前後雲霧濃厚,下午三點後下起滂沱雨後雷陣雨,傍晚後雨勢漸歇,幸運的話還能看見火燒雲夕照。晚上雲霧盡散,新月西落、夏季銀河東升,十足讓人驚艷!
----
D9~12
嘆息灣只是我們的目標之一,最後大家都必須平安,才是完成整趟行程。背起重裝,還需要三天由馬博拉斯橫斷後段出山。
這三天我的糧食消耗不少,將裝備打包進 GREGORY Baltoro 65L輕鬆了不少!
從嘆息灣回馬博橫斷的大南三段主稜仍然非常長,中途的經過的哈伊拉羅溪南源營地是最後一個高山溪源營地。三處哈溪營地,我個人認為北源最為壯闊,頗有塞外風情。
南源營地次之,因營地位於較為下游,溪流逐漸收窄,視野僅能遠觀馬利加南山,但如果往南源上游找營地,則又會變開闊許多,但水質較為差。中源營地最末,營地腹地狹窄,作為緊急使用為佳。
當然一切還是嘆息灣最美!
接上傳統路徑後,會遭遇到馬博上兩大斷崖之一的塔比拉斷崖。全長約200M,主要由兩大段組合而成,中間有草皮平坦地可以稍稍喘息。恰好稜線太平溪方向雲氣翻騰,把通過這次的大斷崖給隱藏起來,稍稍降低暴露感。
這幾天總是被雨後雷雨所苦,這一天也不例外。我們再到馬布谷前500M處還是被雨給追到,但今天有堅固溫暖的山屋可以睡,就淋著雨、撐著傘慢慢走吧。
馬布谷晨霧,不同於嘆息灣的另一種美
經過整整一週後,我們再度登上百岳大山:馬西山與喀西帕南山。在此遠眺南二段、馬博、丹大東郡,以及第一天的瑞穗林道,非常的不可思議,我們真的將太平溪源頭繞了一大圈!
登頂馬西山與喀西帕南山後,脫離玉山國家公園範圍,來到是林務局轄區的太平谷。從此可以感受到路況開始轉差,而最後一天半的中平林道,堪稱個人登山經驗最疲倦的一次!
接到林道44K後,原本以為是緩緩下降,結果仍然有一大段緩上坡要走,過了一之字彎後開始下坡,再由捷徑抖下切,直到有橘色廢棄發電機的溪溝才到35K工寮。
午後雷陣雨讓林道極為潮濕泥濘,即使我們幾乎沒有下大背包休息,螞蝗大軍還是趁行進的時候攻擊。當感覺到肚子一陣刺痛,翻開衣服早已被鮮血染紅,螞蝗早已逃之夭夭。或是鬆開腰帶休息時,翻開居然有三五隻螞蝗向你招手、想打開頂袋拿行動糧,背包套上三五隻螞蝗也向你招手。整路下來抓螞蝗尖叫聲不斷,真不愧是捐血林道!
雨中抵達35K工寮。對照前幾年的紀錄,建築物的狀況隊變得極差:工寮內的床板全塌,左側垃圾滿盈無法睡人,右側雨布破損漏水,只能勉強把5個人塞好塞滿,入夜後持續降下大雨、工寮內小老鼠與螞蝗橫行。
35K工寮驚人的環境,對照前一天舒適的馬布谷山屋,簡直是挑戰對於睡眠品質的極限!
雖然到了最後一天,行程仍是艱鉅。35K工寮接林道的狀況仍然不佳,到了玉林橋大崩壁上緣,下方的大崩溪不斷侵蝕,讓地形極為破碎。踏著鬆滑的崩壁滑降到溪底,小心地避開20M大瀑布、深潭,終於跟到今年最新的路條上切回林道。
原以為接近登山口,林道路況應該會好一些。但中低海拔段中平林道簡直如同惡夢!!!!!芒草海、咬人貓海、螞蝗海、高繞低繞崩壁橫渡接連不斷,氣溫27度濕度100% 等於在烤箱中重裝行。過石壁泡茶桌椅路況才好轉,在午後雷雨前,終於踢到林道19K車行終點。
我們提早了兩小時到登山口,這時刻正是挑螞蝗的好時機,有沒有看到一隻螞蝗在我的背上?
來自奇美部落的司機一路上跟我們說著各種山裡的故事,最後將我們送到玉里車站,一開門那又濕又悶又熱的空氣衝入鼻孔,終於回到平地了。
但我們的心仍在山上。
-----
結語
感謝山神、祖靈保佑我們平安入山、出山。
感謝夥伴們這12天互相扶持幫忙、感謝留守每一天帶給我們最新的天氣情報。
感謝健行筆記與GREGORY提供優良的裝備,順利完成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