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坳古道與古樓社探訪-黃家小隊之排灣史地讀行首部曲(上)

  • 黃家小隊
  • 4,768 次點閱
  • 22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3/01/20
  • 回程日期
    2023/01/26
  • 相關路線
    崑崙坳古道
  • 相關山岳
    大里力山 、諸也葛山 、衣丁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崑崙坳古道全段與古樓社探訪-黃家小隊之排灣史地讀行首部曲(上)

前言:

會接觸到崑崙坳古道的事蹟,是閱讀楊南郡老師的《台灣百年前的足跡》,爾後再是《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其中日本探險家-鳥居龍藏及森丑之助的書籍中,也曾經提及,而引發探尋的濫觴。

《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中說明,此一古道是牡丹社事件尚未結束,清朝為了宣示主權而於1874年趕著開工,在七佳社與望祖力社的攻擊,夾雜颱風侵襲下,以4個月時間倉促完成,工程粗糙可以想見,開路之初就已經地形複雜、溪谷深邃且斷崖處處,僅屬於搶通的狀態。

完成後幾個月,即發生獅頭社事件,原本駐紮於崑崙坳古道上的兵力被抽調到枋寮、枋山駐防,古道開通不久即荒廢。10年後清朝官方轉而使用安全平緩的浸水營越嶺道,日人探險家森丑之助來台探尋後,發現崑崙坳古道已經崩毀嚴重。雖然如此,它仍是台灣第一條開山撫番道路,其歷史意義絕對有和國家一級古蹟八通關古道分庭抗禮的地位。

1936d80c5501d9eed00367f709431a28.png

引自《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

因為上述原因,讓崑崙坳古道幾乎消逝於歷史記憶中,網路上的資料,也發現數十年來曾經走完全程的隊伍寥寥無幾。去年偶然機緣,看到藍兄的紀錄,提及他們2年前曾聘請排灣族的老獵人-許進生阿伯帶路探查此一古道。透過多種管道,終於找到74歲原本聲稱退隱的許大哥(熟悉南部山區,號稱東方不敗),親自到佳興村的工寮拜訪後,他願意帶我們冬季再走一趟幾乎崩毀”有鄭成功的房子”古道,讓我們對於2023年春節的探勘活動充滿信心。

fa605db988ccfc9a3b351d50ab0eac38.jpg

111.06.03拜訪許進生先生,並請益路況。

不料,2023年1月初開始聯繫許阿伯,電話都無開機,再聯繫村長,得到回應是可能在山上,哇…持續3周聯繫仍然無果,可是內心已經飛向南路-崑崙坳古道,只能抱著摸索探勘的準備,果敢而忐忑地踏上陌生的領域。出發前,阿寶買一台空拍機,利用這一學期修課所學,嘗試搭配不同視角來紀錄古道,這應是崑崙坳古道首次使用空拍視角的紀錄吧!

實際行程:

D1(01.20):來義林道行車終點-山豬獵寮-林道紮營

D2(01.21):營地-叉路口-清朝崑崙坳營盤-舊古樓-古樓社頭目遺址戰歿勇士碑-出舊古樓-水源處取水-叉路口-樹林營地宿營

D3(01.22):樹林營地-舊古道岔路口-大石巖岔路口-工寮-越稜-工寮杜鵑林-工寮-過溪-大石巖營盤-小水源營地宿營

D4(01.23):小水源營地-衣丁山鞍部越稜-水鹿泳池-金崙溪-屯兵空營營盤-金崙溪-溪邊沙洲宿營

D5(01.24):沙洲營地-坑底營盤-工寮-清古道-瀑布-避難樹洞廢林道迫降宿營

D6(01.25):避難樹洞-泰雅工寮-諸也葛三角點-諸也葛營盤-金崙溪匯流口-近黃溫泉

D7(01.26):近黃溫泉-金崙溪匯流口-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警示鐵牌-接駁賦歸

【日期】112.01.20-26

【人員】黃家小隊(老爸小黃、媽媽、小妞、阿寶、蕭叔叔、溫阿姨、德仁阿伯、麗詩阿姨與小松叔叔)

交通資訊:屏東來義鄉來義林道進入,需要高底盤四驅車;出口為台東縣金崙溫泉產業道到溪邊,也是高底盤四驅車為宜。

第一日112.01.20(小年夜):來義林道行車終點-山豬獵寮-林道紮營

0700歸仁出發,搭乘王阿伯的接駁車,一路到屏東縣來義鄉,來義村7-11採買糧食並於分駐所辦妥入山證,繼續往林道出發,路況部份不佳,搖搖碰碰,需要四驅高底盤車才保險,老爸說這崑崙坳古道西段曾被日本修建作為通往來義社與古樓社的警備道,後來又被國民政府闢建為來義林道。大約8.5K處即為林道盡頭,大家開始分裝公裝與公糧。排灣族的郭叔叔幫我們用族語向祖靈祝禱,說明黃家小隊抱著虔誠與學習的態度,探訪沿途的排灣古部落,祝禱此行山旅平安,同時,將杯中米酒以古俗灑向四方(影片檔)。我們錄音後,明日探訪舊古樓社時再度應用。

433c74bacc7324869a1da66c1859219e.jpg

40e4468b0f3fe5eaaf6ff1bfc955b8b9.jpg

排灣族郭叔叔用族語向祖靈祝禱

1000出發。越過路底的5隻黃色指示桿,郭叔叔直行上稜,巡視他的大武藏山獵區。我們則是左下進入植被茂密的溪溝,因為林道已經大崩塌,順著溪溝往上切再腰繞,這個崩塌地非常大,老獵人仍有在此活動,我們順著淡淡印痕一直上切與腰繞,在巨石溪溝中上切。看預報這幾天是冷氣團與寒流的時節,但屏東的冬陽,背負重裝時卻讓人爆汗。

e18d603aa80d86834c26bec26e0ac14b.jpg

1030因為植被高密,處處崩塌,找不到路徑,或者說處處都像路徑,結果一路上切到高點,發現沒路了。

8bc4eeb50bbf6f071be5a65e675c013d.jpg

溪溝上切

1037只好勉強於樹林間陡下切,1130才回到廢林道。沒想到開始出發半小時就陷入迷途的危機,這山區沒有許進生阿伯帶路實在難以行進。我們於林道上較為平坦處吃中餐,趁著有訊號時,希望再向許阿伯求助,結果仍是關機狀態。看來我們只能自求多福了。

9a9537303d635535ff534567f77f7322.jpg

稜線高點下切回廢林道途中

1236水泥路面,真是開心呀,即使雜草都鋪滿了路面。

91de8a5377bb0cdaac992a9977f91bf1.jpg

1253右側有陳舊布條,是上切廢林道的路徑

1325崩塌溪溝,有小瀑布。

343579c94b02878e441f17ad93f5fc6c.jpg

1338白鐵小水桶,右上脫離林道

1350崩塌處

1410崩塌處,有水溪溝,休息。阿伯拿出毛巾擦臉

09e3ace03099147252f9981b06386893.jpg

1423乾溪溝,有獸骨,這裡要往溪溝上攀

1427腐爛的鼬獾屍體,繼續上攀。這裡都是因崩塌地形,需要高繞

1500接回古道,右側是人工開鑿的岩壁,左側是陡峭傾斜坡,這邊也是較有展望的點

e35e16cf4a62b593aa85388369cea4e1.jpg

b29f97d33bcc118f31f899639288a76d.jpg

展望中央山脈

1515崩塌處,土石鬆滑,細土石持續滑落中,需要禁聲小心通過。前三日遇到很多這樣的地形。

7db5aab08f4eeddacb1903ce31beaee8.jpg

1534山豬獵寮,烤架上有一副山豬牙齒,風有點大。我們大休。研究後,決定往前在突出短稜營地紮營。

12186dedc41a01b174f6b1412645a46c.jpg

1600一個大崩壁,我們取繩確保。

fd7c59a3ac6a0465276bdcbf2807c4bd.jpg

1610乾溪溝

1612左側突出短稜營地,地勢平坦較山豬獵寮廣大一些,但是不避風。我們再往前50公尺的林道平坦處上紮營。返回乾溪溝再下切約30米取水。

3041841f9a0fcf86f4ccaced65a241f9.jpg

溪溝伏流處取水

1700架好帳篷炊煮,享用第一天的大餐,一邊過濾行動水,卻發現濾水器止水閥配件忘了帶,只好想辦法來克服。

此行,德仁阿伯夫妻還帶了兩瓶酒,其中一瓶是1公升的VSOP,慶祝蕭叔叔考上校長甄試(分6個晚上喝完啦!)。天幕下搭配led氣氛燈串,播放音樂,泡紅茶,真是開心。這兩年的春節,妹妹除了玉穗社之行外,一些大行程因練球或比賽緣故都無法參與,今年一家齊聚,加上幾位老朋友,飯後當然要玩牌啦!

85a16bb3f47084687b1387dcd7941f9e.jpg

bacacfa753ea2d42ee7d69b04bd3dda8.jpg

晚上,溫阿姨詢問怎麼會安排來走這超冷門的古道?老爸說:台灣的歷史上,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北、中、南三條開山撫番道路的開闢,代表滿清政府將台灣視為正式的領土,願意投資人力與物力來守護、開發與建設。三條開山撫番道路分別是:北路-蘇花古道中路-八通關古道、南路-崑崙坳古道,皆是通往台灣東部人煙稀少的廣大天地。其中,「南路-崑崙坳古道」,最早開路也是最早完工的,卻也最快廢棄並最少受到重視。閱讀書籍之後,對這條古道產生探查的濃厚動力。

崑崙坳古道的起點為鳳山縣治,經赤山、雙溪口、內社(來義社)、崑崙坳(古樓社)、大石巖,在衣丁山南鞍翻過中央山脈,下至金崙溪上游,再爬上大里力山東稜,順稜線下諸也葛社至虷仔崙(太麻里鄉金崙),再北上大貓裏(太麻里)到卑南覓(台東),全程94公里(也有資料寫100餘公里),所以我們未來幾天可要好好地努力才行。(資料來自於林務局委託楊南郡先生「崑崙坳古道人文史蹟調查報告」)

第二日112.01.21(除夕):營地-叉路口-清朝崑崙坳營盤-舊古樓-古樓社頭目遺址-戰歿勇士碑-水源處取水-叉路口-樹林營地宿營

昨日的崩塌狀況超乎預期,今日行程是輕裝往返舊古樓遺址,我們不敢大意,5點起床,0650出發。

31c970e012838d47050781659ceedc13.jpg

前一晚的林道紮營處

0700岩壁崩塌,老獵人有架棉繩,老舊須小心使用。

032ebdf913719e0e8970d2876f866309.jpg

88d9d79779b8961ed408ebd274d0e33f.jpg

清晨的山脈展望

e6ee9bfea4be38b71e5d0e40321fe1a4.jpg

0705-0711連續崩塌

0715崩塌嚴重,土石鬆滑,滑下去可就謝謝收看,我們開繩確保。

fcf6970d86bde9777df614004c264f06.jpg

0735超大崩塌處,但土石較為穩固,後段上攀有樹根可攀緣,進入上層樹林中再橫渡,不確保通過。

35a811c1e87b7068370cdac7af93fd2f.jpg

0804右側是人工開鑿的岩壁,左側是斷崖。小松叔叔撿到一顆完整的山羌頭,兩隻角都在,真是幸運。

0825老獵人的獵寮,有柴火與三角烤架,我們卸背休息,此處不避風,但通訊良好。

0fe8163eaa25ebfb34716cf4b46d7829.jpg

老獵人的獵寮

0841出發

0843叉路口,我們取右上的支線。

0848樹林邊平坦處,有一整齊方形堆石駁坎,中央長了一顆榕樹,作用可能類似崗哨或是家屋遺跡。附近樹上還釘有[林務局森林永久樣區]鋁牌,時間是101年,這裡是昔日林務局的柳杉造林,我們決定回程來此紮營。

f9cbafb6c2673330fb5ef29883558292.jpg

家屋駁坎遺跡

0858樹林間的古道,路寬約2.4-3.0公尺,下層有抓整齊的駁坎,是日治時期警備道(理蕃道路)規格。不過好走得路段不多。

f57636535c347e468292d5249e0ac650.jpg

往古樓社之日治時期警備道

0912古道兩邊的山坡,陸續出現一些駁坎,應該是耕地,有些比較完整的方形駁坎建築可能是當時的工寮,一直延續到古樓社舊址,可見得此處人口眾多。不過好走得路段不多,開始出現許多小崩塌,嚴重的需要高繞或下切,還有就是倒木實在非常多,鑽爬導致行進速度緩慢。

6d62a37aadb2e776a51431493e39ae97.jpg

e7b4eb1ac0fe18efe8c3357b81084830.jpg

倒木連連

1000駁坎工寮

1024崑崙坳營盤址,往古樓社的步道上方約30公尺處。位於大武藏山東南稜上,是稜線上的寬闊平台,遺址基地廣大,有平台與駁坎遺跡。中間的方形駁坎堆切厚實,可能是較重要的辦公室,但是歷經149年的荒蕪,植物入侵盤據,勢必破壞更加嚴重。老爸說明清朝營盤與日治分駐所設置的差異:清朝營盤設置常距離部落大約1公里左右,目的在維護商旅安全,避免與原住民發生直接的衝突;日本人則持優勢武力,將駐在所直接設置於部落內,具有監控和教育社眾的功能。

f661abf61e1f62ff8076345b9869b6f3.jpg

營盤址中央平台現況,疊石平台依舊,但中心的喬木越來越高大

ad3dbb32682a61cf636e917b9d38e087.png

崑崙坳營盤位置參考,引自《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2005年)

f7f2ae9e150a4bbca654bb48ce664511.jpg

崑崙坳營盤址石板

1045溪溝沖毀林道,上切下爬。沿途的藤蔓滋生,走來頭頂與腳下都卡卡。

86ef03d5b30f1f630f791ccdd32b3a00.jpg

1101崩塌處

1157進入超大崩塌地,一路土石鬆滑,要架繩也無從架起,小松叔叔慢慢踩著土石橫渡,到崩塌處中間時,就採半煞半滑的方式,慢慢溜下去,後面的夥伴,也依法炮製,雖然很驚險,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下去了,至於回程的問題,容後再議。

baecfc8bc2bf5602d8bf5ddc2d69566b.jpg

c9d071b053f8f674f66554f1ecff7ef9.jpg

影片檔

1226過大崩塌之後,進入崑崙坳社遺址,或稱舊古樓社,原來的意思是「冷風咻咻地吹」。位於七佳溪上游,中央山脈衣丁山、句奈山稜線以西,海拔介於800-1200公尺。

這裡遺址非常壯觀,是我們目前走過最大的石板屋遺址,根據調查,古樓社曾是台灣山地最大的部落,社眾超過400戶,2000人之多。它與來義社兩大部落以精緻石雕、木雕、服飾、器物、優美的居住環境、繁複的祭典儀式和傳說故事,讓日治時代早期的人類學家讚嘆為「山上的博物館」。阿寶在此放飛空拍機,企圖了解古樓社附近的全貌,希望可以與日治時期的圖片對照。

0e7727a1914b14cff56aeb61bbd9607b.jpg

空拍角度

39616b6a742b7c4f1683c61c8bff00bd.jpg

空拍角度

古樓社空拍檔

我們先經過的兩間大石板屋,旁邊的大平台就是古樓駐在所,左右各有3層的階梯上平台,後面有一水泥水塔。

adeee7ea03742cd054930eedaf6ad2f9.jpg

古樓駐在所位置

更往前方平坦處,是蕃童教育所(小學),目前許多棵樹旁有堆了不少的鋸好的木頭,應該先前部落曾辦理尋根活動。62ad6d2c798be6cbd27460c29464a47f.jpg

蕃童教育所(小學)位置

2354c5f662b823df9afec225e40e9c2f.png

古樓駐在所等位置參考,引自《崑崙坳古道調查報告》

我們順著石板路而下,一眼望去都是廢棄的石板屋,實在壯觀,有人稱之為台灣的馬丘比丘。我倒是覺得這貫穿上下層家戶的石板路,還挺像無障礙坡道的,路旁左側還有一個水泥水塔。

ee2f6db9c47312003eb237658899798f.jpg

依據文獻,排灣族有明顯的階級制度,在土地所有權上分為地主與佃農,在社會階級上分為貴族與平民。貴族階級又有大頭目、小頭目、祭司、長老之分,所有階級都是世襲的,制度為「長嗣繼承」,由最大的子女繼承家屋及家號。這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從頭目大宅、頭目家前院的司令台、簷衍板雕刻、刺青,即可發現。如:每戶人家都有祖靈柱,豎立於頭目家家內及庭院的祖靈柱愈大,權威愈大;家屋門前廣場越寬,表示越有能力號召族人。

622a54db20744b49f605593efdcf3e20.jpg

bd8a6d372c91c2e097ba50bcdfb5fb6a.jpg
家內及庭院的祖靈柱

家屋除了石板之外,也用楠木、烏心石或樟木等作為支柱與樑木,部份梁柱歷經歲月洗禮仍保存下來。石板屋旁,還可見到陶壺,它是排灣族神聖貴重的東西,當五年祭祖靈回家時就是寄身在陶壺之內。排灣人起源有一傳說是,古代太陽自天上降下,淘氣地躲入陶壺,下了兩顆蛋,從裡面誕生了人類的祖先。

d72cdf98793d51efb72bcf5c7cdb0cc6.jpg

屋外有石砌的圍牆,圍成私有的庭院,為了對抗颱風侵襲,一般房屋室內低於室外,成為半穴居狀。

我們找到頭目家,他的門前庭院最大,有一長條的圍牆,對照日治時期的圖片,九芎樹旁的豎立石板為祭台,社眾曾經在頭目家的庭院前會議。這個頭目家前立柱saulaulai,在排灣族語義裡有「天梯、天線」的意思,可能是與祖靈或神明溝通的發射器。我們於頭目家前播放郭叔叔以族語向祖靈祝禱之錄音,也學樣將杯中的酒以古俗灑向四方。

04497e74a2d86d7c2e9eb010274ed7d9.jpg

ccae04a9b1ae81bcd4cd9e32589e0b71.jpg

頭目門前庭院,長條的圍牆,左邊石板為祭台

d809595a0da41f898594ba6102c32726.png

出陣:軍事行動前集合(古樓部落)。引自網路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214)

在2005年楊南郡老師紀錄中,頭目家中長滿了咬人貓,目前已經沒有了,可是屋基更加崩毀,有一些蕨類與小型植物入侵。後層的圍牆中設計一個方形凹洞,不知道是儲存糧食或是什麼用途?

3554fa10034da435b42667f719c8897f.jpg

老爸說:排灣族是全台灣原住民族中美術與藝術文化最發達的民族,除了精緻工藝品外,也常用鮮花來裝飾,可惜這次探訪,沒有找到鳥居龍藏(1900年)與楊南郡(2005年)等前輩看到的繁盛花草,不禁有點悵然。

1303石板屋旁發現一腳破雨鞋,或許時尋根之旅遺留的。出發前,請教來義村長與古樓村長,他們說好一段時間沒有辦理尋根活動了。

f5742f144adc64b2f9baf7579ba59b3d.jpg

1311舊社旁邊上方處找到戰歿勇士碑,墓碑高約一人,後方有一長方形的墓穴,上面有以石板覆蓋,合葬著太平洋戰爭期間,戰死的古樓社高砂義勇軍的骨灰盒,但目前內部已經沒有東西了。

c01829fff5035a45299cc39efa0523e0.jpg

戰歿勇士碑

1320回程,因為路線比預期差太多,開始打著明日要撤退的主意。

1335回到大崩塌處前端,下面約80公尺處有小水源,我們全部都下切取水,因為時間已落後,擔心摸黑難找路,就不開鍋炊煮,背了20幾公升活水,從溪溝腰繞過大崩塌,勉強攀緣樹根,回到廢古道。

4987c11550b41debd7dcc5feccfa22cb.jpg

乾溪溝下切找水

1700吃些乾糧,大家一鼓作氣,越過崩塌處與疊疊層層的倒木,終於回到老獵人的獵寮,背起背包,往古樓社的方向走約10分鐘,古道支線下方約60公尺處,有避風的平坦樹林,用刀鋸稍做修剪,就變成一個良好營地,足以抵擋夜晚低溫。609f3c4b56deee13ec7c2915fc54bb89.jpg

今晚是除夕夜,晚餐除了豆乳雞等大餐外,加碼一大片烏魚子,左以洋蔥,蕭叔叔還贈送大家一枚金幣巧克力,真是貼心呀。

0dd7d58ceb16b01d52e9cc0ce51461b3.jpg

30121cb14e384e750c11fd89d08ed53d.jpg

0b70d7f7d583b1e67831d81db2f83b7b.jpg

第三日112.01.22(大年初一):樹林營地-舊古道岔路口-大石巖岔路口-工寮-越稜-工寮杜鵑林-工寮-過溪-大石巖營盤-小水源營地宿營

0600出發。崑崙坳古道是清領時期開鑿的第一條開山撫番道路,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利用崑崙坳古道的部分路段作為理蕃道路,西起潮州開路,經過來義社後進抵古樓社,而東自金崙社,經過近黃社後到達諸野葛社,中間橫越中央山脈的路段就荒廢不用。我們今日就要邁入荒廢百餘年的橫越中央山脈的中間路段。

0610三叉路口右轉

0636廢林道茅草甚高,溫阿姨撿到鹿角,真是福星高照。

0643崩塌裸岩

fa953538ab3e7e7bc71a3b28ca220181.jpg

0655-0705一段最好走的古道,植被清爽緩上,以為要苦盡甘來,沒想到不到10分鐘就到了不清楚的叉路口。

1c73b07a5751776443bb6aa055a4b22a.jpg

一段最好走的古道

直上的路線清晰,那是往衣丁山的步道,但是交叉比對地圖後,發現我們得進入右側的稜線路,雜草叢生,大家又打著撤退的主意。

53ade95be83e54d45e64154f3f65cfcb.jpg

往崑崙坳古道入口(右)

0720新的崩塌處,幾近垂直的活斷崖,需要架繩小心通過。

f09434498b885d29fa147287ae5d01eb.jpg

0807新的長崩塌處,中間還有段新倒樹木,土石簌簌而落,小松叔叔擔任攻擊手架繩。0820全數安全通過。過了這處,大家知道不能走回頭路了,我們只能像過河的卒子,因為回頭太難!(影片檔)

86aa32c6f006af3369caa5b78d4afc95.jpg

5b8ddfc420d986ee8c35891d4043b792.jpg

連續長崩塌處

0847小休,壓壓驚,德仁阿伯撿到一山豬頭,取得一顆獠牙。然後,我們繼續走破碎的古道。

6ea5064c6befaf14049736ce7b666f68.jpg

0932轉稜處,左轉之後,找不到路跡,大家先休息,然後探路完,確定從岩壁下方腰繞再下切,這一段已無古道路徑,過了一個獵寮,崩解的岩石一路,小心踩踏而過,右下方的溪谷看得到,走不到呀,還要下切450公尺左右。

58beb6aed63a60a741fa64f6a382320e.jpg

4179352f816b551025bd21d1d190f1a8.jpg

1025到達老獵人所說的危險崩壁,已經崩塌到頂了,無法高繞,只能腰切偏下橫渡,膽顫心驚的走。

4f0a4b80351a1f8ad04d042e3db68f6b.jpg

危險崩壁

1045找到對岸腰切點,進入樹林稜線

74495c8f30418980e96a522c378f58d5.jpg

1105以前的工寮遺址,都剩下駁坎。

fedeb775dde7f1ce45117e9d83f278a8.jpg

1108杜鵑林,非常漂亮,幾乎是此行最漂亮的樹林景點,大家開始拍網美照,看來一時片刻走不了,老爸趁勢宣佈放飯,吃高山手做飯團。

89589e22418f2df210b53695ef6ac599.jpg

杜鵑林網美

1145背起背包進入杜鵑林隧道,上面還好走,但不久就樹枝卡住,有點難鑽,老爸與小松叔叔的鋁架背包更顯得辛苦。

1150杜鵑林左側裸崖

6d431b12087fb5ef595b913e5b8310f3.jpg

1205耕地駁坎

1207第四個工寮,房子右邊的柵欄是養小豬用的,好玩的是它還有個通道,可以讓豬跑出去?左邊的是灶,用來烘烤芋頭或獸肉使用。

5aa2076f8f3e8efde019e07390acd7fe.jpg

右邊是養小豬的地方

e57d7dcc8b33b313307b7c99e1792a16.jpg

左邊的是灶

這幾個沿途工寮都小而且石造,應該是以往的族人所使用,看來近年已經沒有使用的跡象。

1218鄰近溪谷上緣,要陡下並橫渡,這裡也是有危險性。

0f6dea454c38d4a066eac1d2e6b80a53.jpg

cd03890e95a05424325fab9763af8154.jpg

1232下切溪谷,繼續往下走

d9a5641cfed74fea561ef51bd0f791df.jpg

53aec8d7ffd6a616b152365da08d1ff9.jpg

1300下切到溪邊,吃些行動糧並且濾一些水再走。石頭旁發現一個帶有一角的山羌頭,小妞想要背走,卻害怕山羌骷顱頭,麗詩阿姨幫忙敲下山羌角帶走。

1346到達匯流口,附近有一堆巨大岩石,這也是當時清朝命名大石巖的緣由。大家休息,並嘗試找出大石巖營盤址位置。我們繞過匯流口往左向七佳溪上游支流切,這裡又有兩條分岔支流。我和妹妹各有一只雨鞋都操到破掉了,過溪時,必須善用單腳跳,以免進水。妹妹還發展出單腳旋轉踩石過溪的走法,滑稽的模樣,讓大家笑倒。

0faaf0c024410d809dceb33e5de56294.jpg

老爸從兩支流中間的極陡坡上攀大約50公尺,終於找到清兵營盤遺跡,依據調查報告,是一個長28公尺,寬24公尺的方形營盤。營盤圍牆厚達1.1公尺,內有營房的地基,在崑崙坳古道上的各營盤中,是較完整的一個,營盤有一大片的楓葉林,地面上佈滿楓葉。(影片檔)

6e34e33365d1214ae91781eee3a08c2b.jpg

小山頂部就是營盤址

3ac30fe5e2ed95eaf31cf5b626c5a121.jpg

33be8b155f9ea7d4b6742972906d0c09.jpg

營盤的前方屋基中,居然有一棵柚子樹,樹身傾倒後繼續生長,樹幹由橫向再垂直向上,地面上有5.6顆乾癟的白柚,真是特別呀!不禁讓人好奇這株柚子樹的來歷?阿寶此時使用空拍機紀錄營盤址與附近河道狀況,不過沿途的營盤址皆因時光久遠,樹木植被高密,空拍已經不容易看清楚遺跡了,真可惜。也因為河流的向下沖刷侵蝕作用,營盤舊址的相對位置一直在升高當中。

53ca8541ffe8d2346b6434b880007011.jpg

8e979721006d465ff0591d06f8763989.jpg

柚子樹與乾癟柚子

01d69698fd35bc097b92bb3d99fb0066.jpg

a52627e4ced94619d89c6eff56e068ee.jpg

空拍角度,兩溪溝之間的小山丘上方-大石巖營盤已經被樹林所蓋住

空拍影片檔       

空拍影片檔2

1442整裝好出發,往右側支流續走,但是溪流濕滑,無法走水路向上,我們先右切進入茂密林向上。

763b158bb2ab21b7185a566d964e092f.jpg

1448切回溪邊,開始走溪溝。兩側都有一些巨大岩石。後面遇到瀑布,要往右切,穿越密林真是卡卡而惱人。後來溪溝可能形成伏流而無水。大家討論是否要背水準備紮營或是不背水繼續前進。後來決定再走一段看看有無適宜的營地再決定。

3f192a0e869f494bcfda968ca4074d60.jpg

1600遇到溪谷大崩塌,倒木塞住整個河道,我們往左上切高河階地,發現最上層較平坦,且居然還有一座大家屋的屋基,應該也是先前族人所居住。大家為了是否要紮營於此又討論了一下,後來還是決定往前推進,因為返回溪谷取水,來回要一小時,只能前行拼拼看運氣。

488ab2cff8c89ec1ad24325a50eda540.jpg

cdd03a5e185304c2cf55dbce59a5e50b.jpg

高河階地,最上層平坦地之家屋遺址

1613下切乾溪谷,繼續往上游走。

1635高河階地,上面平坦佈滿青草,但是無水。我們休息後決定推進到老獵人所說的小水源營地,希望不要乾涸才好。

4a0774914738a272de5889e49fc1670f.jpg

1705破碎溪溝地形,走來吃力,但好消息是有活水源。蕭叔叔用塑膠袋當底,從石頭縫下承接了30公升的活水,解決了今晚與明早的用水。

234e950ecf8bd02896cc8b07a7ad713a.jpg

480b9ffa5f777519960baeecb1d43c05.jpg

小水源

不過因為是小溪溝處,地面都是大小石塊而不平整,且無法搭3頂4人帳,於是我們開始整地,一塊空地用作炊煮,架起天幕並做露宿之用。其餘勉強整理出2塊小營地,兩邊都是卵石與落差,地面上鋪蕨類,再鋪上睡墊勉強睡,倒也一夜好眠。

9becde63430ea1f78fc711faa6a86399.jpg

蕭叔叔用溪石按摩中

69bf6eff097fc3b49ebfcec3c3cd0540.jpg

溪溝整地

032084bd3c0011f3c8b028a5fc6b6c94.jpg

天幕下露宿與玩牌

吃完豐盛晚餐,繼續泡茶與喝小酒,大家邊喀瓜子邊玩牌,整座深山裡,充滿了歡笑聲。

8d4e468e1fb4afedb1cf6de7649b28be.jpg

小溪溝的自闢營地

(待續)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