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laman來試試看|北得拉曼巨木步道+內鳥嘴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Ptlaman|來試試看!

完整相簿GPX

前年12月初,我們第一次到訪北得拉曼,當時因為稜線上強烈的九降風,以及小樂臨時的身體不適,我們走到約1.4K過了迴音谷後的瘦稜就撤退了。在心裡一直也默默地想找個時間完成這條迷人的步道。

「北得拉曼」源自於泰雅族語:Ptlaman,為「試試看」的意思。鄰近的水田部落有「飛鼠部落」之稱,過往部落中青年的成年禮會帶到此山域來修煉,若青年有能力在北得拉曼山區求生,就如同通過成年禮的考驗,如果測驗過程中遇到危險急難,可以在迴音谷處大聲呼救,聲音就可以傳遞到族人耳中,緊急前來救援。

「北得拉曼神木群」也是全台海拔最低的紅檜巨木群,加上秋天時通往內鳥嘴山山毛櫸的一片金黃,近幾年的北得拉曼與內鳥嘴山成了一條熱門的步道與山域。

122182b2fd79c0e8364f5af38e76f670.jpg

▲2020年12月初,我們第一次到訪北得拉曼步道,當時因風勢太強,加上孩子突然身體不適,半途即撤退。

交通方式

導航可設定「童話森林露營區」(Google Map),從水田部落往登山口的道路已全段鋪設水泥,路況良好,可直接行駛到近登山口處,登山口處請保留迴車空間,距登山口處約0.1K起陸續有方便停車的空間,依序停放即可。

f2fcac33f68d822f50d46242413ccbff.jpg

▲路況良好,開車可直抵登山口,距登山口0.1公里處有不少合適停車的空位。025b07c6746ba900f289711352868496.jpg

▲北得拉曼步道登山口。

飛鼠部落 & 北得拉曼神木群

從新竹尖石,沿著蜿蜒清澈的油羅溪走120縣道往新樂方向,通過新樂大橋跨越油羅溪,銜接鄉道58線進入水田部落,水田部落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最北端的新樂村,於日治時期大規模地開發梯田,種植水稻,泰雅族人稱之為「Slaq」,意指水田、泥濘之地、水源豐沛的地方。1963年葛樂禮颱風來襲帶走部落的水利系統後,當年的水田今已不復見。

水田部落有著豐富的林相與生態,過往常見飛鼠穿梭於闊葉林及混生林中,因而又有著「飛鼠部落」的稱號。部落上方的北得拉曼山區(鳥嘴山,族人稱為北得拉曼山)是族人傳統狩獵的領域,在族人心中被視之為「聖域」。

日治時期在這裡設有「水田駐在所」,並開採北得拉曼山域的檜木資源。在日人的濫採後,北得拉曼山區僅存約一、二百棵檜木。後來林務局修建通往神木群的山徑,步道總長約2.6公里,路程適中,每隔100公尺設置里程路樁, 指標清楚,登山口至巨木區的海拔落差約四百(900-1300)公尺,稱為北得拉曼巨木步道,其中已被公開的4-5棵巨木,被稱為「北得拉曼神木群」,為台灣海拔最低的檜木巨木群落,登山客也因而得以更方便悠遊於北得拉曼神木間。

51f347000ed29c3cb7989c7e285baddd.jpg

▲2020年12月初,我們在水田部落(飛鼠部落)夜宿時拍下的部落星空。

0d3dc3dbf3a2b4c074fe4656d7e90ec9.jpg▲幾株巨木因樹型分叉、扭曲、中空,被當年的伐木者視為不具經濟價值,卻因此躲過了被濫砍的命運。

內鳥嘴山 & 台灣水青岡的冰河歷險

秋天時會變身為金黃色森林的台灣水青岡,又稱台灣山毛櫸,是台灣特有種,也是是珍貴的冰河孑遺植物。它在冰河時期來到台灣,隨著最後一次冰河期的結束,氣候逐漸暖化,台灣適合水青岡生存的地方越來越少,現在只剩下北部與東北部幾座海拔介於1300-2300m,處於東北季風迎風面又較潮濕低溫的山林裡還可以看見它美麗的身影。大致包括:新北三峽北插天山一帶、烏來阿玉山西峰;新竹尖石的內鳥嘴山;宜蘭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台灣山毛櫸步道、南澳望洋山至銅山、下銅山、鹿皮山一帶,以及大白山、蘭崁山地區。對分佈位置有興趣者可以參考我們在Google Earth中的標示(Google Earth)。

內鳥嘴山的山毛櫸季節約落在11月初到11月中下旬,我們於12/3到訪,已落在山毛櫸季節的尾聲,我們的運氣很好,除了避開了蜂擁而至的遊客,還依然在內鳥嘴山旁的步道上的幾株山毛櫸上,欣賞了本季最末段的金黃風采。

f88e7c077e7857d094fd1ef730d56436.jpg

▲雖然山毛櫸的最佳觀賞期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仍很幸運能欣賞到本季最末段的金黃風采。


步行路線

水田林道登山口→(1.2K)→迴音谷→(0.4K)→1.6K神木叉路1 (取上)→(1.1K)→神木叉路口4→(0.3K)→內鳥嘴山→原路折返→(0.3K)→神木叉路4 (取下往神木區)→(0.9K)→瀑布→(0.1K)→1號神木→(0.3K)→3 & 4號神木→(0.1K)→2號神木→(0.4K)→1.6K神木叉路1→(0.4K)→迴音谷→(1.2K)→水田林道登山口

1ad03433635d11cc49329450b31bd1f2.jpg

225ae36ff062b4fe5eace522c985f7ea.jpgc79b1a39ba9535f1d0ac3e159395042e.jpg▲步道的林相豐富,保留原始氣息。75c42cec122ef1403d9f9a1932845e58.jpg

94f315b452e8000a7c470c9936b1b480.jpg78009626ee97caa33027d4d832746454.jpg7747fee1ba9ea528109a764060986231.jpg▲步道由木階、樹根、土石等混合組成。5682608af52284008d09d987935ce614.jpg

▲1.2K的迴音谷有絕佳的展望,許多登山客在此吶喊測試迴音。

4e22be5521078ddd911862151045a1c1.jpg

d8c91680dd705e5eaef0e18bbcf130fb.jpg90ba56da60cd2f490bee8d00dd6abacc.jpg

375748f6fb8868330d181702b17fd9c9.jpg

0fd8d72fd836e60f44e0836bb835995e.jpg▲通過迴音谷後,進入稜線崖壁區。瘦脊稜岩臨崖,透過棧道及木作設施從岩旁側行。b00733c585fe2e7d209bcc6a6c36aab8.jpg

de1f553d278c42ccaff68c62632f1489.jpg33f10fd8a1988b067cfb524a861625bd.jpg▲一般續行內鳥嘴山的登山者會選擇較緩的大O型,我們此行走到了較陡的小O型岔路,在瀑布與一號神木的交會處續行前往內鳥嘴山。

beba57770d7ebe5d47d5088f0a18b713.jpg▲由神木區前往內鳥嘴山的路徑是一連串地溼滑陡上。

d3fd5fa279e312bcff1fffc7dd2bf59d.jpg712d2736df8a271badf671e1cab0a1eb.jpg▲在中級山的三角點不遠處,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紅色加油牌,是最強的信心補給!

c85ef16f86b68b405b2785d36aa07b57.jpg

▲小樂:「拔拔,小心!別扶到這個就糟了!」

9705d3d78255e3038f223d90a99099f2.jpg

▲幸運欣賞到最末段的美麗金黃,也代表內鳥嘴山快到了。0a88e77b48ff2898903f693e0474e29b.jpg

429ccc6c1a33837121773083f1cc77ba.jpg

▲內鳥嘴山/1749m/三等三角點/編號:6285

916b3c078f689989e86c9587ea567d1d.jpg▲山頂的展望極佳,照片後排中間尖銳突起處為我們最近攀登過的夫婦山山頂,夫婦山右側平緩的高點為塔曼山,左側高點為拉拉山。05dfd5d1e46212c6cb207bfebd7ba41e.jpgd47116af4434beb7a15f5245bd907758.jpg

647616008931eb388a623131a04b3dc1.jpg▲綠艷白點花金龜。

2f517a129217e0c0462a9603ee05cea6.jpg▲石礫果實。

34bc6b029ec0aea65fc2ee745675f85a.jpg▲回程走訪巨木區,瀑布岔路旁的一號神木,又稱「飛鼠神木」。2be6a77e6d541c58a570f5adba4a8080.jpg

8f17316bbef7fbf8178d7794c0a0ea96.jpg

1a4f7fefaa484eea43a01edf7d06a81f.jpg

e79282dcd140aca62f13ab7315d9acf2.jpg

5d4989b5d28516b01440fd9c535767ac.jpg1baf787bb53797be52ede2316c7dedaa.jpgd4d60d4e51c07e12a559ca9d16ef6ecd.jpg

▲午後我們再度幸運觀賞到雲海,與清晨模樣不同,各有不同的壯闊與感動。

一起試試看吧!

中級山在台灣是很低調而特殊的存在(多半指海拔介於1500-3000公尺間的山域),沒有郊山的平易近人,也不若百岳的名聲響亮。因海拔高度屬性,中級山氣候大約介於暖溫帶到冷溫帶,常年雲霧環繞,造就了珍貴樹種原鄉,許多中級山少了人群遊客,更多了幾分屬於山林本身的個性與神秘感。北得拉曼雖然屬於中級山中的熱門步道,但山毛櫸旺季過後與楓紅之前的空檔,也同樣多了幾分幽靜。

在中級山的旅程裡,登山者往往不多,但卻也因此,在山中相遇常有一見如故的感動。芊芊、雅馨、Talent和Coco姐就是此行我們所遇到很特別的一群人。

芊芊是熱愛越野跑的跑者,也有著吸引孩子的神奇魔法,途中遇到一名登山客的登山鞋脫膠掉底,還立即從神奇魔法袋中拿出了大力膠帶,成功克服了對方的窘境。

Talent全程穿著夾腳拖而行動自如,更是一位對高山植物極為專精、熱愛的專家,透過Talent的詳細解說,讓我們認識了步道上許多植物的精彩故事,如中級山中不難見到的「稀子蕨」,在全世界竟然只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部及台灣,更是冰河時期的孑遺物種,身在台灣,可以相對很容易地看到他們,何其幸運!Talent有著專屬的Youtube頻道-「百岳夾腳拖」(連結),分享了許多百岳、山林的美景,以及步道上的各種植物資訊。

雅馨則是台灣知名的翻譯作家,閒聊中我們提到最近為了小樂課後英文補習班的安排有些待解的困惑,很謝謝雅馨給我們的寶貴建議及相關資訊上的分享,讓我們有更多的選項與信心去迎接小一生遇到的大小課題。

芊芊另外跟我們提到,Coco姐是關山九連馬女子最資深的記錄保持者,聽了芊芊的介紹,好奇心很強的我們,立即google了相關資訊,發現了Coco姐在Podcast上的專訪,內容非常精彩和感動,附上連結跟大家一起分享(連結)!

一開始我們在迴音谷與芊芊一行人相遇,拍照後我們先繼續前往巨木林與內鳥嘴山,不巧走錯偏離了原先規劃的路徑走到了通往瀑布的小O型(大多數前往內鳥嘴山者會走較平緩的大O型叉路,回程再前往巨木林欣賞神木),雙方就錯開了,直到抵達三角點後才又重新相遇。沒想到小樂在三角點與大家聊開了,之後就這樣一路由三角點黏著大家直到回登山口,也因為受到大家的激勵,回程的小樂健步如飛,也完全忘記了上山時的疲倦。

對於山林純粹的喜愛,只為了單純的這份熱愛而上山,也是因為這樣的交集,讓我們有機會在山林中遇見這群這麼棒的人,很謝謝每一次遇見帶給我們親子間共同成長的養分。這一趟的旅程,我們一起跨越了年齡體能的界線,在北得拉曼步道與內鳥嘴山中,一起探索、一起試試看,完成了我們共同美好的回憶!

4d842b63fb242e683b64dc2a8f2442f4.jpg

▲(左起)Talent、芊芊、小樂、雅馨,Coco姐因賽事將近,為避免賽前受傷,步行至巨木林即先折返登山口等待,未續行較陡峭溼滑的往內鳥嘴路段。

9ecba7cc74f90e2b4552c5de4712a6a7.jpg

▲大家一起在巨木前留下網美照,感謝芊芊提供的照片。

be13403e46393de5bb8f67c77560604d.jpg▲小樂和芊芊姐姐分享水蠆(豆娘與蜻蜓幼蟲)如何捕食獵物(藏在面罩中的捕食鉗)。

caaec5a3cf867b59418ce8649b43a6e3.jpg

▲Talent沿途分享了許多關於植物的精彩故事。台灣中級山常出現的「稀子蕨」在全世界只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部及台灣,更是冰河時期的孑遺物種,稀子蕨的一大特徵,就是形狀如拳頭,超級可愛的不定芽。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