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粗坑古道-大粗坑山東峰-大粗坑山-保線路-小粗坑山-粗坑口山-小粗坑古道O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大粗坑、小粗坑山 (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旅遊日期:111.10.01  天氣:晴天

旅遊路線圖:猴硐車站09:35→大粗坑古道入口(半嶺路22號)10:23→大山國小/大德宮11:02→小金瓜露頭11:57→大粗坑山12:18→小粗坑古道12:40→小粗坑山12:45→粗坑口山13:17→小粗坑古道入口13:58→回猴硐車站14:25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09:35猴硐火車站。介壽橋上眺看瑞三運煤橋及選煤場。遠處山稜是獅子嘴奇岩。綠水青山透著一些濃濃的回憶。

大粗坑、小粗坑山 (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侯硐路下的「瑞三保安新邨」。長條三樓高的水泥礦工宿舍,在當時是很不厝的住屋了。

大粗坑、小粗坑山 (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路頂上的「承德宮」土地公廟。廟身已被貼上小塊磁磚,小廟周圍被打掃的很乾淨。

大粗坑、小粗坑山 (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侯硐路上的長棟矮屋,屋頂鐵皮還是黑得發亮的瀝青,以前都是黑毛氈,這才是昔日的舊猴硐民宅。接上九芎橋路往大粗坑古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轉進半嶺路經過舊猴硐國小。半嶺路上的「大粗坑福德宮」。幾次經過都沒有進去,一大早就很熱,進入參拜也揉濕毛巾擦汗較涼。

大粗坑、小粗坑山 (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石砌土地公廟,小廟門被用白鐵門關起,是怕土地公被人請走嗎!續行,從猴硐車站到大粗坑古道入口,有一大段的半嶺路要走。

大粗坑、小粗坑山 (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半嶺路4號,石砌的圍牆及高高的石砌駁坎。駁坎上的石厝應該有相當的規模,很棒的地方!

大粗坑、小粗坑山 (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左側駁坎上鐵皮佛寺「淨寺」。有狗吠聲就不要上去參觀了!

大粗坑、小粗坑山 (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23半嶺路底民宅22號石厝,也是大粗坑古道入口。大粗坑古道沿大粗坑溪而行,沿途青山綠水風光明媚是條不錯的登山古道。沿途經過金福昇金礦坑口、大德宮及跨橋天梯可讓人细细品味。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步道口在石厝旁,屋旁花圃內的金針花正綻放,金黃色的花朵在陽光下燦爛耀眼!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步道上窺見大粗坑溪對岸的「昇福坑」金礦坑。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淘金夢、夢淘金,希望能心想事成。

大粗坑、小粗坑山 (1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古道上的「萬善堂有應公」。這是間陰廟,每次走過都感覺毛毛的迅速往上走。

大粗坑、小粗坑山 (1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昔日舊崩塌處,步道改往山腰上爬過在往下貼近大粗坑溪。

大粗坑、小粗坑山 (1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最近新的崩塌處,山壁已用水泥鞏固,步道也重新鋪設。還是快速通過。

大粗坑、小粗坑山 (1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位於大粗坑溪的上游,據傳那裡曾是基隆河畔最早發現金砂的地方,早期這裡有大山國小及大規模的村落聚集,從其殘存的殘垣斷壁似乎可想像當時的大粗坑掏金有多麼熱鬧,但現在殘存的房舍都已人去屋空,只留下屋舍的殘存地基讓人感到無限傷感。

大粗坑、小粗坑山 (1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爬到這裡已進入昔日的大粗坑聚落。左側樹林裡注意看還可發現一些殘垣斷壁的石厝遺跡!

大粗坑、小粗坑山 (1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02大粗坑聚落,這裡曾是作家吳念真的故鄉,在採金時期大粗坑聚落層聚集上千人在此居住,因此設有大山國小,現在仍有二樓洋房的廢墟,只是隨著淘金夢醒,大片繁華的聚落石厝已經人去樓空,湮滅於荒山野谷之中。殘破的校舍旁有一間石頭厝,大門上坎有「大德宮」字樣,上次來還有人在此出入及修行,整個大粗坑聚落只剩此戶尚有人煙。

大粗坑、小粗坑山 (1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聚落,只剩下大德宮、大山國小廢棄校舍及一間二層樓的廢棄屋較為完整,在天橋下方大片的殘垣斷壁石厝大都已掩沒於荒煙蔓草中。

大粗坑、小粗坑山 (2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號稱大粗坑天梯,遠看像一座白色的通天梯。從廢棄的二層樓房處直上上方的產道,而從天梯上方下到大山國小、大德宮這段產道也已打通。

大粗坑、小粗坑山 (2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天梯上眺望左上方的山稜、電塔,大粗坑山是今天最主要的目標。多次的大粗坑古道行卻都未造訪「大粗坑山」,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去看它!

大粗坑、小粗坑山 (2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從水泥天橋向下俯瞰大粗坑聚落,只剩下大德宮、大山國小廢棄校舍及一間二層樓的廢棄屋較為完整。但在此路橋下方的兩旁卻留有大片的廢棄石牆遺跡,這也是大粗坑最大的聚落遺跡!

大粗坑、小粗坑山 (2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33從天梯上方接走產道抵達102公路大粗坑古道入口。取左往大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2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2公路幾步左側產道有大鐵門。檔車不擋人,進入產道,大粗坑古道續往九份隔頂。

大粗坑、小粗坑山 (2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進入產道一直留意左側有否登山條或指標牌爬上「大粗坑山東峰」。果然才進入一小段發現左側山路小樹上綁有登山條,研判就是上大粗坑山東峰山路口。山路進入。

大粗坑、小粗坑山 (2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雜草掩徑但還能辨別出路跡,先爬上山凹再左轉上稜線。

大粗坑、小粗坑山 (2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樹叢、芒草還有帶刺植物,小心前進,不遠上頭就登頂。倒希望山頂那頭也有山路下產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2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40大粗坑山東峰海拔540m,有礦務課第三百九十八號基石。

大粗坑、小粗坑山 (2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芒草樹叢無視野,往前也無明顯路跡,原路退回產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3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古道入口,右邊有「華視高分1分5電線桿。

大粗坑、小粗坑山 (3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叉路,左往小金瓜露頭及大粗坑山。今天大粗坑古道走到此,接下去造訪大粗坑山後走保線路往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3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芒草叢前左右叉路。右直接往電塔方向去大粗坑山,左邊小路爬上小金瓜露頭。取左先上小金瓜露頭。

大粗坑、小粗坑山 (3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其實芒草間的路徑很清晰!

大粗坑、小粗坑山 (3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金瓜露頭下的岩洞。左繞過岩下。

大粗坑、小粗坑山 (3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碎岩上有被攀爬的痕跡!跟著爬上去!

大粗坑、小粗坑山 (3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57望盡百年鎏金歲月的小金瓜露頭。山頂視野極佳風也極大、呼號不斷。

大粗坑、小粗坑山 (3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眺望基隆山、番仔澳象鼻岩等!

大粗坑、小粗坑山 (3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金瓜露頭另一側有明顯的山路可下至大粗坑山下的產道。042電塔及大粗坑山頂最近有遭火劫,整個山頭被燒的光禿禿焦黑一片。

大粗坑、小粗坑山 (3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沿著碎石路下山,穿過產道空地,有明顯的土石產道往電塔上方爬。

大粗坑、小粗坑山 (4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鬆動的礫石產道,兩側的草樹盡付一片飛灰。

大粗坑、小粗坑山 (4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042電塔下眺望小金瓜露頭及大粗坑山東峰。

大粗坑、小粗坑山 (4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眺望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4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過電塔往一片焦黑的山頭走去。右側山頭有疊石上去看看是否是大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4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2:18這裡有疊石距電塔約10公尺左右,研判這就是大粗坑山!無基石也無標示牌(應被火燒了)!

大粗坑、小粗坑山 (4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往內稍降處發現有一「新北市政府地政局BD004圖根點」。

大粗坑、小粗坑山 (4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4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再往內的稜尾處又發現有一「台陽71」基石。

大粗坑、小粗坑山 (4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4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山頂的草樹盡被燒光,四周的視野也變的很好。眺望「不厭亭」。

大粗坑、小粗坑山 (5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原路退下產道空地。前左右叉路,右芒草小路回到小金瓜露頭叉路下大粗坑古道,左邊經過042電塔下是保線路過041電塔往小粗坑古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5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藍天白雲下的土石保線路往山稜線走去,雖有點熱但還是很輕鬆!

大粗坑、小粗坑山 (5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保線路進入芒草路段且開始下坡。

大粗坑、小粗坑山 (5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保線路一路陡降而下,041電塔似乎已在眼前。

大粗坑、小粗坑山 (5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經過041電塔後保線路又繼續往下走。

大粗坑、小粗坑山 (5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較平緩的一段保線路。

大粗坑、小粗坑山 (5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這段芒草稍微多一點,開始又陡降前眺望底下的海景。

大粗坑、小粗坑山 (5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芒草間一路陡降而下,路徑還是很清楚。

大粗坑、小粗坑山 (5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這條保線路可說連接了大粗坑與小粗坑兩條古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5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接上小粗坑古道。左上沒多遠就是小粗坑古道越嶺處。

大粗坑、小粗坑山 (6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取左上小粗坑古道越嶺處,再登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6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越嶺處前設有三張木椅,這裡也是眺望基隆山的好地方。

大粗坑、小粗坑山 (6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粗坑古道越嶺處。先左上山路往小粗坑山再下來。

大粗坑、小粗坑山 (6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登頂小粗坑山山路。

大粗坑、小粗坑山 (6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2:44小粗坑山海拔485m,有台陽62號基石。山頂無展望。

大粗坑、小粗坑山 (6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越嶺處眺望九份山城及基隆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6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粗坑古道山腰路陡下往猴洞。

大粗坑、小粗坑山 (6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古道全程是花崗石步道,也被叫大粗坑觀光步道,而小粗坑古道全程還保留著原始的土徑及古石階路徑。

大粗坑、小粗坑山 (6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古道上眺望員山子分洪道,基隆河一路拖灑經過瑞芳。

大粗坑、小粗坑山 (7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日治時期嚴格禁止台灣人供奉傳統神明,但為適應礦區的特殊需求,讓礦工在高危險的地下礦坑安心工作,因此可在礦區的坑口附近見到山神廟和土地公廟並存的現象。小粗坑聚落的山神廟原供有載官帽的山神全身,惟在金礦停採人口外流後亦不知所蹤,現僅存石雕神像繼續守護著風華不再的礦山小徑。

大粗坑、小粗坑山 (7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山神廟下轉為陡峭的古石階,連續好天氣石階有青苔卻十分乾燥不怕濕滑!

大粗坑、小粗坑山 (7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有部份石階因山水沖毀而改鋪方形枕木。

大粗坑、小粗坑山 (7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石砌步道陡峭而下,步道上仍有廢棄的石厝殘跡,小粗坑座落山谷中,上有小粗坑山為屏障,擋住北面吹襲過來的東北季風,山谷林木茂密蒼鬱。

大粗坑、小粗坑山 (7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石牆高疊,牆內花木扶疏,環境幽靜,花林中隱身著石厝,這是「念佛林」出家人修身養性之地。

大粗坑、小粗坑山 (7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念佛林是目前小粗坑古道上唯一常有人住的石厝。

大粗坑、小粗坑山 (7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這裡就是當時最熱鬧的小粗坑聚落。因金礦的發現而形成的礦業小聚落,位於基隆河支流『小粗坑溪』兩岸,以溪谷多巨石並對應大粗坑而為地名,此區為弓橋里,採金鼎盛時期住民約二百餘人。

大粗坑、小粗坑山 (7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裡面這間石厝保留的很完整,看樣子應該有人居住只是大門深鎖。

大粗坑、小粗坑山 (7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7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往粗坑口山。右邊有大型的斷壁殘牆遺址,有些門柱窗框尚存,斷牆內外荒草漫漫,四周樹木林立,這就是小粗坑聚落。

大粗坑、小粗坑山 (8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愈往裡面走有更多的斷牆石壁,三板石橋過水溝進入厝地。

大粗坑、小粗坑山 (8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這些較大型的廢棄石厝就是小粗坑的「小山國小」。小粗坑聚落雖小,卻設有小學分班,並由礦工組成北管藝陣「聚福社」,每年中秋節的「迎媽祖」繞境遊行,是聚落住民們最重要的節日。

大粗坑、小粗坑山 (8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出後門石板橋過水溝過竹叢往粗坑口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8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過竹叢出現陡爬的古石階步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8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古石階頂有土地公廟,為水泥小廟前有供桌。

大粗坑、小粗坑山 (8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平緩的山腰原始土路。

大粗坑、小粗坑山 (8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3:23粗坑口山海拔305m,有台陽礦63基石。基石旁有木造平台。

大粗坑、小粗坑山 (8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木造平台後有新北市政府地政局G529加密控制點。

大粗坑、小粗坑山 (8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再往前是眺望點,景觀視野非常好。

大粗坑、小粗坑山 (8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眺望基隆河及北迴鐵路。

大粗坑、小粗坑山 (9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9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原路退回小粗坑聚落。

大粗坑、小粗坑山 (9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昔日這個小聚落在逐金時期曾經聚集了200人以上,金礦衰竭後紛紛散去,人來人去終究是一場空。

大粗坑、小粗坑山 (9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古道轉為較平緩,一顆方石座落路中稱「望夫石」。昔日小粗坑居民從事危險的礦坑工作,男人進坑工作晚回,家中婦人會到此地坐等丈夫從古道下上來,這是望夫石的情境!

大粗坑、小粗坑山 (9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斑斑鑿痕的小粗坑石階古道,令人不由想像當時的小粗坑是何種的歲月時空!

大粗坑、小粗坑山 (9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古道石階、石砌高牆,堆疊出過去的繁榮歲月,斷垣殘壁、青苔蔓藤,佈滿無奈的蒼涼景象。

大粗坑、小粗坑山 (9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9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大粗坑、小粗坑山 (9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粗坑讓人走進現今與過去的時空錯覺,喧囂與靜止的強烈氛圍。踩踏於昔日的繁階梯上,遙想礦工、居民進出步道的畫面,是感動也是懷想。

大粗坑、小粗坑山 (9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木板橋跨過小粗坑溪,溪水清澈忍不住下溪梳洗一番!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只剩地基的古厝地,周圍老樹橫陳枝葉遮天。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昔日古厝前的路頭,多少有些花木,如最常見的金毛杜鵑等。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2).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粗坑古道上唯一的土地公廟,在石砌小土地公廟上已經覆蓋水泥遮蔽涼亭。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3).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古道蜿蜒而下,離小粗坑聚落愈高愈遠。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4).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駁坎、古道,踩踏著輕快的腳步下小粗坑古道。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5).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粗坑古道上接近古道入口連續有兩座這種簡單的小鐵橋跨過小粗坑溪。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6).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小粗坑溪水流淙淙,狹小陡峭的溪谷內大小石塊錯落,也因如此被叫「粗坑」地名,與舊侯硐國小旁的「大粗坑」地名相對應。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7).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3:58小粗坑古道入口,有官方指標牌。右邊樹下設有休息椅。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8).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4:02北37鄉道猴硐國小旁。左轉走馬路去猴硐車站。

大粗坑、小粗坑山 (109).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回拍產道入口。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0).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14:25猴硐車站。

大粗坑、小粗坑山 (111).JPG - 大粗坑、小粗坑山

留言

預設頭像